但很多人发现牛不同于其他的动物,它在被宰杀时眼里会流出泪水。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听了专家的解释后,人们不禁后背发凉。
一、牛是人类的好帮手
说起牛,恐怕大多数人会想到《敕勒歌》中的名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广袤无际的大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想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牛也开始作为一种食品,出现在我们寻常百姓的餐桌之上,它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肉质也相对紧凑,尽管价格较高,但仍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在西方国家当中,人们喜爱牛肉更甚于猪肉,每逢重要的聚餐和宴会,牛排可说是每桌必上。
牛作为一种动物,除了作为食物供养人类,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工具,牛就是最常见的用于耕地的牲畜,干的都是体力活,“老黄牛”一词也用来指那些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人类对牛的驯养较早,在《周礼·地官》中就有“凡祭祀,供其享牛”的记载,将牛作为祭品。
然而牛更多的则是以任劳任怨、勤恳忠实的模样出现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当中,反映出人们对它的认可,牛也作为十二生肖的第二位,成为了人类的属相。
最早关于耕牛的记载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表明牛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正处在一个不断普及的阶段。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生春》一诗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句,反映了古代迎春风俗,即各家各户都争抢着打破土牛,并以抢到牛头为优胜。
春种之时,人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让自己家的牛作为第一个开始春耕的牛,以此期盼年景丰收。
农耕时代中,牛的地位相对较高,宋朝时期还曾明文规定不许宰杀牛,私下宰杀牛将承受严厉的处罚,《宋史》中就记载有“包拯巧断牛舌案”,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牛头马面”这个词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古代传说当中,牛是阴差之一。
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把牛的泪水涂到人的眼睛上就可以看到“鬼物”,今天看来这当然很滑稽,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古代人对牛的重视程度。
因为牛体型健硕,力量充沛,并能在很多方面帮助到人类,所以古埃及将之视为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圣经·出埃及记》当中即有用黄金打造牛的故事。
而印度教教徒更是将牛看作是“圣兽”,他们不食用牛肉,仅仅将牛奶和牛尿作为饮品。
直到今天,世界各地还有许多与牛有关的节日,例如巴西的敬牛节、西班牙的圣菲尔明节等。
二、牛流眼泪的秘密
牛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其终有年老干不动活的那天,这时如果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很多人都会选择将其宰杀,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观察到牛在流泪,由此认为牛是有灵性的动物,和人产生了感情。
的确,古代时的农民都十分贫穷,他们所有的收入都要看天,如果碰到了风调雨顺的年景,那么作物便能有个好收成,自己就能吃饱饭;
但要是一年里旱涝不均,那付出便颗粒无收,严重时还会发生饥荒。
在艰苦的环境当中,耕牛可以称得上是全家最值钱的物件了,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希望和寄托。
农民牵着自己家的耕牛,在每一个日子里都到田间地头去辛勤劳作,互相之间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我们常说万物有灵,动物在和主人相处的岁月之中,总会产生一种感情。因此也就认为当牛面临被宰杀的状态时,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那种压抑的氛围,自然会流出眼泪。
但牛流出的眼泪却并不是这个原因,经过研究,专家认为牛的眼泪实际上是患病的体现,是受到病毒的刺激导致的。
当牛感染病毒时,就会患上结膜炎、生产瘫痪、传染性鼻管炎等疾病,它的泪腺便会被影响,不停地分泌出泪水,出现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这些疾病会逐渐影响牛的健康,干扰器官的正常工作,让其体内的免疫系统崩溃,最终导致它脆弱不堪奄奄一息。
牛是没有办法像人一样用言语表达的,它表达自己身体不舒服的主要途径就是泪流不止,这其实是牛在自救的表现。
但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落后,并不能及时检测出牛的患病情况,由此才产生了各种玄乎的传说。
如果有小伙伴家里面养牛的话,平时一定要观察自家的牛是不是会出现流泪的状况,一旦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是需要及时请专业的兽医进行查看的,以避免牛的身体健康长期处于被侵害的状态,最后发展成死亡。
三、保护动物,和谐共生
现代人的生活质量相比古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除了饲养一些牛羊以外,也会喂养一些猫猫狗狗作为宠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一种共识。
憨厚老实的牛马猪羊,尽管不能像小宠物一样陪伴着我们,但也发挥着它们的作用造福人类。
的确,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让身处其中的我们不会感到单调和枯燥,这一切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作为大自然当中的一员,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而不是只顾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捕猎它们,只有相互之间的尊重,才能达到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