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归纳了如何确定证明对象,如何收集证据的技巧与方法,如何进行举证、质证和认证等大量的证据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围绕日常生活中适用证据规则经常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吴在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曾任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纪检组组长、副院长。长期从事刑事审判实践、法学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并主持最高法院、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10多项,获奖18次,出版法律专著10多部。
于海侠,北京市丰台职工大学讲师、法学硕士。已出版《合同类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刑事证据规则适用》等专著4部,副主编《劳动合同法案例精析》等著作4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本书亮点】
第一,编撰阵容权威,从而确保了丛书较强的专业指导性。
第二,密切结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亮点,根据目前实施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了深入浅出又重点突出的全新解读。
【目录】
第一章民事证据概述
第一节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规则要点】
【理解与适用】
一、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的比较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和法定形式
一、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
二、民事证据的法定形式
第三节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一、须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二、无须证明的事实
第四节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
第五节典型案例分析
1什么是本证、反证与反驳证据?
2什么是间接证据?
3什么是传来证据?
4什么是最佳证据?
5什么是证明对象?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与期限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
二、指导当事人举证
三、“谁主张,谁举证”的含义
四、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
五、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
第二节民事诉讼的自认
一、自认的概念
二、拟制的自认
三、代理人的承认与自认
四、自认的撤回
第三节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
一、民事诉讼的举证通知
二、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的立法背景
三、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
四、证据收据
五、人民法院的释明义务
第四节民事证据的庭前交换
一、庭前证据交换的内容
二、庭前证据交换的具体操作
三、庭前证据交换应注意的问题
1什么是法官的释明权?
2什么是举证责任?
3什么是证据补强规则?
4什么是新的证据?
第三章民事诉讼的取证、查证与证据保全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取证
一、民事诉讼取证的基本特征
二、民事诉讼取证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人民法院查证
一、人民法院查证的提起
二、人民法院查证的范围
三、人民法院查证的执行主体
四、人民法院查证的具体操作
第三节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
一、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和手续
三、民事诉讼证据保全方法
四、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效力
五、民事证据诉前保全
第四节典型案例分析
1如何证明所购手机功能与宣传不符?
2如何证明丢失的保管物品是贵重物品?
3离婚时,如何证明对方存在外遇?
4离婚时,如何证明对方存在家庭暴力?
5如何防止医疗机构篡改病历?
6对当事人自认的与己不利的事实,法院能否予以确认?
第四章民事诉讼的质证与认证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质证
一、质证的构成要素
二、公开质证的例外
三、原件、原物质证的例外
四、质证的具体操作
五、公证证明作为证据的效力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审查认定
一、认证的概念
二、认证的原则
三、认证的标准
四、认证的具体操作
第三节单一证据的审查认定
一、单一证据审查认定的概念
二、对书证和物证的审查认定
三、单一证据审查认定的方法
第四节非法证据的审查认定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
二、非法证据的审查认定
第五节证人出庭作证
一、证人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
二、证人出庭作证
三、证人出庭费用负担
第六节鉴定人出庭作证
一、启动鉴定程序和确定鉴定人
二、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
四、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第七节典型案例分析
1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证言,能否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2书证复印件可否作为证据被采信?
3可否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证据进行认证?
4当事人提交虚假证据,应当如何处理?
第五章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
第一节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
一、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
二、婚姻家庭纠纷的种类
三、婚姻家庭诉讼证据运用概述
四、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离婚纠纷证据运用
一、离婚的概念和特征
二、离婚纠纷证据运用
第三节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纠纷证据运用
一、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概念
二、无效婚姻纠纷证据运用
三、可撤销婚姻纠纷证据运用
第四节继承纠纷证据运用
一、继承的概念和分类
二、遗产的证据运用
三、继承能力的证据运用
四、法定继承纠纷证据运用
五、遗嘱继承纠纷证据运用
六、遗赠纠纷证据运用
1在家中对配偶的婚外性行为进行拍照,能作为证据使用吗?
2亲子鉴定能否作为认定父母子女关系的有效证据使用?
3在离婚案件中,能否依据发票认定财产归个人所有?
4“打妻协议”能否作为认定家庭暴力的有效证据?
5在离婚案件中,仅凭未成年子女的证言能否认定夫妻感情破裂?
6离婚案件中,单位出具的当事人生活作风证明材料的效力如何认定?
7因家庭暴力请求离婚,应当如何举证?
8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应当如何举证?
9因虐待而请求离婚,应当如何举证?
10养父母诉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应当如何举证?
第六章债务纠纷证据运用
第一节债务纠纷概述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发生根据
三、常见的债务纠纷
第二节债务纠纷证据运用
一、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运用
二、合同未载明原因时的证据运用
三、合同原因不清的证据运用
四、民事行为无效的证据运用
第三节典型案例分析
1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2当事人举出相反证据但都不能推翻对方证据的,应当如何处理?
3当事人的证据证明力相当,应当如何处理
4承认对方主张的借款约定利息后又反悔,能否获得支持?
5依据对方陈述提出主张而对方称陈述有误,能否免除其举证责任?
6否认欠条为自己所写,应否承担举证责任?
7对还款凭据提出质疑,应否承担举证责任?
8欠条没有欠款人名字,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9当事人对证据形成原因的陈述自相矛盾,是否应当继续举证?
10当事人一方私自录音,能否作为合同纠纷证据使用?
11行政机关出具公文,是否具有先定证明力?
12当事人超出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是否一律无效?
13经营者否认假冒商品为自己出售,应否承担举证责任?
14网上交易的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15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据,应当如何处理?
第七章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证据运用
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证据运用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分类
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证据运用
四、雇佣人转承赔偿纠纷的证据运用
五、不可抗力纠纷的证据运用
六、意外事件纠纷的证据运用
第二节特殊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证据运用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侵权纠纷的证据运用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纠纷的证据运用
三、因环境污染引发损害赔偿纠纷的证据运用
四、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纠纷的证据运用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纠纷的证据运用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纠纷的证据运用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纠纷的证据运用
1违约与侵权诉讼,在举证责任上有何差别?
2仅有同事证言,能否证明侵权事实?
3建筑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4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5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6动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7不明高空坠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8未成年人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9环境污染侵权,在举证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10在未经鉴定的情况下,能否推定劣质食品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11拾得他人钱包后宣称丢失,能否推定其提取了钱包内储蓄卡中的存款?
第八章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证据运用
第一节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证据运用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概念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免除
四、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
五、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
六、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证据运用
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运用
八、病历资料的运用
九、当事人陈述以及证人证言的运用
十、其他证据的运用
第二节典型案例分析
1因医疗行为引发损害赔偿纠纷,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2因患者家属原因造成死因无法查明的,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3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况下,如何确定医疗纠纷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4在患者死因不明的情况下,未经尸检而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能否采信?
5以对可能情况分析为基础作出的医学鉴定意见,能否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6医疗事故致人死亡,能否举证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九章劳动争议纠纷证据运用
第一节劳动争议纠纷证据运用
一、劳动争议纠纷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争议纠纷的种类
三、劳动争议纠纷处理的原则
四、劳动争议纠纷诉讼的举证内容
五、劳动争议纠纷的举证责任
六、劳动争议纠纷的举证技巧
1因解除劳动合同引起争议,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2工资被冒领的,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3共同务工人员出具证言,能否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4公司代签劳动合同,如何举证维护自身权益?
5无故被单位解雇,劳动者在主张权利时应该如何举证?
6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主张权利时应该如何举证?
7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新旧条文对照
参考书目
【章节选读】
前言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参考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资料,在此向作者与出版单位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