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十大消费纠纷调解典型案例

案例一:保健品虚夸包治疾病?消委会不懈追回救命钱

【案情简介】

2019年4月17日,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消费者余女士到内江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江市消委会)投诉称:内江市市中区某食品商行(以下简称经营者)组织中老年人到资中县、成都、重庆、大连等地以旅游会销的方式口头宣传所售保健品能够治好肾衰竭、肺癌、红斑狼疮等各种疑难杂症疾病,如果介绍其他人购买该产品还可以获得提成。由于余女士2015年患肾病综合症,多方求医无法痊愈,所以她于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9日先后借钱向经营者汇款共计人民币15万元购买保健品,至今她只领取了3万元的保健品,她认为服用该保健品后没有明显效果。现经营者已人去楼空,无法解决。为此,消费者向内江市消委会投诉,要求帮助找到经营者领取保健品。

【处理过程及结果】

【案例评析】北京市(中银)成都律师事务所梁剑律师?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规模呈快速扩张趋势,但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保健品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进行的保健品推销中,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打擦边球的现象较为突出,消费纠纷时常发生。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在保障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合法权益、协助维护保健品市场合法有序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二:买车变租车?消委来维权

2019年11月26日,德阳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旌南分会(以下简称旌南分会)接到消费者郭女士投诉,称她和侄子分别在某汽车销售网站(以下简称经营者)上订购了“长城哈弗”家用小汽车一辆,价款总额20.2万元,当天交纳了4万元首付款。可在提车时,销售人员才告诉其必须将户上在该公司;消费者不认可此事,遂提出退款要求,经营者拒不退还4万元首付款,在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郭女士请求旌南分会帮助维权。

旌南分会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经初步调查,投诉人郭女士和侄儿是中江人,于2019年11月21日在网上订购买2辆“长城哈弗”家用小汽车(分别属于郭女士及其侄儿),郭女士与经营者签订了电子告知书形式的协议,但并没有签订书面购买合同,经营者在郭女士付款前未告知其车辆所有权前期的归属问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旌南分会认为,消费者和经营者虽签订了告知书,但未签订正式的购买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均未明确,消费者在购车时不仔细了解经营者销售模式,签订协议时未仔细查看协议条款,经营者未提前告知车辆所有权、使用权问题,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致使消费者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作出了不理智判断,双方均存在过错,经营者应当退还消费者部分首付款。但双方在退款比例上分歧过大,但经消委会多次调解,双方同意经营者扣除购车款的3%后退还其余首付款。

【案例评析】四川蜀天律师事务所??谢文强律师

本案在消委会调解下,以未签订正式合同退还了消费者大部分款项,但此类消费有很大的迷惑性,消费者要高度重视。有的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以及文化较低消费者)不认真阅读销售协议(含电子协议)的特点,往往通过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说得天花乱坠,然而签订的协议却暗藏杀机,消费者往往又没有认真阅读销售协议,就签了字。

律师建议消费者:销售协议(含电子协议)、告知书等书面文件具有商业交易的邀约或承诺的法律效力。消费者要养成仔细阅读文字条款的习惯,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而未经阅读在书面文件上签字,也可以将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进行录音(并刻意询问销售人员自己关心的内容,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也可以形成证明消费者被误导的证据,有助于维权。

案例三:宝马车主维权消委出手化解

受西安奔驰女车主“坐引擎盖哭诉维权”事件发酵影响,2019年4月18日,宜宾市市场监管局收到信息,“有上百名宝马车主串联4月19日早上到宜宾某公司4S店(以下简称4S店)集体维权退费”。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将该项工作交由宜宾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宜宾市消委会)牵头统筹协调。考虑到宝马车主们消费维权人数多、情况杂、影响大,如调处不好容易升级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和引起连锁反应,市消委会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案例点评】四川天润华邦律师事务所冯咏律师

实践中不少4S店将部分贷款服务费、续保押金等费用列为强制消费的内容,存在强制交易、捆绑销售的嫌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如果消费者遭遇上述类似情况,可以与销售方沟通。如果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投诉到消委会或者寻求司法机关帮助。

在本案中,宜宾市消委会牵头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多方面联动的效果,充当了消费者和4S店之间的润滑剂,对消费者形成了有效的引导安抚,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宜宾市消委会充分履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消协的法律责任,通过各方的努力,最终确保了消费者权益得以有效保障。

案例四:超市结账“四舍五入”多收五角?退!

4月9日上午,安岳县市场监管局和安岳县消委会接到舆情通报后,立即通知超市负责人了解情况,超市负责人称,该做法是他们对外出租的商家所为,与超市无关。消委会工作人员认为,超市内商家收银员并未预先征求消费者同意,擅自进行“四舍五入”的做法,超市经营者也应负规范义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袜店擅自四舍五入多收消费者钱款,显然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超市负责人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示立即进行改正,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责成商家将多收的五角钱退还消费者,并通过网友发帖在当地论坛中向消费者进行了公开道歉。

【案例点评】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律师尹艳律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这一条规定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消费者所享有的公平交易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的公平交易条件。第二,消费者有权获得价格合理的公平交易条件。第三,消费者有权获得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第四,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衡量是否是一种公平交易,包括:在交易过程中,当事人是否出于自愿,有无强制性交易或者歧视性交易的行为;消费者是否得到实际上的满足或者心理的满足等等。

本案中,虽然案涉金额小,但是明显呈现出不公平的支付对价行为,消费者心理上被强制的感受是显而易见的。经营者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的核心,即消费者以一定数量的货币可以换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而不论金额的大小。这一点是实际衡量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的重要标志。

案例五:商家收取预付款“跑路”消委牵头多部门联手维权

2019年6月,消费者谢某、高某、马某等多人先后到广元市利州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利州区消委会)投诉,称自己在某游泳健身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办理消费年卡后,俱乐部在未提前告知也未办理退款情况下关门停业,要求维权退款。至7月12日,共有939名消费者因相同问题前来投诉,涉及金额达62万余元。

【案例评析】四川宏联威律师事务所张锃康律师

在预付式消费购买健身服务案例中,消费者与俱乐部之间建立的是预付式消费合同法律关系,消费者是预先支付一定对价的先履行义务,消费者在支付对价后,即有权享受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相应折扣。当俱乐部出现关门歇业的情形时,消费者的合同目的已不能实现,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合同,要求俱乐部返还其已支付的但未消费的款项。如俱乐部拖延或拒绝返还该等款项,消费者可以采取投诉、举报或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俱乐部关门歇业甚至于“跑路”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当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公安机关在办理诈骗案件时,需要从行为人是否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来判断。如本案中,尚某未转移俱乐部的现场设施,并配合处理消费者退款事宜,表明了其积极履行合同解除后返还财产义务的意图,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不构成诈骗。但在有的案例中,经营者成立不久且收取大量预付款后即发生停业、主要负责人失联、经营场所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停业前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情形,则可能被认定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从而构成诈骗。

案例六:我想早点住新房

【案例评析】北京市君泽君(成都)律师事务所陈小虎律师

本案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本案中消费者购买了一套有抵押登记的房屋,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也就是说虽然开发商已经告知了购买方该房屋有抵押权,但是属于无权处分,如卖房方未通知抵押权人,但告知了买方房屋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则抵押权人可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而买方则不能以此主张买卖合同无效;如卖方通知了抵押权人但未告知买主房屋已经抵押的情况,则买方可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如卖方既未通知抵押权人,也未告知买方房屋已经抵押的情况,则抵押权人和买方均可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此案中,开发商一直没有办理解除抵押的手续,对于买房者来说风险是相当大的,而该案的处理结果也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案例七:司法确认让消委调解更“硬气”

2019年4月1日,攀枝花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攀枝花市消委会)接到消费者胡先生投诉称:他于2019年1月15日,与攀枝花市某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贸公司)签订了汽车销售合同,订购一台别克GL82018款ES28T旗舰版汽车,订购价为人民币35万元,胡先生于当日支付了定金5万元。2019年1月26日,商贸公司实际出资人罗某某通知胡先生支付余款并于两天后提车,胡先生当即支付了余款30万元。1月28日,胡先生按约定到店提车,但罗某某以车款未到账为由请胡先生等到1月31日,之后罗某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推脱,经过胡先生反复交涉,要求按照合同返还购车款并支付违约金共418000元。对于违约行为,罗某某表示认可,并于2019年3月6日退还了胡先生购车款60000元,但余下款项迟迟不予支付。胡先生无奈只得向市消委会进行投诉,要求商贸公司退还剩余购车款290000元,并支付违约金68000元。

2019年4月2日上午,攀枝花市消委会的工作人员向商贸公司送达《消费争议告知函》和《消费争议调查通知函》。同日下午,商贸公司委托罗某某在攀枝花市消委会接受调查并参加调解。

4月3日,攀枝花市消委会与东区人民法院启动了消费纠纷消费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4月17日,消费者与经营者同时向东区人民法院提出司法确认申请,经东区人民法院裁定,双方签署的调解协议书合法有效。后经市消委会与胡先生回访后了解到,商贸公司未按调解协议履行义务,胡先生已于2019年6月4日向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该调解协议已进入执行程序。

【案例评析】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李凊律师

本案案情涉及经营者与消费者签订了汽车销售合同,但是经营者既不能履行交货义务也不能及时退款,存在违约行为。在当地消委会的主持下,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因违约事实和违约责任基本无争议,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是消委会根据我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但是,调解协议毕竟仍属合约,没有强制执行力,若经营者不履行,消费者仍需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无疑会加大消费者维权成本。因而司法确认就是一条简便高效的途径,司法确认是指: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就是为了规范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本案中,消委会与人民法院在解决消费纠纷中启动消费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使得消费者胡先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要求经营者商贸公司履行调解协议,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维权成本,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八:参观农场被砸伤?消委调解获赔偿

2018年12月16日,自贡市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营者)为销售自己的养老服务产品,邀请谢某等人到其旗下自贡市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办的“开心农场”参观,谢某又邀请宋某一同前往。当一行人经过该农场正在施工的工地时,宋某不慎被工地落下的钢筋砸伤且伤势严重,在场人员立即将宋某送到荣县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经诊断宋某伤情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宋某住院期间,双方就住院治疗等费用赔偿产生争议。无奈之下,宋某于2019年1月11日向自贡市荣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荣县消委会)投诉,希望帮助维权。

最终经荣县消委会主持调解,经营者赔偿了宋某医疗费用、后续治疗费用、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22856元,双方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案例评析】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苟凌律师

经营者虽然并未直接邀请宋某到农场参加养老产品参观体验活动,但得知宋某系谢某邀约到场后,允许宋某在农场进行参观体验并向宋某发放了具有宣传养老产品的名片。由此,经营者有向宋某提供养老产品体验服务的主观想法,宋某有接受经营者提供养老产品体验服务的意愿,双方之间建立了消费服务合同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之规定,经营者应当对宋某在接受服务过程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义务。

经营者开办的农场在进行高空施工作业,则应当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以及《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经营者作为体验养老产品的组织者,应当对宋某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受伤造成的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当然,经营者向宋某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工程的承包人或者行为人进行追偿。

案例九:“蓝猫”变“土猫”?网购“活物”需谨慎

2019年4月2日,南充市顺庆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西城消委分会(以下简称西城消委分会)接到消费者王先生来信投诉称,通过南充市顺庆区的一网上宠物店(以下简称宠物店)购买了一只宠物“蓝猫”,收到的却是一只“土猫”,王先生发现上当后联系宠物店要求退货,遭到拒绝,王先生希望西城消委分会帮助维权。

【处理过程与结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本案中间商“雅痞”明知是“土猫”却冒充“蓝猫”高价出售,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欺诈行为。消委会积极履职,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十:网上购票“机关”多,消委介入解“迷局”

2019年8月29日,消费者胡女士在某网络平台购买火车票,日期为2019年8月30日,成都至南充D5172和南充至成都D5195次列车,票价均为65元。但是通过非12306通道预订方式购票,均需要额外收取优惠券费用10元和20元,优惠券可享受7*24小时预订服务、享受客服服务、享受快速退改签服务、享受短信提醒服务等,并且取消不掉,消费者无奈共计支付了30元优惠费用。消费者认为该项行为属于捆绑销售,遂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消委会)进行投诉,请求维权。

经调查,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属实。消费者预订火车票时所选的是优享预订套餐,需要支付优惠券费用,该优惠券是可以取消的,但订购页面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能否取消该项费用以及取消的正确方式,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财产权受到损害。经调解,消费争议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经营者退回消费者支付的30元优惠券费用。

【案例评析】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王亮律师

本案属于典型的捆绑搭售服务,网络平台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能否取消该项服务以及取消方法,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网络平台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THE END
1.六个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8月24日,北京昌平法院召开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介绍涉宠物纠纷案件审理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并发布典型案例。 六个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 ——涉宠物纠纷案件中,购买、寄养、寻宠等涉宠服务交易往往产生较多问题,给受害人造成情感与财产的双重损失。那么作为养宠人,如果遇到“货不符实”的问题,或者对涉宠合同履行...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442254_1058540028.html
2.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十一个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被他人宠物咬伤应如何维权?为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饲养宠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月23日,北京三中院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民法典涉宠物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介绍三中院近年来审理的涉宠物纠纷案件的总体情况和案件特点,并通报十一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https://pkulaw.com/pal/a3ecfd5d734f711d9425a1fdfc730ebac6311b2d934e28ecbdfb.html
3.宠物买卖纠纷案例宠物买卖纠纷案例 在现行社会的快节奏下,宠物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爱宠人士在进行有关宠物买卖、医疗、美容等方面的消费时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加。敦化法院近期就审理了一起因为宠物买卖闹上法庭的案件。 孙某在赵某经营的宠物店购买了一只品种为布偶的小猫,可是在孙某将小猫接到家三天后,小猫出现呕吐、精神萎靡等...http://www.nspfjdw.com/newsinfo/6306453.html
1.网购宠物起纷争法官调解又普法银川中级人民法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宠物陪伴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爱宠人士在宠物购买、医疗、美容消费时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多。近日,金凤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成功化解一起因宠物买卖闹上法庭的案件,法官借此案提醒群众,网购宠物有风险,选择店家要谨慎!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85225
2.聚焦315市南区发布2017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山东新闻案例五:购宠物猫公变母店主承担手术费 市民霍女士花费5000元购买了一只宠物猫,为避免猫的生育等烦恼,霍女士要求选购了一只公猫崽。两个月后,霍女士发现的小猫竟是一只母猫。无奈之下,霍女士拨打了12345进行投诉。 执法人员耐心听取了霍女士诉求,了解情况后认为造成纠纷的主要责任在于商家失职。经调解,商家同意给霍女...https://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803/t20180309_17131980.htm
3.宠物买卖合同纠纷宠物买卖合同纠纷 【案情基本内容】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2013)闵民一(民)初字第8848号 原告:顾某某 被告:张某某 【案情简介】 原告顾某某诉称,原告于2013年2月5日与被告签订宠物及宠物用品购买协议,其中活体宠物狗,2,000元宠物用品700元。并于次日p0s机刷卡支付完毕。被告在收到货款后一直未将...https://www.66law.cn/goodcase/30684.aspx
4.湖南法院利用案例解析如何化解涉宠物纠纷饲养者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注意义务,依据法律和相关管理条例规范自身行为。如何发挥司法裁判作用,善用法律解决宠物狗纠纷从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近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精选几起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关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文明的城市贡献司法力量。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6/id/7335887.shtml
5.东莞发布2023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3月10日,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公众发布了2023年度东莞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内容涵盖健身美容、直播带货、汽车房产、家装维修、宠物消费、快递服务,产品质量等投诉纠纷。 案例一 声音疗愈治失眠 夸大宣传忽悠人 2023年5月,年过六旬的消费者刘阿姨反映,由于其长期失眠,所以在2020年11月通过朋友介绍到东城街道一家健康咨询...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3/11/139996_54640985.htm
6.解读规则有谷降食品1.3.1请勿发布以性为主要卖点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信息; 1.3.2请勿发布招嫖信息,色情服务等商品或信息; 1.3.3请勿发布色情网站、论坛相关的商品或信息。 2.可致使他人暂时失去反抗能力、意识模糊的口服或外用的催情类商品及人造处女膜。 严重违规行为,每次扣25分;情节严重的,每次扣100分 ...https://www.bioyougu.com/service-65.html
7.浙江消费维权网近年来,经营者通过隐瞒宠物健康状况、虚报品种、混淆特征等方式将货不对板的宠物销售给消费者的情况屡见不鲜。卖家应当负担展示和告知义务,在短期内对宠物的健康状况负担更多保障义务。消费者通过网络方式购买活体宠物时,要选择有监管的正规平台,并将完整交易过程在平台中留痕,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使用。 https://www.zj315.org/News/ArticleDetail.aspx?iIY2ISQvqOCYQ5ocmi54nw==
8.网络虚拟财产纠纷11篇(全文)4第五种观点是狭义网络财产说, 该观点认为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游戏中玩家的ID账号以及通过购买和积累的装备、宠物、等级、货币等网络中的“财产”。5笔者...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典型案例介绍 在实践中, 我国曾出现过因网络虚拟财产受侵犯引发纠纷的案例, 该案例是中国首例游戏玩家因虚拟装备丢失向游戏公司提起诉讼请求...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8s446j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