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腦袋豬鼻子,多年未見的猹,現身上海市區

多年不見的狗獾現身長寧區陸家浜西南岸。資料圖片

猹,魯迅根據家鄉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動物,在小說《故鄉》中,猹會在夜間偷咬瓜。有觀點認為,《故鄉》中,將狗獾、刺猬、猹並列為“偷瓜賊”,推測猹可能是狗獾。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適合狗獾的生境逐漸破碎乃至消失,這種“土著”如今很難在野外遇到。上海去年啟動了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近期,長寧區傳出喜訊,多年不見的狗獾現身了。

住牆洞山洞

從泵閘平台走到陸家浜西南岸,踩著雨后濕滑的落葉和泥土走了十幾米,生物多樣性保護志願者周其雲停下腳步,指著竹林深處牆根下的洞口:“這裡就是小家伙們經常出入的地方,附近至少還有兩三個類似的洞口。”

2022年的11月,一個居民凌晨兩三點回家時,綠化帶裡鑽出來一隻動物,頭像狐狸,尖尖的,卻有一隻“豬鼻子”,左右眼各有一道縱向的黑色“迷彩”,比野貓大一點,但肯定不是野狗。次日,驚魂未定的她找到小區花園的主理人周其雲,懇求確認下這是什麼物種,以后走夜路心裡有個底。

翻查了20多個小時的小區監控視頻后,周其雲發現了蛛絲馬跡,順著這種動物出沒的區域和時間倒推,摸索到了陸家浜西南岸,並從泵閘工作人員的口中確認了它的存在,他們手機裡有照片,還多次發現埋在植物下方當肥料的死魚爛蝦被刨出來吃了個干淨。

在長寧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專家肯定地說出了它的名字——狗獾,列入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

今年4月26日深夜至4月27日凌晨,布設在狗獾洞口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拍到了珍貴的畫面,一隻狗獾在反復試探后,鑽出洞穴,用鼻子四處嗅探,並不時將頭拱入落葉堆中覓食。它的身后,另一隻狗獾顯得十分羞澀,只是好奇地向外張望,卻遲遲不敢離開洞穴。

“目擊過的人認為這一帶的狗獾有三四隻。”周其雲坦言,因為狗獾主要在深夜至凌晨出沒,目擊記錄十分有限,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調查。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狗獾把陸家浜西南岸一些中空的牆洞和假山改造成了“臥室”。

據悉,一些志願者已經開始奔走,呼吁不要填補這些牆洞、山洞,為狗獾保留生命通道。

對於這些狗獾的來源,目前專家意見不一。有的認為,區域范圍內從未有狗獾記錄,懷疑是人工繁育環境下的逃逸體或人為放養﹔有的認為,此前沒記錄不代表不存在,它們可能長期“潛伏”,近年因環境變化等因素,活動范圍發生改變后才與人有了交集﹔還有的認為,不排除這些狗獾是從生境優渥的上海動物園一帶,沿著新涇港、陸家浜及周邊綠地等生態廊道擴散至此地。

不打擾最好

上海曾是狗獾的棲息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狗獾廣布於鬆江、金山、奉賢、青浦、嘉定等郊區,但由於城市快速發展,導致適宜棲息之地大幅消失、破碎化嚴重,以及被視為害獸被人為捕殺等原因,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上海野生狗獾的數量不斷減少。

2007年底,市林業局啟動“上海地區獾類現狀調查及生態恢復”項目,調查發現在嘉定、鬆江、金山、奉賢4個區有狗獾洞巢分布。可惜的是,2009年再調查時,此前發現的部分狗獾洞巢已遭人為毀壞。

近年來的調查顯示,除了東佘山、西佘山、奉賢庄行等地有狗獾出沒的記錄外,上海其他地區很少有狗獾的身影。

採取有效措施恢復上海野生狗獾的種群數量,對保護上海地區生物多樣性、修復生態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市林業局、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奉賢區林業站和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成了專題項目組,聯合開展狗獾保護和研究工作。

目前,上海已建成一個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通過引入、圈養、放歸,結合棲息地的改造,狗獾的野外種群得到了發展,已連續多年助養繁殖成功,小獾成活率逐年提高。但專家強調,如果狗獾想在上海郊區完全恢復種群,至少需要500隻相應的個體,而目前數量不足百隻。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珉表示,長寧區記錄到的這幾隻狗獾還有許多謎團待解,但目前可以斷定的是,位於中心城區的它們和它們賴以為生的生境極其脆弱,很可能再多幾隻狗獾或當地食源稍稍變得貧瘠些,平衡就會打破,希望社會各界默默關注關愛它們即可,不打擾它們其實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一些適應力強的野生動物迫於生境等方面的壓力,選擇與人類做鄰居,主動進入人類的活動范圍,被稱為“野生動物進城”,已在鬆江、青浦、閔行等地社區扎根的貉就是典型代表。與它們相處,除了克制、相敬如賓,還建議在城市建設中適當“留白”。陳珉呼吁,在城市中應當允許留下一些“拋荒地”,盡可能減少人類的干預,把營造權還給自然,比如減少硬質地面、駁岸的建造,改用土路、石子路、平緩的生態駁岸等,實踐証明,反而更可能成為生物多樣性的沃土。(記者陳璽撼)

THE END
1.云南野生动物野生果子狸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属杂食性动物,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其主要特征为:面部有明显的白斑,头额中央的一条白纹最显著而成“花面”,肛门附近有臭腺,遭敌时会释放出异味借此驱散敌人。http://www.isenlin.cn/sf_B8799898C1B1493B9D2BB2173DDA278E_209_591FBFA9504.html
1.突然火了,一斤卖到4000元!很多老杭州都不知道!澎湃号·政务一直以为,枇杷只是每年5月间,在市场上活跃30天左右的抢手果子。但在杭州临平区走街入村,才体会到枇杷树与当地人的密切——“五月食枇杷果,十一月摘枇杷花,一年四季煮枇杷叶”。 有人说枇杷花高傲,不仅因为这朵白色的小花,非得熬到西风瑟瑟之时才绽放,还因为它精贵得能卖到4000元/斤的价格。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38785
2.开屏新闻怎么吃虫才安全 这些知识请牢记 即使是地道的云南人,虽然从小就听说过各种虫子宴,但真正到了需要品尝昆虫的那一刻,却往往心生退缩。这种矛盾的情感,是云南人对昆虫美食既爱又怕的真实写照。 图源:新华社 对于这一“大胆狂野”的美食,云南人同样深知其安全性,往往会格外注意食材的来源与处理。若你准备鼓足勇气第一...https://www.ccwb.cn/web/info/20241121114907B3TZRA.html
3.果子狸处理过程解密广州收缴的果子狸等动物全部运往广州卫生处理厂做高温高压无害化处理。截至10日8时,该厂累计处理果子狸1050只,獾1241只,貉120只,果子狸冻肉150公斤。 据介绍,一只果子狸从收运回厂到最终处理完毕,大概需要8个小时。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灭杀过程中会不会产生SARS病毒扩散?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1/id/99881.shtml
4.武汉这场肺炎的罪魁祸首在哪?“非典”的真凶15年后才被发现果子狸、蝙蝠与人类的“非典” 科学推动了现代医学的诞生。 我们通常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三门基础学科的建立,看作现代医学诞生的标志。现代医学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找病因的科学方法。 最开始,人们只能看到很粗浅的病因。比如感冒是因为着凉、受累,伤口感染是由皮肤屏障作用受损、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 https://news.ifeng.com/c/7tDzMveeh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