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agumalarvatataivana(Swinhoe)
筑名:Formosangem-facedCivet
分类:CARVIVORA食肉目Viverridae灵猫科
形态特征
果子狸也叫花面狸、白鼻狗、白面、花面棕榈猫等,果子狸属灵猫科(Paguma)。该属只有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果子狸是珍贵的毛皮用野生动物。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山林中,吃果实、谷物、小鸟等,属杂食性动物。毛皮可用来制衣帽。
生态习性
果子狸为林缘兽类,为夜行性动物。主要栖息在森林、果子狸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杂食性,除了鼠类、昆虫、青蛙、鸟、蜗牛外,颇喜食多汁之果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还到果园中吃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果子狸每年2—5月发情。怀孕期为70—90天。夏季产仔,每胎产1—5仔。1岁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5年。
栖地分布
果子狸野外分布于中国华北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中南半岛、果子狸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地。台湾特有亚种,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区皆有,但中低海拔山区及开垦地为主。在我国广泛分布,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陕西秦岭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南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南缘;现有17个亚种,我国有9个,其中指名亚种Pagumalarvata分布于东南部各省。目前民间饲养繁殖之数量相当多。产于我国南方的狸皮针毛平顺,底绒细柔,色泽鲜艳,但张幅较小;而产于北方的狸皮毛绒丰厚,多为青灰色,张幅较大。制裘皮可做成长短皮衣、皮帽、皮领、皮手套等。尾毛和针毛长而富有弹性,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人工养殖
果子狸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一般多放置于小笼舍(2×2.5平方米)或用小铁笼饲养,再将笼舍放置于闲置的房间内或者专门设置一个小庭院。由于其活动范围较小,清洁卫生尤显重要。内室以水泥地面为宜,便于冲刷。由于果子狸善攀缘,室内外可设栖杠、树桩等供动物攀爬,以便活动和休息;房间也应该设立顶网或顶盖,网孔不大于5平方厘米,以防止动物逃跑和保证安全。果子狸夏季的遮荫和冬季的防寒工作必不可少。夏季要防止曝晒雨淋,冬天要防止穿堂风,尤其是夜晚,可用草帘或棉帘遮挡,一般保持其生活环境温度在25~30℃即可。饮水必须清洁新鲜,夏季晒过的水和冬季结冰的水不要让其饮用,且要经常地换水。
由于果子狸的食性是以植物果实为主,因此可根据个同季节饲喂不同的果类,其数量要占日粮重量的二分之一。要注意饲料种类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一般成体每日饲喂混合饲料窝窝头150克,肉、鱼30克,水果、蔬菜150~200克,其混合饲料组成为:30%白面,25%玉米面,20%麸皮和5%骨粉。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可饲喂不同果类,夏季对其可投喂黄瓜、西红柿和梅豆角等;冬季可投喂苹果、红橙等,都可提高其食欲。投喂饲料量及成分也要随动物发育状况而有所变化。当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及分娩后,幼仔体重迅速增加时,日粮中肉、鱼的比例应增加,每日可增到150克左右,水果可增至200~250克左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喂给乳类食物,如牛乳等,其量可以增到450克左右。
果子狸的食性杂,耐粗饲,饲养方法简单,抗病力强,易驯养,人工饲养经济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前景。
疾病治疗便秘
果子狸便秘了,即大便干燥。有时果子狸身体排便状而没有粪便排出,身体成弯弓形,头部向肚子下缩,尾巴低垂,有限屎,身体有·时打抖,不思饮食,离群。便秘的预防:平时多喂些芭蕉或甘薯等果类给果子狸。!治疗便秘的方法:在果子狸食料中加些熟花生抽和食盐;2—3天可愈。
腹泻
腹泻是果子狸常见病也是对其威胁最大的一种病。,果子狸的正常粪便为软条状(如人的正常粪便)。腹泻表现为粪稀,并混有粘液,严重者会脱水死亡。腹泻的治疗方法(1)取适量百草霜(即锅底灰,烧煤的不能用),拌入稀饭喂服。(2)喂石榴果或用石榴皮煮水喂服。·(3)[1]土霉素每只每天1—2片拌稀饭喂。(4)·腹泻严重到脱肛的地步,应用1%的高锰酸钾水把脱出的部分洗干净,助其托向庶位,再用乌龟头烧成灰拌香油抹在肛门部位,用1—2片土霉素冲盐水喂服。
食物
幼狸:奶粉,麦乳精;
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大米、甘薯、南瓜、花生麸、豆饼、米糖、麦皮、蔬菜、瓜果、青草)为主;
舍场设施和建造
笼舍用镀锌铁网,笼内用砖砌成小室和暗室,笼舍内要设置栖架,供果子狸攀跳和栖息。整个场地内应设运动场,并保持环境干燥和安静。
笼舍形式目前采用笼养、群养和笼养与群养结合的方式为主.这是鼬獾,容易与果子狸弄混
经济价值
果子狸肉一直被视为难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补佳品,被人们推崇为山珍之首。
目前民间饲养繁殖之数量相当多。产于我国南方的狸皮针毛平顺,底绒细柔,色泽鲜艳,但张幅较小;而产于北方的狸皮毛绒丰厚,多为青灰色,张幅较大。制裘皮可做成长短皮衣、皮帽、皮领、皮手套等。尾毛和针毛长而富有弹性,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SARS
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南方,特别是在云贵高原及两广(广东、广西)地区,常被用以食用,因此医学界许多人士认为人类通过食用果子狸而感染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作为医学专家的深圳市卫生局局长周俊安指出,人类从动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屡见不鲜。动物源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如狂犬病、猫抓热、鼠疫、疯牛病、禽流感等就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他说,一些病毒对动物影响不大,但对人类却有很高的致病性,甚至出现很高的病死率。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在长期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中自身已经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抵抗力。但是人类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当然比动物要差一些。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2]”的蝙蝠,并不是果子狸。其实,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3]
咖啡
印尼苏门答腊岛出产上乘的咖啡豆,而这种咖啡豆是从灌丛中的果子狸粪便中检获的。
《联合早报》六日报道,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市东南部一百公里的山上有一个咖啡园,每天早上,业者要到咖啡园寻找果子狸粪便,从中挑出咖啡豆。他们认为果子狸是去除咖啡果肉的天然机器。
原来,果子狸每天晚上都会到咖啡园吃咖啡果实,并在离开前把咖啡豆排泄出来。这种咖啡豆经过烘烤,能冲泡出带有巧克力味的“鲁哇克咖啡”(kopiluwak)。在巴厘岛,这种咖啡一壶要二十万印尼盾(约合二十一美元)。
这个咖啡园,占地五百公顷,每年可以生产三百吨阿拉伯咖啡(Arabicacoffee),每吨售价三千六百美元。
“鲁哇克咖啡”在丰收季节也只有约三百公斤的收成,每公斤的售价却高达一百美元。到了咖啡商手里,未经过烘烤的阿拉伯果子狸咖啡豆,一公斤可以卖到五百美元,比牙买加蓝山咖啡贵了四倍。在美国,果子狸咖啡豆的售价更是高达每公斤一千二百美元。
食疗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其味甘、性平;补中益气,治诸疰,去游风,愈肠风下血;又治痔瘘、鼠瘘。
“三选”
果子狸每年2月~5月发情。怀孕期为70天~90天。夏季产仔,每胎产1仔~5仔。1岁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5年。果子狸的食性杂,耐粗饲,饲养方法简单,抗病力强,易驯养,人工饲养经济效益高。[4]
初选
每年5月~6月份对成年果子狸进行初选。选择出生早(雄仔狸在5月5日前,雌仔狸在5月10日前)、发育正常、采食早而旺盛的仔狸。凡是符合选种条件的成年果子狸全部留种,仔狸应比计划数多留30%~50%。
复选
每年的9月~10月份根据脱毛、换毛、生长发育、体况恢复情况,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复选。淘汰少数有病或体质恢复较差的种狸。对育成果子狸(幼狸),则要选择发育正常、毛绒品质好、体质健壮、体型适中和换毛早的个体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