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文字“做朋友”的语文老师,竟然能在双手翻飞间“剪”出中华传统故事;
大家印象中严肃刻板的物理老师们,化身成常常让学生发出惊呼的“魔法师”,让枯燥的物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在西安市的中小学和高校,有着许多工作认真负责、有才更有爱的老师。他们看似平凡,却一个个“身怀绝技”,是学生、家长心中的“宝藏”老师。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看看他们的“绝活儿”,如何展示探究和创新的魅力,带领学生们一点一滴变化和成长。
【宝藏老师1】
“宝藏”数学老师免费教红拳碑林区友谊小学人人都会打红拳
“我的数学老师徒手会画圆”“给地理老师一根粉笔就能随手送你一个中国地图”“我的历史老师绝对是‘最强大脑’”……说起自己的老师,同学们总是津津乐道,而“身怀绝技”的老师更被同学们亲切的称为“宝藏”老师。
在西安市碑林区友谊小学,就有这样一位“宝藏”老师,他叫蒋侃,是一名数学老师,还是红拳传承人,除日常数学教学外,他还免费教学生打红拳。尤其去年8月份自友谊小学新任校长马西蓬到任后,大力挖掘学校特色,将“红拳文化”正式引入校园,蒋侃的身份也有了新变化,被学校聘为“红拳教练员”,开始在全校范围全面推广练习红拳。如今的友谊小学,人人都会打红拳,经常可见靓丽的中国红。
“现在友谊小学人人都会打红拳,每天都练红拳已是常态,孩子们虽个头不高,但个个很神气,打起红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很有活力,如今这也是学校落实‘双减’,课后服务的一项特色”,校长马西蓬说,文以载道,武以修身,对孩子们来说,学习红拳可以强身健体、发展特长、还可以磨炼意志,在传统武术的训练中形成自律、严谨的品格,做品格端正之人,做行事坚毅之人,做有家国情怀的传承者。而红拳文化走进校园,对友谊小学来说是充实校园文化的新形式,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新理念,更是坚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友谊小学还将不断探索,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有特色的“精致名校”。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牛凌
【宝藏老师2】
“我的花样跳绳是数学老师教的”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生活中常有人这样调侃。而曲江一小的孩子们则会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花样跳绳是数学老师教的!”
龙博望是曲江一小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同时也是花样跳绳的“武林高手”。他从14岁起学习花样跳绳,日日勤加练习,最终成为陕西非遗花样跳绳第五代传承人,还曾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花样跳绳比赛中,和团队一起为陕西夺得花样跳绳金奖。
龙博望现场给记者展示了花样跳绳,其难度之大,花样之多,看得记者眼花缭乱,连声惊叹。“花样跳绳有好几百种花样,可以单人跳、多人跳,还可以与舞蹈、杂技结合着跳。”说起花样跳绳,龙博望如数家珍。据他回忆,有天下课后他在操场上刚跳了几下,就被学生们“围观”了。孩子们觉得花样跳绳很炫酷,希望能跟他学习。学校看到花样跳绳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便于2017年成立了花样跳绳社团,由龙博望兼任社团老师。
三年级学生刘朔逍很喜欢花样跳绳,每天几乎绳不离身。社团老师让孩子们每天回家练习2000个单跳,刘朔逍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跳5000下!参加社团一年多来,他已经跳断了两根绳。
“愿意为自己的爱好而坚持和努力,这非常好。”龙博望说,练习花样跳绳时,有时会被绳子不小心抽打到,挺疼的,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们却很少为此掉眼泪。为学习“前后打”“双踏锣”“下蹲式”“二摇”四个花样跳绳的基础动作,孩子们十分努力。
“花样跳绳还有个作用,那就是促进数学的学习。”龙博望笑着解释,班上有个学生喜欢跳绳,却不爱学数学。跳绳日子久了,这个学生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跳完绳休息时,他经常见缝插针地问:“今天数学讲什么内容呀?”他耐心听孩子讲述,不时加以指导。渐渐地,这个孩子听课变得很认真,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变得越来越自信。
【宝藏老师3】
我的语文老师是剪纸“高手”
一把剪刀“剪”出中华故事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可以变成很多图案,“默默”地讲述着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你能想到吗?这些会“说”故事的作品,就诞生在碑林区文艺路小学一名语文教师的手中。
这名语文教师叫汤瑶。9月8日,在汤瑶的班级社团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老师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威风凛凛的老虎、斗志昂扬的公鸡、欢快奔腾的骏马、憨态可掬的小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似乎要从纸上“跳跃”出来。“太像了!汤老师剪得太好了!”孩子们忍不住把剪纸摸了又摸。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剪纸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它的乐趣,只有你们自己拿起剪刀后,才可能发现,想不想试一试?”“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汤瑶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示范了简单的剪石榴。孩子们认真模仿,一刀一刀地学起来。“这里不能剪断;这里弧度大一些,石榴就会饱满一些……”汤瑶不时叮咛。不一会儿,大家的课桌上出现了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石榴”。汤瑶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用剪刀剪出自己心中的斑斓世界,雨滴、娃娃、书包、小鱼……学生们取材生活,作品虽显稚嫩却充满童趣。
“我剪了一个窗花。”学生从子淇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运用了数学课学到的对称,我想展示对称美。”“我喜欢剪纸,也喜欢听老师讲剪纸背后的故事。”学生王子升说。
“剪纸这门技艺虽然入门快,但要想做得精并不容易。”汤瑶告诉记者,剪纸是个创作过程,必须有丰富的民俗积累和扎实的美学基础。上师范学校时,汤瑶就进行过较为专业的美术学习,她深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擅长剪纸和制作脸谱。她意识到,可以将这些植入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帮助孩子树立起文化自信。
【宝藏老师4】
“我们的物理老师会‘魔法’”
在莲湖区西电中学,有这样一个教师团队,学生们每次见到他们,都会先瞄一眼他们的双手,充满期待,“老师今天又会给我们变什么‘魔法’?”
“来,给你们每人一个日光灯管,轻轻碰一下这个盖着丝巾的物体,看看会发生什么?”物理教师贝鸿神秘地说。“哇!太神奇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手中原本普普通通的灯管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都惊奇地问贝老师其中的奥妙所在。
“这就需要你们自己探究答案了。”贝老师笑着将丝巾拿下来,露出一个圆圆的大玻璃球。“原来是辉光球!老师,我知道答案了!”高二年级学生罗继军解释称,“辉光球里的静电高压激发了灯管里的荧光物质,使它发光。”“说得对!”贝老师露出赞许的目光,带领学生们继续探究……
“啪!”记者正在物理实验室采访,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物理教研组组长任鹏老师正带着学生们做实验。只见学生赵紫帅拿着一个普通灯泡,用尽全力朝一张铁皮砸去,铁皮震动了几下,灯泡却“毫发无损”。
“太神奇了!鸡蛋碰石头会破,灯泡砸铁皮却不会碎,这是怎么做到的?”同学们充满疑问。另一名学生杨俊熙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难以置信,也奋力一砸,结果却并无二致。
摇绳发电、静电飞羽、水火箭、牙签挂水瓶、空气炮、土音响、隔空灯亮……从力学实验到电学实验,从课内实验到课外拓展,一个个融入着物理老师们智慧和心血的创新实验,充满了惊、奇、疑、险。
“有人说女生学物理比较困难,但我没有这个困扰,因为物理上一些抽象概念都被我们的‘魔法师’老师形象化了,不但能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学生任卓妍说,老师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探究和创新的魅力,这一定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宝藏老师5】
大学特教老师
将爱化作“指尖花”游走无声世界
“讲课喜欢穿大甩裤,说话喜欢手舞足蹈。或许是习惯所致,无论和谁交流,我都喜欢用手语比划几下。有人说手语是无声的太极,现在我已经打得行云流水。”这是西安美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姚嘉瑞在一段视频中的自我介绍。
姚嘉瑞201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今年是他当特教老师的第13个年头。上课之余,他喜欢跑步,打篮球,也经常加入学生们的课余的活动,以至于学生的生日、集体聚会也常叫他一起参加。而姚嘉瑞则总是送给他们书作为礼物。
“大家看视频里,西安有道美食叫油泼面,那么哪位同学知道,小麦和辣椒原产地哪里?什么时候才来到中国?”采访当天,姚嘉瑞正在为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讲西方美术史,从地理概念讲起,旁征博引,不时将问题抛向学生,整个下午的课堂上,大一新生们聚精会神,随着老师的讲课“遨游”。
特教课堂上,姚嘉瑞将知识汇聚指尖,安静的教室里,孩子们的思维跟着他的双手起舞。“上课的时候,把我想教给他们的,通过我的表情、肢体语言,还有手语,准确易懂地传递给学生们,这是我的职责。”姚嘉瑞说。
短短的话语,背后是姚嘉瑞更多的付出,教师底下的功课做了多少,都会在讲课中体现出来。他说,“学生认为我是超级老师,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课程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拓展精彩,课堂互动性强,善于‘刺激’这些特殊学生紧跟课堂。”
特教的孩子,由于语言听力障碍客观原因,理解力,表达水平综合稍弱,即便通过文字沟通,效果也有折扣。“但你真正为他们去做很多事,他们是能感受到的。”姚嘉瑞说。2017年7月,他带的第一个班毕业最后的见面会,他一直克制自己没掉眼泪。“会后,一个叫朱宁的男孩一直在楼道转来转去,加班结束十点多我走出特教院,娃一直跟着我到操场门口,跑过来抱着我哭。他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我百分之百感受到了孩子的不舍。”
往年教师节,学生会给写卡片给他表达祝福,但有个教师节礼物很特殊。武伟星是姚嘉瑞早年的学生,和他经常以“兄弟”相称。“我俩长得像,所以早早就是‘兄弟’了。娃毕业后考研时,租住的地方太冷了,经常来我宿舍蹭暖气复习。生活中我尽力去帮他。”那年的教师节,姚嘉瑞收到了这份特殊礼物——武伟星发来的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当了一名特教老师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