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智能,即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
实验前:1.仔细预习《药理学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知识,3。预测实验中各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注意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实验后: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精通实验内容及各项实验在整个实验课中所处的地位。2.指导实验课要认真、耐心,指导学生实验技术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作风。3.仔细阅读实验报告,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工作。4.指导教师带实验课前必须参加预实验,是正式实验前的关键步骤,根据预试所得结果或实验,对原实验设计作必要的修正,是指导药理实验课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预试验可以解决,修正实验动物种类和例数,检查观察指标是否客观、灵敏、可靠,改进实验方法,和掌握熟悉实验技术,摸索药物剂量、浓度与反应关系,以便确定最适剂量,并拟出实验记录格式,并进行修正,确保正式实验有条理、按秩序进行。
以上从学与教两方面提出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写作
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做完每项实验后的总结工作,通过总结,使我们把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肯定实验取得的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实验报告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自己日后参考的重要资料,写实验报告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一次科研论文撰写的练习。
1、实验结果的整理
方注明实验条件。如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以用柱型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项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或其它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出现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注意的是必须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留样参考。
2、实验报告的写作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词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尽量采用科学术语。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实验题目
②实验目的
③实验方法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可不必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的可靠性,应做简要说明。
④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表现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原始记录一般包括:
实验结果需要绝对真实性,切不可只选用主观愿望的资料,任意删去不同意的结果。要正确图表,表应有标题,说明表的内容,表的结构要简单明了,如实验报告中有表又有图时,图与表不要重复用同一数据,表中数据要注意有效数字,文字只提示图表说明什么问题,而不把图表中数据重复记录,文字能简单写明的数据不必用图表。
⑤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切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应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避免外展过多,要判断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切忌文过饰非,应提出实验中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⑥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而得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中。
总之,一篇好的实验报告应具备五性:创造性、准确性、客观性、确证性、可读性。
创造性:实验中能发现新问题,探索创新
准确性:目的明确,数据准确、方法可靠
客观性:实验结果要真实,实事求是
确证性:作结论要根据实验结果,资料可信
可读性: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通俗易懂,但不能用口语,有逻辑性。
3、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MgSO4作用的影响。
【方法】取家兔2只,称体重,观察正常活动情况,然后给甲兔耳静脉缓慢注射2%MgSO4175mg/kg体重,观察其反应;乙兔用以2%MgSO4溶液800mg/kg灌胃(剂量为静注剂量的4.6倍)。
【结果】
兔号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反应
甲2%MgSO4175mg/kg静脉注射随着注射量的增加,兔出现不能站立,瘫倒,最后呼吸停止、死亡。
乙2%MgSO4800mg/kg灌胃观察2小时以上未出现类似家兔的上述反应。
【讨论】甲兔耳静脉注射MgSO4很快出现肌肉松弛,瘫痪及呼吸抑制现象,最后死亡。而乙兔所用的MgSO4剂量比甲兔大4.6倍,但系灌胃法给药,结果经2小时以上未出现上述反应。说明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这可能因MgSO4口服不易吸收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