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剪刀。
背景技术:
剪刀是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市面上剪刀的结构、种类比较丰富,结构和功能也随着社会需求不同有各种改进。相对于传统家用剪刀,消费者需要一种便于携带的剪刀,便携式剪刀具有较好的启闭功能,也就是说在不使用时可以闭合,并通过辅助装置或者部件锁紧,保证两个剪刀片在携带过程中保持闭合,安全性较好便于携带,目前市面上常规的便携剪刀锁紧结构为推拉式,剪刀的手柄通常做成大小手柄,剪刀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方向限制,通常只能用大拇指使用小边,而且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大小手柄的差异,受力面积不一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便于使用的便携式剪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它包括左剪刀片和右剪刀片,所述的左剪刀片和右剪刀片的尾部分别设有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旋钮和扣槽,所述的旋钮和扣槽分别位于两个手柄上且互相扣接配合。
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之间设有用于容置旋钮的旋钮槽,所述的右手柄上设有轴孔,所述的轴孔内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周向限位安装在轴孔内,所述的旋钮位于旋钮槽内与转轴转动配合,所述的旋钮设有扣钩;所述的左手柄上设有用于与扣钩配合的扣槽。
它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的旋钮上还设有上盖槽,所述的右手柄和左手柄之间设有下盖槽,所述的上盖与转轴连接,所述的下盖上设有插柱,所述的转轴设有轴向插孔,所述的转轴插配合安装在右手柄的轴孔内,上盖容置与上盖槽内,所述的插柱与转轴上的插孔紧配合,所述的下盖容置于下盖槽内。
所述的扣钩为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位于旋钮的下边沿,所述的右手柄上设有用于容置弧形板的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和左手柄上的扣槽贯通。
所述的旋钮与转轴之间设有周向限位机构。
周向限位机构是指所述的转轴侧壁设有两条轴向限位槽,所述的旋钮设有套孔,套孔的内侧壁设有凸条,所述的旋钮经套孔套在转轴外转动配合,所述的凸条与限位槽在旋钮转动过程中与转轴上的限位槽卡顿配合。
所述的限位槽为弧形浅槽,所述的凸条为弧形凸起,所述的凸条在启闭两种状态下分别卡在转轴上的两根限位槽内。
所述的旋钮的上盖槽的底部设有弧形孔,所述的弧形孔位于凸条的侧边,所述的弧形孔为凸条与转轴上的限位槽脱离时提供弹性变形量。
所述的左手柄和右手柄之间设有纵向限位机构。
所述的左手柄的尾部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右手柄的尾部设有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和定位槽插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旋钮锁紧的方式实现两个手柄锁紧,这种方式允许两个手柄均做成适于操作的形状或者结构,可以实现两个手柄昌都相同,在使用时可以任意调整两个手柄的位置,舒适性比较高,比现有长短配合的手柄使用舒适性以及便利性都要好。其余有点在实施例中具体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另一角度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右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部件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转轴组装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剪刀,它包括左剪刀片1和右剪刀片2,所述的左剪刀片1和右剪刀片2之间设有扭簧26,所述的左剪刀片1和右剪刀片2的尾部分别设有左手柄3和右手柄4,所述的左手柄3和右手柄4之间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旋钮5和扣槽6,所述的旋钮5和扣槽6分别位于两个手柄上且互相扣接配合。首先需要说明: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定义是为了便于叙述设定的,不是对使用状态或者产品名称的定义,主要是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旋钮和扣槽配合锁紧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两个手柄长度相同,锁紧机构设置在手柄之间,长度相等的手柄,在使用时更文便利,舒适性更好。
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的左手柄3和右手柄4之间设有用于容置旋钮5的旋钮槽7,旋钮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在左手柄,另一部分在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闭合状态下,两部分组成旋钮槽。所述的右手柄4上设有轴孔8,所述的轴孔8内设有转轴9,所述的转轴9周向限位安装在轴孔8内,周向限位有很多方式或者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几何限位,也就是轴孔内壁设有平直面11,转轴外壁设有轴向也设有相配合的直面27,两个平直面配合起到限制转轴周向转动的目的。所述的旋钮5位于旋钮槽7内与转轴9转动配合,所述的旋钮5设有扣钩10;所述的左手柄3上设有用于与扣钩10配合的扣槽6。为了便于操作,在旋钮上最好设置一个凸钮25,通过凸钮25操作旋钮的转动,实现扣钩与扣槽能够卡口配合,实现对两个手柄的锁紧或者叫闭合,当旋钮转轴,扣钩与扣槽脱离就可以对剪刀进行展开使用。
作为改进,它还包括上盖12和下盖13,这里的上、下也是为叙述方面所做的表述,不是定义。所述的旋钮5上还设有上盖槽14,所述的右手柄4和左手柄3之间设有下盖槽15,这个下盖槽和旋钮槽类似,也是在两个手柄上各有部分,在两者闭合时组成一个整体,用于容置下盖。所述的上盖12与转轴9连接,所述的下盖13上设有插柱16,所述的转轴9设有轴向插孔17,所述的转轴9插配合安装在右手柄4的轴孔8内,上盖12容置与上盖槽14内,所述的插柱16与转轴9上的插孔17紧配合,所述的下盖13容置于下盖槽15内。本结构主要是为了对旋钮进行限位,避免旋钮从转轴上脱离,此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旋钮在转轴上稳定的转动且不会轻易脱离。由于旋钮槽以及下盖槽是两个手柄组合形成的结构,由于旋钮和转轴的连接以及下盖通过插柱与插孔的连接都比较稳定,在使用时旋钮和下盖有部分是处于悬空状态,这并不妨碍实用。
具体改进方案,所述的扣钩10为弧形板,所述的弧形板位于旋钮5的下边沿,所述的右手柄4上设有用于容置弧形板的弧形槽18,所述的弧形槽18和左手柄3上的扣槽6贯通。旋钮是转动工作,因此利用弧形结构实现锁扣不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而且两者弧形板和扣槽的配合也比较顺利,便于锁住也便于脱离。当然,在实践中,需要考虑扣槽的尺寸,最好是扣槽的弧长太短会发生脱扣现象,扣槽的弧度最好是稍小于90°。
为了防止旋钮将两个手柄锁紧后出现脱扣现象,需要保证扣钩的稳定,也就是说旋钮的需要稳定,因此,在所述的旋钮5与转轴9之间设有周向限位机构。该周向限位机构是指所述的转轴9侧壁设有两条轴向限位槽19,所述的旋钮5设有套孔20,套孔20的内侧壁设有凸条21,这里的凸条在实践中还可以是凸点,效果等同。所述的旋钮5经套孔20套在转轴9外转动配合,所述的凸条21与限位槽19在旋钮5转动过程中与转轴9上的限位槽19卡顿配合。两个限位槽对应开启和闭合两个状态。限位槽和凸条的卡配合起到对旋钮的定位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扣钩不会与扣槽脱离,也就能够保证剪刀的闭合是稳定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而且卡顿设置能够提供比较舒适且明确的位置信息,提醒使用者旋钮所处的位置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的限位槽19为弧形浅槽,所述的凸条21为弧形凸起,所述的凸条21在启闭两种状态下分别卡在转轴9上的两根限位槽19内。限位槽和凸条均采用弧形结构既能够实现两只的卡顿配合,又便于旋钮转动时能够顺利脱离,两个的磨损较小,操作起来比较便利。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的旋钮5的上盖槽14的底部设有弧形孔22,所述的弧形孔22位于凸条21的侧边,所述的弧形孔22为凸条21与转轴9上的限位槽19脱离时提供弹性变形量。这个弧形孔的作用是为凸条21提供变形量,在使用中,旋钮转动,凸条在两个限位槽中转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弹性,如果没有弧形孔提供变形,就需要整个机构依靠自身材料的变形,不会各部件造成比较大的磨损,且实际使用也会比较费力,提供弧形孔22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稳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两个手柄闭合后,在横向方向(也就是两个手柄相对转动的水平方向)互相限制,利用旋钮锁紧后比较稳定,但是存在纵向(与手柄转动方向垂直)上、下错位的风险,对手柄以及剪刀片都会造成损害,因此在所述的左手柄3和右手柄4之间设有纵向限位机构,纵向限位具体方式为:所述的左手柄3的尾部设有定位块23,所述的右手柄4的尾部设有定位槽24,所述的定位槽24和定位块23插配合。在两个手柄尾部设置插配合方式起到纵向限位作用,简单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