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3.02
一头大蒜(独头更好)捣烂如泥,放一匙白糖,用开水冲服,盖被发汗,一次就好。(来自抖音设有控证过)
神经性头疼的13个偏方
1、用生萝卜汁
神经性头疼的人群可以使用生萝卜汁,把生萝卜汁滴在两个鼻孔里面,每次滴两滴,一天使用两次,连续用4~5天就可以控制神经性头疼。
2、用白萝卜皮
3、服用白菜汤
4、丝瓜猪肉汤
9、涂抹苹果泥
头痛的时候可以把苹果磨成泥状,然后放在纱布上贴在头痛处,对于头痛的症状是有缓解效果的。
10、用冰袋冷敷
头疼的时候也可以用冰袋进行冷敷,把冰放在纱布里面包好,然后敷在头痛的地方,本却可以使头部的血管收缩,这样就能够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12、用热水泡手
以上就是“神经性头疼怎么治神经性头疼的13个偏方”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另外,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湿病证治学》、《中医食疗学》、《中医症状治疗学》、《苏沈良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讲讲常见的顽固症候——偏头痛。
对于偏头痛,中医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外治方法,这就是妙用萝卜汁。
准备生萝卜适量,绞取成汁,大约取10毫升左右。然后干嘛呢?把这个萝卜汁滴入鼻孔。如果感觉是右侧头痛,就滴入右侧鼻孔。左侧头痛,就滴入左侧鼻孔。一般滴入3次,即可见效。如果3次未能见效,就不要再用这个方法了。
这个方法,最初载于《苏沈良方》。《苏沈良方》这本书是北宋年间苏轼和沈括两位先生所收集验方合集。这个小办法非常有名气。以后的而很多中医古籍里面,都收录这个办法。唯一不同的,是《苏沈良方》原文,记载左侧头痛,滴右鼻孔。右侧头痛,滴左鼻孔。到了后来,逐渐就改成滴入和头痛症状同侧的鼻孔了。一直到现代的《中医大辞典》里头,也把这个方法收录进去了。
那么,这个方法到底好用不好用呢?对此,我想用我的一点亲身经历来说一说。
记得我在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有一年回家过春节。在当时,我是周围为数不多的学医的大学生,所以邻里都比较看重我。我呢,那个时候就对中医学感兴趣,经过了一点学习,也自我感觉良好。就是在过年那几天,有邻家找我了,说他们一家有三口人都偏头痛,过年这几天可能是忙着了,都犯病了,让我帮想办法。
我说,偏头痛还用想办法吗?我想都不想,告诉说,白萝卜汁,往鼻孔里滴就行了。那人知道后,又和我交谈一阵,就回去了。
两天之后,那人又来找我,说我这个办法他们回去就用了。结果,一个特别好使,两个不太好使。其中有一个,疼得还厉害了!
那个时候的我年年少轻狂,觉得不应该,于是就跟着到他们家去了一趟。进了屋,拜了年,我发现,他们家一个老太太、两个儿媳妇都头痛。三个人,过年聚在一块儿,各有不同的症候。我一看他们三个的表现,立刻就知道——我犯了没有准确辩证的大错误!
原来,说有效的,是二儿媳妇。整个人一看上去,就脸发红,说话声音粗壮,性格上有点急躁。我看舌头,是舌苔黄厚而腻的。
说无效的,是年纪最大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当时在床上,裹着被子,脸上苍白,看上去瘦弱,似乎精神头不足。舌苔是薄白的。这个老太太说,这点滴点白萝卜汁进去,还不如不滴了,疼得反倒厉害了。
还有一个大儿媳妇,跟我讲,滴进去似乎好了一点,但是不明显。我一看,她舌红脉弦细,脑袋一侧胀痛。
说实话,都是邻里,平时相处不错,我当时又只是一个穷学生。我说的萝卜汁滴鼻孔,人家就当做娃娃说笑话似的,尝试了一下,好用就好用,不好用也没关系。对各自使用后的效果,谈话的时候也都当做话题聊了聊,人家根本没怎么在意。可是尽管如此,我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回头,我开始反思这件事儿。我觉得错在我。我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
萝卜汁滴入鼻孔治疗头痛,说起来跟偏方似的。对于偏方,老百姓,包括医者可能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不讲理地好使!简单、直接、粗暴,一用就灵,至于说道理,谁也说不清。其实,不是这样的。用偏方,也要辨证施治啊!
比如说二儿媳妇,她的情况属于痰热上扰于头部。她就好使。为什么?因为萝卜汁这东西,性味辛、甘、凉,能清热生津、凉血行气,还能去火化痰热。这就正好对她的体质。老太太那个情况,我用今天的视角看,应该属于肝经寒凝之症,应该温阳散寒而通经止痛。萝卜汁虽然有辛散之能,但是毕竟性寒,加上老太太年老体弱,怎能受得了呢?大儿媳妇的情况,我认为,当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所致。她的情况应该滋阴潜阳。萝卜汁虽能清热,但滋阴效差,所以效果就一般。
后来,我把我的思路,找了一个机会说给老师听。我的老师说,我体会得比较合理。
以上,就是我对萝卜汁治偏头痛的一点经验总结。我写在这里,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也希望能给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帮助。
1、有两次以上反复发作的严重头痛病史;
2、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流泪或发作前有视觉障碍等先兆症状;
3、排除发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或其他全身及局部疾患所致的头痛;
1、风阳上扰型,表现为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2、痰浊上蒙型,表现为头痛昏蒙、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3、气血亏虚型,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不宁、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气血瘀滞型,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医案:
具体用法是,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内浸泡3~7天(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34~86岁。治疗7天痊愈者31例,占73.8%。如治王某,女,39岁。罹左侧头面疼痛3年余,经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痛苦异常。症见左侧头面、眼眶及口周疼痛,势如烧灼,伴有头晕,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蔓荆子酒服用,连服3天,疼痛大减,服完1周,数年顽疾获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按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维生素A类物质,具有镇静、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肌肉神经痛。故本品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奇效。在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而稍作加减,如属风寒外袭者可加细辛、荆芥;火热内盛者可加夏枯草、杭菊花;血瘀阻络者可加当归、川芎等。(中医杂志,2000,41(12):712)五、蔓荆子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李观荣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
蔓荆子性味辛苦、微寒,治疗头痛眩晕有很好疗效。已故名老中医李浩儒对蔓荆子治疗头痛、眩晕有独到之处。认为蔓荆子蔓走经、荆主风、子下沉,故有专门走经祛风镇痛的作用。他治疗头痛、眩晕分虚实两类。如属实症者用蔓荆子50g,白芷10g,川芎3g,荆芥10g,黄芩15g。如属虚症者用蔓荆子40g,防风5g,黄芪15g,苍术10g,山茱萸15g,山药20g,白豆蔻3g。方中蔓荆子需打碎或研碎,生用或微火炒均可用之。30多年来,笔者采用李浩儒老中医运用蔓荆子的经验,用蔓荆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60例,收到满意疗效。如治彭某某,男,50岁,主诉眩晕、头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1周前因工作劳累突然头昏、眼花、耳鸣、呕吐、恶心、眩晕不止,X线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经神经科、骨科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以补肾、益气、祛风而治之。处方:蔓荆子40g,山茱萸15g,山药20g,黄芪15,白术15g,南沙参15g,白豆蔻5g,甘草6g。浓煎成300ml,频频服之。服药1剂眩晕明显好转,再服2剂而愈。以后每因劳作后服上方1剂预防本病,随访6年未发。六、急性鼻窦炎:
方用蔓荆子、白芷、杭菊花、白僵蚕、辛夷花、苍耳子、石膏、杏仁各10g,麻黄、黄芩各6g,细辛、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小儿药量酌减。治疗108例,治愈92例,有效16例。〔福建中医药1991;22(6):35〕另方:蔓荆子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桑叶15g,桔梗10g,随证加减,趁热熏鼻,温后口服,曾用此法治疗10余例,多于10剂内痊愈。(中医杂志,2000,41(12):713)七、流行性结膜炎:
本病中医称“天行赤眼”,临床表现为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自觉刺痒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以蔓荆子12g,菊花15g,桑叶15g,决明子10g,荆芥、防风各10g水煎,趁热熏蒸双眼,温后口服,一般3~5日可愈。八、牙周炎:
牙周炎属中医“牙痈”、“牙宣”范畴,多由胃热上熏齿龈,临床表现为牙痛、牙根宣露、龈肿,按压齿龈可有溢脓或出血。用蔓荆子合清胃散煎服,另用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细辛5g,煎汤漱口,热含冷吐,不拘时数。(中医杂志,2000,41(12):713)九、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属中医“脓耳”范畴。方以蔓荆子15g,生地15g,丹皮15g,升麻6g,桔梗10g,黄芩12g,夏枯草15g,车前草30g,丝瓜络10g,每日1剂,水煎服。全方共奏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之功,使邪热得出,毒解脓散,其病自愈。十、单用蔓荆子为末,酒调外敷,治疗初中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满意。(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48)十一、治疗习惯性便秘(董俊峰新疆乌苏县医院833000)
笔者在治疗头痛时,偶然发现蔓荆子也能治疗习惯性便秘,且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1、张某,男,35岁。头痛数年,时轻时重。笔者嘱其将蔓荆子60g煎汤200ml,每日分3次口服。1周后复诊,患者告其头痛已基本消失,自服蔓荆子后,已患了近5年的便秘也随之而愈。2、王某,女,27岁。产后两周,大便秘结难解。查体:病人面色苍白,体胖而虚,动则汗出喘促,舌质淡,脉浮而缓。综合脉症,该患者乃产后血虚津枯便秘,此乃虚秘也。笔者未循常法,而以蔓荆子150g分3次煎服,次日便软而解,诸症悉除。便秘由多种原因引起,其治疗方法有寒下、温下、润肠通便等法,方书未见载蔓荆子有通便之功。笔者偶然发现蔓荆子能治疗便秘,并且做了20余例观察治疗,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蔓荆子除具有疏风清热、凉肝明目功能之外,还有清热润肠之作用,望同道验证。十二、《民间食疗保健秘录》载,蔓荆子研成末,加入雪花膏中,每晚涂于面部,治面部粉刺,数日即自愈。【应用注意】:
1、风热伴有浊邪时可用,蔓荆子有化浊的作用;
2、气血不足,胃气不足时不能用,因本品散邪同时会耗气(辛味清利头目的药皆如此);
3、有报道,本品辛味有余、味浓,用多易恶心,呕吐,头晕,不易重用,一般10g左右,供参考。
偏正头风(偏头疼、并神经性头疼)
作者:鲍相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偏正头风
属性:此症发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用布包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有人患头风,十年不愈,照此治之,其病若失,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屡试神验,此治头风第一方也。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
又方∶生大乌头(去皮)四两,南星(泡)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用薄荷七片,盐梅一个,煎水,临睡调服。虽二十年头风亦效。或用生南星、生乌头等分为末,葱汁调贴太阳穴亦可。
生大乌头
立止血管神经性头疼
神经性头疼农村偏方2010-11-12主治:神经性头疼处方:去籽大葵花饼子一个用法:加水煮开熬七滚,取一杯温服,再加水到半洗脸盆煮开,用水洗头30分钟。葵花饼子不能离锅,洗完头,再把葵花饼子趁热(不烫为度)戴在头上30分钟,逐日一次,连用三日。
秘方:雄黄、白帆各5g,冰片、轻粉各2.5g,肤轻松软膏30g。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为极细末,掺入肤轻松软膏和匀,装瓶备用。用时将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