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看到人们用冰块或冰水放在身体表面,
以求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加速恢复。
「冰敷嘛,不就是那些冰冷的东西敷在肿痛部位么多简单,这还用说」
「冰敷」(冷疗)有什么用
冰敷,主要是通过低温作用于皮肤和深层组织,以达到减少出血、减轻炎症,缓解肿胀和疼痛的目作用[1],因此最常用于外伤等引起的炎症急性期。此外,以上这些作用还可能会减少继发损伤、缺血和对其他结构的损伤[2]。
如何正确冰敷
尽管“冷疗”有很多种方法,这里咱们就以最常用的“冰袋冰敷”为例子,说说正确的冰敷,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
1、正确的自制冰袋
医院和医疗用具商店中一般有专门的医用冰袋出售,但绝大多数老百姓家里是没这些的,所以紧急情况下,咱们得自己制作。
需要注意的是:自制冰袋使用的是「冰水混合物」,而不是纯冰块。
找一个没破损的塑料袋,按照冰和水比例大概在1:2~1:3左右,将冰水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注意:这里塑料袋不要装得过满,一般装1/2~2/3左右,而后将塑料袋口扎紧,即制成冰敷冰袋。
2、正确的冰敷时机和位置
伤后立即开始冰敷,越早越好。冰敷位置就是红肿热痛部位的皮肤表面。如果范围较大,冰敷过程中可以缓慢移动冰袋,以确保全方位冰敷。此外,不要将冰袋甚至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冰敷,应在中间间隔毛巾类保护物体。
每次冰敷20-3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持续冰敷20-30分钟,也可以选择以10分钟为间隔分次冰敷,每次10分钟。
每天冰敷3-4次即可起效,不过也可每小时进行一次冷疗。
冰敷使用得越频繁,有效减轻炎性过程的可能性就越大。
4、是冰敷还是热敷?
急性损伤(没有伤口),比如运动训练、磕碰拉伤,崴脚扭腰,在急性受伤的48~72小时内冰敷,切勿热敷,否则会让出血和肿胀加重。
慢性损伤,尤其是劳累性退变性损伤,比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酌情选择热敷。
冰敷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哪些人不适合
1、不良反应?
(2)还有一些研究[5-8]报道:冰敷可能会影响肌肉的功能和本体感觉,从而重返运动产生影响。但也有其他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所以目前业内对此尚有争议[9-11]。
2、哪些人不适合冰敷
因为冰敷会收缩血管并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下列情况应避免冰敷[1]:
(1)有各类外周血管病,比如最常见的糖尿病。
(2)对低温高敏感,以及严重的低温诱发性荨麻疹
(3)有雷诺综合征(血管痉挛)
(4)有感觉障碍或异常
(5)冷球蛋白血症
(6)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参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7)皮瓣手术后,以及手术后切口尚未愈合时,局部禁止冰敷
冰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拿个冰块放在皮肤上就完事儿了。用什么冰敷,冰敷多久,哪些人不能冰敷,都是有很多讲究的。
如果不知道这些,想当然的冰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有任何疑问,冰敷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