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化学的技巧(精选5篇)

初中化学记忆技巧作用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均依靠脑海中的记忆功能。通常来说,记忆的越多,则经验与知识越丰富,越富有智慧。没有记忆等于没有智慧。正由于人类拥有这样独特的思维记忆能力,逐步建立起现代文明社会。初中化学中具有诸多难记的知识点,为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若是掌握一定记忆技巧,则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意义

(一)理解性记忆法

在记忆技巧中一种最基本的记忆方法就是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在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记忆中只有先进行理解再进行记忆才能够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的基本概念,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背诵,并且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记住概念了就是学会该知识了,但是殊不知这样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会使得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而且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学习化学、记忆化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例如,我在讲置换反应的时候,对置换反应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后,又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理解记忆。在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单质与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反应产生单质和化合物的一定是化合物。然后进行了逐一的分析,A项,错误,理由:单质和化合物发声的化学反应也有不是置换反应的,比如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生的是二氧化碳;B项,错误,理由:产生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也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就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是铜和二氧化碳,但是这样的反应就不是置换反应。

(二)通过联想记忆法

(三)编顺口溜的记忆方法

编顺口溜进行记忆的方法是根据学习的重点内容,利用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语言编成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记忆方法。这样的记忆方法不仅简单有效,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生记忆化合价时编了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一二铜二三铁,氧是负二最常见;又如:物质的溶解性记忆时,我也编了顺口溜:钾钠铵硝都能溶,盐酸不溶只有银,硫酸不溶只有钡,微溶还有钙和银,碳酸大多都不溶,溶铵钠钾微溶银,碱类大多都不溶。这样通过让学生背诵顺口溜进行枯燥知识的记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效果明显提高。

(四)多种感官参与记忆的方法

在传统的记忆方式中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的,但是这样的记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初中化学的记忆技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是多感官参与记忆。初中化学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事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记忆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因此,我们要用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记忆。例如,我在讲还原反应的时候,我就根据课本教材上的实验,在教室里亲自为学生演示了氧化铜的还原反应,让学生多感官记忆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五)合理重复记忆,进行记忆巩固

在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点记忆的时候光靠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是不够的,要想使得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把握知识内容,老师还要定时定量督促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巩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而言,在复习时首先要及时复习,例如:我在讲新课之前就会利用课前的10分钟对前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提问,督促学生进行复习;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复习的分散性,要使得平时复习与考前复习相结合,进行不间断的复习;最后还要注意复习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采用多种方式,避免复习的单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有效提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生普遍认为化学的记忆量较大,并且记忆较为枯燥,本文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的记忆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了这几种主要的记忆技巧。初中生在记忆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记忆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希望仅以此文能够引起更多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究,促进初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初中化学的记忆技巧[J].快乐阅读,2011,(08).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技巧方法

一、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探究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学习快乐,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我认为这需要化学老师有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机智的教学处理能力。首先,化学老师可以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高中化学不难学的信念。其次,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悬念策略。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欲望,将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再次就是让幽默走进化学课堂。虽然化学知识是理性的,但是化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幽默的教学语言变理性为感性,从而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现知识传递、领会和转化。幽默进入课堂,可以让化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我行,我能”的正能量,让学生学习兴趣长期保持下去。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非常强烈。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碍于“面子”往往不是采取积极问寻或者探讨的方式,而是不会就不会了,就此放弃。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会的知识点不断叠加,最终导致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针对这样的情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降低自己的姿态,以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陪伴者的身份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学生生活上、学生上的朋友。

如平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心态平和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主动走进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用自己的真诚点燃学生的真诚,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学生乐于参与到化学课堂中,和同学及教师一起将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三、利用巧妙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下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情境创设。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化学实验等方法巧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讲解硫和硫的氧化物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做品红溶液加入二氧化硫的实验,当红红的溶液在一、两滴二氧化硫的作用下渐渐失去色彩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在惊叹的同时,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关键词:生物化学;临床知识;教学技巧

一、通过对疾病的讲解,体现物质代谢是某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实验课中,很多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并不去思考实验原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而实验科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而不是培养“实验机器”。以血糖测定实验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大胆猜测———现场验证”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一)理论讲解

教师首先应强调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并非内分泌疾病,因此诊断糖尿病主要通过检测血糖浓度,而非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受饮食、职业、代谢等因素影响较大,漏诊率高,因此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是目前主要的糖尿病诊断依据。根据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1),正常人OGTT2小时血糖(2hPG)应<7.8mmol/L。

(二)大胆猜测

I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肥胖。即便不是糖尿病患者,理论上讲肥胖人群的糖耐量也会低于正常人,2hPG水平会较正常人高。因此,大胆猜测班上体型肥胖的学生要比体型清瘦的学生2hPG水平高。

(三)现场验证

四、结论

课程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生物化学课堂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老师授课严谨、思路清晰(占16.7%),而是能更广泛地联系临床实际(占43.5%),讲授幽默、亲和力高(34.8%),这说明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见表2)。除此以外,教师对临床案例的选材和取舍很重要。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常见病和多发病,避免将罕见疾病搬到生化课堂上,学生不熟悉、没有代入感,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总之,将临床知识、临床案例引入生化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

[1]Yang,R.W..HowtoArouseStudents'DesiretoLearnBiochemistry[J].BiochemMolBiolEduc,2020,48(06):572-578.

[2]王琪琳,徐伟,王圣惠,等.基于OBE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应用[J].生命的化学,2019,39(05):1037-1044.

[3]赵雪琳,金恒.《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生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J].生命的化学,2019,39(02):388-393.

[4]韩海棠.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设活跃的生物化学课程[J].生命的化学,2019,39(01):207-209.

[5]杨荣武.生物化学教学实用技巧和策略[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36(02):232-240.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育教学技巧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实验结果的简述,具有简明准确性。概念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是教学难点。单纯从字面上分析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在概念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验进行概念引出,让同学们在背写时有清晰的印象,将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应到实验步骤。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念的能力,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简练成概念的书写形式,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互动,将最严谨的答案与书中内容相比较。这一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化学概念,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方式,避免概念理解混乱的情况发生。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概念引出。如在讲饱和度时可引用家庭中砂糖溶于水的例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进行搅拌砂糖会溶解在水中,再继续向水中加入砂糖直到不能溶解水杯底部出现砂糖颗粒的时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对于这种不存在危险性且便于操作的实验,课堂中可以向同学们发放实验用品,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观察每位同学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乐趣,培养操作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类似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概念教学中采取对比的方式,列出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明确掌握不同概念的差异性,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为了实现对“化合物”与“混合物”的理解和区分,对二者进行全面对比,可从结构组成、本质及成分等方面入手。对结构组成,化合物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构成。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合物中是由一种分子组成,而混合物则是多种分子的综合体。在化合物中,物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都相对独立。化合物由固定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构成则具有不确定性。

三、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关键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十分简练,因此要注重关键词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化合物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性的词汇是“纯净物”和“不同”。而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心词汇是“纯净物”和“同种元素”。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四、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要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练习中,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方程式,佐证概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重要。与此同时,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其地位更突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切实搞好概念教学,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艺术技巧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求学校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的统一。传统教学是传授科学已知的真理,而对学生来说,真理是未知的,这正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也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未知创造了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进行启发式教学。

一、演示实验的艺术技巧

1.演示实验的艺术类型。

演示实验的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探究型,一种是验证型。

(1)探究型。探究型教学的模式是按“问题――实验――原理――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进行实验,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探究型实验教学的过程,同科学研究过程在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上具有共同性。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应该以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为主。

(2)验证型。验证型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结论――原理――试验”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样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给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再讲清原理,最后进行实验予以验证。验证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实验原理以及装置、操作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教学,例如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演示实验艺术的功能。

教师使用演示实验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

例如:根据日常生活的经历可知,酒精灯是用火柴点燃的。那么有没有不用火种就可以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呢?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没有其它方法。但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往酒精灯的灯芯上一碰时,酒精灯立即被点燃了。鲜明的实验事实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观念发生了矛盾,产生了认识失调,于是心理上就出现了不平衡的感受,形成心理紧张和压力。由于个体总是有使自己的知识、信念、态度与当前的问题保持一致性和一惯性的强烈欲望,因此在认识不平衡的情况下,就必然产生认知动机,并采取认知行为,使之趋于协调。

演示实验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演示实验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谐有序的仪器装置,色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能充分展示出化学实验动静交错、内外和谐的美,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美产生新奇、愉快和向往的审美感受,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的能力。

3.演示实验的艺术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例如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观察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主要的现象,又要能迅速发现容易消失的现象,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的对象。

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4)安全可靠,充分准备,力求成功。演示实验必须确保安全,不允许有任何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里,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准备和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①改革实验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如在玻璃瓶或铁皮罐内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气体吹肥皂泡,再点燃,则没有危险性。②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更是学生的一种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操作表象的关键。③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④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则可能会造成事故或知识上的误解。

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条件和关键,从而保证课堂上演示的成功。

(5)引导和启发相结合。演示实验中,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怎样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导”,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才符合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能力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还要把演示与讲授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介绍主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装置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分析综合,揭示出蕴含在现象后面的实质。

(6)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有些实验,只要教师略加设计,就变得饶有趣味,富有艺术感和美感。例如:讲电解质概念的时候,教师用音乐卡代替小灯泡,接入导电性实验装置。当美妙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异常欣喜、惊奇,进而产生了了解“为什么溶液中会产生音乐”的强烈欲望。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想教好,贵在得法。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把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通过设置探索性问题的情境,提倡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一步步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从事物或某种现象中发现问题,才做出重大的发明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前提。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课本实验发现问题。高中阶段有演示实验117个,高一化学演示实验有43个,高二化学演示实验有33个,高三化学演示实验有23个;学生分组实验、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54个。我们深挖其内涵,调整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序,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挖掘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处理问题,设计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以及实验后残留的药品回收利用,例如一氧化碳、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处理等等。

要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发现问题。我们增加了中学教材、练习题和历届高考试题中的典型化学实验题,设计为课堂演示实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探究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态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随处可见,如彩色焰火、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等,这些奇妙的现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制冰袋、肥皂、酒酿等,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点。

可结合化学发展的成就和重大化学事故的原因、危害及处理问题,设计为课堂演示实验。如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露,2004年重庆开县井喷,煤矿瓦斯爆炸,1997年重庆地区的酸雨事件,1995年上海光化学烟雾等问题,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探究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进行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迪学生思考,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辨析、理解、创新,一步步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观察――探索”的状态,使学生为顺利做好实验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会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态度。

3.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化学实验的六要素解决问题。即: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设计。

(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

(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

(6)实验结果的处理。

要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验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广泛、平等地参与课堂演示的机会,鼓励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演示实验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紧扣内容、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药品取用、试剂滴加、仪器放置合理得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据充足、重点突出、语言简练、书写工整,要学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正确绘制较复杂的实验装置图,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操作示范作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创造型模式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大量的实验现象在学生的右脑里积累,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索,能促进学生左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左右脑协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演示实验的原理

1.探究演示实验的反应原理。

Na2O2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2-,O2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H2O2分解放出O2,即:

Na2O2+2H2H2O2+2NaOH①

2H2O22H2O+O2②

合并①和②即得:

2Na2O2+2H2O4NaOH+O2③

2.验证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

Na2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只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没有检验NaOH的生成。教师为验证NaOH的生成,往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从溶液颜色变化验证NaOH的生成,但结果往往是溶液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教师就解释为Na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做了以下一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再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依然褪色。

这个实验证明并非是Na2O2漂白作用使之褪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依据上述反应原理,该反应的中间产物是H2O2,H2O2具有漂白性,是不是H2O2使红色褪去了呢?

实验2: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30%H2O2水溶液,红色立即褪去。该实验说明H2O2的确能漂白碱性溶液中变红色的酚酞,也就是说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O2并未完全分解成H2O和O2,而是仍有一部分在溶液中,因而该溶液就有了漂白性。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们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3:取少量Na2O2加入到试管中,加水到Na2O2反应完全并且无气泡产生为止,再加热该试管,发现仍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是氧气。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并且不褪色。

经上述实验证明Na2O2与H2O反应后,加入酚酞变红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造成的。

演示实验本身有新奇、直观、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特点,但许多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或看热闹的地位,常呈现一种无序的兴奋状态。因此在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紧扣内容、强化规范。教师在规范操作技能和展示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做、哪些方面可以改进,促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不断锻炼提高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获得进步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掌握科学的观念、方法及实验创新的原则、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强化规范,注重过程和方法。

四、演示实验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作用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1.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2)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3)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4)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2.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2)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3)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3.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盘下的胶衬,然后调整零点”等等,以便教师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

(3)实验过程的全局性。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THE END
1.速冻食品的错误解冻方法3.应急情况下会直接放热水里或在锅里加热解冻。用热水浸泡或者上锅加热的解冻,看似省时省事,但其实常见的结果是食物表面的冰层已经化了,但中间还是硬邦邦的,极大可能变成了“夹生”食物。而且,外层的冰变成水后,传热效率变低的话,会导致解冻时间过长,让微生物大量增殖。http://www.hkwb.net/zhuanti/content/2024-11/19/content_4306467.htm
2.冰袋中的水洒到了鞋子上为什么会结霜冰袋是一种冰块的升级替代产品,有更多的适用性,其使用方便、卫生、用途广泛。用于医疗高烧降温退热,消炎止痛,冷敷美容、扭伤、止血、化脓、护肤等辅助理疗。冷藏运输各种生物冷冻试剂,锡膏、禽药、药品、血浆、疫苗、水产、家禽、观赏鱼及外贸保鲜食品的长距离冷藏运输。用于体育界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以外碰伤、扭伤...http://m.qicaisi.com/bk-1217766.shtml
3.可能食用了生物冰袋,有毒吗?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冰袋里面的水有可能不卫生,说明是无毒,不要食用,不等于有高度伤害...https://m.120ask.com/askg/posts_detail/80347600
4.生物制剂类药在无电制冷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冰袋冰盒保存?并一再交代说,若张先生没那么快下班的话,一定要找个冰箱来存放胃药,因办公室没有没有冷藏冰箱,只有超低温冷冻冰箱,所以小编使用用了公司一个医药冷藏箱配合几块充好冷量的2-8℃的冷藏冰袋帮她保存起来了,因为小编知道张先生使用的是一种生物胃药,因此需要放在冷藏环境里保存,且药取回家后只要没有服用完都要...http://www.nbcxll.com/cpxzs/n785.html
5.生物冰袋对人体有害吗?–960化工网问答生物冰袋用途 1、用于医疗高烧降温退热,消炎止痛,冷敷美容、扭伤、止血、化脓、护肤等辅助理疗。2、冷藏...https://m.chem960.com/ask/q-b5742437f5ed46f9bf246534a52d5744
1.平顶山冷藏货车8人死亡与干冰升华有关,应急管理部:干冰处置不当有...报告显示,涉事冷藏车里的牛肉包装箱内放有干冰,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迅速进入车厢狭小空间内,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骤然提升,致使其氧气浓度(体积比)很快降低至可导致人体窒息死亡的极限浓度(4%至6%),8名女工在密闭车厢内滞留17分钟,造成缺氧窒息死亡。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CRCCO055616ZF.html
2.生物冰袋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生物冰袋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价格电议 起批量≥1 千克 最小起订电询 供货总量电询 发货地址山东省临沂市 建议售价¥电议 更新日期2022年02月16日 即时洽谈立即询价查看联系方式 收藏产品发送留言 山东立健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认证:备 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已备案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5497967.html
3.生物冰袋可以放冰箱吗生物冰袋多久就不冰了→MAIGOO知识摘要:生物冰袋的用途有很多,在生活中也很常见。那么生物冰袋可以放冰箱吗?答案是可以的,生物冰袋是一种新颖冷冻介质,其解冻融化时没有水质污染,可反复保存在冰箱使用。在使用的时候生物冰袋多久就不冰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使用时间是四到六小时,具体的还会根据环境等外界条件有所变化。关于生物冰袋可以放冰箱...https://www.maigoo.com/goomai/251181.html
4.关于食品的调查报告精选15篇科学界人士认为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我国独立研究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被五百名两院院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首。转基因水稻不仅解决了杂交稻制种和生产过程中纯度不高难题,而且对防治直播稻田草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349783.html
5.生物冰袋可以放冰箱吗怎么保存放哪里生物冰袋是一种可以给人体或者其他物质降温的冷冻介质,一般情况下生物冰袋都是没有污染的,所以它可以反复利用,冰袋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放到冰箱里面保存,这样能够让冰袋长期保持冰冷,等到再需要使用冰袋的时候直接在冰箱里面取出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了。那么生物冰袋可以放冰箱吗? https://www.cndzys.com/shenghuoyangsheng/changshi/1697840.html
6.趣味实验报告4、冰袋制作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四、实验反思1、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如果把实验做趣味化处理,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本次实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btlt.html
7.误食生物冰袋的冰块冰镇的饮料怎么办真实医生回答有关此疾病的全套资料,病因、症状、自诊、治疗,相似病例全都有。点此查看>> 患者 误食生物冰袋的冰块,冰块冰镇的饮料(女,28岁) 马金平医生 你好,误食多久了,还能突出来吗? 患者 误食二十分钟左右 患者 没办法吐出来了 马金平医生 有不舒服吗 患者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uM6xeSpu1VlqBvHJjZQxmA/
8.一氧化碳教案一11篇(全文)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的爆炸极限是12%~74%。验纯的方法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lw83hh1.html
9.生物冰袋排行榜京东JD.COM为您提供生物冰袋销量排行榜、生物冰袋哪个好、生物冰袋多少钱等相关资讯,从生物冰袋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面比较,为您推荐优质生物冰袋产品!https://www.jd.com/phb/key_67286060da0dd33b5bc9.html
10.生物冰袋袋子破了里面的液体流在手上寻医问药网指导意见:液体本身没有毒,但是不能吃的,食物上有了就不能再吃,手上清洗了就没有问题。https://club.xywy.com/static/20160914/117277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