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阶段评分,按照之前的规则,主要组成部分为:
上述评分组成的具体详情见后文。
本次现场评审部分基本规则如下所示:
||评分说明|评分方式与要求||:----:----:----:----:----:----|现场展示质量|
现场评审部分助教们所给出的结果为
小组互评结果为
大众评审团所给出的结果为:
现场评审部分最终结果为
共计分为三档,在统一档内分数按照总和差异线性映射,依次是:
复审部分的评分规则为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复审部分前三名依次是:
基于上述三项,最终的总体评分为:
在本次答辩中,项目小组、老师、助教、评审团进行了内容丰富的碰撞,本部分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纪实。
谜语人队:
发际线和我作队:
美滋滋甜兮兮队:
万里阳光号:
是兄弟就来摸鱼:
助教团队:
删库跑路对不队:
荡起双桨:
此外,这学期大众评审团中有几位同学自己设计了一款用于iOS端的航概APP刷题软件,并且在学生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颇有些见解,我们邀请了他们也来讲讲自己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时的心得与理解:
这次我们组织了一次内容相当充实的Beta阶段项目展示与答辩,在此我需要向以下人员表达感谢:
总的来说,同学们表现的都各有亮点,但是也暴露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有:
从前有个人,晚上回家,看到一个人在路灯下找东西。询问之下,原来对方是在找钥匙,遂帮助他一起找。找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又问:“你是在哪里丢的?”“大约就在这一块。”对方比划了很大一个区域,答道。“那为什么不去那里找呢?”这个人指向对方比划区域内的另一块地方。“因为那里没有灯光。”对方回答道。
道理基本上就是这样——真正的目标用户不去挖掘,也不肯去好好接触,美其名曰不好弄,实际上可不就是和上面只肯在亮光下找钥匙一个思路么?况且就算没光,难道自己就不可以带一根手电筒,然后去该找的地方好好找找,活人就该被尿憋死?归根结底,还是在心理上重视与否,而这也是对课程组而言最难的地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些事情不仅对于未来的项目团队来说应当警醒,对课程组来说也是务必引起重视的。私以为,这其中最需要的还是各方的戒骄戒躁,少些主观臆断的沉溺,多些心思踏实的践行,才是正道。
以上就是对beta阶段的一些总结,感谢各位的付出。实际上笔者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今年的敏捷软工助教头子,都还是有不少话想说的。以及今年的改革不管怎么说,也还是在不少事情上有过探索也迈出了步子的。这些笔者打算后续专门用一篇博客做总结与介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