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劳模风采2018年东营金牌工匠

用“工匠精神”来形容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女工侯月云一点儿也不为过。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技术工人对职业的执着和追求。

1989年4月,不到20岁的侯月云选择当了一名纺纱工人。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她始终把专注、用心、敬业作为工作的信条,在纺纱一线执着坚守,努力奋斗,谱写出了新时代纺纱工人的华美篇章,交出了一份份骄傲的成绩单: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多个,节约资金1500万元,成为纺纱生产线上的排头兵。侯月云个人也先后获得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东营市首席技师、山东省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刚刚走到纺纱一线时,侯月云就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开始了“魔鬼式”的训练。为了尽快熟悉纺纱工作,一项技术操作她有时能练习上万遍,手磨出血就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为了争取更多在纺纱机上的操作机会,她总是提前半个多小时接班,下班后再加班练上1个多小时。“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入厂三个月她就掌握了一般工人一年才能掌握的技能,当年在公司组织的操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针对纺纱车间制成率低、成本高的情况,侯月云经过反复试验论证,最终确定并推广了“改进工艺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的方案,降低了半制品的短绒含量和棉结数量,精梳落棉量同比减少了3%;根据不同原料制定消耗定额和落棉标准,自创车间及各工序的制成率核算体系,吨纱消耗降低了20公斤;编制《纯棉纱线吨纱全部用电(各工序)控制标准》,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300万元。

侯月云结合企业实际,编制了《细纱值车工、落纱安全操作规程》、《细纱紧密纺操作法》。她编制的清洁项目、顺序及巡回路线,使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利用率达到100%。千锭时断头由原来34根下降至12根,值车工由原来每人值车14台增加至20台,回花率由原来的2.5%下降至1.2%,年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纺纱车间常年温度30多度,在纺纱一线工作,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多年来,无论别人如何调换工作,侯月云始终坚定地走在纺纱生产的匠心之路上。纺纱巡回每天她要走不低于6公里的路,工作记录也记满了30多本笔记本。这些工作记录如同岁月在她身上标记的刻度,默默记载着这位“匠人”的成长。

侯月云说,她热爱纺纱,热爱操作。正所谓“弘扬工匠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纺纱已经融入了她的生命中,她将一生都以专业和执着的精神为纺纱事业做奉献。

王伟:“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不断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这是每一个电力工人的坚守,更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利津县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变电检修工技师王伟的目标。

让每一个电力事故迅速解决,让每一个电力设备正常运行,让每一张电网安然无恙,这是王伟对自己更高层次的要求。

先后参与开展技术攻关2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5项,国家专利6项,省级管理成果1项,市级QC成果2项,市级技术成果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各类技术性论文13项,技术分析报告6项,并先后荣获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优秀员工、东营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东营市创新能手等荣誉16项。这是14年的付出给予王伟的褒奖,一个个荣誉加身,王伟依旧没有改变初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电网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如何确保安全运行已成为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头等问题,常规的巡视监测已无法满足当前电网形势。多年来,王伟通过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充分运用自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总结出一系列电网诊断方法和工艺,为电网安全运行“诊断把脉”,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大大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电力设备经常会存在发热的问题,对此,王伟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认真分析设备温度异常原因,运用独创的“时序测温法”,结合负荷曲线变化,科学评价温度异常隐患等级,合理地制定措施,改进原先检修工艺,通过“禁止缠绕铝包带、更换压接线夹”等多种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设备温度异常问题。同时与社会科研企事业单位共同研发并推广应用无线测温模块,运用红外测温仪等先进手段,大大提高了设备测温技术水平。针对封闭式柜体放电问题,在详细了解放电情况,科学判断原因的基础上,王伟编制出一套极具创新性的改进方案,有效解决了设备放电问题,大大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

严于律己,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对每一次故障分析均是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行事,反复推敲事故原因,反复核查监测装置数据准确性,坚持“原因不查清、不罢休”,这是14年来王伟时刻保持的工作态度。这些都已经内化于他的内心,成了他的标签,他的代名词。这不仅指引着他一路前行,更极大地感染了身边每一位同事。

虽然王伟先后考取了电力工程高级工程师、变电检修工技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证书等资格证书,又成功入选“国家电网公司评标专家、山东省电力公司物流专家、东营供电公司运营监测专家”等,但他从来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忘记技术传承。他不仅积极主动参与公司组织的“师带徒、传帮带”等活动,和徒弟们、同事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开展技术攻关,还组建成立了“星火燎原”创新活动工作室,积极吸收青年员工,帮助他们提升业务素质,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参与基层单位练兵室建设,引导青年员工实践与理论结合。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对一个人而言才是最精彩的模样。未来很远,王伟说他要时刻铭记“工匠精神”的含义,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将每一份工作、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件做专、做精、做细,全力守护“万家灯火”。

李玉东:追求“精湛”永不停歇

在公司领导眼中,李玉东这名职工有知识、有追求、有能力;

在同事的眼中,李玉东是厂里的技术“大拿”,机器出故障找他准没错;

在同行眼中,李玉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未停下追求技艺“精湛”脚步,总能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39岁的李玉东是利华益集团的一名职工,面对各种褒奖和荣誉他诚恳地说:“我只是千千万万个技术工人中的普通一员。新时代的基层工人要有文化、有技术、有追求才行。我将以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对梦想的坚持和实践,坚持不懈地学习进步,实现更大的进步。”

回想刚参加工作时,李玉东在实际操作中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那种紧迫感让他变成了“有心人”。他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习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积极参加东营市技师学院与企业联合组织的“金蓝领”技师培训,不断提升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先后赴潍坊昌邑石化、沈阳沈鼓集团、杭州杭汽中能等地培训学习烟气轮机、离心式压缩机、汽轮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拆检与维修等技术。

很快,李玉东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利华益集团“付连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一员,李玉东发挥“精益求精”的精神,勇挑重担,承担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技改工作。仅2017年,他参与实施的“异丁烷脱氢装置压缩机(往复式)无级余隙调节系统改造项目”一项技改工程,投入使用后年可节约用电成本约300万元。

李玉东始终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同事们佩服他有一身“好技术”,他就充分发挥自己“技术能手”优势,采用“结对子”“点对点”的帮扶方式,指导车间、班组和其他部门破解技术难题,激发车间员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在他的帮助下,有30多人成为他传帮带的对象,其中95%成为了高级工。他还按照集团公司“提升技能强素质、岗位建功促发展”的要求,组织班组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广大员工的技能水平。2014年至今,他坚持对钳工专业竞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其中多名选手获得奖项。

近年来,李玉东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先后荣获了山东省总工会和山东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重汽杯”山东能工巧匠职工技能电视争霸赛多面体镶配赛冠军;市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市第四届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市2017年度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将继续秉持严细认真的作风,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技术创新中永不止步,为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做出一个基层工人的贡献!”李玉东说。

刘兵:弘扬工匠精神争做匠心教师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需要各行各业从业者大力弘扬。

工匠精神,是一种优良的职业品质和素养,离不开广大教师在社会中的亲身示范。

“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匠心’和‘创新’,精益求精,耐心专注,追求极致,勇于创新,它的背后更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采访中,东营市技师学院教师刘兵阐释着他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刘兵从工作至今,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理论与技能全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在2015年10月,他代表东营市参加第十一届“振兴杯”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项目的比赛,在全省所有34名参赛选手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了使自己的知识不落后,他自学了新兴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并在2016年11月参加山东省首届“栋梁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获得职工组一等奖。2017年11月,他还参加了全国机械行业“博诺杯”移动机器人比赛,获得二等奖。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企业对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是一名职业院校教师的责任。刘兵在技术革新、校企合作、破解企业难题方面不断探索,培训企业员工500余人,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在华特电气公司电气配电箱折弯机的升级改造中,他完成PLC编程部分的难题,实现自动折弯的功能,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

刘兵领办了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领办了东营市刘兵首席技师工作站;先后培养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金蓝领学员共2000余人,其中有很多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骨干力量,4人担任企业的车间主任,10余人担任了班组长,2人被评为市首席技师;培养青年教师3人,1人获得全国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全国移动机器人技能大赛二等奖,1人获得东营市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东营市教学能手、东营市学科带头人……这一连串成绩的取得,正是刘兵不懈努力的结果,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在不断成长的历程。

侯典玉:醉心烹饪的“工匠”厨师

他,14岁进入饮食行业,醉心烹饪30年;

他,一面坚守传承文化,一面追求开拓创新;

他,既能做出琳琅满目的满汉全席,又能把家常菜做得不平常;

他就是金宇宾馆的厨师长——侯典玉。

说起侯典玉,在东营的饮食圈里那可谓是赫赫有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侯典玉最喜欢的就是钻研烹饪美食。

侯典玉有很多称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师、中国高级美食营养师、东营市首席技师、突出贡献大师……但他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厨师”这个称号。他说:“一把菜刀一掌勺,就能让我忘掉所有烦恼。”

侯典玉始终秉持“工匠精神”,专心致力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坚持新式菜品和营养搭配的研发创新,始终专注于细节和精致,以近乎严苛的精湛烹饪技艺,在烹饪的路上越走越宽。

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烹饪技艺的同时,侯典玉总想着推陈出新。侯典玉说:“我们中华美食很好,但外国美食也有值得吸取的优点,比如说人家的营养搭配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些年,侯典玉新开发研制菜肴和工艺创新有50多个品种,其中,使用悬挂架子制作牛肉较为突出,不仅提高了出菜率,提升了牛肉的口感,最重要的是原材料的出品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仅这一道菜品就可以为单位年创利20万元。

对于真心实意想学好烹饪的徒弟,无论是做菜还是做人,侯典玉都毫无保留地进行教授,至今已累计签约带徒80人。近年来,他的不少弟子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烹饪比赛中获得奖项,帮带的多名徒弟成长为酒店老板或餐饮业总厨、厨师长。

多年来,凭着对美食的不懈追求和精湛手艺,侯典玉先后获得了高级技师、国家级高级技师、国家级评委等称号;并先后在全国职业技能首届“黄河鲤鱼美食”大赛荣获“金奖”,“汇冠杯”新派满汉全席获“工匠精神鲁菜金奖”,“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七届全国技能竞赛中获“中餐热菜金奖”。

燕全志: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百年工程

如果说建筑是人们避风挡雨的空间,那么,建筑师就是将图纸变成房子的工程师。

如果说建筑是反映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那么,建筑师就是塑造城市风格和品质的设计师。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欣赏自己的工作,在细节中发现工作乐趣,不断创新、钻研。”这就是东营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副主任燕全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为攻克结构领域有关技术的难题,燕全志开拓性地开展了大量结构领域研究工作。参编的《SMC玻璃钢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颁布实施,填补了山东省玻璃钢检查井技术规程的空缺,为玻璃钢检查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开启了大门。同时,积极研发创新成果,获得《一种复合保温模板墙体结构》等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2项,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又自主研发了结构专业数字审图系统AUTOCAD插件工具,借助这套工具,让审查师从繁琐低效的人工计算和比对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对图纸方案的研究,大大提高审图效率和准确度,更好地把握住建筑结构安全。

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燕全志参与主持设计工程项目近百余项,其中参与设计审查的东营市第二中学综合教学楼、市粮食局综合办公楼获得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东营市地税局综合楼、市法院办公楼荣获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撰写的《全轻砼超长距离泵送技术》等8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2001年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以来,经手审查项目3000余项,年均审查发现重大安全质量隐患及其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及规定200余次,为工程项目把好了安全质量关。

燕全志从不吝啬自己的“独门绝技”,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把多年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他带过的徒弟,有9人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他经常组织科室成员、勘察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业务知识交流学习、不良行为记录认定等工作,共同探讨业务中发现的新问题,为东营市勘察设计行业培养了几十位技术骨干。

杜明华:天下粮仓“守护人”

20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杜明华来到东营市粮食储备库,成了一名粮食保管员。从此,他与粮食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正如他常说的那样,“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到粮库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把自己交给‘粮食’了。”

在大家心目中,保管粮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不生虫、不霉变就行了。但杜明华不这么认为,“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我必须要把粮食管好。”粮食储备库高大平房仓内粮堆高、面积大,储量数据不易掌握,杜明华克服种种困难,掌握研发了很多专业技能。从最初的粮食保管员到现在的高级技师,在看似普通的成长历程中,造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对粮食的感情促使杜明华不断奋斗,20多年里,始终在粮食仓储一线的他在科学保粮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分别在第三届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与第四届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和二等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粮食行业岗位技术能手、全省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东营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粮食保管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尤其是粮食出入库期间经常加班加点,仓内糠尘飞扬,湿热难熬,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杜明华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做到精益求精。在保粮实践中,杜明华意识到,看粮容易看好粮却难!粮食是有生命的,一不小心就会“生病”。为了掌握科学保粮规律,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始终盯靠在粮仓通风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夜间经常吃住在单位。通过连续多年对50余口粮仓的数万个通风数据进行分析,他摸索建立的“多机型、多方式、多阶段”储粮通风模式,使储粮温度全年保持在20℃准低温水平,通风能耗比单纯使用离心风机降低近30%,粮食水分损失可减少0.5%以上。

杜明华的研究一天都没有停过。粮食储藏期间,他经常在1300多平方米的粮面上一遍遍巡查摸索,再与近万个粮情监测数据对比,琢磨出一套粮情快速检查法。目前,通过眼观、鼻闻、牙咬等感官手段,杜明华就能准确判断粮食的水分、杂质、容重等质量指标和温度、虫害等状况。根据日常掌握的粮食温度变化规律,他在粮堆中划定安全区域,对局部发生虫害或温度、水分不均衡的粮食实施精准处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能降低能耗40%以上,熏蒸杀虫用药量减少23.1%。

杜明华还非常善于钻研创造,根据储粮害虫生活习性,他研究的“碘钨灯诱杀扁谷盗”和“诱捕器诱杀储粮害虫”技术在全市粮食行业推广。利用废旧测温电缆自制的手动测温杆技术,被市县两级储备库转化应用。在消杀储粮虫害方面,他采取自制防虫线、药丸、药糠和选用害虫诱捕器的方法,每年减少使用化学药剂300余公斤。在技术革新方面,他参与设计的粮食入库卸车专用扒谷机及改造的集装箱散包两用掏箱机、接卸粮机等,年均节省装卸费用5万元。

采访最后,记者跟随杜明华进仓查粮,工作门打开的瞬间,粮食特有的香气迎面扑鼻而来,让人感觉这亿万粮食颗粒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看着“平如镜”的粮面、“直如尺”的工作道和手摸无土、口吹无尘的储粮环境,给人一种心理上的震撼。相信,有了杜明华和像他一样千千万万的粮食人,我们中国人的饭碗就一定能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邵玲:用爱的雨水滋润祖国的花朵

“老师的爱就像雨水,滋润着祖国花朵的成长。”这是邵玲最常说的一句话。邵玲是市晨阳学校的教师、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市级二级健美操教练,虽患慢性肾炎,但多年来她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把拳拳之爱化作甘醇雨露,滋润着学生茁壮成长。

“将快乐传递给学生,让童年之花开得更加鲜艳”,这是邵玲从教的信条。在学校艺术教学活动中,邵玲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在体育节开幕式班级展示上,她把运动与舞蹈相结合,让师生喜欢、让校园充满阳光朝气;在音乐课堂上,她把每一首歌都编成简单易学、快乐活泼的小律动,学生们在学会歌曲的同时,还使形体更优美。在舞蹈社团中她吸收各家精华,把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儿童舞蹈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姿态,还能陶冶美好情操。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邵玲还承担了学生以及老师所有演出的编排与指导,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每次接到任务后,为了编好舞蹈,她经常加班加点,在办公室里一遍一遍地聆听音乐,想象舞蹈动作的每个细节。汗水的浸透,智慧的闪烁,精心的策划,资料的搜集,反复的酝酿……

邵玲指导的舞蹈《扇舞灵动》获省三等奖、全市小学生“三项活动”二等奖,荣获优秀指导奖;指导的《健美操》在全市中小学健美操比赛中获市一等奖;指导的《妞扭乐》在山东省中小学生舞蹈大赛中获山东省二等奖;指导的《凤舞鼓乐》在东营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舞蹈小学组二等奖。指导的舞蹈《芦苇丛中》在第六届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东营赛区小学组第一名、山东省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她对舞蹈的热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辛勤的付出也为她带来满满的收获。

2017年9月初,邵玲来到花官中心小学支教,恰遇要参加县区舞蹈比赛,9月中旬又接到了县区合唱比赛的通知。比赛一结束,她又准备了中心小学的听课教研活动。在此期间,晨阳学校的舞蹈社团也展开了忙碌的训练,每天下午花官中心小学的课程一结束,邵玲就匆忙跑回舞蹈社团进行训练。12月初,接到晨阳学校一师一优课的通知,她在紧张忙碌的准备下成功完成,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在12月末花官中心小学的舞蹈社团开始训练。很多工作是叠加的,但她依然干得如火如荼。

邵玲说:“让我感到十分幸福的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学生用拥抱欢迎我。这些年来,我始终累并快乐着。”

宋永平:千家万户的“暖”心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次优秀算不了什么,难的是一直优秀。宋永平是市供热管理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一直奋战在供热生产运行一线,他连续15年获得年度优秀考核等次,三次被市委、市政府记“个人三等功”。

为何能孜孜不倦地奋斗在一线?因为宋永平内心有所坚守:“专注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一定要有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他在电工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肯钻研、勤思考,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了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安装技术,精通控制电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特别在二次配线、变频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宋永平所在的秋月湖供热站,供热管网系统均为上个世纪建设的老旧管网,大多已超出使用寿命,运行期间故障率高,区域供暖效果不稳定。宋永平经过实地查看、认真分析,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确定了改进补水装置、改造恒压供水系统的方案,并负责了具体实施工作。这项技术改造实施以来,供暖温度明显趋于稳定,失水量、管线故障率均大幅下降,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效果,使多个老旧小区较改造前一个供暖季减少抢修50余次,每年节约资金20余万元,这一技术被市供热处在其他供热区域内推广使用。

爱动脑筋的宋永平既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也善于借助其他成型的思路解决问题。秋月湖供热站28台换热器的维修清洗,原来是靠人工拆解后清洗,费时费工效果不好,还容易损坏胶垫。他从对空调机组清洗的方法中获得了灵感,采取不拆解换热器、封闭式酸式清洗的方法,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20余年的换热器也得以延长了使用寿命。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市供热处110余处换热站推开,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维修资金145.7万元以上。

“为群众服务光有热情还不够,不学新技术,就要被淘汰。”宋永平说。其中,解决供热管线跑冒滴漏查找难这一长期难题,就能很好地体现出他坚持学习创新的理念。

供热管线跑冒滴漏是供热运行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供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地埋管线的泄漏更是难查难找,往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为给这类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宋永平虚心请教,积极尝试,采取与胜利油田供水公司合作测试电磁探测等方法,结合供热特点,总结出一套打孔测温排查漏点的方法。

根据供热管线破损泄漏时热量随地下导热介质不同呈梯度扩散的特点,宋永平采取红外测温器直接测量地表温度与区段分散打孔测量结合的方式,利用管线周边地表温度梯度变化,快速精确定位管线漏点,一改过去只能通过大量土方开挖查找的方式,不仅节约了人力,还大大加快了排查速度,降低了对供热运行的影响。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我市全面铺开,对保障供暖有重大意义。

王涛:用“匠心”铸就技术品牌

什么是“匠人精神”?什么是“匠心”?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然而,在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王涛这里,答案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2013年9月,大学毕业的王涛加入了科瑞,学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他,选择了技术这条发展道路。初涉职场的他,从事着PSA制氮设备的技术支持工作。听到“高温PSA制氮设备”,很多人都会望而生畏,可王涛不惧怕,因为,他的心里有一种情怀,一种打造过硬自主技术的情怀。

匠心雕璞玉。成绩并没有让王涛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明白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更明白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在工作中,他不断转换思路,不断探索解决棘手的问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通过三级减压技术与回压技术的试验与调整,以及高压分子筛的开发与测试,高压程控阀的设计与开发,与设计团队联合研发出了高纯高压组合式PSA制氮设备,成功解决了油套管出现大面积氧腐蚀与矿化水腐蚀所导致的大量老旧设备出现的问题。其中,PSA制氮设备直出压力可达1.4MPa,最高测试压力达到1.8MPa,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PSA设备的最高压力,这是他在研发领域的又一突破,是为PSA制氮领域创造的又一壮举。

“技艺需要传承,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技术不是好技术”,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乐于反哺服务企业,截至目前,已指导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的PSA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都已成为业内的优秀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工程师。

THE END
1.菜刀拍蒜,蒜没事,刀断了!网友直播间刷屏,知名品牌回应菜刀该如何选择? 郑师傅表示:“买刀要看标号,那种特别贵的刀具,钢材很硬。硬度越高,开刃之后的保持度越好,锋利度越高,切东西很快很顺手。但这种刀具脆,磕磕碰碰或者拍拍打打就容易断。家庭使用的话,如果不具备保养刀具的知识,最好别买高标号的刀具。” ...https://m.gmw.cn/2022-07/15/content_1303045503.htm
2.好日子菜刀,高密菜刀,优质家用菜刀,锋利无比,易磨耐用高密好日子刀具厂 身份验证: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公司地区:高密市城北开发区 主营产品:其他餐具,厨用刀,水果刀 进入店铺 产品分类 其他刀具 其它 厨用菜刀 产品详情 品牌:好日子 货号:方刀3号 产地:高密 加工定制:是 供应商信息 【厨用菜刀】相关产品图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29152384.html
1.菜刀十大品牌菜刀哪个牌子质量好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菜刀十大品牌排行榜,菜刀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十八子作、双立人、张小泉、王麻子、拓牌、邓家刀、贝印、苏泊尔、爱仕达、福腾宝。十大菜刀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菜刀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7863.html
2.十大菜刀品牌菜刀哪个品牌好2024年菜刀十大品牌最新发布,菜刀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十八子作、双立人、张小泉、王麻子、拓牌、邓家刀、贝印、苏泊尔、爱仕达、福腾宝。菜刀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菜刀哪个牌子好。https://www.maigoo.com/maigoo/7863cd_index.html
3.厨师专用刀具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厨师专用刀具排行榜、厨师专用刀具哪个牌子好、厨师专用刀具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厨师专用刀具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厨师专用刀具,网购厨师专用刀具上京东,放心又轻松!https://www.jd.com/phb/619678a27bd3d41fbca1.html
4.美国最适合华人厨房用的中式菜刀推荐美国邦利日系和德系刀具都属于高端刀具,当下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最爱。 日系菜刀品牌如寻、Dalstrong、Imarku、TUO Cutlery、KYOKU(极)等都很受欢迎; 德系刀具品牌如双立人、Wusthof 三叉牌、Zelite Infinity等。 德系刀和日系刀,哪个更好? 初入刀界的小白都会问德系刀和日系刀哪个更好。 https://www.bangli.us/post/238445
5.菜刀什么牌子好?10大菜刀品牌排行榜十大排行现在许多的品牌刀具都是成套的,一般成套的刀具还包括磨刀棒和刀架。选购菜刀首先刀刃要锋利、平直、无缺口,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对于菜刀第一要求肯定是锋利(快),最好是持久的锋利。其次刀柄设计要人性化,拿握舒适。在刀柄方面主要材质有木质,工程塑料、钢柄等,各有优点。通常来说冲压成型的菜刀刀柄做的更好用更...https://www.zhizhizhi.com/g/kitchenknife-paihang
6.菜刀哪个牌子质量好,推荐菜刀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10. **拜格 BAYCO**:隶属于北京家酷天成商贸有限公司,以丰富的产品线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在电商平台上表现优异。 这些品牌各具特色,但都在菜刀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品质和工艺。无论您是专业厨师还是家庭烹饪爱好者,都可以在这些品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菜刀。https://www.yoojia.com/ask/17-14171899998135461023.html
7.什么牌子的菜刀好中国菜刀十大品牌排行榜专区文章精选菜刀作为厨房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不仅影响着烹饪的效果,也关乎着厨师的使用体验。选择一把好的菜刀对于烹饪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在众多的菜刀品牌中,哪些是中国的菜刀十大品牌呢?本文将为大家揭晓。 正文: 1. 利仁 利仁作为中国菜刀品牌的代表,一直以来都以其优良的质量和性价比备受推崇。利仁菜刀不仅采用高品...https://zt.pchouse.com.cn/403/4033151.html
8.质量最好的菜刀排行榜前十玩物派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质量最好的菜刀排行榜前十:其中维艾 厨师剁骨专用菜刀、邓家刀 重庆大足锻打不锈钢菜刀以及京东京造 进口不锈钢日式菜刀,综合排序位居前三名,而其他产品也同样优秀,如果您正在寻找性价比或者是人气最高的产品,那么下面的榜单可以作为您的参考。 https://www.wanwupai.com/rank/12227.html
9.分类很细致价格相差大大厨教你如何选一把好菜刀平顶山新闻网张卫东说,菜刀用途现在分得很细,比如砍硬骨头,用一般的桑刀(家中最常用的厨刀)肯定一砍一个豁,但是专用的砍骨刀就好得多。不同的菜刀用途不同,价格也不同,最贵的刺身刀,一把就要好几千元。 能拍蒜的菜刀,并不是贵的 “对于厨师而言,肯定是越锋利的菜刀越好,当然越锋利的菜刀也就越贵。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https://www.pdsxww.com/2022/07/27/9957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