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册科学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级册科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像剪刀、筷子、扫帚那样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有些机械较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机械构成的,这些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4、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杠杆上有三个点,分别是支点、力点、重点。

6、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0、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丝钉的螺旋和修盘山公路都是利用斜面的原理。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7、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8、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形成了滑轮组,它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像自行车链条那样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1、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2、齿轮传动可以有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作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缝纫机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人们利用植物的根、叶或茎等可以产生新植株。用茎繁殖的三种方法是:扦插、压条、嫁接。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7、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繁殖,雌雄动物经过,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哪些?

答: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无性繁殖;海葵——分裂繁殖。

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15、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答: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品的好原料。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2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26、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答:(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4、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5、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6、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

8、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9、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10、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1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

1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15、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17、大脑是怎样接收信号并做出正确反应的?

答: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各种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给脑,脑再将命令通过传出神经作出正确反应。

18、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19、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90%来自眼睛。

20、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不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为要训练自己“聪明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信息的真实判断。

21、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22、触觉是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冷热、疼痛和压力的感觉。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

24、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2、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4、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6、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

从教学实际出发,深挖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认知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认知经验确立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认识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教学难点:推测及验证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五、教学材料准备

1、演示实验:马铃薯、两个一样的烧杯、。

2、学生实验:滴管一个、火柴、酒精灯、三脚架、金属碟、马铃薯块、食盐50克、白糖50克、装有100毫升温水的烧杯、搅拌棒、药勺、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我综合运用了演示法、发现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对马铃薯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

七、教学流程

(一)、实验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由自然界中神奇的湖引出不会游泳的人也能享受在水面上漂浮的乐趣,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们用马铃薯来研究一下吧。(板题)

1、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马铃薯分别放在1号杯和2号杯,分析为什么会有沉有浮?(【让学生明确1号杯中是水,以此为基础分析不知名液体。降低学习难度,有利教学难点的学习】

2、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沉浮现象?(让学生大胆猜测是液体的不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新知

1、推测探究认识不同液体

①、学生讨论:不知名液体和水有什么区别?(学生:加东西了)加了什么?水合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溶夜,怎样把水和这种物质分开呢?(学生面露难色,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很多方案:闻、尝、晒、烧……讨论后形成共识要用科学方法;火烤。)【利用水和溶液的区别,引导学生把水分离出去。突破教学难点】

②学生分组实验:对不知名液体进行加热、蒸发。

③、分析推理:加热后留下的白色颗粒是什么?(学生猜是盐、白糖、味精等)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易想到用火烤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再动手做这一探究学习过程,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了发现,实现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对教学难点的学习】

2、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①、讨论:假如它就是盐,你怎么证明?(学生:加盐试试)(板书)盐该怎么放?实验时要注意什么?(盐的溶解、每次马铃薯的取出)【试验前的准备,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②、学生活动:按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各组巡视、指导。

③、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浮了)全班交流马铃薯浮起来用的盐量:……(板演记录表)【通过汇报交流实验数据,认识到只有加了一定量的盐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板书浓)

学生质疑:怎么不一样?师:举起你们的马铃薯看看。生:兴奋地噢--大小不一样。【活动中学生自然生成对“物体大小和液体浓度决定物体沉浮”的认识】

(三)、总结延伸

1、现在我们能解释那神奇的湖的秘密吗?阅读课文中介绍死海的段落。同时介绍中国死海。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盐水、糖水等液体达到一定浓度使马铃薯、人体浮起来,那么,这样的液体能不能让鸡蛋、葡萄也浮起来呢?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这神奇的探索好不好。

八、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

马铃薯

盐水

(浓)

糖水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附:实验记录表

水的量

食盐/白糖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2、主要材料清单

“沉和浮”单元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热”单元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地球的运动”单元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阅读是人们了解事物的最佳途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进行科普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普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内外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一、以阅读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了解

二、以阅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总之,科普阅读,这个科学课堂的“小跟班”,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一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音乐主题:音乐和我的祖国。以《爱的礼赞》、《多么好》、《彩色的版图》、《情系江淮》、《南海风情》、《欢聚与期盼》六个单元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歌声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2、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祖国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2、在“我的创造”活动中,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创造活动;

3、了解有关地方民歌的基本知识,增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复查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相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课堂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二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三一、班级情况简析:

本班级学生共有8人,男生占大多数6人,女生2人。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文,生活的启示,父母的爱,不忘国耻,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还安排除2个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学习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

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4、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质教育的多项教育措施。

5、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6、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为其写作积累素材,继续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课外阅读读物文摘卡

7、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写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8、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9、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10、重视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1、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德育。

12、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四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六、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应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纪律严重不好者,经老师多次批评后屡教不改者扣1分。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淡化;优化;运用

有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教师不必去教语法,小学生不必学习语法,进行语法教学就意味着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语法教学呢?是淡化语法教学还是优化语法教学呢?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英语教学不但不能淡化语法教学,反而要重视语法教学,并尽可能做到优化语法教学。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如:Iamgirl.Helikesinging.Shemotherisadoctor.Whatisyousisterdo?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干扰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阻碍了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不但不能淡化语法教学,而要优化语法教学,让语法更好地为交际服务,成为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隐形翅膀。

二、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必不可缺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大量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语法,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隐性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语法,使语法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交际的目标。笔者将结合现在进行时的课堂教学实例,阐述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1.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知语法

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他们来说,由眼睛带来的体会是印象最深刻、最容易理解的。因此,语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尽量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真实地感知要学的语法。

[案例一]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Unit4BLet’slearn

老师拿着一件很脏的衣服问学生:“Istheshirtclean?”当学生回答:“No,itisn’t.”后教师说:“En,theshirtissodirty.Icanwashit.”然后做洗衣服的动作,边做边说:“Icanwashtheclothes.Look!Iamwashingtheclothes.”反复说几遍后请学生出来表演动作,老师问:“Whatareyoudoing?”学生边做动作边说:“Iamwashingtheclothes.”当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教师趁机问:“Areyouwashingtheclothes?”引导学生回答:“No,Iamnot.”。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就可以真实、直观地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知道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当动作停了就不能用现在进行时来表达了,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感知到了要学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法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玩,喜欢挑战,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持久的注意。因此,在教学语法时,我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提供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练习所学的语法。我经常用的方法有:童谣、顺口溜、故事、竞猜游戏等。

故事中学习语法。

[案例二]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Unit4的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的显著特点就是行为动词后加ing,为了让学生记住行为动词后面加“ing”的规律,我编了一个怪人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心情要带不同的尾巴出门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ing就像个小尾巴,而行为动词就是一个出门要带小尾巴的怪人,他的小尾巴有三种:长尾巴、中等尾巴和短尾巴。怪人出门时会根据他的心情来选择带不同的尾巴,怪人高兴的时候,就带长尾巴,也就是双写单词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ing;心情一般的时候,怪人就带中等的尾巴,也就是直接加ing;怪人不高兴的时候,就带短尾巴,也就是去掉末尾不发音的e加ing。我利用怪人出门时要带不同的尾巴的故事形象而生动地把行为动词加ing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因此,每次我把某个动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根据怪人的“心情”,准确地给动词加上了ing。

通过有趣的故事,唤醒了孩子们的记忆,将旧知识渗透在新知识里,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猜游戏中学习语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富于挑战性。我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了竞猜游戏中,以便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语法。

[案例三]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Unit6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6Blet’stalk时,我在黑板的下面画了很多的树,然后问学生:“Boysandgirls,canyouguesswhat’sthisplace?”有同学猜是花园(garden)、公园(park)、森林(forest)等,经过一翻竞猜后,教师教新单词“woods”,我也在PPT上呈现多张图片,掩盖动作部位,让全班同学参与竞猜,先由教师发问:“Whatishe/shedoinginthewoods?”学生利用所学内容来猜测,然后让个别学生来提问,最后还可以让他们同桌相互问答。这样一来,学生训练句型的量就多了,范围就广了。让学生来进行竞猜,他们热情高涨,一个个抢着进行猜测。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愉快、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大量地操练了句型,从而掌握了要学的语法――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

3.引用任务型教学,在实践中运用语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习语言。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法规则,并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案例]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Unit4BReadandwrite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4BReadandwrite有关现在进行时的不同人称的肯定句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1――听的训练:听录音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①Momiscookingdinnerinthekitchen.

()②Dadiswritingaletterinthestudy.

()③Grandpaisreadingnewspapers.

任务2――读的训练:读五年级下册Unit4BReadandwrite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3――说的训练:同桌两人互问互答,描述Mike一家人正在做的事情。然后教师创设情景:现在是晚上的七点钟,让学生向同桌说说自己家人在晚上七点钟的时候正在做些什么。

任务4――写的训练:完成上面任务3的练说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提示词和句型,以小作文的形式把自己家人在晚上七点钟正在做的事情写下来。

上述任务,环环相扣,按照听、读、说、写的顺序对现在进行时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能准确地描述某人正在做某事,而且也能准确地使用be动词的不同形式。

总之,只要我们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精讲多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这样小学生学习语法就不再困难重重了。语法知识如同一把利剑,掌握了它,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了。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2]庄艳玲:《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刍议》,《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7期

[3]战加香:《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0期

1学校层面的合理安排和支持

1.1仪器室的合理布置和规范整理。

实验器材的齐全、方便取舍,则大大提高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效率。目前我们仪器室以形成按照三到六年级的实验器材进行归类为主:三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四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五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六年级上下册实验器材一个上下橱窗。随着以后实验教学的开展,各年级橱窗再慢慢整理,以单元、课时进行归类。再以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玻璃仪器等进行归类为辅:其他橱窗按照上面进行归类,又准备了十多个橱窗。另外又有一名老师负责仪器室的一些工作等。

1.2实验室利用的合理安排

我们学校总共2个实验室,学校三四年级7个班级,每星期共14节科学课,五六年级总共有个8个班级,每星期共24节科学课。为了更好地使用,上回学校向我们科学老师征求意见,后来我向王老师建议,三和六年级一个实验室,共8个班级,共20节课,除了语文数学课等,刚好安排满一个实验室,四和五年级共7个班级,共18节科学课,满足语文和数学等课程以后,接下来就是满足科学课程,刚好安排在一个实验室里。这样安排以后每堂课都可以满足在实验室上,并且每个实验室课程尽量满足同年级的排在一起。这样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各个老师不会挤在一起,实验器材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或者徒劳的搬动等。

2教师本身在从事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些体会

2.1实验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

2.2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的小组合作

2.3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需有一定的要求和激励机制

“京版”教科书采用的是五线谱,在乐谱的识读方面有较大变化,运用移动唱名法作为五线谱识读方式,并且在教科书中呈现了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首调唱名法的选择

“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作为音乐知识与技能一部分的乐谱识读,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内主要采用的乐谱识读方式有两种,即五线谱和简谱。其中,五线谱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较为严密、准确和科学。五线谱的识读有两种方法: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即移动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

(一)国外首调唱名法的运用

在国外,小学音乐教育主要运用的是五线谱教学,识读五线谱主要运用首调和固定这两种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产生于11世纪音乐理论家、修道士圭多达雷佐的拉丁文赞美诗,由英国女教师S.A.格洛弗(SarahAnnaGlover,1786―1867)首创,约翰柯温使之完善。1937年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ZoltanKodaly,1882―1976)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首次正式提出首调唱名法。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没有调性的限制,与固定唱名法相比更加适合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学生识读五线谱。

匈牙利的经验证明,使用首调唱名法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学会读谱,对提高儿童歌唱能力、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有实际的效果,为建立和声听觉和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和移调演奏都带来便利,易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首调唱名法的选择依据

在国内,“课改”前的《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版)中关于五线谱的教学建议是:“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五线谱的教学建议是:“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五线谱的教学建议也是:“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通过以上文件可以看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五线谱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的建议都是首调唱名法,区别在于,从“大纲”时期到“课改”初期,学生在乐谱学习中,首先了解和认识这是什么调,然后在乐谱上进行识读,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C、G、F三个调上乐谱的识读;而“京版”教科书采用“移动的”进行乐谱的识读,学生先熟悉五线谱上各个音的位置与音高关系,只要确定“”所移动到的位置就可以进行乐谱识读,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各个不同的调上,都能够进行乐谱的识读。

二、首调唱名法―“移动的do”在“京版”教科书中的呈现与识读策略

“京版”教科书在五线谱的谱面及活动的呈现方面跟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而这样的呈现方式恰恰有系统地体现了本套教科书首调唱名法―“移动的”的乐谱识读策略。

(一)“移动的”活动呈现及识读策略

1.教科书中“移动的”的音乐活动呈现

(1)第三、四册教科书的活动:C音唱作“”的五线谱识读。

例1第三课《小雨沙沙沙》

(2)第五册教科书的活动:“”移动至第二线,一个升号调的五线谱识读。

(3)第六册:“”移动至第一间,一个降号调的五线谱识读。

例3第一课《摇船曲》

(4)第七册教科书的活动:“”移动至第一线,三个降号调的五线谱识读。

例4第四课《月亮月光光》

(5)第八册教科书的活动:“”移动至下加一间,两个升号调的五线谱识读。

例5第三课《春天举行音乐会》

(6)第九册教科书的活动:“”移动至下加二间,两个降号调的五线谱识读。

例6第七课《平安夜》

2.“移动的”活动呈现所体现的乐谱识读策略

总结以上“移动的”乐谱识读的活动呈现内容:二年级C调的五线谱识读;三年级开始“”的移动,即“”移动至第二线、第一间的五线谱识读;四年级“”移动至第一线、下加一间的五线谱识读;五年级上“”移动至下加二间的五线谱识读;五年级下至六年级巩固练习“移动的”的五线谱识读。

(二)“移动的”谱面呈现及识读策略

1.教科书中“移动的”的谱面呈现

(1)第一、二册的谱面呈现:乐谱上没有任何标注。

例7《动物说话》

(2)第三册的谱面呈现:乐谱前面标注“”的位置。

例8《乃哟乃》

(3)第四册的谱面呈现:乐谱前面标注“”的位置,前四小节乐谱上标注唱名首字母。

例9《音乐小屋》

(3)第五册至第八册:乐谱前面标注“”的位置,前两小节乐谱上标注唱名首字母。

例10《我是少年阿凡提》

(4)第九册至第十二册:乐谱前面标注“”的位置,乐谱第一个音上标注唱名首字母。

例11《莉花》

2.“移动的”谱面呈现所体现的乐谱识读策略

综观“京版”教科书,谱面呈现与以往的五线谱版音乐教科书不同,首先一至六年级所有乐谱均为原调呈现,第二乐谱上会标注“”的位置。

总结以上的“移动的”谱面呈现方式:一年级演唱曲目的乐谱是原谱呈现,没有任何特殊标注;二年级演唱曲目第三册开始乐谱前面呈现“”的位置,第四册乐谱上呈现“”的位置,并且标注唱名首字母,标注的长度为四小节;三、四年级演唱曲目乐谱前面呈现“”的位置,乐谱前两小节标注唱名首字母;五、六年级演唱曲目乐谱前面呈现“”的位置,乐谱第一个音标注唱名首字母。

我国教育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蒙卦,“蒙”有启蒙,蒙昧之意。后来的教育学者从蒙卦又引申出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山下出泉,蒙”“然非吝也,蓄极求通,一言顿解”这三点教育理念亦可以结合到小学科学思维训练的方法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巧妙导入激发求知欲,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强调学生在心理上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思想上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和高度的参与,然后再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成效会更加明显。因此,应巧妙地、有效地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思考。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国旗怎样升上去》的两个同课异构课为例。

课例一:

教师播放升旗视频。12个小组桌上各有一个模拟升旗装置,每个学生模拟升旗,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装置顶端的滑轮。体验结束,教师请学生描述滑轮的样子,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轮子就是滑轮,是本课要研究的简单机械。

课例中,教师虽用心准备了模拟升旗的装置,学生也都体验了一次升旗,却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过早植入滑轮的概念,过后只是形式上的“假探究”,没有思考,科学思维就不能得到训练,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例二:

教师通过问答,帮助学生回忆每星期一升旗的场景,并问学生:“为什么人在下面拉绳子,绳子就能升上去呢?”学生给出了各种答案:

生:可能是上面有个东西,可以让绳子转起来。

生:上面应该有个装置之类的东西,绳子可以挂在这个装置上,装置上可能也有个槽。这个装置应该可以转动,绳子拉,轮子也转动,这样绳子就可以升上去,国旗也就上去了。

生:上面可能有个挂钩吧,绳子挂在挂钩上,拉绳子,绳子就动起来了。

生:这个装置可能是个轮子,轮子上可能有凹槽,可以把绳子放在轮子上。

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想法做出评价,而是请这几位学生把想法画到黑板上。

相比课例一,课例二简单直接的提问,使学生对这个“神秘”的装置充满好奇,这个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接着让学生比较自己想象中的滑轮和真实滑轮之间的不同,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想要研究滑轮的欲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科学思维训练。

二、“山下出泉,蒙”――题给足思维空间,是训练科学思维的保障

以笔者两次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不同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如何让思维的“泉水”充分涌出。

初次设计: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唱长音,导入课题。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呼吸需要用到身体的哪些器官,学生边答,教师边在黑板上贴出器官图片,没有用到的器官图片就简单否定掉。接着,教师让学生用器官图按照气体进入呼吸器官的顺序,拼出呼吸系统图。12组基本相同的拼图很快完成,教师肯定学生后,就接着进行各个器官作用的教学。

用呼吸器官拼图,虽然是教师用心准备的,但学生已经看到呼吸器官的样子,失去猜测、思考器官的结构和作用的机会。这就好比堵住学生思维的泉眼,泉水无法涌出,教师也就无“水”可引,就会限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次设计:

在第二次设计中,教师给学生的白纸和彩笔是打开思维源头的钥匙,学生的想法充分体现在纸上。像这样,给足了学生充分的科学思维空间,教师再指明方向,通过启发、分析、比较、讨论等科学思维方法的使用,达到训练科学思维的目的,并且“水”到渠成,使学生亲历了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思维得到了真正的锤炼。

三、“然非吝也,蓄极求通,一言顿解”――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是提升科学思维的方式

“然非吝也,蓄极求通,一言顿解”意指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吝啬教授知识,而是通过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同时又能加以运用到实践中,是提升科学思维、收获终身学习能力的方式。

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升科学思维。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启示》为例,要验证斜坡是否省力需要进行实验。教师不出示实验方法,而是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比如,“你想怎么证明斜坡省力?”“你需要用什么工具帮助实验?”“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模拟重物合适?”根据不同学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完成实验设计,是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体现。而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做实验,就只是为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效果较低。

如,一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拧螺丝刀的学问》时,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螺丝刀省力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此时,有学生说:“让两人各抓住螺丝刀的一头,朝不同的方向用力,看谁赢就可以啦。”执教者大赞好办法,便请了两个学生上台实验。实验中又发现螺丝刀太小,不利于抓握,于是该教师课后特地做了一个放大版的螺丝刀模型,回到课堂重新实验。

在这个案例里,反而是学生的“一言”促使教师顿悟,获得解决的方法。教师细心捕捉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就有可能获得学生的启发,教学便成了一种双赢的局面,促使师生的科学思维共同发展。

概念界定:"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关键词:科学课;制作微课

G623.6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直观,高时空度,针对性强。纵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分为四个年级8册教材,每个年级分上下册各4个单元,共32个单元,共120课。教材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粗略统计:分组实验约160个,演示实验多于约50个。实验数量巨大,为我们进行微课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

一、梳理小学科学课程,找到微课切入点。

梳理各册知识点进行分类。微课的分类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作为研究微课的初学者,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根据科学课特点,我们将讲授类,实验类作为微课制作的重点。讲授类基本为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一些模拟实验,如三年级的温度计的使用、五年级的测力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五年级的《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极昼和极夜》六年级的《宇宙》单元中的《日食和月食成因》等。这些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类为介绍实验材料使用方法,属于讲授类;二类为模拟实验类型。如《日食和月食成因》由于公转与自转的原因,学生不能随时观察到此类现象,而且学生们很难以站在空间的角度,了解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三球仪进行演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坐在后面的同学就看不到,听不明白。如果用微课的形式,学生直观的看到三球位置,更容易突破难点,到达较好的效果。

二、精心准备脚本,用心制作

(一)分镜头脚本是我们制作微课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如高楼大厦的图纸,是摄影师进行录制,剪辑、后期制作的蓝本。作为参演人员及拍摄人员要按照脚本的意图,理解拍摄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脚本需要将分镜头,把每一个环节演员的语言、画面物品的摆放位置逐一详细体现。

(二)搜集素材

1.图片类:通过网络搜索所需要的素材图片,选取像素高,色彩饱满的图片。将每张图片用PPT把要表达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结合。

2.选取教具:根据拍摄意图,选取合适的教具。教具需干净,整洁、字体较大,便于观察。

3.自制教具:尽量选择颜色鲜艳,视觉冲击较强的材料。要求必须有科学性,符合小学科学教材的要求。

(三)录制

1.录屏

简单的方法可以制作好PPT直接x取录屏软件,根据提示可以完成录屏。3.录制声音。

2.录像

根据脚步内容,用苹果手机逐一录制即可。录像最好是分段录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修改某一步,最后将所有的视频一起进行编辑,。

3.录音

录音有两种方式:与画面同步或单独录制。与画面同步必须熟悉脚本内容,避免出错。单独录制,我采用了录音笔录的,格式是MP3,兼容各类格式。如《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按脚本的内容我分了三部分录制:分别是日食及日全食,日偏食还有日环食,这样便于剪接,不至于画面与旁白有偏差。这样提高了一次录制的成功率。

4.合成

我使用了Cutecut进行合成。完成了视频的制作。这个软件的好处是在苹果手机上可以拍摄后直接编辑,随时随地,方便灵活。

5.上传

三、整合课堂教学

一、与科学老师合作,将科学、语文作业合二为一,提高学习效率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在学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科学知识《声音的传播》,并由科学老师结合科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做小实验,写三篇观察日记。教学中,由斯帕拉捷的疑问:“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斯帕拉捷做的实验由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完成老师针对每一次实验设计的表格。有了前面的实验、观察日记作铺垫,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原来做一两次科学实验觉得神奇、有趣,但要想像斯帕拉捷那样坚持实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境界确实很难,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们的探索精神有了培养,有效地巩固了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将课文的趣味性与科学的真实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先请学生把从五年级上册科学书上讲到的关于《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作介绍,勾起其他学生对尘封的记忆的唤醒,然后再来学习课文中讲到的地壳运动和石灰石的形成,第五自然段的“变”、第六自然段的“迁”是学生从脚下的“文字”读出来的地质变迁。在体会课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学习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明白暴雨、冰川、风、波浪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我们的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学习科学知识与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大自然相辅相成,要辩证地看问题。

THE END
1.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用于玻璃刀()E. 夹丝玻璃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古代民间疗法中,把魔芋做成保温布的材料胃痛和肩膀酸痛,把蒸好的魔芋用毛巾抱起来,放在患处可以缓解疼痛。()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本案的办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对黄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吴某作出不起诉决定...https://www.shuashuati.com/ti/721e05be78224a79a63a7b57bc015edf.html?fm=bd468e9d49dcdc25b71428ef8bab55b94e
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A.金刚石B.一氧化碳C.石灰石D.碳酸氢钠...14.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 ) A.金刚石B.一氧化碳C.石灰石D.碳酸氢钠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玻璃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http://www.1010jiajiao.com/czhx/shiti_id_d2a2251d14adbcdb1cd8d8be7620c352
3.玻璃刀可以在玻璃上留下刻痕,这是因为玻璃刀上金刚石的玻璃刀可以在玻璃上留下刻痕,这是因为玻璃刀上金刚石的___比玻璃大;在家庭电路的各种材料中,用到的电线,在电线芯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这是利用橡胶或塑料的___不好的物理属性;冬天为了防止自来水管冻破裂,人们往往在自来水管上包上棉絮,是利用棉絮的___不好的物理属性.在物理量“质量”“密度”“温度”...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72299606c0b2d0157098609936a5a54.html
4.公交车上的玻璃是特殊材料吗与普通窗户玻璃有什么区别啊资料库...不是特殊材料,是由普通玻璃制作成的钢化玻璃~``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由于钢化玻璃破碎后,碎片会破成均匀的小颗粒并且没有普遍玻璃刀状的尖角,从而被称为安全玻璃而广泛用于汽车、室内装饰之中。家居中,一般普通玻璃破碎后锋利的刀状尖角很容易割伤小孩或者撞击者,造成对人身的伤害。玻璃破碎后是变成小颗粒还是刀...https://m.fengniao.com/pe/0_685856.html
5.用什么蜡烛液体和材料做灯,它火苗在一厘米以上?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https://know.cdgtw.net/409600.html
6.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与碳单质有关,如石墨电极、玻璃刀、钻石、铅笔芯,学生对于碳单质具有一定的了解。要求:(1)谈谈你对该处“碳的单质”的教学价值的认识。(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碳的单质”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参考答案...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3638d124af940209aaad1ecfb563100
1.跪求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要能够演示的...材料比较好搞的..最...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1022a27a18a235fdf1a3b6bf50a6beb.html
2.高中化学经典教案第三章硅和硅酸盐工业在线免费阅读4.某元素位于元素周期性表的A族,它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其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所以通常认为它是金属,此元素可能是() A.Si B.Ge C.Sn D.Pb 5.下列有关碳族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族元素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B.碳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均易溶于水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40910987412769854
3.玻璃刀的刀头是什么材料做的玻璃刀是用钻石做的吗→MAIGOO知识摘要:玻璃是现在装饰装修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建材,有时候可能玻璃大了或形状需要修饰,那么久需要用到玻璃刀进行切割。那么玻璃刀的刀头是什么材料做的?玻璃刀是金刚石吗?玻璃刀的刀头一般是由金刚石或硬质合金制成的,玻璃刀刀柄材质有很多,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玻璃刀是什么材料做的。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8405.html
4.金刚石金刚石的用途十分广泛,宝石级的金刚石可以琢磨成钻石,金刚石的热导率和电阻率是所有物质中最高的,可在电子元器件材料表面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可以缩小其散热部位尺寸。利用金刚石优良的红外线穿透性可以制造卫星和高功率激光器的红外窗口。 1965年8月24日,地质部809队在蒙阴常马庄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https://baike.sogou.com/v118013.htm
5.世界十大最耐热材料,上千度高温都不怕!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用途:金刚石可用作切割工具,如拉丝模、车刀、地质和石油钻头、砂轮刀、玻璃刀、刻线刀、硬度计压头、金刚石笔、修整器刀以及磨料等。 4、钨 熔点:3400oC 筒介:钨是一种钢灰色或银白色的金属,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它作为熔点最高的难熔金属(一般熔点高于 1650C 的金属),有良好的高温强度。https://www.tsswhg.com/39910.html
6.endnotex9安装后使用方法门窗安装玻璃后,嵌缝材料的选择方法8.个人和公司都比较喜欢打胶,毕竟胶条年久老化漏水,影响公司声欲,日后维修也是麻烦事,至于换玻璃可以想其它办法,比如用玻璃刀划出弧形戴铁丝网那种手套等等,换玻璃毕竟是个别的,不用因小误大,而造价正验证了便宜没好货。 9.如果使用胶条密封的话,胶条的易老化不如打胶好,那么请问胶条抗老化年限是多久呢?如果...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66773/article/details/112529891
7.初三化学教案15篇[必备]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607183027_3869225.html
8.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教案(DOC94页)第一节 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 室内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按材质分类有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材、无机矿物、涂料、纺织品、石材等种类,按功能分类有吸声、隔热、防水、防潮、防火、防霉、耐酸碱、 耐污染等种类。按装饰部位分类则有墙面装饰材料、顶棚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 内墙装饰材料 2 墙面涂料 墙面漆、有机...https://doc.mbalib.com/view/8ffdd1544b9ce7c227bf7f7f259f47b1.html
9.3d全息投影制作方法材料(全息投影视频的制作方法是什么)行业新闻...步骤二: 拿出你之前准备好的CD壳,将边缘部分都卸下来。从材料的选择上来讲,只要是这种玻璃材质的物品都可以,越透明效果越好。但为了方便起见,就选择了最容易获取的CD壳。 步骤三: 用之前裁下的等腰梯形为参考,用玻璃刀裁出相同大小的梯形,一个需要四块。 步骤四: 用胶带纸将四枚梯形小透明板拼接成一个小金字...http://www.qiyezhanting.com/news/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