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准则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准则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4年4月16日通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70号令)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第92号令)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Z6001-2005)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3001-2006)

《特种设备目录》(国质检锅[2004]31号)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2001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2号)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7年2月14日劳动部劳锅字[1997]74号)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3年11月28日劳动部发[1993]356号)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2002年7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2号令)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年4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令)

《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R4001-2006)

《气瓶安装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特种设备specialequipment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3.2

使用单位user

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3.3

安全监察saftysupervision

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3.4

锅炉boiler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3.5

压力容器pressurevessel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6

压力管道pressurepipe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3.7

电梯elevator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3.8

起重机械liftingappliance

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3.9

客运索道passengercableway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3.10

大型游乐设施amusementrides

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3.11

厂(场)内机动车辆internalmotorvehicles

指在场(厂)内区域行驶及从事生产作业的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大于5Km/h或具有起升、回转、翻转、碾压等工作装置的机动车辆(公安、农业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除外)。

3.12

安全附件saftyaccessory

是指控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3.13

安全保护装置saftyprotector

是指用于控制载荷、位置、速度、防止坠落、倾覆、机械伤害的装置,通常是指载重量、力矩限制器、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安全带(压杠)、防坠器、门锁及其连锁装置等。

3.14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certificateofproductqualification

是指含有材料、部件质量和产品重要性能指标、检验数据以及产品竣工图纸的证明文件。

3.15

监督检验supervisionandinspection

是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的验证性检验,属于强制性的法定检验。

3.16

监督检验合格证明certificateofsupervisionandinspection

是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对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产品出具的合格证明文件。

3.17

定期检验periodicinspection

是指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实施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以及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的定期校验或检定,属于法定检验性质。

3.1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operatorofspecialequipment

3.19

改造moutioncar

是指通过拆卸或者更换特种设备本体、主要受压元件、主要受力部件、结构或者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活动。

3.20

重大维修momentousmaintenanceandrepair

是指更换或修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受压元件;更换或修理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备影响强度的主要受力构件、安全保护装置,不改变特种设备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3.21

重点监控设备majormonitorequipment

是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特种设备:

3.22

严重事故隐患incipientfaultofseriousaccident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隐患:

a.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

b.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c.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d.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e.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f.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g.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

3.23

注销cancellation

是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以及改变工艺参数和用途已不作为特种设备使用的,使用单位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的登记变更手续。

4使用条件

4.1购置要求

4.1.1具有相应制造资质的企业制造的特种设备,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4.1.2法规规定应进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合格证书。

4.2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告知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经委托的区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未履行告知手续不得施工。使用单位应选择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或维修。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3监督检验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对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使用单位应加以配合,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4.4注册登记

4.4.1特种设备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经委托的区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4.4.2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时,应提供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产品质量证明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合格证书、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等有关资料。

4.4.3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4.4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4.5登记变更

4.5.1移装

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4.5.2过户或变更

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新使用单位,新使用单位应按4.4条的要求办理手续。

4.5.3停用及重新启用

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日内向并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并张贴停用标志,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定期经检验合格后,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4.5.4报废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报废后,不得再作为特种设备转让和使用。

4.6人员要求

特设条例第三十九条

4.7定期检验

4.7.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4.7.2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4.7.3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见表1

表1

序号

设备种类

检验周期

1

锅炉

外部检验:一般每年一次。

内部检验:一般每2年一次。

水压试验:一般每6年一次。

2

压力容器

固定式

年度检验:每年至少一次。

全面检验:首检周期不超过三年;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每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每3年至少一次。

水压试验: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

移动式

汽车罐车、铁路罐车、罐式集装箱(简称罐车)

全面检验:新罐车使用1年后的首次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汽车罐车每5年至少一次,铁路罐车每4年至少一次,罐式集装箱每5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汽车罐车每3年至少一次,铁路罐车每2年至少一次,罐式集装箱每2.5年至少一次。

水压试验: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

气瓶

.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2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液化石油气钢瓶按国家GB8334的规定;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一次;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每3年检验一次。

3

压力管道

工业管道

在线检验: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全面检验:首检周期不超过三年;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和2级的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应判废。

4

电梯

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

5

起重机械

定期检验周期最长不超过2年

6

客运索道

年度检验每年一次,全面检验三年一次

7

大型游乐设施

8

厂内机动车辆

9

主要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阀

每年至少校验一次;特殊情况按相应的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10

压力表

每年至少校验一次;装设在锅炉上的压力表应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

11

爆破片

根据厂家设计确定(一般2~3年内更换),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应每年更换

12

限速器

每二年应进行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一次

13

防坠安全器

每二年应进行安全器动作速度校验一次

5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其职责

5.1组织机构

5.1.1责任主体与第一责任人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为安全承诺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

5.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情况设置或者指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5.1.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一、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二、收集、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三、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四、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五、提出紧急救援演习计划,负责组织紧急救援演习具体工作;

六、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5.2人员配备

5.2.1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

5.2.1.1锅炉操作人员

5.2.1.1.1每台在用锅炉当班持证的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应按下列数量配备:

a)蒸发量小于4t/h的锅炉(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b)蒸发量小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大于或等于4t/h的(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燃煤锅炉司炉工不少于2名,燃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c)蒸发量小于或等于35t/h(热水锅炉供热量24.5MW),大于或等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的,燃煤锅炉司炉不少于4名,燃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不少于3名,水处理不少于2名。

d)电站锅炉操作人员配备按《火力发电厂劳动定员标准》(试行)执行。

5.2.1.1.2锅炉房内有多台同时运行的锅炉,其持证司炉工应为每台锅炉人数总和的70%以上。有机载热体锅炉每班持证司炉工数量,参照热水锅炉配备。

5.2.1.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5.2.1.2.1压力容器每班次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5.2.1.2.2对于连续运行的生产企业应根据其装置来确定。因每个装置复杂程度不同,每个车间(工段)、每班应配备持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不少于2名。

5.2.1.2.3气瓶充装每套装置每班应配备持证充装人员不少于2名。

5.2.1.3压力管道操作人员

根据压力管道的分类,每个车间(工段)、每班每个种类的压力管道应配备持证压力管道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5.2.1.4货梯、医用电梯操作人员

每台每班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5.2.1.5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操作人员

起重机械每台每班按作业项目确定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厂内机动车辆每台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5.2.2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使用单位应配备持有相应证件的专职或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且持证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特种设备种类。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注]:公众服务单位是指商场、宾馆、车站、机场、医院、城市公用设施、学校、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等。

6管理要求

6.1制定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使用单位应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管理和作业行为。

6.2管理制度

必须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特种设备使用和营运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使用单位明确以下部门的安全职责:

6.2.1.1总经理办公室或厂长办公室;

6.2.1.2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的办公室或安全部门;

6.2.1.3负责单位生产、技术的部门;

6.2.1.4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班组或车间;

使用单位明确以下人员的安全职责:

6.2.2.1主要负责人;

6.2.2.2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的负责人;

6.2.2.3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

6.2.2.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

6.2.2.5操作人员。

6.2.2安全例会制度

主要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研究、检查安全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督促进一步改进薄弱环节的工作,每次会议所决定的措施,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做好会议记录。

6.2.3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生产工艺、技术、特种设备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非正常状态下的处理措施和步骤,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悬挂于操作场所。

6.2.4日常检查制度

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至少每周应进行一次例行安全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日常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在检查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和报告。

6.2.5隐患整改制度

使用单位应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2)使用单位无力解决的严重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3)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严重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停用;

(4)严重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汇总并存档。

6.2.6维护保养制度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定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仪表及辅机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要求,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检、检修,并作出记录。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电梯维修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电梯应当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6.2.7定期报检制度

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检验申报制度,制定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查、督促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

6.2.8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6.2.9档案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6.2.9.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监督检验合格证书;

6.2.9.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6.2.9.3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记录;

6.2.9.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定、校验记录;

6.2.9.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2.10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有重点监控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建立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监控设备应逐台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每2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记录。

6.2.11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制度

6.2.11.1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安全监察人员行使现场检查权、查阅复制权和调查询问权,并对提供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6.2.11.2对安全监察人员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指出的重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6.2.12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制度。

6.2.12.1使用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特种设备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定额、计量、测试、统计等基础工作。

6.2.12.2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节能管理,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积极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6.2.13管理制度的修订

为确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使用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为最新有效版本。

7特种设备安全应急管理

7.1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使用单位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组织和队伍,储备应急救援资源,制定出现紧急情况时或发生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处理办法、程序及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7.2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使用单位在制定预案后,应根据情况定期组织演练。

7.3事故报告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同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事故现场。

THE END
1.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每堂课的任课教师是当堂课的安全责任人;校区负责人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经常检查我机构附近的围墙、栏杆、扶手、门窗、楼梯以及各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认真执行《消防监督条例》,确保机构财产和全体职工及学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课堂教学制度 1、每堂课的任课教师是当堂课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j8lHkoEjBx.html
2.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0篇范文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0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 消防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对学生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为抓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加大学校消防知识宣...http://neu.55xw.net/show-253104.html
3.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docx本《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旨在加强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障员工及培训学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了公司的实际情况。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923/6004055003010224.shtm
1....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双减”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调指导,强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监管,联合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明确职责,督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各地消防救援机构要依法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07/content_5694410.htm
2.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 为了确保安全培训质量和培训时间,促进安全长效发展,维护企业安全培训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编今天为你整理了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篇1https://www.cnfla.com/zhidu/205631.html
3.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制度(通用14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1 为切实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https://www.yjbys.com/zhidu/3186989.html
4.浙江省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4.按照消防救援机构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安全制度、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消防设施维护保养、防火巡查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培训演练等情况,录入消防自主管理应用。 三、组织制度规范化 (四)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http://www.ncfcsa.org/1/16555.aspx
5.培训机构安全工作总结(通用12篇)九、安全管理情况: 学校领导经常组织教工学习上级安全文件、规定、通知等,以增强全体教工的安全工作意识,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日常安全工作做到周周去强调,绷紧安全弦。学校有安全管理领导组、值班记录、门卫制度、门卫登记制度,对突发事件,有应急方案和防范措施。 https://mip.jy135.com/peixunzongjie/1061948.html
6.培训学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通用21篇)在现在社会,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学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培训学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1 1、所有任课老师应在课前课后做好签到签退工作,不得迟到早退,迟到早退5分钟内扣工资的百分之十,5至30分钟扣本课时工...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20802083446_5379904.html
7.培训机构安全责任制度通用12篇讲解自救逃生方法,为消防安全宣传注入年轻活力;三是开展教职工和培训机构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四是县教育局会同当地消防部门对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开展消防检查,督促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维护检修消防安全设施器材,建立常态化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强化消防宣传...https://xxjxyj.xueshu.com/haowen/76404.html
8.公司安全保卫管理规章制度(通用12篇)八、全体员工都有遵守本制度及有关安全规范的义务。凡违章造成事故的,一律追究责任; 公司安全保卫管理规章制度 篇2 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的生产和各项工作秩序,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1、公司设立安全委员会,作为公司安全的领导机构,负责全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公司办...https://www.oh100.com/kaoshi/renliziyuan/424090.html
9.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制度8篇(全文)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制度 第2篇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本酒店作为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拟定酒店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并分期、分批对酒店员工进行消防培训。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f88uw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