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似“貔貅”,钱进来还能让它出去?
教育培训机构是比较早插上“互联网+”翅膀的行业。从咨询报名到上课学习,都可以网上解决。然而,交钱前后“老母鸡变鸭”,为支付高昂学费而骗办信用卡、办贷款等问题最近却屡屡上演。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招生,大肆宣传“不满意退款”、“无条件退款”等,但是,一旦学员缴费了,再想退款就几乎不可能了!
信贷业务乱入培训纠纷,到底谁该负责任
随着信贷业务的发展,“课程太贵”和“没钱”完全不能阻挡课程推销员的推销热情。然而在培训机构“指点”下谎报个人信息获取贷款,你真的能占到便宜吗
消保委调查数据公开显示,近年来,有关营利性教育培训投诉呈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接到投诉1247件,比上一年增长40%;2014年接到投诉1968件,比2013年增长58%。其中一半以上的投诉是关于退款受阻。尤其进来曝出的“新思路”和“巨人时代”教育机构跑路事件,机构老板“跑路”,学员依然需要偿还高额贷款!还有,“尚德教育”的退费难问题已经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学历提升类培训机构的贷款风险更大,很多都是:什么都没有了,就剩贷款!
防止培训骗局需慧眼,时光教大家练就“火眼金睛”!
面对良莠不齐的教育培训机构,学员、家长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第一步查资质
第二步搜信息
确认培训机构的资质后,可去查看培训场所、安全设施和教育环境,陪同未成年孩子上免费试听课,体验教学过程。当下网络发达,互联网不仅可以作为培训机构招徕顾客的工具,也同样可成为消费者调查机构的“利器”。通过培训机构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可了解其对师资质量的要求。也可搜一搜论坛微博,了解该机构或教师的口碑。签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合同或协议。
第三步保证据
投诉有“门”别盲目,和不法商家撕到底!
各教育培训机构的保证金账户都被严格的监管着,以配合处置办学风险。这种严苛的监管手段和政策对于消费者来说的福音,也是选择学校和投诉维权的根本依据。学员、家长若选择正规教育培训机构,相信“学费打水漂”的概率将比选择无证无照的机构要小许多。
仔细阅读双方签订的入学合同,笔者留意到,培训机构简直就是"常有理"。作为合同的甲方,培训机构"对课程设置有解释权"、"有权根据需要调整学习地点";有更改时,只需要提前告知即可。而学员只能默默接受。不接受,报名后7天内可以支付一些违约金的方式退学;超过7天,退费便不被受理了。
所以说:缴费需谨慎,培训“套路”深呀!钱“花”出去就不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