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文化的概念及层次

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包含知识、信念、艺术、法律、道德和作为社会一员的人这个个体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等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成果。

文化对群体内人们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首先,文化具有群体共性和普遍性。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的各个层次之中。其次,文化是一种长久的历史积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它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影响全面、深刻而且长久。第三,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它是群体中人们判断是非与优劣的标准。[1]

社会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行。一个民族的行为,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具体化和物质化。东西方的价值观、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

同时,文化的内容是不能遗传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人们习惯于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习得的交往准则、行为规范、价值观,总是把自身文化作为参照标准去理解、评价其他文化,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从而妨碍了不同文化的人的沟通与交往。

研究者们对文化的层次划分有各种分析,比如有研究者提出了“文化的洋葱模型”:表层称为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建筑,语言等,人的肉眼易见,就像洋葱的皮;中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崇拜的英雄的性格,往往代表了该文化大多数人的性格;最里面一层是核心层,即价值观(Values),指人们所理解和相信的关于真、善、美的观念,这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2]

(二)东西文化的差异性

1.价值观的差异

2.思维模式的差异

二、东西方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世界不同文化中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为世界其他文明学习和借鉴。兼容并蓄、和谐思想、人本精神、辩证思维等,这些都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有积极作用。[1]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传统文化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创业态度;传统文化崇尚诚信经营,重视构建公平竞争商业准则,对今天创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丰富了其内涵。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比如“重义轻利”、“重士轻商”等思想严重影响阻碍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同时,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挫伤创业动力意志。长期封建历史条件下,某些价值标准和核心追求带来的影响是泯灭个性和扼杀创造性,从而形成了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等封建专制意识浓厚的就业观念,对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

(二)西方文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立国之本,强调科学进取和民主法制,重视发展和个性化。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以“法”为主,强调严格的制度、理性决策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在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上,西方管理思想主要放在对物和组织的管理上,主要偏向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以西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美国的文化为例,主要内容有强调创新、创业和主张积极尝试的文化;容忍缺陷、宽容失败与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诚信基础上的合作创新文化等等。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奉行个人财产的保护和利益为上的宗旨,在创业时更加注重利益的获取而忽视了创业风险,往往因一味攫取利益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

三、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文化建设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国家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两者因起源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为立国之本,强调科学的进取和民主法制,重视发展和个性化;而东方文化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强调的是关系的协调,重视家庭和群体的利益。

表现在管理思想上,西方文化体系下的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存在“管理有余,领导不足”的情况;而东方化体系下的管理,缺乏规则,失去了管理的科学性。[3]两种思维和管理体系各有优势,侧重的角度不同,他们是互补的、兼容的,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施行管理,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趋势是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全球化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前提,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为融合创造了条件。因为差异导致的互补性产生了融合创新的基础,而差异越大,在客观上存在着互补性和融合的倾向也越大。

研究者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文化氛围之中的。在创新的各种要素中,文化是各种层次创新体系的灵魂,具有最终的影响力和决定力。长期看,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包含制度建设在内的优良创新文化的形成。文化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1]随着我国踏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显得尤其重要。

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启示

(一)文化传承和融合中的一些存在问题

文化作为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创业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创业活动互不相同。[4]因此,忽略文化差异的创新创业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中,研究者们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巴斯丁(2014)指出传统的中国文化依然深受儒家文化思想价值观中的诸如“尊重权威”、“顺从”等思想的影响,与典型的企业家思想价值观不相契合。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儒家思想的产物,与有效的企业创新教育所需的方法并不相吻合。[5]

反过来,西方企业在东方文化环境下的生存,一定要考虑到文化差异性下的特定文化环境。巴斯丁(2014)指出,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必须紧紧围绕对特定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联系和探讨。若无对中国消费者文化的深刻洞察,美国本土企业成功的模式在中国是无法被轻易复制的。[5]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对创新思想的启示

1.“取长补短”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途径

研究者指出一国的创新文化与传统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发达国家在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我们应在扬弃的基础上大胆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遵循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融和提炼,螺旋上升的原则来逐渐优化我们的创新文化。[1]

对于可取之处应积极借鉴,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整合,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新的文化思想。比如在人的行为的研究上,西方文化体系下的管理主要放在对物和组织的管理上,主要偏向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从理性思维出发。而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则强调人的社会性,往往是由道德在约束人们的行为,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执行体系,缺乏契约精神。所以若将西方的理性思维与东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相结合,加强对人的研究,应该会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2.跨文化管理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倾向和趋势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创新在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中表现尤为显著。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以“法”为主,强调制度、理性决策,重程序、重法理。而东方文化中,管理则是以“情”为主,注重发掘人的内在的价值和积极性,对制度管理较松懈,重态度、重情理,理性精神不足。[3]

在今天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西方企业很注重社会效益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稳定,而东方文化下的企业也重视强化竞争机制,强调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跨文化管理会使得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和提升。

五、结语

Y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应加强思考,把握好创新文化的关键环节,即对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的认识,加强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性质及类型的认识,判断其发生领域、涉及层面以及造成的影响,从而正确选择处理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对策,为自身创业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更好条件和机遇。

参考文献:

[1]吴金希.创新文化:国际比较与启示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51-152.

[2]孙洪义.民族文化对国家创新能力影响的元分析[J].创业创新管理国际期刊,2009(10).(3/4),353-360.

[3]张浩.东西方管理理念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南都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2).

关键词:隐喻;文化;共性;差异

引言:古往今来,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但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限于把隐喻当做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人们认识到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美国著名认知学者莱考夫在其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食物的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还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性的。

一、隐喻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民族语言、知识、信仰、习俗、法律、艺术、道德、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的集中表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文化具有民族性。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隐喻,作为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更能反映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莱考夫把隐喻看做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在东西方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隐喻性文化内容。本文拟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为例,探讨英汉民族文化在隐喻中的体现,以有助于隐喻研究的深化。

二、隐喻是文化的集中反映

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中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而且最能反映各个民族思维的相似性与差异。从东西方隐喻性语言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窥视英汉民族隐喻文化的异同。隐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和理解另一事物的认知方式,它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而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又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尽管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差万别,但基于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积累,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有可能重合,形成所谓的“共识文化”。

隐喻,如同语言,也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英汉隐喻中隐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常常会引起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痕迹。狗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有很多关于“狗”的隐喻。由于两个民族对待狗的态度有异,两种语言中狗的隐喻意义也大相径庭。西方人视狗为人类忠诚的朋友,所以英语中关于“狗”的隐喻意义多含褒义,如afaithful

dog(忠诚的人)、aluckydog(幸运儿)、betopdog(重要人物)、old

dog(行家)、putonthedog(炫耀,摆阔)、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nolddogbarksnotinvain.(老狗不乱吠)、Everydog

hasitsluckyday.(凡人皆有得意时)等等;恰恰相反,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动物,中国人倾向于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如走狗,狗东西,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狼心狗肺,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等。这种隐喻文化差异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待狗的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

东西方文化在英汉隐喻性语言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共性特征,这种语言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具有共同认知方式的有力佐证;而英汉民族又分属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隐喻性语言又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差异。因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隐喻是文化的集中反映。

结语:综上所述,隐喻普遍存在于文化中,是文化的集中反映,又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命题已在分析中得到了印证。隐喻的普遍性体现了英汉语言的共性,而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对英汉隐喻文化的研究可以揭示隐藏在语言现象后的语言本质,透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为跨文化交流扫清障碍。同时,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从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英汉隐喻文化也有助于隐喻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差异

一、前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两种不同文化交际者交际时,由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与背景各异、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有别,人们会对同一词、同一句话、非语言行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所指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因此,要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首先要理解不同文化的模式及沟通方式。

二、不同语境文化的行为特征

强交际语境文化强调以间接方式表达思想、观点和交流内容,直接表达不仅会显得太唐突,草率,还会给人留下做事不认真,决策不慎重的印象,尤其在讨论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或向对方提出请求时,强交际语境文化交际者言语表达婉转、含糊,担心会冒犯对方或让对方丢脸。强交际语境文化要求听者根据交际语境和说话者的非语言表达理解交际内容和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因为强交际语境文化认为,理解说话者的言中之意及言外之意是听者的责任,而不是说话者的责任。强交际语境文化有如下几大特点:“我们”为主;螺旋式逻辑思维;间接交际方式;地位趋向方式;语境为基础的理解;理解责任在听者。强交际语境文化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等。

弱交际语境文化强调通过语言表达进行沟通与交流,所有信息或观点都反映在语言表达之中,而且表达方式直截了当,毫不含糊。任何人想通过暗示方式、间接方式或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达不到沟通目的,还会被认为是在回避问题,甚至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在弱交际语境文化国家里,沟通的目的是彼此交流信息,因此发话者有责任让听者正确理解其语言表达内容,所以他们说话直来直去,说话内容都在言语之中,毫不掩饰。弱交际语境文化的特点是:“我”为主;线形逻辑思维;直接交际方式;个人趋向方式;语言为基础的理解;理解责任在发话者。弱交际语境文化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

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交际方式,也正是这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不同语境文化沟通者在交流时会发生交际障碍,也容易产生误解。

三、东西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东方文化注重维护群体和谐,强调社会等级制度,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利益至上,淡化社会等级制度。这些差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方交际中的文化特点

东方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很强,言谈举止非常注重礼貌,以此体现双方在地位等级上的差别;东方人注重意境,语言表达含糊,常常给人欲言又止的感觉,这就要求听者依靠说话时的语境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而且东方人常常把沉默当作一种回应的方式,所以有时在交谈中甚至还要考虑说话人的神情举止,以便做出正确的推断;东方人重视面子,说话往往迂回婉转,尤其是当与对方意见有分歧时,语言更为隐讳含糊,有时因为担心伤和气,伤感情,对有些话甚至避而不谈,以求一团和气;东方文化重集体负责,如果是在商务谈判桌上,东方人会想好了再说,因为一个人的发言代表的是一个团体的意见,说话人比较谨慎;东方文化在矛盾面前往往采取回避或者拖延态度,静观事态发展,有时会因此而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2、西方交际中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及其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通常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与其交叉的主要学科有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语用学、民俗交际学、哲学和符号学等。(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1997)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实例

众所周知,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进行交流时,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外,还存在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下面列举一些文化冲突的实例:

对于同样一个物体或概念,在一个国家可能象征着吉祥、幸福;而到了另一个国家它可能变成灾难、厄运的代表。比如中国人偏爱“龙”,视其为吉祥的动物,因此在喜庆时节,街头巷尾举行舞龙表演,龙灯展出等。婚庆的场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也会将新房贴上龙凤的图画,象征婚姻的喜庆。甚至中国古代的君主帝王等也将自己视为是“龙”的化身。然而,如果我们对西方文化稍有了解就不难发现,“龙”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原型是“恐龙”(dinosaur),因而“龙”(dragon)这一动物,在西方总是被描述成身强体壮、爪牙坚硬、眼中充满邪恶、腾云驾雾、嘴里喷出熊熊的烈火。这样一个动物,在西方人的眼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象征含义,往往代表着邪恶、灾难。

此外,对于一些相同的数字来说中西方同样存在不同的偏好。中国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偏爱数字8,因为它和“发”谐音,被视为发财的意思;而数字4,由于发音和“死”相似,所以遭到人们的厌恶。这两个数字在西方文化却没有什么额外的含义,也不会给人其他的联想。数字13,对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在西方国家,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耶稣殉难时的最后一次晚餐是13人,因此西方人对于这个数字是十分厌恶的。在酒店宾馆里,楼层的设计会避开这一数字,在西方高层的建筑物里,12层以上就是14层或者用12-B,14-A来表示;此外,房间号也是尽量避免使用以13为房号的数字。

中西方文化间的冲突除了体现在图像、数字上,还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感到己方的语言同交际对方的语言存在语音、书写等表层方面的差距外,还会感到对方使用的语言在表达、语气等深层结方面,也同自己的语言存在着天壤之别。

比如在和外国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碰到没有听清楚对方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词的情况。这个时候,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差异,我们也许会问对方“你能重复下刚才的话吗?”在汉语里,我们会说“什么?”但是如果把“什么”的对应词“what”放在这样的语境来询问对方时,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外国朋友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命令或是训斥他,而不是用客气的语言来询问刚才的话。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在色彩方面,中西文化也有不同的偏好。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喜庆。所以新婚夫妇会身着大红色的衣服,新娘子的头上会罩着红色的盖头,新娘的化妆也是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然而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它暗示流血、厄运等。在西方,新娘结婚时,绝对不会用红色作为自己的婚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原因在于白色在西方人的眼里象征纯洁、清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娘新婚前的身份。白色在东方,尤其古代的中国,传统上来讲,白色象征着死亡、丧事。将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是无论如何让祖先也想不到的事情。只有在吊丧或人死之后,人们才会身着白色。(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也开始流行西方白色的婚纱,这一点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

中西文化方面的冲突还体现在会话交流方面。中国人见面时,会礼貌地寻问对方“你吃饭了吗?”这样的话如果用来询问外国朋友,他会觉得你是在询问他的隐私,或者会被理解成是在邀请他一同吃饭。同样,在国外尤其是在英国,对话常常以询问天气开始“Lovelyday,isn’tit”不了解这一现象的人,初到国外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明明是下着大雨,对方为什么还说“Lovelyday”呢?这是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便会回答“No,itisn’t.”从而造成了双方误解的尴尬局面。西方人在对方打喷嚏之后,往往说“Blessyou.”实际上是“MayGodblessyouahealthybody.”的省略形式。因为在他们看来,打喷嚏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因此他们会为你祈福上帝保佑。不了解这一习俗的人,在面对对方所说的话,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

三、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数可谓举不胜数。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我们按照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做个分析和归类。

1.价值观念系统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它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什么行为是社会所唾弃的,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之为价值体系或价值观念。东方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分离”。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东西方人在人与人交际中,文学作品里及哲学主张等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行为准则。

2.世界观的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人们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总结来说,东西方人在世界观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东方强调统一、和谐;西方强调分离、独立。

3.民族性格的不同

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也塑造了他和其他民族在进行交流时的不同特征。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以人和人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做人,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顺应自然成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西方人主张去客观地看待世界,乃至改造世界。

4.思维方式的不同

东方人,又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习惯“归纳式”的思维方式。所谓“归纳式”思维方式指的就是讲话人总是先陈述原因、背景,以便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引起对方的同情和理解,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要求。(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1997)而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是先陈述具体事实,再交代其原因、条件等。

四、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东方和西方在文化的根源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交际时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和外国文化进行有效、友好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去学习、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交际时尽量去避免这些差异,――这些也正是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在交际过程中,尊重对方文化的特点,尊重对方。交际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感兴趣,从而建立一个好的交际前提和基础。其次,在涉及到己方观点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采取描述性、非批评性和非判断性的态度;这一点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以自己民族的标准来衡量交际对方,避免交际的误解或伤及对方感情。除此之外,我们在交际时,应尽可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样的问题,如何处理才能给对方带来愉悦。

这些方法归结到实处,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区分目的语国家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别。在学习语言知识之外,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国外风土人情、民族特点等。除此之外,广泛地阅读外国原著、欣赏外国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最后,中西文化间的冲突也留给外语教学很多启示。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词汇、短语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去讲解。碰到英汉翻译练习也要注意讲解东西方思维的不同,启发学生在翻译时加以注意。

[1]Marry&Charlotte.etc.TheHumanitiesCulturalRootsandContinuities[M].Lexington,MassachusettsandToronto:D.C.HeathandCompany,1993.

[2]RonScoll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DiscourseApproach[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Tannenbaum,EdwardR.ed.AHistoryofWorldCivilizations[M].NewYork,London,Sydney,Toronto:JohnWiley&Sons,Inc.1973.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林雪莲.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视野,2007,(6).

【关键词】文化;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全球化;个人主义

差异无出不在,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从民族诞生起就已经出现了。二十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将所有的民族变成了“全球村”。全球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但但是金钱和商品--而是世界人民的不断融合。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摩擦和障碍出现的时候,问题也就呈现了,等待我们去解决。文化会影响人们看对和理解世界的眼光,毋庸置疑,不同的民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不同的中西方思维。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更加注重直觉感官——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作为中国传统发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人常常看重直觉,倚重学习过程、经验和感觉,以及在交流中通过直觉“以己度人”。为了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毋庸置疑,这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从而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技巧,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摩擦。

二、思维差异的根源及表现

1.差异的根源。美国学者DavidBrown认为,“文化是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文化差异是思维差异的原因,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文化系统是两种独立的系统。东方文化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文化均发源于河流。在中国,母亲河是黄河,而在印度母亲河是印度河。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中国的唐朝,中国文化逐渐传播到日本,融入到日本社会,甚至重塑了日本文化。虽然和中国文化属于不同的国度,却仍然属于同一系统。两条母亲河诞生了东方的文化,而另外一种文化却诞生于波希米亚平原,这一文化发展成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基础。就像东方文化,欧洲文化穿越了河流。由于地域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最近的几个世纪很少交流,所以它们仍然属于不同的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思维差异的表现。西方文化基于个人主义而不是集体主义。例如,在美国,你同样可以谈论个人的权利,而非将社会凌驾于自己。在中国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和家庭凌驾于自己之上。西方文化是以冒险和探索精神为基础的。西方人喜欢发现新事物,发明和拓展。例如,蹦极在西方文化被认为是普遍的行为,但是在中国你将很可能发想没有人做这样一件事。西方文化以科学为基础,这种文化尝试着解决人民和自然的关系。西方世界使用法律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中国的近代却很难发现中国适合的法律,两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以人情为基础的国度而非法律。西方用上帝和宗教来解决人类和思想领域的问题。一旦问题发生,首先做的可能是向上帝祷告。

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中国人将国家和家庭置于自己之上,中国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人一直努力做到天人合一,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主张中庸之道,为了解决人和思想的问题,中国人强调修身养性。中国人擅长平衡和中庸,即人们通常不主张走极端,平和的心态总是被强调,中国人对天地有一种敬畏之情,即敬仰天地,思乡怀土。

价值是关于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常与非正常的,什么是正确与错误的。价值通常被一系列的因素所影响,例如家庭,媒体,学校,宗教,民族等。中西方文化之间世俗的差异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则侧重个人主义长达数世纪。西方人给出的个人主义的定义与中国人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换言之,中西方用截然相反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主义。

三、跨文化交际中冲突解决方法

1.深刻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的方式。我们不能否认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只有先通过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及特征才能逐步了解这个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文化是好的或者坏的。平等与互相尊重对于每种文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协调对于同一种事情的不同思维甚至是同一人,同一个世界。我们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当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片临近地区,思维差异都越来越明显,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关于其他文化的基础知识,从而不至于误解他人的行为和习惯,虽然在文化领域中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却有更先进或者更适合的区分。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接受另一种文化。甚至文化对于地球的历史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去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来完善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能够更了解双方的文化,从而让交流顺利进行。

2.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我们为了减少交流的误解首要做的事情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虽然文化和交流模式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共同点不应该被忽略,因为能用共同点来融化差异,消除摩擦。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加入到跨文化交际异常重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利用现行教材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文化概论,外国文学史等书籍,通读这些教材可以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这为我们了解中外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料。

四、结语

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性文化,注重人本身和正义,重感性轻理性,喜欢附和他人,强调处事做人中庸;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重物质轻精神,重分析轻感性,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学习一门外语并不单指学习语言本身,还包括文化、思想、习惯和价值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两国的文化及思维差异,扫清障碍,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晓凌,汪北华.从思维方式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袁春梅.论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3]杜云辉.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中国科技翻译,2000(04).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学家彭凯平等人研究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对两起谋杀事件的归因,就发现中国人倾向于把事件归于周围的环境,而美国人则认为是凶手本人的特征造成的结果。

可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关于东西方思维差异的分析。通过对五百多名中国人思维方式评定结果的因素分析,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衡量:①变化性: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②矛盾性:世界并不是精确和清晰的,而是充满着矛盾的统一体;③折衷性: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做极端的事情;5联系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脱离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⑤和谐性:客观事物只有与其它事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意义。至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维度,我们和国外的合作者正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不过有许多实证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西方人的思维特征符合上述的分析。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这两种思维系统的维持和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思维系统引领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强化着思维系统。这一观点在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尼斯比特认为人类的认知并不是处处相同的,亚洲人的思维特性和西方人的思维特性截然不同。

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为我们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个选择,但是这种理解只是一种宏观上的认识,他所提出的观点也只是近代地理学派关于文化差异的翻版。我们认为,要想更全面地理解上述差异,还必须对这两种文化系统做更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应该考虑到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韧性等诸多因素。

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意义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对人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思维方式研究可以回答一些我们以前难以回答的问题。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尼德汉姆就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但为什么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心理学家把这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叫做“尼德汉姆难题”。很显然,如果考虑到东西方人的思维特性,这种矛盾并不难理解:西方人强调个体性的作用,在处理客体时,他们会把一个客体从它所处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而忽略它所处的环境的作用。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都需要对作用力的分解。西方人善于分解和分析,所以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2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的意义

3国际影响及评价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谈判能否顺利进行。从文化的定义入手,剖析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阐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应对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在谈判时要明确目标,善于变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双方是否有沟通障碍,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词语和肢体语言上的误解;虽然知道,却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内容;虽然理解,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要注意克服沟通障碍。谈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绪压力、责任、文化认知背景都会让谈判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依赖自己的文化惯性思维。对于这些诱因的理解能够帮助谈判者对待跨国谈判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刺激;英语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思维不足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思维和语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源头。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是通过英语刺激-汉语反映-英语转换的思维活动过程来进行的。汉语反映成为英语习得的中介和纽带。这种情况说明,在英语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母语扮演输入与输出的中介角色,虽然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中介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中西方文化见存在的差异也是不能忽略的,因而,利用母语思维来转化英语思维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向学生教学英语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会和习惯用英语思维来学习英语语言,以英语语言知识的不断雄厚来促进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听读说的基础训练,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增长英语思维能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达成对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之上的,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是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对于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得不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卷面论结果的现象很突出,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但限于书面阅读和考试答卷,英语口语不足,即使出口说英语说得也很蹩脚,与其书面英语表达水平不一致,或与英语标准性表达距离比较大。这样的现实情况说明,学生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试举例说明,如对Hadbetter的语用规则的掌握。不少学生对hadbetter语法规则已经基本掌握了,但是对其语用规则的理解却是缺失的,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翻译曾很“客气”地向一个外宾建议,“你最好下午到管道加工车间去一下”,但他的英文是这样说的,“Youhadbettertothepipefabricationshopthisafternoon.”。对方听了很生气,连声说“Hadbetter,hadbetter…”,这就是因为英语思维不足的问题在作怪。那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不但要凭借教师的教来学习英语,感受英语思维,更要通过多听、多说来增加英语会话的体验。通过听的途径,来感受词法、句法、语法、章法、情节、停顿、节奏、语气和文体。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办法,提倡出声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英语思维的感知和判断。

二、明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言文化背景下感受英语思维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西方在风俗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会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必须依赖英语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明白中西文化间的差别,不要以母语的思维惯式来思考英语的语言语义和语用。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思维不足是制约大学生们英语学习和英语交流的瓶颈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用母语的思维惯势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之理解英语语言,掌握英语语言规律,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3、客套语与寒暄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二、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Guantanamo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以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警失误。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锁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饭顶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既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什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2、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冲突,为我们顺利交往带来一定的不便,而我们只有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并努力避免这种冲突,才能能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丰俊豪,周蓉.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2008)08.

主管: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级别: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

主管:天津师范大学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4

主管: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文化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HE END
1.英语口语:关于"狗"的英文俗语原来这么多双语阅读英语口语:关于"狗"的英文俗语原来这么多 暑假高温高企 分分钟让人“热成狗” 夏天最热的日子 中国人叫“三伏天” 英文就叫“the dog days of summer” 啊?真的跟“狗”有关? 原来关于"狗"的英文俗语还有这么多 快来看! 【例如】We have nothing else to do except stay in the swimming pool in the ...https://www.pinghe.com/study/Reading/article/2017-08-15/2303.html
2.小学三年级英语阅读材料—狗狗Clifford之魔鬼训练小学英语沪江英语网是免费英语学习网站,提供小学三年级英语阅读材料—狗狗Clifford之魔鬼训练、小学英语,三年级,阅读,双语,有声,Clifford,寒假学习,小学三年级阅读、大家好,我是Emily。我的训犬师阿姨决定把Clifford训练成一只完美的狗。她教Clifford静坐和服从命令。Cliffohttp://m.hujiang.com/en/p130979/
3.BBC英语学习文章来源:BBC英语教学实习编辑:涂鸿娟  责任编辑:润琰[详情] 新浪教育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16:24 BBC媒体英语:应对气候变化 让宠物狗改吃虫子 原标题:《BBC媒体英语:应对气候变化:让宠物狗改吃虫子》 你有没有因为环保人士把气候变化归咎于自家的宠物狗而感到烦恼不已?别怕,现在只要给你家 “汪汪” ...https://edu.sina.com.cn/zt_d/bbclearningenglish/
4.飞狗巴迪3:飞狗家族(英语版)电影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搜狐视频为您提供关于(飞狗巴迪3:飞狗家族(英语版))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剧情内容介绍、以及周边的一切,包括(飞狗巴迪3:飞狗家族(英语版))的图片、预告片、拍摄花絮、影讯、相关新闻及评论等。更多关于(飞狗巴迪3:飞狗家族(英语版))的精彩内容,尽在搜狐视频。https://tv.sohu.com/item/MTA3NDEyOQ==.html
5.英语阅读:狗的颂歌(双语).doc阅读:21美联英语提供:英语阅读:狗的颂歌(双语)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www.meten.com/test/kuaisu.aspx?tid=16-73675-0 Eulogy for a Dog狗的颂歌 Gentlemen of the jury, the best friend a man has in this world may turn against him and become his enemy. His son or ...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0612/113920973.shtm
1.关于小狗的英语作文(分享10篇)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小狗的英语作文(分享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食物英语作文,珍惜水资源英语作文,科技的利弊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运动英语作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阅读全文 ...https://m.zwlu.com/article/850643.html
2.关于狗狗的英语作文(通用21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狗狗的英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狗狗的英语作文 1 One of thttps://mip.ruiwen.com/zuowen/dongwuleiyingyuzuowen/866391.html
3.关于狗的英语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狗的英语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ttps://www.oh100.com/a/202206/4784433.html
4.关于狗的谚语用英语说高中知识Dumb dogs are dangerous. 不叫的狗咬人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谗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英语中关于狗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狗的英语谚语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意指:对于高声发出恐吓,或惯于大声吼叫的人,勿须当真)。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57877.html
5.老虎的英语作文(通用17篇)篇6:狗和老虎英语作文 狗和老虎(Th Dog and th Tigr)th dog and th tigrlong long ago, a littl dog livd nar a stram.on day, h wnt to th stram drink watr. th watr was clar. th tigr cam. th tigr askd,“you ar a big dog ,i want to at you.”but th dog was not afraid.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48rt2se.html
6.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材料—狗狗Clifford之奇闻异事(双语有声)大家好,“我是Emily,很高兴认识大家。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关于我家小狗Clifford的有趣儿的故事。点击图片下发的播放按键,可以听短文录音噢!还有短文下面的“笔记整理”可以复习呢!本文适合小学五年级及以上学生阅读。 Clifford's first day at school Clifford上学的第一天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122221/
7.关于动物狗的英语谚语俗语英语俗语谚语继续免费阅读 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文档描述 【关于动物狗的英语谚语俗语】英语俗语谚语 狗,英文是dog,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狗都是人们忠实的伙伴,是人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在古代流传下来了许多有关于狗的谚语,下面是的关于狗的英语谚语,感兴趣的过来看...https://m.renrendoc.com/p-78972737.html
8.关于狗的英文谚语关于狗的英文谚语 导语:英语中的“dog”有不同的意思,比较通俗的就是指家伙。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狗的'英文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意指:对于高声发出恐吓,或惯于大声吼叫的人,勿须当真)。 Every dog has his day. ...https://www.yuwenmi.com/yanyu/405978.html
9.关于狗的作文英文(通用1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狗的作文英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狗的作文英文 1 Theshttp://zuowen.yjbys.com/dongwuleiyingyuzuowen/846300.html
10.关于宠物狗的英文作文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宠物狗的英文作文 ,欢迎阅读。 关于宠物狗的英语作文一 dog is my favorite animal among all the animals. As we all know, dog is a lovely animal. i love it not...https://www.cnfla.com/zuowen/469434.html
11.关于狗的英语阅读手抄报英语阅读手抄报我最喜欢的狗英语手抄报 英语英语手抄报 英语动物手抄报英语动物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英语手抄报简单英语手报图片大全图片 英语手抄报开心阅读 超级简单的英语读书手抄报 超级简单手抄报 云大附中英语手抄报 初中英语手抄报 有关小动物的英语手抄报 关于动物的手抄报 ...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1312316.html
12.傻狗温迪克英文版BecauseofWinnDixie词汇笔记不过这里还是想要提醒大家,我们孩子原版阅读的初心是什么。中文翻译式英语学习的方式害惨了一代又一代人,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重蹈覆辙了。二语习得的词汇学习,一定要尽可能英英释义,原汁原味,这样才事半功倍,真正内化掌握。 这种词汇学习的方式,核心要义是在大量泛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完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就是读...https://m.xiaohuasheng.cn/blog/a2342e783170b54d
13.7岁开始读英文书还不晚,但你可能需要这份书单澎湃号·湃客《胖狗与瘦狗》和《小龙》是学乐Acorn(橡子)系列的两套桥梁书,难度比Branch(大树)系列略低。 25. 《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小学版1级 小学版分为4个级别,每级别5个故事,级别与级别之间的难度逐层递进,适合小学1到5年级。20个原汁原味的英文经典故事,适合小学生课堂和课外阅读,阳姐最喜欢的是《木偶奇遇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4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