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

一、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提问教师包办代替

在教授英语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通常要设计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之后却忽视了让学生互相讨论不懂的问题,顾此却失彼,没有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急于纠正答案

3、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英语课堂上总是表现为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跟,充斥着不带感彩的句型转换,学生学习死记硬背。结果,学生的努力学习收不到应有的成效,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产生厌学的心理,学习起来就索然无味,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渐下降。

4、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英语新教材中不少章节是直接将美国教材的内容搬过来的。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比如:pizza(比萨饼),在我国只有城市才有pizza店,而且不多,我所任教的班也就一两个学生吃过,我本人也从未舍得专程去市里消费一下。至于广大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恐怕连听说也没听说过,因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比萨饼与一头大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些学生又怎么可能对毫不熟悉的东西感兴趣呢?

5、新教材的容量过大教师难操作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至于偏远贫困地区,电脑与网络资源更是空中楼阁,无法利用。

6、学生没有形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习惯。

学生善于记住从教科书上学来的东西及教师传授的东西,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良好习惯。因为一些教师太注重向他们灌输知识,而没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大胆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其说是以学生为中心倒不如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经常导致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记住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功能,却不知如何使用。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英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超越教材,不仅要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等都要有较多的了解研究。事实还证明,学生对英语水平高的教师本身就比较尊重。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学的水平自然而然会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2、彻底转变教师观念

3、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要把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作为根本目的,要采用各种操练形式,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具体操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和活力。比如: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五个国旗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准备一些这些国家国旗小标本,然后组织对话。这样的教学气氛使同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已经把这些把这些句型记住了。

认真贯彻统计法,工作中。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开展教育统计工作。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市统计局召开的有关统计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统计部门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努力,几年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培训;为我市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受到领导、基层和同志们好评。

中小学校多所,市辖县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多万人,统计工作范围大,对象多。而我局仅我一人从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高。为做好全市教育统计工作,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教育部《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做好教育统计工作。起草了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方面的有关意见。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局及县市区的讨论,局下发了市教育统计工作意见》试行)编印了统计工作手册》使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二、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关键词】教育投资财政支出GDP

一、教育投资概述

教育投资是指投入教育领域中的最终通过货币表现的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的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各种投入及消耗的总和。教育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可替代。一个国家的教育投资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贵州省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一)贵州省教育投资总量分析

如前面所述,教育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用于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全部费用之总和。具体来说,教育投资总量由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投资和国家财政预算外教育投资投入两部分组成。我们以贵州省1991~2011年贵州省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自1991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贵州省教育投资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贵州省教育投资总量比1991年增加29.10倍,这个增长率是相当大的。国际上通常以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和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作为教育投资规模、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例的衡量指标。近二十年来,贵州省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同1991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分别增长了19.27倍和42.11倍。可知教育投资的绝对量有明显的增长。同时,由以上数据数据我们也可以得出,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表11991~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教育投资和财政支出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不断在增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教育投资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个别年份也是处于不断增长中的。

(二)贵州省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资绝对量不足。尽管贵州省教育投资的绝对量在近几十年来是一直在不断增加的,但是与全国的教育投资总量相比,其所占比例还是很小一部分。以2010年为例,2010年贵州省教育投资为292.06亿元,全国的教育投资总量为13490亿元,贵州省教育投资仅占全国教育投资总量的2.17%。

2.贵州省教育投资相对量不足。以贵州省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例进行分析,虽然贵州省教育投资总量近年来是一直不断增长的,但是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的确是先增后减的趋势,由增变减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该年贵州省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最大值27.1%,之后便逐年减少。到2011年,贵州省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6.8%,而北京市这一比重为43.6%,二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对贵州省教育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投资不足。贵州省是我国经济较落后的省份之一,有限的财力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略显拮据,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各方面资金需求量较大,供应难免不足。教育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以至于造成教学条件差、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教师待遇及工资方面难以提高等问题。

2.政府投资主渠道不到位。教育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国家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作为教育投资主体的地位要发生改变,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仍然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体制还未完全建设成功的现阶段,政府必须承担起教育所需资金的绝大部分,并且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教育领域。

三、政策建议

针对前文贵州省教育投资现状的分析,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资

(二)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调整教育投资结构,要从贵州省现阶段的具体省情及贵州省现价段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考虑。基础教育作为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分教育,应该重点对待。尤其是在贵州省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政策仍不能很好实施的情况下,就更应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投入基础教育,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完成基础教育。

(三)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储中志.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实证分析.

[3]王立军.中国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D].硕士,2006.

[4]郭迷.宋涛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5]樊文汉.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

[6]赵妍,陈刚.赵婕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7]沈百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8(05).

[8]刘旦.我国教育投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统计教育,2009,(2).

关键词关键词: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发展建议

DOIDOI:10.11907/rjdk.161949

中图分类号:G436

0引言

一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1]:①内容(Content):向学习者提供的数字化内容,包括完整的课程、课程素材、内容模块、学习对象、论文集、期刊等,有时狭义的资源就是指内容资源;②工具(Tools):支持创建、、使用和改进学习内容的软件,包括内容搜索和组织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等;③实施资源(Implementationresources):促进素材出版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工具、关于最佳实践和内容本地化的设计原则以及互操作技术与标准等。本文侧重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内容及服务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从我国40多个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筛选出10个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对其中的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网站的选取参考了权威机构Alexa[2]的网站排名数据(由于一些网站排名数据只能检索到一级域名,所以Alexa的数据仅作参考),并综合考虑了网站的数据量、用户量及网站特色。各资源网站存储的资源数据从几万到几百万条不等,本文研究对象10个主要网站如表1所示(排名不分先后)。

1资源类型及粒度

我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3]对资源类型进行了分类,其中一级目录包含媒体素材、量规集、教与学工具和模板、课件、案例、文献资料、课程、索引目录等8类,这种分类基于资源的教育用途角度。从资源结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细粒度资源和较大粒度资源。“粒度”通常指颗粒的大小,用于描述资源结构的复杂程度。结构简单的资源称为“细粒度资源”,由细粒度资源可以组合成结构更复杂的大粒度资源。

1.1细粒度资源

现有资源库中的内容以媒体素材资源、课件两种类型为主。本文研究的每个资源库都有媒体素材和课件这两类资源。媒体素材和课件等类型的资源特点是粒度小,一般为一个物理文件,易于组织和管理。绝大部分的资源库以提供细粒度资源为主。

1.2较大粒度资源

在细粒度资源的基础上,一些资源库组织更大粒度的资源。

山西基础教育网资源中心提供的“主题资源”,针对每个学习主题,设置多个学习环节,例如:主题导入、课程学习、拓展资源、学习测评、典型案例、互动天地等。不同主题,学习环节的设置不同。

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的“中小学数字课程”,每节课由同步课堂、重难点分析、自主学习、典型例题、同步学习、知识拓展等模块构成。其中,同步课堂模块内容同步或略超前于学校的课堂学习进度,渗透新课标精神,采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动态板书等,使课堂内容形象生动,将在课堂上演示有困难的试验和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对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帮助。自主学习模块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帮手、自学的向导,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考点为核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积极主动学习。

2资源标准

现有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大部分遵循CELTS-42中的元数据标准和分类词汇表。

2.1元数据

必需元素包括标题、学科、关键词、描述、标识、格式、日期、语种、类型、作者、适用对象11个核心元素。

资源库中,关于资源之间关系的元素较少使用,这与目前资源库中多为基础性的细粒度资源有关。当资源粒度加大时,需要使用“关系”元素来描述不同层次资源之间的关系。

2.2分类词汇表

CELTS-42定义了一些元素取值的分类词汇表,但实际使用中仍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地方。例如“年级”,有的采用1~12年级(这个符合CELTS-42),有的采用“初一”、“高一”等等词汇条目。虽然用户理解是不成问题,但不利于系统之间交换资源以及资源之间进行关联检索。

一个重要的词汇表目前还缺乏标准的定义,这就是“知识点”。目前大多数系统采用“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上下册+章/节(单元/课)序号+章/节(单元/课)名称”构成知识点。CELTS-42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学科课程分类第三级词汇表(课程内容)”,仅仅是一个提供讨论的议案,还没有真正标准化。

因此,关于各网站知识点的描述方式多样,有的采用CELTS-42的建议,有的自行定义,这样对于依据知识点进行资源关联检索十分不利。在对知识点词汇表规范后,还需要考虑知识点变更的问题(名称的变更、知识点的增删以及层次的变更),这些都将影响资源之间自动关联的一致性。

3资源服务

3.1资源库核心服务

大多数资源库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以下几种:

(1)资源检索。包括分类检索、关键字检索以及高级检索。

(2)资源浏览。60%左右支持在线浏览资源。除了基础的文本、图片、动画类型的浏览,支持OFFICE文档及音视频在线浏览的需要内嵌阅读器或播放器。例如山东教师教育网、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K12使用了内嵌FLASH形式的阅读器,对于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嵌播放器或使用客户端缺省播放器实现在线播放。

3.2资源库特色服务

(1)资源需求。为了更方便用户查找资源,“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开设了资源需求区,用户可以提出需要的资源,其他用户可以回答,告知资源的地址,或者提供资源。

(2)备课工具。“概念资源图创作系统”是上海教育资源库提供的备课工具之一。系统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语义连接教育资源库或网络内容。系统生成的概念资源图是一种典型的组合性资源,将多个资源通过概念图进行有效组织并展示。一个概念资源图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注释、链接等要素。“电子教案制作工具”则是建立在教育资源库之上的资源利用工具,主要提供教案制作,并指定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根据主题单元的分类找到某主题单元,并利用该主题单元的内容制作教学教案。

4运作模式

4.1建设途径

(1)以教育部门为主进行建设。各级电教馆主要负责建立本级资源库,例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上海教育资源库等。

(2)以企业为主进行建设。国内一批致力于教育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也建设了一批资源库。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和CORES教育资源平台。

(3)教育部门与企业共建。教育部门采购企业建设的资源构建资源库。

4.2内容提供

资源库内容要保持更新才具生命力。在内容提供方面一般有以下方式:

(1)定期购买。企业组织专家、教师制作内容。资源库维护方定期购买。例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具有一些合作内容提供商,定期为资源库提供收费和免费资源。同时建立资源准入和管理办法,资源审核、定价、下架管理办法,资源提供商淘汰原则及实施办法。

(2)用户上传。鼓励用户上传资源,通过审核、纠错等方式保证资源质量。

(3)自行制作。例如辽宁省义务教育精品课例。

(4)免费提供。一些企业在销售资源的同时会提供一些免费资源。

4.3激励机制

在采用用羯洗方式更新资源的资源库中,一般要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鼓励用户上传优质资源。主要激励方式:积分制。对于用户上传资源、资源质量、用户评价、资源纠错等方面给予积分奖励,而获取的积分可以用于使用资源,如下载资源等。

4.4质量保证

目前在资源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资源审核、资源纠错等方式保证资源质量。

4.5资源共享

(1)拓展资源库范畴,加大与其它资源库共享。例如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深度集成,使本省教师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搜索引擎里就可以搜索、浏览和下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精品资源。同时与全省各区市镜像站点的用户统一认证、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使国家网、省网和区市网连成一个整体,加大了资源共建共享力度。

(2)拓展用户量。大多数资源库提供匿名用户注册,实现基础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对用户的管理,通过实名注册、绑定资源卡等方式,对用户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服务。

5基础资源库建设建议

5.1资源标准及应用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库基本上能够参照CELTS-42标准进行建设,但是一些急需的标准尚未形成,例如关于知识点结构和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内容标准。大多数资源库的知识点标注与采用的教材版本相配套,这样在不同教材之间共享资源会存在问题。考虑到知识点演变,对于知识点演变后资源库如何保持已有资源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建议参考国家的课程标准定义“知识点体系”,当该体系进行演变时,保留演变的痕迹,便于维护资源库中资源的关联关系。

5.2资源类型与形式

目前出现了一些教学针对性更强的资源类型,如学科课程、主题资源等。根据教学需要,应该有更灵活的方式,将基础资源聚合为适应教学的更大粒度资源,使得资源能散能聚,形散神聚,散可用于碎片化学习,聚可用于系统化教学。

在构建大粒度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完善构成大粒度资源的细粒度资源的元数据定义,这样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方便用户检索,另一方面方便用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特定资源,再者也方便实现资源之间更灵活的关联,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如利用资源关联模式建立资源推荐服务等。

5.3功能服务拓展

(1)资源库在保证检索便利之外,需要引入更多针对教学应用的工具和服务,拓展资源之间关联、资源与用户之间关联,实现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共享。

(2)建立资源推荐功能也是大势所趋,可参考当前优秀的学习推荐平台,如Knowton等,基于个体用户不同的使用习惯与行为特点的历史数据,为其推荐适宜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户体验。

(3)根据学科特色建立权威资源或精品资源,经过权威人士建立资源引导利用机制,一方面指导用户进行资源合理高效使用,避免不明就里随意‘拿来’;另一方面起到鼓励用户多发优质资源的作用。

5.4资源服务对象

目前各类资源库,尤其是基础资源大都是为教师服务。应该开始转变视角,以学生为中心,以家长辅导学生为导向,分析学生及家长对资源的需求,建设针对学生使用能自学,家长利用可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资源,并提供配套服务。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第三方教育机构在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而且其资源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和竞争力。可以考虑建立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引进其优质资源,作为交换可以为其拓展生源数量,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OECD.Givingknowledgeforfree:theemergenceofopeneducationalresources[R].2007.

[2]Alexa[EB/OL].

[3]CELTS.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S].CELTS-42.2003.

[4]CELTS.学习对象元数据[S].CELTS-3.2008.

[5]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公共产品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2(8):78-82.

关键词: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问题;改进

作为相对发达省份,江苏省已基本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5年甚至是2020年的发展目标,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已不是实现教育的一般普及与均衡,而是在此基础上的高质量普及与优质均衡。基于此,江苏省提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为全面准确掌握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找到改进途径,我们在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省域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量化测度,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一、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量化测度,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江苏省曾于2012年3月颁布了《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该指标包括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与教师素质、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等5个方面、30个评价要点,回应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对精确监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科学决策均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该指标体系以定性评价为主,指标的内容侧重于目标描述与政策指导,无法直接用于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定量测度,尤其是缺少度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校际差异的指标,难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精确测度。

针对此,我们在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进行先期论证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①我们认为,就当前江苏省的现实情况而言,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是在“基本均衡”基础之上的均衡,相比后者,优质均衡对普及性、总量性的指标具有更高的要求,是更为重视教育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还意味着教育公平水平的提升与教育发展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要在地区、城乡与学校间实现更为均衡的配置。[1]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既应包含总量性、达标性指标,也应包括差异性指标。这样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既可监测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进展,亦可更好地发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方向。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按如下步骤选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2]

首先,确定备选指标,在重点参考江苏省颁布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学术文献进行整理,选取共性较强的指标,确定初选指标。

第二步,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调整。按初选指标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对其中采集过于困难、数据标准模糊、考察期内变化过小②的指标予以删除,同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补充相应的指标。

二、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2002-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和各个方面的分项指数(见表2)③。运用这样的指数,可以定量而直观地刻画出江苏省在近10年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

表2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及分项指数(2002-2011)

通过对江苏省优质均衡发展指数的分析,我们认为,2002-2011这10年间,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明显,并呈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各方面工作改善显著。从2002年到2011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由67.19提高到82.55,增幅达到22.86%。在几个分项指数中,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优质均衡指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指数、学校间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均稳步提高,增幅分别到20.77%、21.44%和21.25%,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基本一致。城乡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由58.45增加到83.22,增幅达42.38%,是各分项指数中提高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增幅达12.40%,为各分项指数增幅中最低的一个,但也取得明显提高。

第二,教育普及工作向纵深推进,优质教育机会分配更趋公平。学龄前三年普及率、高中入学率、初中择校生比例、高中择校生比例等指标快速提升,江苏省在完成义务教育普及任务后,普及重点已向义务教育两端延伸,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高。在优质入学机会分配方面,江苏省各地均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控制择校生比例,推进了教育机会公平。

第三,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在十年间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小学体育场馆面积达标率、初中体育场馆面积达标率、小学教学器材达标率、初中教学器材达标率分别提高了52.24%、41.89%、38.43%、39.04%,办学硬件条件大幅改善。师资方面,除教师学历达标率10年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外,各级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也大幅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持续改善。

第四,农村教育大幅改善,城乡教育投入差距迅速缩小。近些年,江苏省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数据分析表明,这些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江苏省农村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快速提高,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快速缩小;城乡生均事业费已不存在差距,农村的生均事业费甚至高于城市,江苏省基础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已迅速缩小。这些变化为江苏省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三、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江苏省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首先,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教育投入水平仍然偏低。在对江苏省基础教育投入充足性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国际比较的方法,即通过建立量化分析模型,归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教育投入之间的一般规律,来评价江苏省当前的基础教育投入是否充足。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尽管江苏省在近10年间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直到2011年,基础教育经费均衡指数也仅达到47.4。这意味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江苏省的基础教育投入水平,尚未达到平均水平的一半,仍然呈现相对短缺的状况。

第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亟待提高质量。经过多年努力,江苏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学历达标率一直稳定在高位,截至2011年,小学、初中、高中的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均超过65%。但另一方面,江苏省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截至2011年,江苏省学龄前三年的入学率已达95.4%,但幼儿园中高级教师比例却不到20%。我们调研发现,除优质师资总量不足外,当前江苏省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着幼儿教师准入门槛过低、办园条件参差不齐、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缩小差距仍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虽就整体而言,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但部分指标却不容乐观。比如:地区间高中生均事业费差异指标,不仅分值较低,且十年间还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高中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虽大幅增加,但城乡生均固定资产仍存在不小差距,这表明,由于农村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城乡学校在存量资本和办学物质条件方面仍存在差距,不仅如此,农村教育在学前、初中及高中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中升学率等指标上,亦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学校间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我们所调研的重点学校的生均经费仍远高于省平均水平,尤其在高中阶段,重点学校生均经费的平均值要比江苏省的平均值高出两倍有余,而在优质师资配置、高中升学率方面,重点校与一般校的差距同样显著。

四、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首先,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县(市、区)教育部门在发展地方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一些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立足本区义务教育发展,采取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强化经费分配与管理等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确保基本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合理使用各专项经费,通过财政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引导其在内涵发展、特色创建、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有所突破。[3]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优质师资相对紧缺和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数量的配齐、配足,还应更加注重教师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严把教师入口关,强化教师在职培训,推进优质师资在城乡、地区与学校间合理流动与交流合作,是均衡配置优质师资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针对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增加幼儿教师供给,提高存量质量,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第三,秉持教育公平理念,努力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城乡间和学校间的配置差距。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是指向公平的发展,这意味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应得到合意的、均等的、全面的教育服务。面对着现实存在的教育发展的地区、城乡和校际差距,各责任主体都应采取措施,努力缩小这样的差距。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对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倾斜,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受教育者。

注释:

①在诸多的研究中,以下研究结果对本文的概念界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冯建军.走向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转换[J].江苏教育研究,2010(8A).;杨启亮.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J].教育研究,2011(4).;陈学军.什么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

②比如,初选指标中包括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等指标。在整个考察期内,这些指标的绝对值均接近或达到100%,变化的幅度极小。这表明,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言,这两个指标基本已无改进余地,故予以删除。

[1]姚继军.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量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22).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行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的通知》,我市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3.课程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方式倡导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参与、实践、互动、合作。

4.课程设置。国家课程设置情况总体良好,各校都能依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规范安排课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节数安排课程,大多数有专职教师带课,课堂教学及作业落实都能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二、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施的管理情况

1.在对地方课程实施的认识方面。大部分教师、行政人员和教研员能认识到地方课程实施不仅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在学校领导对地方课程的重视程度方面: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和教研员都比较重视,部分学校已建立地方课程实施管理和地方课程教学评价制度;但仍有少部分学校领导对地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2.地方课程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上,以讲授、互动讨论结合为主的,也有个别学校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考试评价上基本都采用了教师综合评定。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情况

1.整体情况。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校编写有校本教材,如新城二中《中学生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等,但大多数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设置不到位,更谈不上教材的开发。

四、课程开设建议

2.适当调整。英语可作为中考、高考的一大学科,在课程设置比例中仅占6-8%,即一周课时数为2-3节,远远不能满足初中学业考试的水平要求。

3.科学考核。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方式灵活多样,只是学校在认识方面还不够全面,所以课程的管理方式不够健全,望能够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对此门课程的认识,完善课程的管理体系。

4.配齐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专业性不强,非专职教师不少,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建议能进一步深入调研,尽可能配齐专职教师。

1.1农民普遍素质偏低

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对覃塘镇农民调查发现,该镇农民受教育低,大多数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且老年化的现象日趋显现,这种现状导致农民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和农业科学新技术,只满足传统的耕作方式。另外,农民由于缺乏基础的农业知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乱用药,乱施肥的现象严重,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回报率,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农药残留超标。

1.2农技推广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

目前,我国农技基层推广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推广知识只停留在过去,对现阶段的推广技术掌握不够,无法满足现代化推广的要求,这导致了推广效果逐渐降低。根据调查,覃塘镇农技推广人员90%以上是中专生或高中生,知识结构老化,对一些新兴作物栽培技术、新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术还不够了解,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这严重制约了推广的步伐。

1.3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2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及报纸等方式,传播一些基础的农业知识,同时要定期开展技术类的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班,技术讲座等,也可以邀请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到现场面对面的给农民进行指导和讲解。加强农民基础教育,目前,农村基础教育普遍落后,这是导致农民素质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民基础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2.2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建立专项资金账户,把每年培训农民的经费落实到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各项农业推广项目、引种及示范工作的进行,同时要做好财政补贴政策的指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鼓励外资、民营、个体资金投入到农业,促进农业专业化,农机化,标准农业化。3.3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三农”服务的主体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他们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推广效果的好坏,因此,要采用会议培训、视频、考试及进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现代化农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2.4采用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的推广方式

受农民自身素质问题,高深的技术理论会造成农民兴趣的下降,因此在实际推广中要采用简单的推广方法。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建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农民加入。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的试验示范,让农民亲身感触到运用农业科技所带来的实际效应,真正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兴趣度。

2.5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监督体系

根据调查,贵港市目前的农业监督体系存在问题,因此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监测网络”,保证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情况,结构变化情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开展经营服务情况及公益性职能发挥情况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2.6建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研究现状;内容分析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软件,主要经历了课件、多媒体课件、积件三个标志性时代。[1]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成为信息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研究过程

为客观地反映我国多媒体课件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和文献法,主要研究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后的十一年内,关于多媒体课件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内容倾向、研究的学科和教育阶段的分布情况等。

2.内容分析类目表的确定

二、数据分析

1.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2.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根据表2的内容分析类目表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图2所示的我国关于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1)多媒体课件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2)多媒体课件的理论探究、设计、应用研究较为均衡

由图2可知,多媒体课件的理论探究和设计都是18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17篇,关于这三大类的研究分布较为均衡。

理论探究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一些理论来指导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所选取的文献样本中,曹贤钟等研究了认知弹性理论指导劣构领域课件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劣构领域课件设计的策略性建议,[2]张伯邑在定义和分析认知通道的基础上,对多媒体画面的认知通道效应作出分析,意在揭示多媒体教学的认知技术原理。[3]

根据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研究显示,界面设计的研究较多,占了设计研究总比例的61.11%,教学设计占了22.22%,结构设计最少,只占了16.67%。人们意识到了作为课件“外衣”的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美观的界面设计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关于多媒体课件“灵魂”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骨架”的结构设计的研究较少,这往往会导致研究偏离了课件的重点核心部分,也会出现课件华而不实、教学辅差等一系列问题。

(3)关于多媒体课件评价和管理的研究稀缺

3.多媒体课件研究学科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有56篇文献结合相应学科进行研究,得出了各学科多媒体课件研究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语数外主科类和计算机类的课程多媒体课件研究较多,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多媒体课件研究适中,政治、地理等文科类的多媒体课件研究相对较少。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研究都占了总比例的19.64%。这也说明对主科类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的重视。由于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模拟仿真训练能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可视化,因此在诸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理科类学科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多媒体课件在文科类学科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正如王波儿等提出的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使多媒体在辅助地理教学中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5]因此研究文科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是有巨大价值的。

4.各个教育阶段多媒体课件研究的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研究多媒体课件的群体集中在高校,占了总数的64.44%,其次是中学,占了总比例24.89%,其余的各教育阶段分布较少,具体如图5所示。这表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是研究多媒体课件的主力军。小学和学前研究多媒体课件的群体很少。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应该要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在统计过程中,有3篇涉及了多媒体课件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他们探索研究如何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给特殊儿童的学习带来希望。所以需要更多的群体力量投入到特殊教育的多媒体课件研究当中。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本研究经过资料检索、内容分析等研究过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经过多媒体课件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多媒体课件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平稳的发展趋势。

(2)研究涉及到了多媒体课件的各个方面,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价、快速课件开发模式、多媒体课件发展趋势等的研究较少。

(4)关于多媒体课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评价、管理等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发展趋势和管理。

(5)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类和计算机类的课程多媒体课件研究较多,文科类多媒体课件研究较少。

2.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关于多媒体课件研究应加大多媒体课件评价、多媒体课件快速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可以参考国外关于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有效指导我国多媒体课件的发展;在研究学科类别方面,文科类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研究力量分布方面,我国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基础教育领域的多媒体课件的发展。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并且应该增强高校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合作与交流,使高校的研究能够得到真正的实践,为其他教育阶段服务。

[1]乔立梅,张佳.多媒体课件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曹贤钟,王海霞,王润华.认知弹性理论与劣构领域的课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1):73-76.

[3]张伯邑.多媒体课件画面的认知通道效应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32-35.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共建共享;运营机制

1曲靖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现行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曲靖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许多学校都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门户网站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雏形,政策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上仍相对落后。据调查,学校一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国家对边远落后地区教育设施支持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发放。因此,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资源共享模式。大多数学校都是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把平时积累的优质资源保存起来,交由专职人员管理,统一存储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以便老师和学生共享,这是学校实现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

1.2现行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1.2.1单向垂直的共享模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目的就是发挥资源的时效性,老师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要时能从资源中心获得。然而,从图1的共享模式来看,虽然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本校的资源中心下载一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采取的是以购买方式或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那里获取资源的方式来建立资源库,往往容易造成共享资源内容和教学内容不一致,共享资源不能为教师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提供帮助。这种共享模式是单一的从上到下的强加式的模式,把资源的使用主体(教师、学生)和资源的提供者(企业、公司、学校)完全隔离开,两者缺乏沟通和合作,导致资源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一方面,教师学生确实需要大量资源但找不到适合的,另一方面,市、县和学校也花费不少资金建设资源库,但这些资源却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需求。

如何保证开发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满足教学要求的科学性、教育性、时效性和地域性,满足教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需求,缓解新形势下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瓶颈。曲靖市当前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显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信息环境下教学要发展,教育资源必然走共享之路,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1.2.2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不论在哪一级,资源的建设都各自为政,上下级之间和横向之间不互通,学校没有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和部门资源库建设情况,也没有对本校教师和学生做需求调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建立学校的中心资源库。县教育管理部门也简单地按上级要求,不对其他同级教育部门的资源建设情况和所属学校的资源建设情况以及对资源的需求做调研,按他们的理解实施资源库建设,不管有用与否。市级教育管理部门更是没有充分考虑建设资源库的价值,而是随波逐流,没有目的地建立资源库。这种方式构建的资源库没有发挥资源共享的效应。

1.2.3管理不合理和不科学。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不方便资源使用者的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开发者那里,对资源做相应修改。此外,当教学大纲或教材发生变化时,资源也应相应的调整,而现行的资源共享模式,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是脱节的,也无法解决资源及时更新问题[4]。这种管理缺乏政策引导、激励、督促和规范,就是单一的从上到下的管理,每个资源库自成体系,只对上级负责,处于自发和无序的状态[5],这种管理方式极不科学,不利于资源共享的健康发展。资源建设只有上级指挥下级如何建设而没有听取下级的建议,双方信息不对称,上级凭自己的突发奇想构建的资源根本对老师和学生不起任何作用。为了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必须改变这种格局,教育领域上下级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共同建设资源库。

1.2.4运行机制不合理。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是节约社会资源,因此,经济效益增长是一个出发点。然而,现实往往是资源开发者想通过较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利润,而资源使用者想以最小化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资源,这两者之间也是互相联系和矛盾的。现行的运行机制只把已有的资源强加给使用者,甚至有些是付费使用,而不管这些资源是否适合他们。当出现上述的矛盾时,要么让使用者付费,要么不购买,这种运行机制打击了使用者的积极性,花钱买不了想要的资源,当然没有人愿意使用共享资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保证这两者之间可持续发展。

总之,上述种种问题已严重制约曲靖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国家的发展思路是不协调的。如何在经济投入教育领域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当前数字校园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模式实现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共享模式

根据曲靖市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要按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模式进行。长期来看,资源建设要具有前瞻性,既考虑各地区、各学校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又要兼顾以统一方式建设的资源库具有扩展性,所以要从长计议,彻底规划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蓝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布实施,建设过程中用户也可以是开发者,形成共建共享模式。利用现有数字校园环境和规避前述问题得到构建模式如图2所示。

图2中,资源库的存储还是原来的市、县、学校三级模式分布式存储,现在这三级存储之间是互联的,不是以前的从上到下的单向方式。而且这三种级别的资源库都集中在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索引,所以用户只需访问统一地址就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样不论哪儿的用户,使用的是同一个平台,该平台好像专门为自己服务一样。

用户、各级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学校负责人都使用相同平台进行资源查询、上传、更新和下载,系统自动进行资源和其他数据的信息流转,对所有用户而言,面对的只是一个应用系统,从应用角度来说,资源共享简单易用。人人都可使用,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可建设,形成了共建共享模式。

3结语

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号召而势必建设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已有数字校园基础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和共建共享的模式构建的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满足本地各方人士的需求。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使资源共享应用简单实现,但如何建设优质资源仍是一个难题。期望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社会化。实现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论文叙述的构建模式和运营机制旨在为曲靖的教育服务,当然,也希望此举能为其他资源共享提供参考和示范。

[1]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1-44.

[2]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3]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4]张雪,张立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13-116.

关键词:校园网、资源库、远程教育。

早在二年前,我校就响应国家教育部"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号召,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成员由来自各个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负责全校的现代教育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学校同时制订了教师通过计算机等级和制作课件的奖励措施,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培训,已有约80%的教师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建设校园网的软环境,但校园网的初建成,还是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备课室成了一些教师上Internet看新闻和聊天甚至玩游戏的好去处,办公电脑也还只是打打字,保存资料,校园网的建成,对办公人员而言,只意味着数据共享。

对此,作为校园网管理人员更多地是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校园网,为教学和管理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提供面向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应用,那么校园网将只是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无法真正地融入校园,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从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

通过以上做法,基本上缓解了我校校园网资源的匮乏,并促使我校教师制作课件的热情高涨,原来制作一个课件,可能需要一周或者半个月的周期,现在,在资源库的支撑下,制作周期缩短为两、三天,目前,在我校,要求在所有教室都装上液晶投影机的呼声非常高,校长也承诺近期将所有教室的液晶投影机都配上。

THE END
1.曲靖十大靠谱的高三全托辅导教育机构排名甄选曲靖靠谱的高三全托辅导教育机构推荐学大教育,曲靖学大教育高中课外辅导机构简介: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学大教育集团(NYSE:XUE)创立于2001年9月,专注初中全科辅导,中考,高中一对一补课,高中全封闭辅导,高考培训,高三全托辅导,高中艺考文化课辅导等,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打造了包括个性化教育、...http://www.yoxyok.cn/28391/new/485463/
2.曲靖被大家心仪的高中辅导班名单榜首一览以下是关于曲靖被大家心仪的高中辅导班名单榜首一览的介绍 学大教育是一家致力于高中辅导的教育机构,授课方式主要是个性化进行辅导,帮助学员全面提高,让学员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高一新生学好语文窍门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http://m.danzhao1.cn/show-k64njhj2tm.html
3.我校召开2021年下半年大学生英语四级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考务培训...按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云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工作要求,为保障考试防疫和考务工作顺利平稳有序进行,12月17日,我校在418报告厅召开了2021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级、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考务培训会。曲靖市传染病医院刘思海副院长、学校副校长陈正权出席会议,全体监考教师及考务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https://m.sohu.com/a/509337876_121124018
4.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外国语学院始于1978年建立的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和1984年成立的曲靖教育学院英语系,2000年组建曲靖...https://www.applysquare.com/topic-cn/pqZcExB3cZ/
5.云南省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卓然学校2025年教师招聘公告(五)业务考核:所有招聘教师,经由学校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注意事项 1.面试地点: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卓然学校 2.学校地址: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路。 3.招聘简章由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卓然学校负责解释。 八、详情咨询 咨询电话:0874-3957678、0874-3367510 ...https://hue.91wllm.cn/news/view/aid/272059/tag/jszk
1.3说明:3-5年经验曲靖培训/培训机构/培训学校英语教师一个月年薪多少钱?数据统计依赖于各平台发布的公开薪酬,仅供参考。 对比本地区 20.0% 数据可信度 低 说明:3-5年经验曲靖培训/培训机构/培训学校英语教师一个月多少钱?平均工资 ¥5.3K,对比3-5年经验曲靖培训/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平均工资 ¥6.6K,低 20.0...https://www.jobui.com/salary/qujing-yingyujiaoshi/exp2/ind-peixun/
2.精市场调研报告6、缺乏行业协会及有关部门的引导,缺乏专业培训人才,服务经营水平难以整体提高,营销手段单一。 7、缺乏有关部门对经营数量的有效管控,造成严重供过于求,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三、曲靖市酒店行业的出路建议 1、有关审批部门适当控制酒店的审批批准,在总量和区域比例上适当控制,以避免造成一锅粥的拥挤,形...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45532.html
3.曲靖财经学校2025年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简章01、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与高新企业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宣威惠帮职业培训学校、曲靖九鼎佳兴家政职业培训学校、曲靖云康大酒店、曲靖市必洁职业培训学校等上百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 02、各联办单位利用其先进的职业理念,和优秀的能工巧匠带领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使学生快速掌握专...https://www.scgra.com/jianzhang/132517.html
4.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注:民族预科贫困专项招生计划,面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国务院挂牌督战未脱贫摘帽县籍边境县所在州市(普洱市、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迪庆州的全部县区及丽江市宁蒗县、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镇雄县)少数民族考生。 三、学校主要奖助学措施 ...http://eeayn.com/index/index_article_detail?id=24194
5.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7 肩负着学校领导的深切厚望,以及局领导的殷切期待,有幸赴临汾进行培训学习。首先感谢教育局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充实自我的机会,还有临汾市大教育学院给予我们的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从刚来时的深秋时节,直到寒风阵阵的冬天的降临,临汾的冬天来的似乎有些早,然而各位教育专家及授课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8288036.html
6.年度培训总结(11篇)例》各单位认真组织,共有424人参加观看,通过观看湖南省煤业集团金竹山矿业有限公司21采区发生一起煤尘与瓦斯突出、河南省平煤神马集团长虹煤业公司“3.21”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云南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4.27”重大水害事故、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4.2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贵州省六枝江...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172019.html
7.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5篇)9月13日,参加了曲靖市新教材培训学习,认真听了秦和平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修改的真谛。 秦老师针对实验教材和修改教材进行比较,了解各册教材的变化,秦老师针对三到六年级各教材的变化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给我们一一讲解。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学习借鉴的实例,增强了我们对新教...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154284.html
8.初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精选19篇)初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 2 2月18日我和我的同事在市教育体育局一楼阶梯教室有幸聆听了来自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英语教研员陈老师的一堂精彩生动的讲座。在讲座中,陈老师作为资深教研员认真讲解了仁爱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编配特色,并做了专题讲座。讲座共分三个部分:一是英语对话课上法探讨;二是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0411205033_4978567.html
9....陆良县人民政府网,陆良县人民政府,陆良县政府,云南省曲靖市...会上,每位六年级英语老师围绕所教班级“三分三率”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问题及原因,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确立了努力方向;中心教研组长对全册书的重点词汇、句子等语言知识进行了归纳和讲解,分析了近三年陆良小升初英语检测试卷,并就教材教法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中心学校英语教研员解读了相关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https://www.luliang.gov.cn/news/xbhzxxgk/54140.html
10.电子版个人简历(精选66篇)薪资要求: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政府,学术/科研,检测,认证中学教师,图书管理员/资料(material)管理员,英语翻译北京市,杭州市,青岛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面议。 工作经历 20xx/03 现在:xxx公司高中英语教师学校外籍教师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http://m.jianli.yjbys.com/jianlifanwen/gerenjianlifanwen/634327.html
11.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1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4 9月13日,参加了曲靖市新教材培训学习,认真听了秦和平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修改的真谛。 秦老师针对实验教材和修改教材进行比较,了解各册教材的变化,秦老师针对三到六年级各教材的变化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给我们一一讲解。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学习借鉴的...https://www.oh100.com/a/202302/606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