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期间,我说的话比屏幕那边老师说得还多……”作为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刘女士对孩子的网课已“无力吐槽”。在线下培训开班遥遥无期、家长们闹着要退费后,培训班推出了网课。可刘女士的孩子没正经听完一节课,教学质量也达不到预期。至于退不退费,培训机构现在避而不谈,刘女士也举棋不定,“先上着课吧,等疫情过了再说。钱进了人家兜里,哪那么容易拿回来……”
记者在一些网上贴吧和咨询平台发现,家长们关于培训班能不能退钱、网课不满意怎么办的求助帖多了起来,一波教育培训纠纷正蓄势待发。
辅导课急转网上,而一些时令性特别强的培训,比如寒假训练营、滑雪班等,便琢磨着更改日期、延长有效期。有家长在网上吐槽:给孩子报的滑雪班被迫取消,机构只答应直接改到明年寒假,或兑换其他服务——就是不退钱。矛盾这就出来了。疫情确实给教育培训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不是交了钱,如何解决就只能由着机构说了算?就此类教育培训纠纷,记者采访了西城法院民一庭法官田晓昕。
田晓昕说,对于培训机构直接转变授课方式,家长确实需要向机构问清楚网课是否为免费提供。如家长需要看效果才能决定是否接受变更,也应该在沟通协商的过程中表明,并注意留存协商过程的证据。否则培训机构很可能以“家长没有提出异议”为由,作为对变更合同的默许。田晓昕说,即便家长一开始同意线上授课的方式,但网课教学质量能否与线下培训保持一致,也是需要考察的,毕竟很多网课都是仓促上线,课程设置和技术条件不一定成熟。如果上了几次网课后,家长觉得效果不好不接受了,培训机构不能将几次上网课的行为视为家长同意了变更合同内容,不能说上了几次就不能退费了。
“变更合同内容,要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基础,如果家长和孩子不能接受网课,要及时提出来。如果孩子一直跟着上网课,家长对此也始终没提出过异议,直到疫情结束了,再提出网课质量不好,要求退费,就很难得到支持了。”
无论培训机构再怎么想挽留生源,退费的总会有。
田晓昕法官介绍说,由于实践中教育培训合同多为培训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因此存在大量类似“一旦报名,概不退费”的约定。不过,家长们不必太过担心,这些都属于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条款,也就是俗称的“霸王条款”,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应属无效。
“突发疫情我们无法预料,也无法避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双方都可以平等地、无条件地要求解除合同,且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家长完全有理由要求培训机构退费或者协商延期。”不过,田法官也强调,退费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拿着疫情说事,就什么钱都可以退了。
此次疫情造成的很多问题无法避免,培训机构作为合同相对方,应当积极面对、主动协商。因为疫情期间大家都闭门不出,培训机构也没有正常经营,再加上机构普遍采取一些反退费措施,家长们目前还是持观望态度的居多,到法院诉讼的很少。田晓昕预测,在疫情结束之后,特别是当机构出现倒闭、跑路引发群体性纠纷后,法院受理的教育培训纠纷肯定会出现明显增长。
“在我们以往审理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中,经常出现事实难以查明的问题。家长交了多少钱很容易通过转账记录证明,但上了多少次课却不好举证,这恰恰是机构应该退多少钱的关键问题。课程扣划一般由培训机构在会员系统操作,家长可以每月向机构索要课时划扣情况,最起码自己记录一下。因为培训机构一旦关门跑路,家长很难再获取课程扣划情况,出现纠纷后就可能陷入举证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