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开始,小学1-6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初中7年级至9年级,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也就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01
语文课本变天:
一年级就有《论语》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未来语文的地位急剧上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02
教育部早就告诉你,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03
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
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题目:
该题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的识记。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
或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
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04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自前两年起中小学都已陆续更换教材,开始使用“部编本”的语文教材。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从今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05
语文那么重要,
变化那么大,该怎么学?
几大教育机构巨头做了那么多年课外培训,把英语、数学做的风生水起,为什么唯独语文做不起来?
因为数学,可能刷几张卷子,成绩就能提高;可语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题,也未必有效果!
越来越多的陪读家长已经意识到: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是见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对教师功力要求最高的一个科目!
那在最后给大家介绍六个可以帮助你学好语文的小习惯!
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娱乐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
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笔记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a.摘抄、摘录;
b.做卡片;
c.提要钩玄;
d.写读后感。
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是双刃剑,人家用来打游戏、刷视频,学霸却可以用来让自己的阅读水平突飞猛进!
勤于练笔、写日记
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
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
写作和阅读一样,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更是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