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个问题,陈部长解释得非常的详细,但是针对于后一个问题,并没有给予媒体过多的声音。但是可喜的是,教育部意识到这样的混乱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非法现象了。
谈到我们泰州,大街小巷都是培训机构,这几年来培训机构开进了社区,开到了校园边上。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培训机构滥竽充数,比比皆是!而这些机构有多少是合法的有多少是打着擦边球违规经营的,下面狗主将进一步分析。
也就是说市面上众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是不具备合法办学资质的,而所谓的办学只是超范围经营。有的机构挂在外边的证上清清楚楚的写着“教育咨询许可”,而这些所谓的咨询业务根本不能混同与教学。
但是这些所谓的教育咨询机构,却明晃晃的干着教学的业务。一个不具备教学资质的机构来做教育的事,所谓超范围经营。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机构纷纷开展语文、数学、外语和课程的补习。而市场上正规的机构却经受不了这么多“李鬼”的冲击,这种市场规则俗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市场越发的混乱,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正规的培训机构合法经营,却受到严格的监管,加之众多李鬼的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经营举步维艰。合法经济的机构就逐步退出这个市场,导致主城区的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只剩下了20几家。
对于那些非法办学的咨询机构,挂着羊头卖狗肉,躲避了监管,节约了众多的成本,野蛮生长也很迅速,到处布点开店,一片欣欣向荣。加之宣传渠道的不畅通,主流媒体的缺失,导致社会这样的不合规现象层出不穷。
首先,涉及到发证机关不止教育部门,还有其他若干的部门。当然教育部门又缺乏“行政处罚权”,也只能通过多部门联合整顿,才能出现成效。但是,其他的那些部门又不大愿意跟着教育后面去查自己批证单位的超范围经营,打的总是自己的脸。所以导致现有的培训机构如同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
通常的人社部门是发证量最大的机关,很多就业培训技能证书是从他们部门发出的,但是这些证应该不能用到教育办学上来的。还有体育部门也发证,民政部门也发证,市场管理局也发证,因为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经营范围。但是这些培训机构心知肚明的知道拿这些证作为合法外衣,操着超范围经营的勾当。
他们拿到了这些咨询项目的证书后,大量招募有教师资质的人员,轰轰烈烈的开展教育办学。有的机构一些教师资格证就好比驾驶证一样,睡在家里好几年了,从来没有教学经验的,也拿着证大大方方的走进课堂,去传道受业解惑,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呀!
还有很多大学生创办的培训机构,这些师范的大学生考到了教师资格证后,没有一天的教学经验,却也大言不惭的站在三尺的讲台上。我真不知道这些家长知道实情后会有什么感想?
教育是民族之根,振兴教育喊了那么多年了,但是越改革越混乱。混乱之根就是多部门管理,造成了不法商家钻空。
泰州主城区的那些非法办学、超范围经营的机构,一年数亿的教育投入就被这些机构瓜分掉了,而带来的恶性循环是,越不正当经营越富得流油。而那些正规资质的商家培训单位,却暗暗叫苦。
教育主管部门从教师队伍中整顿违规补课的问题,导致了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繁殖速度一定程度的疯狂。更有甚者,现在有的不法经营的商家到了明目张胆枉法的程度,连办学资格都没有,居然开起了幼儿园。
教育部门弱势,有人又要反对我这句话了。是的,教育部门在合法的经营单位范围内部是非常强势的,但对于那些非法和无证经营的商家,他手上的权利根本用不上。
话说过来,那么多的超范围经营的商家,真的就没有部门可以管了?是任由他们野蛮发展,还是政府出来管一管,还正当经营者良好的发展空间。各位家长朋友们,送孩子课外补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其他科目)一定要认准商家的性质,千万不要听信他们的忽悠,把投资在孩子身上的钱喂给豺狼。
每个证件上会区明发证机关,经营范围,涉及到普通教育方面的证书,其发证机关只有当地的教委组织,用其他发证机关的证件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的都属于超范围经营。
请市委领导们高度重视起来,好好整顿下社会上的不正当办学之风,还一个清朗干净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