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性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合作社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创新造林技术,促进林业大发展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民,从事中级经济人10多年,林果产业,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多次参加区镇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创新了造林新技术。热心科普工作,经常性的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活动。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流转了耕地150亩,荒山350亩。同合作社成员80亩,共计580亩基地上,栽植新品种大樱桃、蓝莓、梨、桃、李子、杏、苹果等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成活率在98%以上。昔日荒山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今翠绿一片,市、区报纸以本合作社创造出奇迹进行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发明创造了《生物栽植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1、把技术服务作为立足点不断拓展范围。利用基地开展技术试验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合作社成员和果农学习,不断培养一批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应用到林果产业上,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2、专业化生产与

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辐射到周边群众中去,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带领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提效。二是发挥市场导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提供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三是参与产后加工、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直接进入市场减少销售环节直接增效。3、开展技工贸一体化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难办到、基层组织统不了的难题。社员好果卖不出好价钱,加入合作社后,实行统一销售。

4、打响品牌战略,形成统一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于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而造就强势品牌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品牌还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无形资产。正是品牌效应在市场营销中的这些作用和意义,国家也提出了“农村果蔬品牌化”,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都在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果和蔬菜产业,以此作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而果蔬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名特优产品,创立品牌。形成竞争力,立足市场。有了品牌,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⑴、依靠合作社的林果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共同的品牌。本合作社在林果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经济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三大产业。将适合自身的品种、种植方式、经营模式引进其中,制定自身发展的长短期战略,制定共同的品牌和商标,发展种植园,实现规模化。本合作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注册了“年丰”果品商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食品安全优势

除少数纯服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机耕收割、灌溉、运销等)外,大多数合作社都是围绕一两个(类)主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如蔬菜、养鸡、养猪、养鱼、瓜果、优质稻米等,这些都是食品的源头;与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相比,合作社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所在。

1,能人+优质高效农业是构成食品安全的组织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农村兴起了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潮。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各类农产品专业协会,还是规范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能否为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都是设立的最初动因,也是内生型长期合作的凝聚力之基础。农村中的“能人”如同城里的“企业家”一样,是宝贵的稀缺资源,“能人”大多是农村中早期的专业大户、后又成为协会、合作社的带头领办人,现在“能人”中又增加了下乡创业的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2006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时全,成为凤阳县第一批大学生科技村官,他带动村民发展蔬菜,成立了“大王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大王府村有81个农户参与,蔬菜种植面积在一年内发展到了270余亩,新建钢管大棚620座。

2,良种+标准化生产构成安全食品的质量优势

优良品种+农业标准化形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为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立于2007年5月的天长市玉高畜业专业合作社,办起天乔养殖场良种猪繁育基地,为各成员提供良种母猪及商品仔猪。并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防疫,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生猪无公害操作规程”,为养殖户节省饲养成本达5%。合作社还为社员增加母猪人工授精服务,不仅降低了公猪饲养成本,而且减少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到2008年底,明光市有39个甜叶菊专业合作社,3个红薯专业合作社,7个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对外销售,促进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可靠性,也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3,品牌+产销一体化构成食品安全的市场优势

合作社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运销,走产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同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商标,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安全食品已成为市场的热销卖点,是合作社的一大优势。

“天长市鹅业经济合作社”,带领600多农户参与种草养鹅,年饲养鹅近百万只,通过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从而打造成一个具有市场新优势的产业集群,是“一村一品”的成功范例,被滁州市命名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全椒县石沛镇联盟养猪业经济合作社”,组织人社农民把传统的小农式养猪变成了上规模的专业化、产业化的养猪基地,不仅在良种猪苗、饲料供应上帮助农户降低成本、提高技术,还重点解决在市场上恶性竞争的混乱问题,过去小农户家养2―3头,只能在当地卖给小贩子、小刀手,经常被压级压价,合作社与上海龙华肉联厂洽谈订合同,对方了解该社的猪是良种+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优质安全食品,要求每年供货10万头以上,最少要供5万头才能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现在由合作社组织成批对外运销,使传统的家庭副业变成了一个大产业,走向了大市场。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食品安全优势解析

食品安全之所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大优势,是由其制度设计、办社目的、运行机制、组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归纳起来有四点:

一是目标决定,为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带来实实在在利益,它必然采用优良品种、科学栽培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出质优安全的农产品,才能卖上好价钱,建立起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食品安全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二是组织功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体制是“生产在家,营销在社”,与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相比,合作社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可以与大客户(如连锁超市、大型加工厂等)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还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组织对农产品进行贮存、运销,甚至自己把直销店开到城里,在此过程中可对每个社员的产品品质实行有效控制,对食品安全实行了全程有效监控。

三是品牌优势,农产品从小农经济下的产品变成市场经济上的商品,建立品牌优势是必经的过程,尤其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情况下,广大消费者在难以辨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时候,购买品牌食品是首选。

四是主体优势。农产品进入市场有“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流通轨迹,即由农户“分散”生产,到市场销售时,经过经营者收购、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进行“集中”,再经批发、零售等环节,最终“分散”到消费者,在“集中”环节会“归大堆”,如有少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或质量不好,由于“归大堆”,难以倒查溯源,无法分辨是哪一农户生产的,这对维护食品安全是一个盲点和难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时显示出其主体优势。对建立可倒查追根溯源的食品安全机制十分有效,使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监管机关都能知根知底,有利于市场健康稳定、社会和谐。

三、加强对合作社的行政指导,把维护食品安全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好

任何维护食品安全的办法、措施,离不开社会各方

面的指导、帮扶、服务。工商机关是监管农村市场的重要执法部门,维护食品安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在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启动农村消费之际。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工商机关的综合职能,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强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制,针对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政指导、帮扶、服务。

一是认真做好助成型行政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中新型市场主体,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初期,亟待社会各方大力帮助扶持。①充分发挥登记职能,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工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这是明晰责任主体,确保农产品质优、安全的长效治本之策。②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化,走产销一体化的道路,与城里的大超市、大工厂、大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甚至自己把店开到城里;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提高市场知名度,逐步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的名牌货,形成“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食品的安全度。

二是着力做好规制型行政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食品安全优势是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自发行为,我们要通过规制型行政指导。促使其转化为自觉维护食品安全的自律行为。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在农户,主要靠良种加标准化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产品;而经营主要在合作社,包括各户产品的在“集中”环节上的打包、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会发生产品“归大堆”的混乱,要针对这些问题,指导合作社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责任制,使可倒查追根溯源的食品安全机制落在实处,成为合作社的自觉自律行为。

2.美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农场主合作社的促进作用分析。美国农场主合作社最普遍的形式是供销合作社,经营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直至销售。据2002年资料,美国农场主购买的供应品,约有20%来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约占全部商品的33%。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财产为社员所有,为社员服务;实行按成本经营的原则,按股金分红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利润的8%,利润主要部分按社员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分配;内部实行一人一票等民主管理制,由社员大会选举董事会决定合作社大事等。农场主合作社在发展农业生产、适应现代市场、改善农场主状况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农地实验社”,年营业额高达46.9亿美元,拥有50万社员,2200个分社,一系列工厂,年生产210万吨化肥,1000多万磅除草剂等。这类合作社已形成“一类农工商一体化组织”。

总之,法、美、日的农业合作社都比较发达,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都很好地运用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来发展本国农业产业一体化,从而快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二、我国供销合作社经营不善成因分析

1.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我国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合作社职员和农民社员对供销社所有制性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不是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而更多是由地方政府任命。因此,他们首先要对政府负责,其次又要考虑职工的利益,而对于农民社员的利益则关心不多,对于把供销合作社真正改成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更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足够的动力,从而在主观态度上大大影响了他们推进改革进程的工作力度。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不把自己作为供销合作社的雇员来看待,而认为自己是主人,他们希望供销合作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和利益,并不关心供销合作社是否能给农民社员提供什么服务。由于历史上供销合作社的“官商”经营作风已把它与社员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农民不相信,也不知道供销合作社能够或应该给自己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因此,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也并不关心,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社员的参与程度不够,供销合作社改革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动力。在缺乏充分的动力和足够的压力的情况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进程必然受阻。

2.供销合作社经营宗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合作社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供销合作社没有把对社员的供销优惠服务作为经营宗旨,而是与一般商业企业一样,在等价交换基础上和农民社员做生意,为了盈利而进行经营,失去了合作社特有的经营宗旨,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导致经营亏损,渐趋灭亡。

三、发展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现代化

一、合作社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多数国家经验证明,大公司经营农场不会成功

根据国际经验,尽管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农场规模已经很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但这些国家的绝大部分农场,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公司农场比例很小。有些国家,虽然也曾有过发展大公司农场经历,但结果却证明很多大公司农场经营是不成功的。

2.家庭农场独自进入市场会遇到许多困难

在分散经营条件下,家庭农场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平等谈判地位,实现产前、产后经营环节的规模经济,必须走联合起来的道路。在农业生产实行家庭经营体制条件下,即使有些国家的家庭农场规模很大,就其单个农场的投入、产出规模而言,也很难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等产前、产后经营环节上达到经济批量要求。另外,众多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在同一产品市场上互相竞争,使得他们各自在与大企业从事交易的时候,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谈判地位。正是上述两个基本因素,促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民,在进入市场时候,走上了合作经营道路。

3.没有别的企业可以替代合作社在帮助农民扩大农业盈利空间方面的作用

由于工商企业与农业生产者处在交易双方的对立面上,不但各自的经济利益难以融合一致,而且由于工商企业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他们处在一个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因此常常使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挤压。相反,由于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企业,它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它的发展不但不会侵害农民利益,而且有效扩大了农业经营的盈利空间,因此在竞争中得到农业生产者的广泛支持,从而胜出独立工商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4.合作社增强了地方农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在普遍实行家庭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农业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融资困难,技术研发力量缺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毫无品牌优势,难以超出地区市场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稳定地占有一席地位。而合作社的建立,使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比较容易。在发达国家,合作金融是帮助农户解决融资困难的主要桥梁,合作社是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

5.合作社为发达国家政府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扶持本国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在实施减免税收等政策上,对国内外企业必须一视同仁,即所谓国民待遇。在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上述规则显然不利于增强本国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但是,由于各发达国家都把合作社视为非营利企业,它们在国内理所当然地对合作社实行减免税收政策,就避免了外资涉农企业要求享受国民待遇的问题。

二、中国现有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偏低,合作紧密性还不强,功能和作用有限

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低、规模不大、入社农户占乡村总户数的比例小。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底,我国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总数已达190多万个,具有一定规模、运行基本规范的有27万个。同时,农业合作社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重点产业和优势区域发展不足,比较有规模和符合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需要的跨地区、全行业性的专业合作社缺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组织起步晚,起点低,商业规模小;二是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组织机构简单,合作水平低;四是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够。

2.规范性发展不足

在2005年对9省140个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中,综合起来看,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居多。按照农民合作社合作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特定功能的发挥等指标分析,在调查的农民合作社中,比较规范的好的典型不到整个调查数的一半。就是在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基本的情况也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已经把农民“组织起来”,但合作起点低、组织任务定位不明确、合作的事业还不发达,距离“组织得好”和“发展得好”还有较大差距,合作社缺乏强有力的生存、发展和服务能力。考察现实中的农民合作社后发现,很多形式和名称上标明为农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很多不具有农民合作社的主要特征。

3.内部治理多数不健全,制度创新任重道远

三、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思路

鉴于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合作社成熟的经验,在扬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社。在建设农村合作社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政府扶助

对政府来讲,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宣传,使农民明白合作社的意义,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和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二是要协助合作社制定好合作社管理运作的一整套制度;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为农村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五是提供培训。政府要经常对合作社的有关社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六是资金支持。

2.法律保障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都有完备的法律作为依据,发达国家在推进合作社模式时,都在法律方面给予了保障。1852年,英国议会根据全国风起云涌的合作社运动,通过了“工业和节俭协会法”,使合作社作为合法组织最早步入国家的法治轨道。美国虽然兴办合作社于英、法之后,但全美各州制定合作社法却较早。早在1857年,美国纽约州就制定了“火险互助合作社法”;1865年,密歇根州又通过了“工匠和劳动者合作社法”。日本1947年制定的“农业协同组合法”是日本农协稳定发展的前提和法律保障,也是日本政府对农协的法律支持。目前,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合作社法或合作社示范章程。在这方面,我们相信,农村合作社法出台以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3.民主管理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合作社成立要因地而宜,因时而宜,不宜政府强行撮合,更不能行政指派。合作社解散也要尊重广大社员的意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制度办事。在日常管理中,社员参与制定合作社的政策和决定。选举产生的代表要社员负责。社员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实行一人一票。合作社与其他组织,包括与政府达成协议或从外部筹集资金,也必须以确保社员民主管理和维护合作社自的方式进行,使合作社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法人组织。

4.强化监督

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要靠法律和制度来保证。但要使合作社良性运转还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外部监督,定期和不定期的派人对合作社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有关财务进行审计。二是合作社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通报合作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广大社员的监督。广大社员也要积极进行质询,随时对合作社的政务、财务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穆励:兴办合作社事业是世界潮流[J].求是.2003(20)

[2]杜吟棠:以合作社促进农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N].农民日报.2007~01~05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

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划分,并对相应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正确的实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农民的利益,也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讲进行维护,因此,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来讲,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如果想要长期的进行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并对内部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从而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

1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生产性合作社是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性质。

1.1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足

农业合作社的诞生,最初是由农民自发创建的,而由于农民缺乏较高的专业水平,这也使得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对于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比较缺乏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进行聘用,而现有的管理人员又缺乏培训,这就使得在经济核算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经常会出现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从而导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1.3资金较为缺乏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但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当中是比较缺乏效率的,因此在实际的投资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往往缺乏融资渠道。现如今,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信用社的投资来对自身进行发展。而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政府也很难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很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需要依靠社员的会费来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维持,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很难得到满足。

2解决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很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管理的认识,使得管理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在合作社当中成立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内部资产进行管理。

2.2对员工进行业务、制度培训

2.3建立安全分配制度

在实际的核算过程当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做好核算工作,并对全年收入进行细致的核算,核算结束之后,还应对理事会提交盈余分配方案,得到方案之后理事会应召开相应的会议,对分配方案进行公布,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对方案进行完善,在最终审核通过并由社员大会审批之后才能够将分配方案进行实施。

3结语

对于农业合作社来讲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却缺乏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重视,也因此并没有对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建立,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使得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眼中的制约,这就需要对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建立,并加强对合作社当中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够得到促进,从而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荐。

参考文献

[1]周玲玲.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探讨[J].山西农经,2015,(5):37-38.

美国真是块宝地,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不像中国有大片的高原、高山、沙漠和碱滩,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是平原、丘陵,适于生长庄稼、草和树木;美国也不像中国仅一面靠海,大片的内陆地区因海风吹不到而常年少雨或无雨,空气干燥。其东西南三面有海,充沛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吹到美国每一个角落。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千湖并生,所蓄淡水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0%;中西部是大片的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庄稼,不到1%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土地轮耕轮休,粮食出口赚钱。

据记载,美国原本是荒无人烟之地。有一年,英国“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0名新教徒漂洋过海到了美洲大陆,并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欧洲其他国家移民也纷纷跟进,随之争端战乱不断,终于在1775年爆发了著名的“独立战争”,从此美国横空出世,随后不断购买土地和武力征服,使国土面积迅速扩大。

笔者一行一路途经加利福利亚、伊利诺伊、新泽西、纽约州,目睹了美国的农村、农业、农民,心情不断地受到撞击、震憾,惊奇、羡慕、激动、困惑、忧虑,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寻找美国农民

在美国,寻找农民朋友是件困难的事。目前,美国有206万个农场,不足全国人口1%的人从事农业,经营着1.52亿公顷的耕地和5.6亿公顷的牧场。处于玉米、大豆生产带的伊利诺伊州,农场平均耕种土地380万平方米,它和周边几个州的生猪饲养量占美国的2/3,肉用牛的总数占美国的1/4,因而玉米带又常称为玉米和肉畜带或玉米大豆带。在伊利诺伊大学的帮助下,笔者一行驱车去了伊利诺伊州香槟市的约翰雷福斯特科农场。

香槟的大平原是一片绿海。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村落非常少,在这里,田地真是大大地舒展了,有点儿像中国的东北平原,没有山,一望无际。无边的平原被切割成井田,阡陌纵横。每块方形农场边角上都有一座令人憧憬的小洋楼。

车行40分钟,我们来到约翰雷福斯特科农场。农场道路的左边是大豆地,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泛着很亮的光泽;右边地里种着玉米,金灿灿的。

农场主约翰雷福斯特科热情接待了我们。他1977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系,黑红的脸膛,健壮的身体,粗大的双手,身穿牛仔裤,头戴一顶草帽,唯有那一副眼镜还露出知识分子的痕迹。“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们这些农业专家差不多都是这样,和农民一样,从小就在风里、雨里、太阳里与泥土打交道。美国人不知道粮食从哪里来,他们认为是从超级市场买的。”

美国的农民,并不是自食其力、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一个企业经营家,虽然他们仍旧从事农副业生产,但同传统的农民完全不同。这里只有农场主,而没有农民。

美国农田一年只种一季,春种夏收,哪年种什么,全由政府订单决定,若没有政府订单,那就让地撂荒,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比城市人还高,这里“工农差别”完全消灭了。

约翰声音宏亮,对着投影屏幕,不停地走动,绘声绘色地讲农场的生产经营,讲育种、基因、生物工程。看得出来,他很爱自己的事业。

他的农场有800公顷,种植玉米、大豆各半。农场拥有数百万美元的资产,仅机器设备就达140万美元。只有农场主约翰一个全职劳动力,播种、收割季节雇1~2个临时工,而播种期与收获期分别只有10天左右,且实行免耕直接播种法。播种时,播种机同时有近30个口子把种子播入泥土。如果有哪个口漏播了一行,电脑马上就显示出来,随时可补上。有GPS定位仪随时对每块耕地的肥料含量进行测定,施肥中,根据GPS测量反馈的信息,分地块分别充实各种含量的肥料,使土地肥力达到种植要求;收割是无人驾控操作自动收割。农场玉米大豆的销售一般是现货、期货各占一半,可有效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约翰带我们参观了农具仓库,1000多平方米的钢架支撑的仓库,犹如一个硕大的车间,里面放满了形形的农用机械:播种机、收割机、施肥机等;仓库对面圆柱体的5栋粮仓,在太阳下银光闪闪。在几棵大树掩映中,有栋三层的小别墅,室内装饰典雅,充满文化氛围,室外是宽大的绿油油的草坪。

在约翰这样的美国农民身上,沾满的是泥土和汗水,但是,他们流露出来的那种超脱,具有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美。无论如何,我们难以把他与农民联系起来,但他的确是农民,一个既是农场主,又是农业工人,更是农业科技与市场专家的典型美国农民。

美国现在农民很少,其习性不可能影响其他阶层;相反,他们受到其他阶层的影响,已经失去了农民原有的习性。他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并到超市购买蔬菜瓜果甚至粮食等行为,就不是农民原来的生活方式。他们已经融入了现代潮流。

拜访美国农协和农业合作社

次日正午,我们驱车到布卢明顿市,拜访伊利诺伊州农场局总部。伊利诺伊州农场局不是类似我国农业局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州一级民间性质的农业协会。这个成立于1916年的协会,原本设在芝加哥,1960年根据农户的要求搬迁到农作物集中产区的小城市布卢明顿市。

放眼车窗外,地势低平,肥沃的草原黑钙土,土层深厚。路边玉米和大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和着黑泥土味儿弥散在清新的空气中。靠近市区,是一片丘陵,沿途林木茂密,可清楚地看见丘岗上起伏延伸、错落有致的绿地。绿地遍野,无边无际,绿得浩浩荡荡、富于层次。

伊利诺伊州农场局总部设在市郊的丘岗上。总部的道格拉斯尤达高级主管给我们介绍了农业协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农业合作社的情况。

美国农业协会历史悠久,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1919年,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现有600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协会分联邦、州、市镇郡三级。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美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1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等,并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协会工作体现出相当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协会是非政府组成部门,政府只负责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建设,而不参与协会的组建、人员安排和经费的资助。美国联邦政府只从税收上进行管理,其他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等社团无管理权,只有资助或不资助的权利。协会无政府经费资助,日常开销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伊利诺伊州农协现有102个分会,40万名会员。农协有7家附属的独立的合作企业,其中草原农场、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规模较大,效益很好。

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发展产业化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关系的一种实现形式,推动了农民的集体行动意识,整合了有限的农村社会服务资源。一个运作良好的农民合作社是维护农民根本利益、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大的农业跨国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领跑者和中坚力量正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要素加快发展。为了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政府应在技术、资金、信息等多个方面给予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合作社必要的支持,在另一方面,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应该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市场可以完成的,应该交给市场,只有对市场无法靠自身力量达到的公平和公正等方面的问题,才需要政府的介入。可见,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是多重的、复杂的,涉及到市场、政府职能、农民合作社的角色等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手段来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二、政府应对农民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层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在我国解放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由于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状态,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对农民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成为政府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对农民合作社的援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具体情况为农民合作社制定中期、长期规划;帮助农民合作社的生产和再生产行为进行可行性分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农民合作社方面的研究;将农民合作社骨干成员的培训纳入到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中,有计划地开展短期培训;采取相互观摩交流,总结各地区经验,循序渐进地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为合作社应用农产品新品种提供平台等。

三、政府不应包办农民合作社的事务

在某些地方,农民合作社从组建、组织、运行等均由政府作为原动力来实施,农民合作社的成立由政府出资,合作社带头人由政府确定,合作社的成员范围由政府规定等,政府过多介入农民合作社的具体经营活动,出现了“为合作社而合作社”的不良倾向,背离了农民合作社的初衷,阻碍了农民合作社的健康运行,留下了诸多隐患,有的农民合作社由于在经营上过度依赖政府,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权;有的政府介入导致农民合作社的产权不清,致使合作社的发展陷入人为制造困难的局面;有的地方政府看到了合作社的良好前景,采取各种方式侵占合作社利润。可以看到,过去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运行不畅的原因是政府与农民合作社职能的混淆,导致农民合作社处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之下,决策不能反映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依赖意愿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文献在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时,多专注于政府如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而且也认为应鼓励其提高自理能力,不要过度依赖政府,但没有说明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这方面的定量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合作社的自主能力就没有办法提高和改善。基于此,本文从合作社对政府依赖意愿的角度,利用实证的方法定量分析哪些因素在影响其对政府的依赖及影响程度。

变量选择说明与方法选择

(一)变量选择说明

(二)方法选择

本文所选因变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能否创办合作社”是二元变量,其结果表现为能和不能两种,即0-1型因变量,认为能创办的定义为y=l,认为不能创办的定义为y=2。这样的二分类变量常用的就是logistic模型。若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则事件不发生的概率就为1-p。

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函数关系为:

则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与函数为:

其胜算(odds)=

logitP就是odds的对数值。所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描述为:

,其中βi为回归系数(i=0、1、2、……k)

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总体分布较均匀,由于变量“2011年未分配利润”没有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统计,所以标准差较大,但从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距。因变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能否创办合作社”的均值为1.50,意味着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管理,并不过度依赖政府。变量“合作社的性质(是否决策一人一票)”均值为1.32,说明目前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民主控制的要求上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存在性质的漂移(黄祖辉、邵科,2009)。

(二)模型估计结果

在以上变量分析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的特征,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哪些因素在影响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模型的整体适度检验来看,HosmerandLemeshowTest(Chi-square)显著性概率为0.653,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入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虽然不是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概率检验,但还是能从以上结果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三)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估计结果,可以建立以下模型:

并分析如下:

第一,当自变量“合作社发起主体”的值发生变化时,说明合作社的发起人在农民、龙头企业、供销社、政府农技服务部门和公司等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变化。不同的发起主体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一样,如果是农民自主发起,则会更多地依赖政府,因为农民无论在资源拥有量、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长期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的农业生产者,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会不由自主地去依赖政府职权部门;如果龙头企业发起,对政府的依赖会相对较少,因为其可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思想来治理合作社,并不希望政府过分干预;如果是供销社和政府农技服务部门领办则可以对政府依赖较高,因为他们本身就带有政府的职能性质。而模型估计后自变量“合作社发起主体”是一个负值,说明样本现在应该在龙头企业和农民自主领办之间,更多的偏向于以龙头企业领办,则对政府依赖意愿的几率就减少了Exp(-0.65),即0.522。这一点也可以从样本的统计性描述中看出来。

第二,当自变量“理事长受教育水平”的值发生变化时,如当理事长受教育水平增加时,其对社会或行业中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接受能力就相对有所提高,就更愿意摆脱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所以当理事长受教育水平增加时,合作社对政府依赖意愿的几率就减少了Exp(-0.129),即0.879。同理,如果理事长受教育水平较低,没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提高,其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经营管理合作社担心会存在更多的风险,则会更多地依赖政府的支持。这与预测方向相同。

第三,当自变量“是否接受过政府支持”的值发生变化时,如当其值逐渐增加时,则说明有更多的合作社没有享受过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合作社可能会认为政府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甚至认为政府的支持就是免费的午餐,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总想更多地获得支持,合作社对政府依赖的意愿就会增加Exp(0.413),即0.661。反之,如果曾经接受过政府的支持如资金、政策等,就会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因为一旦政府出面给予合作社支持,特别是资金、税收等方面,为了保证政府资金的效率,就会对合作社进行更多的干预,导致二者之间不能建立真正良性互动关系,合作社就会减少对政府的依赖。从该变量与政府依赖的关系呈正比也可以看出,目前,一方面河南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可能还不够充分,合作社对此还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在某些方面存在过度干预的情况。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与预测相一致。

第四,变量“2011年未分配利润”的符号与预测相反,说明当变量“2011年未分配利润”的值发生变化时,如当利润增加时,合作社的运行规模就会增大,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完成生产,而在资源拥有上政府是有绝对优势的,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源(如政府干预的土地流转),所以合作社对政府依赖的意愿几率就增加了Exp(0.002),即1.001,反之亦是如此。

第六,当变量“合作社决策一人一票的性质”的值发生变化时,如决策一人一票的值增加时,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就相对合理,其自主管理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从而对政府依赖意愿的几率就减少了Exp(-0.082),即0.921。反之一样。结果也验证了原预测方向。

结论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应瑞瑶,何军.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7)

2.王曙光.农民合作社的全要素合作、政府支持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8(11)

3.王忠海,赵国杰,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金文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关系的探讨—基于非营利组织理论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5.苑鹏.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8(8)

6.张翠莉.论近代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演变[J].沧桑,2012(2)

7.应瑞瑶.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江海学刊,2002(6)

8.林滢,任大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化现象探析[J].农村经济,2009(10)

9.黄祖辉,邵科.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不算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农村合作化运动,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有十几个年头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市场,面对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期望通过它能克服一家一户小生产的规模不经济;期望通过它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期望通过它能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期望通过它能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扩散的重要载体;期望它能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装备应用的平台;期望通过它能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来看,虽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现状与政府和社会所寄予的厚望还相差很远、很远。因此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实践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剖新矛盾、新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则是当前农经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一般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之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常只是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社团性质组织,并不具备经济法人的地位。对其运行机制也没有法律规范要求。因此,本文这里且将法定地位确立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称之为发展中的一般问题,共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覆盖面小

尽管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种类很多,数量不少,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覆盖面不大,带动力有限。2006年,江苏全省仅13.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带动农户20.2%,如果去掉很多松散型社员,实际比例可能会更低。与之相比,资料显示1994年法国有1.3万个农业合作社,3800家农业合作企业,90%的农民都参加合作社,50%的加工农产品出自农业合作社。德国几乎所有农户、加拿大近50%的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组织,合作社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合作面窄

目前,江苏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范围局限于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咨询以及初级产品代销服务的层面上,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合作较多,而以加工服务为主的所占比例极少。据对江苏已注册的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发现,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的占95%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仅20家,为成员运输农产品的也只有6家,提供农产品贮藏服务的有17家。即使提供农产品加工服务的合作组织,也仅仅停留在产品初级加工阶段,真正能进行深、精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而能在合作社内部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社更是风毛麟角。与之相比,进入21世纪,西方许多国家的合作社迫于自身制度的缺陷和竞争加剧的压力,纷纷转向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领域,通过延长产业链,把外部利润内部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合作组织的收入,提高自身竞争力,被称为“新一代合作社”或“增值合作社”。

(三)发展不均衡

(四)运作不规范

理论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内外成本的制约,良好的运行机制会显著降低合作社的内部成本,从而保证其竞争力的逐步提高。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还远远不够,据估计,真正运转正常、发挥作用的只有2/5左右。在合作社规模不大从而内部管理成本较小的现阶段,运行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微弱,但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负面影响势必加大,必然会影响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些个人、企业或部门,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的手段,而对于合作社成立以后如何发展、怎样走向市场,缺乏全面的考虑。其二,内部管理不健全,合作社章程所规定的民主管理内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多数合作社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日常运作由少数大股东说了算。一些合作组织实际上已被外部人控制,普通社员的利益难以保障。其三,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合理,二次分配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二次分配。

(一)股权集中化趋势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有向经营层集中持有的趋势,调整股权的本质仍是调整收益的分配,经营者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动,达到合作社的盈余向经营者倾斜的目的。笔者曾调查的某蔬菜专业合作社,办得很是不错。2005~2006年间合作社除企业法人股外,内部成员按每人1股的方式,平均持有合作社的股本金。2007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实行增资扩股,并对股本金筹集方式和股权持有者结构进行了重新安排。股权结构中设置了:领导层股、核心股、组长股和社员普通股。一个领导层股、核心股、组长股分别相当于20份、50份、10份资格股,依此推算,普通社员每人最多拥有6份基本股权(1份资格股+5份核心股),而

经营管理层至少拥有26份基本股权(1份资格股+5份核心股+20份领导层股)。如果加上不少领导层兼任小组长,交叉持有相应的股份,则其实际拥有基本股权数更高。股改后,社员平均持股格局被打破,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大幅度提高。事实上,2007年122个社员中,有81个普通社员仅持有1股资格股,仅相当于合作社领导层最高持股量的2.8%。因此,从利润分配看,即使严格按合作社法执行,由于合作社内部持股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必然会导致利润分配向有利于经营管理者的方向发展。

(二)人为设置入社“门槛”

建立合作社最主要目的,本是为在农户小规模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期望通过它能克服一家一户小生产的规模不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也是合作的最基本原则。但时下合作社的主导者(领办者、大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抬高人社门槛,将小户、散户拒之于合作社门外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某禽业合作社的人社门槛是年养殖规模要求1万只以上;某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入社门槛是:养殖水面30亩以上并有一定的流动资金。某蔬菜专业合作社要求人社经营面积在5亩以上,等等。经营者提出的理由通常不外乎:农户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才方便订单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农户才会认真经营等。虽然经营者抬高人社门槛的做法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人多地少、户均经营面积小而散,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中国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将长期不变。至少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户家庭的小规模经营仍是农村经营方式的主体。人为抬高入社门槛,会将相当数量的小规模经营农户档在合作的大门之外,无法获得合作的种种利益。

(三)销售环节的“经济人”倾向

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经济组织,要求以社员――服务对象为本。合作社的性质也就决定其“对内非盈利,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这就要求领办人不仅要具有合作意识、社会活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更要有奉献精神。但现实中我们发现,真正能够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实现生产经营与销售一体化运作的合作社极为罕见。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能提供若干的统一服务。以种植业为例:产前的统一供种、统一生产布局、统一茬口安排、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产中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等;甚至于在产品销售方面也能实现使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毫无疑问,合作社开展的上述统一行动或服务,将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使合作社的全体成员――不论是龙头企业、生产大户,还是小农户,都能从中获益。这也正是合作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人,具有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问题是在最为关键的产品销售环节,时下几乎没有领办人或龙头企业,愿意选择合作意义上最合理的售后结算方式――根据农户提交产品数量及其销售额,扣除应分摊的销售成本和合作社规定的提留款项后的货款返还农户。几乎所有的经营者,都选择售前买断的方式,或可称之为“售前结算”方式。无论是合同订购也好,随行就市也罢,合作社成员将产品以双方约定的标准、价格,乃至数量卖给合作社。至于销售中赔与亏,赚多赚少,都是合作社的事,说穿了,就是领办人的事,经营者的事,或龙头企业的事。虽然不少合作社都有可分配盈利二次分配机制。但拿出利润额的多大比例用于二次分配,则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道德水准,在目前的民主管理水平下,它所能发挥的合作社成员利益共享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产品销售环节,合作社的“经济人”特征非常显著。

实践中人们常常提及的“经济人”,或可称谓“掮客”,是指通过介绍买卖来赚取佣金的人;经济学上的“经济人”,是指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者,对自利最大化的任何偏离都是非理性的。本文这里所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销售环节的“经济人”化,则包含有上述两种“经济人”的特征意义。在产品销售环节,理论上说合作社期望购销价差价越大越好,而普通成员正相反,期望购销差价越小越好。由于合作社在销售价格方面几乎没有操控的能力,或操控的空间十分有限,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操控目标只能通过尽可能压低产品的收购价格来实现。在产品销售环节,合作社经营者或领办人与合作社普通成员追求的目标产生严重的错位。这也背离了合作的初衷。

(四)龙头企业“借壳生财”

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领办者之一,一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看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扶持,及对未来优惠政策的憧憬,纷纷包装挂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便“借壳生财”,而其他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依旧,属于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企业投机行为。

(五)能人怕规范“吃亏”

与龙头企业的“借壳生财”相反,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对正式组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法进行法人登记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担心依法登记后会影响自身的控制权和既得利益。这也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登记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既调动和保护农村能人的积极性,又维护普通社员的合法权益,是值得进一步深人探究的课题。调查中我们也遇到合作社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参考《合作社法》规定的盈余分配按股金和交易量四、六分成的要求,但分红比例的最终确定,希望将来交由社员大会共同决议产生。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宏观政策环境的完善

(一)教育农民正确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

《合作社法》的“总则”部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组织。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组织。《合作社法》赋予它两项基本属性:一是成员互。二是成员服务性。要求它遵循“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基本原则。

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组织,它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其经营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对内非盈利的条件下,对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前所述,针对小农经济的弱势地位,针对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

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弱质产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政策性扶持的重点对象,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如果为了缩小成员间的异质性,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而“人为设置入社门槛”;为了满足少数经营者的利益追求、调动其经营积极性而采取农产品“售前买断”方式,虽不算违法行为,但却严重背离《合作社法》的立法初衷,这类合作社也肯定不属于政府鼓励和财政重点扶持的对象!

(二)多扶持,少干预,避免“拔苗助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不能以行政的强制性力量干预和人为加速。上级部门切忌给下级部门下任务、定指标、比速度。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的角色,调整其支持重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尤其应避免“好大喜功”和“拔苗助长”。

(三)加强正义、道德、合作与社会责任教育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

一、研究现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国际社会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经济组织,国际经验表明,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农民合作社是当今世界合作社的主体。

1.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农村合作经济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属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依据是中国的宪法。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8条第1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许多政府部门的官员及其部分学者[1~2]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本规定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原、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经过改革、改造、改组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济联合总社、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经济社等。

3.多数学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不同的两个范畴[3~6]。其主要依据是,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是不同分类依据条件下的两个概念,集体经济是根据产权的所有形式而界定的经济形式,它指生产资料和经营性财产归集体所有,按这一依据划分的组织还有国有经济、私有经济等。合作经济是根据组成及运行方式而界定的经济形式,按这一依据划分的组织还有公司制企业等。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具有实质区别,合作经济的本质是交易的联合,它承认私人产权;而传统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财产的合并,它否认私人产权。

二、概念的内涵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及其功能,无论是权威文件还是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和具体的界定。用历史的尺度及其功能作标准,可以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划分为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类型。

1.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在行政乡村范围内,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传统意义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以下几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农村区域,二是农民组织,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其中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之一。

2.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的,市场条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概念应该具有新的内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以村民为服务对象,以规模经济为特征,满足成员共同经济需求的合作经济组织。其中“集体经济”所显示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以集体规模经济为标志、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性质特征[7]。

3.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经济的载体,泛称合作社。合作社是由自愿联合的人们,通过其共同拥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满足它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自治组织。国际合作社原则是: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社员民主管理原则;社员经济参与原则;自主和自立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合作社间的合作原则和关心社区原则。其中,社员民主管理原则、社员经济参与原则两项是根本性的。

三、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显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乡(镇)、村、村民小组农民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形式组成,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社区性经济实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典型意义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则、目的及其特点:

1.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遵循自愿原则,农户、消费者或市场经济中其他弱小的实体,为了抗衡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自愿联合、自我服务的产物。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的组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加入退出的自由。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承认个人产权,生产资料和经营性财产归集体所有。合作经济组织承认个人产权,资本联合所有,承认和保护社员的所有者权益。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后保持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而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没有任何自主地位;合作经济的本质是以承认私人产权为前提的交易的联合,而传统的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财产的合并,它否认私人产权[3]。

3.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自上而下行政组织、行政干预的产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政府的延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是体现政府意图的准官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非政府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者,要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而非政府官员负责。

4.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而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没有体现出来;民主管理原则和社员经济参与原则不可能在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现出来。

5.真正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只有在社会经济发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中国工业剥夺农业的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具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目标、特征及其原则等方面,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1.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起源于合作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农村推行的农村互助组,可算是建国以后中国最初的合作经济形式。运动以后,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数以千万计的拥有各种不等小块土地的小农,不能抵御各种自然的天灾人祸。因此,成立互助组,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农民的自愿选择的结果。互助组的时期,土地私有,自愿结合,等价交换,产权清晰,民主管理,这些都完全符合合作化的原则。互助组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走向集体所有制的道路,主要是政治因素作用的结果。

2.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它是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8]。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土地股份合作社、资本型股份、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大户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型;三是专业(行业)协会,如经营性专业协会和服务型专业协会;四是各种经济联合体,例如种植养殖型联合体、加工型联合体、经销型联合体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的、以集体财产特别是土地为连接纽带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组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在法规容许的范围内为其成员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9]。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要赢利的,不断的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要求,背离了这一点,提供服务就失去了基础。对内则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是组织的宗旨和目的,背离了这一点,集体的合作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合作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改变单个农业生产者和大市场之间不对等交易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中国的一部分地区已经自发地建立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各种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包括社区性股份合作和专业技术股份合作。以村民为服务对象,以规模经济为特征,满足成员共同经济需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当然,由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1]朱元珍.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2]杨峰,张国辉.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实力[J].吉林农业,2004,(7).

[3]韩俊.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12).

[4]毛东凡.不能把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混为一谈[J].农业经济问题,1991,(4).

[5]应瑞瑶,何军.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7).

[6]郑有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N].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10-14.

[7]姜法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辨析[J].农业经济,2006,(10).

[8]王景新.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崛起:苏、浙新乡村建设系列调研报告[C]//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组

THE END
1.预剪枝机是什么?把金属切割盘叠加在一起,可剪掉多余的葡萄藤蔓...预剪枝机是什么?把金属切割盘叠加在一起,可剪掉多余的葡萄藤蔓第X个想法1 山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是匪首也是名医,献秘方保命上万志愿军受益,成就中华老字号 喂喂黄 264跟贴 打开APP 真的给我热的不能自理了小爱同学帮我不少,给她家添个家电 子恒海外之旅 1602跟贴 打开APP 监狱不提供厕所,犯人...https://m.163.com/v/video/VOFNF2URK.html
2....植物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成活率C.适当给植物剪枝...下列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过肥过多会“烧苗 .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溶液的浓度导致庄稼失水所致B.选择傍晚或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成活率C.适当给植物剪枝是为了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在果实中更好地积累D.菜农常会在https://m.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35aa0424454da0e5ed7018859b641ca9
3.NMN万俟玉衡的推荐LOFTER(乐乎)在一个院子出生、长大,从小屁孩到少男少女,但米兰除了知道他长什么样外,总是见不着他。他和爸爸关系不好,不爱回家,就算回家也是晚晚回,因此米兰只有在妈妈闲聊时才听到他的名字:爸妈离婚了,妈妈出国了,爸爸打他了,他在学校打架了,被请家长了,准备搬家了。 尊非的爸爸工作调动,准备带他一起去新的城市,邻里邻...https://www.lofter.com/shareblog/xinjinjumin248756283450?fpost=1f8f5fd9_2b74c234a
4.盆景技艺大全剪枝五去五留法 去远留近、去大留小。去直留曲,去中留边,去高留低。 杂木盆景日常管理歌 春日浇水宜早上, 加强光照防徒长。 增施"磷钾"有机肥; 枝壮叶厚节径短。 夏日最好避西晒。 防止叶片早枯焦。 气温下降及时肥。 酷暑盆景分外妖。 https://www.meipian.cn/2f690lit
5.机器学习篇—大厂笔试题(二)支持向量机(SVM) 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 条件随机场(CRF) 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36、以下哪个表达式不可以转换成线性表达式?( D ) A、y = |x| B、If x = 0, then y = 0 C、y = min(x1, x2) D、y = x * x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951233
1.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3分钟(14篇)最后我代表班上另外两位老师向大家征询一下,如果我们有什么做的不够好或疏漏的地方,请各位家长及时提出来,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1/14页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3分钟篇二 各位家长朋友: 晚上好! 开学已有一个星期了,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让你们更多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配合我们...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083806/
2.不愧是阿里内部出厂的“java高分面试指南51、Static关键字有什么作用? 52、final在java中的作用,有哪些用法? 53、StringString StringBuffffer 和 StringBuilder 的区别是什么? 54、String str=”aaa”,与String str=new String(“aaa”)一样吗? 55、讲下java中的math类有那些常用方法? 56、String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8145856&efid=SuNyC6IiGlTjN5JUckPd6g
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习题集(上)腾讯云开发者社区5.什么是生成模型?什么是判别模型? 6.概率模型一定是生成模型吗? 7.不定项选择。下面那些算法是生成模型?___哪些算法是判别模型?___ A.决策树 B.贝叶斯分类器 C.全连接神经网络 D.支持向量机 E. logistic回归 F. AdaBoost算法 G.隐马尔可夫模型 H.条件随机场 I.受限玻尔兹曼机 8.如何判断是否发生过拟合...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20732
4.宋志平告诉你30条经营“硬道理”新闻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是处理好人、机、物、料的关系,是眼睛向内,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企业既要“做工厂”,又要“做市场”,广义的企业管理=外部市场管理+内部运行管理,即要外抓市场、内控成本。要懂得“三精管理”: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 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210-4964715.htm
5.BAT机器学习面试1000题系列abcd统计考勤用啥函数当训练数据线性可分时,通过硬间隔最大化,学习一个线性的分类器,即线性可分支持向量机,又称为硬间隔支持向量机;当训练数据近似线性可分时,通过软间隔最大化,也学习一个线性的分类器,即线性支持向量机,又称为软间隔支持向量机;当训练数据线性不可分时,通过使用核技巧及软间隔最大化,学习非线性支持向量机。https://m.blog.csdn.net/sinat_35512245/article/details/78796328
6.让有机猕猴桃走进更多家庭陕西日报数字报创立公司后的十年时间里,王小铁吃住都在果园里,一边自学一边在现场监管。他说,种植环节中哪怕出现一点差错,都可能砸了牌子。 有机种植的要求非常严苛。“种植基地必须无重金属和农残等有害物质污染,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化学生长调节剂等。”刘海刚说。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12/24/content_800138.html
7....剪子园林强力剪枝机1公分单独剪刀图片价格品牌评论京东JD.COM是国内专业的网上购物商城,为您提供栗好嘉德国进口电动剪刀果树充电式修枝剪树枝电剪子园林强力剪枝机 1公分单独剪刀价格、图片、品牌、评论、等相关信息.http://item.m.jd.com/product/10121891700526.html
8.武汉头茬春茶抢鲜开采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采茶、剪枝、除草等工作,为村里老人和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不少外出务工的乡亲们都选择了回乡,不仅能照顾家里,一年干下来收入也不错。”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肖国付说,“最近天气好,芽头就窜得快,每天都有300多人在茶园采茶。” 光明村位于天子山、梁子湖、山坡湖的交会处,三面环水,土壤呈碱性,自然...https://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403/t20240329_2381631.html
9.机器学习(一)2万多字的监督学习模型总结5.2 梯度提升回归树(梯度提升机) 可用于回归、分类 ? 与随机森林方法不同,梯度提升采用连续的方式构造树,每棵树都试图纠正前一棵树的错误。默认情况下,梯度提升回归树中没有随机化,而是用到了强预剪枝。梯度提升树通常使用深度很小(1到5 之间)的树,这样模型占用的内存更少,预测速度也更快。 https://www.flyai.com/article/515
10.初中机械运动难题8篇(全文)支持实力强、条件好的果业种植公司及种植大户, 尝试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苹果、葡萄生产机械, 在提高企业和种植大户生产效率的同时, 有力地助推了我市果业的机械化进程。对引进的国外自走式葡萄收获机、剪枝机、整形机和疏叶机, 以及国产林果打药机、深施肥机等先进机械, 走逐步消化、吸收、改良的道路, 采取小批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l89c8jl.html
11.农技推广培训总结范文(通用20篇)一是继续做好特色林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加强果树挖坑、移栽、剪枝、开沟施肥、葡萄埋滕等林果业机械的改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强对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引进、试验、示范,加快推广剪枝机、移栽机、植树挖坑机、撒肥机、果园喷药机等机具,降低林果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林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572704.html
12.《机器学习实战》总结篇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可以采用交叉验证法和正则化的方法; 使用基于决策树的 combination 算法,如 Bagging,Random Forest 等。 决策树流行算法:ID3、C4.5、CART 应用领域:企业管理实践,企业投资决策,由于决策树很好的分析能力,在决策过程应用较多。 使用方法: https://www.jianshu.com/p/69f6efb54a4b
13.第一次进理发店五年级叙事作文(精选70篇)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办法:找动物们来帮忙吧!于是,他便喊了起来:“伙伴们,你们快出来呀,帮我造一家理发店好不好?”动物听见了胖熊的呼唤声,都出来了。长颈鹿带上了他那宝贵的小锤子,小猴带上了他坚硬的小斧子,小兔子带上了他的又细又尖的针……动物们都来了,大家开始忙碌起来,真是众人拾柴火焰...https://www.yuwenmi.com/zw/70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