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7K103-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近两年了,经设计、施工等单位参考使用,已能反映出图集的优缺点,从不同的视角给图集一个客观的评价,很有必要。
本人从事暖通设计工作多年,就工程设计角度,在使用本图集后有些感受,写出了与大家交流。
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部分(07K103-1)里的图示所提供的很多做法,是对防火规范中容易被读者疏忽或产生歧义的一些条文的具体化。例如:防烟楼梯间地上及地下部分加压通风合用一个风道时,其通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又如:图中提示设计人员排烟口位置的设置应距疏散楼梯大于1.5m,等等。
2.防排烟系统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部分(07K103-2),内容齐全完整。
1)较全面地提供了防排烟设备、附件的安装图。如:采用多种形式的风机用作加压通风和排烟,其中有轴流风机、混流风机、离心风机、风箱等,所选用的型号都是设计和施工常用的。由于给出了风机性能参数和尺寸重量,设计和施工人员可直接选用,也可按照参数用其他同类产品替换。
3)各类防火阀的安装形式也多样化:有楼板上支、楼板下吊;排烟口有吊顶上、竖井上及排烟风管上等处安装;余压阀的安装图集余压阀、防火风口为一体的三合一安装形式,给安装施工提供了方便。
4)本图集根据4.2.3条引入了“防火风骨”的制造与安装,它是用于火灾时排烟和正压送风较为重要的救生保障系统,图中推荐的纤维增强硅酸盐板其耐火达2以上,且便于加工制造,是一种安全适用的防火材料。
3.图集提供的安装方式安全可靠。如:风机楼板下吊装时其根部不再采用以往用胀锚螺栓固定的方式,以防止在长期运转中应松动而脱落。
4.图集的编制在严格执行“高规”、“建规”的同时也考虑了与平时兼用时的环保要求。例如:选择的防排烟风机都有双速功能,平时可低速运行;风机的支吊架设有减振吊架或减振台座,可以降低噪声和振动。
5.图集中安装部分交代的比较仔细、周全。如:防火阀与各类复合风管的连接处都做了保温,风管穿过屋面时采取了防雨措施;加压通风进口处、排烟出口处都增加了防雨和防虫措施等。
另外:图中还存在着如下几个尚需探讨的问题:
1.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合用送风道(图中P5)的说明中,其加压送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有可能会让读者误解为上下部风量相等,其实在实际工程中不一定。当楼层在20~31层,或地下室为一层时,上下部分楼梯间风量按风速法计算(因同时开启门的数量不同)是不等的,所以说明中应注明地下部分风量应由计算确定。
2.“采用旁通阀控制加压送风正压值”是一种方法,但旁通需设在室内。若按标准图中的做法设在室外,由于日晒雨淋,且不常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因锈蚀而失灵,就无法控制正压值。另外电控也较复杂。因此,个人认为不宜推广使用。
3.“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加压送风道”是有条件的。根据《高规》第6.2.3条剪刀楼梯间在分别设置前室时才可以合用一个加压送风道;若只设有一个前室时,则两座楼梯间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标准图中应将剪刀楼梯间的两个表示在图上,否则会误导设计者。
4.风管穿越沉降缝的做法。图集中的做法比较复杂。是否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3.4.9条的做法,在沉降缝处采用不燃的柔性短管,长度为变形缝宽度加上100mm以上。同理,冷、热水管在穿越变形缝处设置金属软管,也可作为伸缩变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