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税收基本上都是粮食,是因为古代农民就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的人口,所以粮食还是很容易到手的,但是仅此而已。
这里会有着一定的区别,而且如果想要拿到钱,那么就可以提前的向老板借钱,等到年底的时候一起扣除。古代的人所拿的钱也并非是钞票,不是当时可以流通的金银,一般都是发放一些食物。有领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粮食,其中常见的就是谷子又或者是粟米等等。虽然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可以拿到铜钱或者金银,不过相对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所以直到现在也会有一种吃皇粮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和古代的实物工资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公元106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发放工资的先例,朝廷也会开始进行薪资改革,当时也会选择现金发放的一种形式,但是基本上只可以发放一半现金。这一个政治其实也早就已经出现,而这一个英明的政策自然也不可能是年幼的皇帝想出这是当时的邓太后想出,可以说每一个女权人物总是会想出一些不一样的花样,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地做出改变,希望能够有效地保障女性的地位,当时也同样做出了一些比较有帮助的改革,比如说允许宫女回家结婚,这些也都是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的。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大侠来到酒楼后,一般都会在桌上很霸气的放一锭银子,然后叫来店小二点菜。而在真实生活里,却从来都看不到这样的画面。久而久之,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买东西真的是用银子吗?
是不是家家户户的地窖里都放着堆成小山似的银子呢?如果古代百姓交易不用银子,他们是用什么来代表钱财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会不会经常因为钱而发生矛盾?
图片:电视剧中交易时用的银子剧照
在古代,银子确实是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不管走在哪里都受人欢迎。但其实电视剧里白花花的银两,只不过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古代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用的东西根本不是银子。
恰恰相反,普通百姓都很讨厌当时的银子,即便家里有,也是恨不得扔掉,根本不会在生活中用。生活在古代的百姓大多数都是很贫穷的,家里几乎没有闲置的银两,所以不可能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一次性就花掉一锭银子。
就算百姓非常有钱,拿着白银去消费,外面的店家也不敢收。因为,如果收到的白银花不出去,就会像摆设一样没价值,只能用来看。反倒容易被盗贼惦记,给家里惹来祸事,有现成的银子都恨不得全部扔掉。
我国古代的土地面积就很广,和其他小国相比而言,有着更加丰富的物资。但其实,中国的银矿石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这种资源,只有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稍微多一点。
当时的国家并不像现在这样安定,所以,银矿资源大多都被少数的贵族控制。要想得到银矿,就必须两军交战。除了已发现的资源外,当时没有任何勘察技术,导致根本无法判断地下银矿的位置。
因此,银子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稀缺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银子的地位比金子更重要,根本无法作为货币用来日常流通。因此在很多记载历史的古书里,古人交易大多都是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而黄金次之。
图片:非常稀缺的银子剧照
到了汉武帝年间,古人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专门进行货币改革。在当时,不同的地方是受不同的诸侯统治的,因此,各地市场所使用的货币完全不同。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各地诸侯割据一方,市场秩序混乱,为了各自获得更大的利益,很多大家族开始私底下偷偷铸币。铸币的时候,他们在当中掺杂了大量低价金属,导致铜币的颜色和质量不一。
魏晋南北朝的铜钱
更夸张的是,还有人为了减少成本,造出了许多残币。百姓与大家族交易的时候,大家族会把偷工减料的铜币流通给百姓。
在当时,很多铜钱的质量差到轻轻一捏就碎的地步,根本无法用来购买所需的粮食。很多百姓倍受压迫,只能沦落为流民,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统治者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用来流通交易的粮食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官府下令将粮食、布匹作为交易的货币,任何人都不可以打破这个政策。到了隋朝,货币才被允许重新使用。但这时,铜钱的款式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民间也没有私自铸币的行为。
可铜钱在百姓心目中依然没有什么重要地位,就这样,粮食布匹在交易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货币反倒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到了元朝,政府对百姓征收赋税的方式是主要以粮食为主。
征收白银剧照
下达这样的标准对统治者来说很简单,对百姓而言却是极大的灾难,随意改变政策,让很多生活本就艰苦的百姓完全没有活路。到了明朝时期,通过戚继光等英雄的努力,终于打通了海上贸易之路。
在朝廷与周围国家的贸易中,南美地区生产白银,中国生产的瓷器茶叶受人欢迎,久而久之,市场上的白银就全部流入了中国人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政府灵机一动,决定将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虽然有不少白银流入中国,但持有者大多都是王公贵族、乡绅地主,是不可能流到普通百姓手中的。老百姓要按照规定向朝廷交税,就必须用手中的铜币、粮食换银子。
受人欢迎的瓷器茶叶
然而,无处不在的地方豪强很快就联合在一起,集体抬高银价,趁机压榨百姓,谋取个人利益,最终还是普通百姓买单。由于朝廷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赋税政策的漏洞,所以入关的清朝依然执行这种规定。
到了后期,慈禧独揽大权后挥金如土,使得国库的亏空日益明显。在清朝时期的战役中,清朝战败还要赔偿大量白银,数额巨大的赔款全都从百姓头上搜刮。只要当时的白银一用完,就开始疯狂的压榨百姓,很多人为了交税,只能无奈卖掉大部分家产。
所以,古代的普通劳动人民对银子根本没有好感,在他们心目中,白银的出现就像魔鬼,只能给生活带来灾难,他们早就对银子恨得牙痒痒。
图片:清朝赔款的巨额白银剧照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古代银子的真实样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有极少数是元宝状的。为了让银子方便流通,方便保存,朝廷发行的银元全部都是长方形的,形状非常规则,方便切割。
在买卖的时候,如果古代的店家找不开钱,或者无法鉴定银子的真假,就会用专门的剪刀把银子剪开,非常方便。如果将银子铸造成不利于切割的元宝,万一是假的,被骗的那一方就会损失巨大。
所以说,货币的价值虽然没有金银那么高,但它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绝对称得上是大进步。货币方便轻巧,早已淘汰了很多笨重的古币。而且,货币的存在让市场越来越公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喜欢看电视剧没有错,千万不要过度迷信电视剧哦!
古有一句话,“君子无罪,怀璧其罪。”银子这种东西,你要说百姓不喜欢,是假的,但你要说有多爱,也不敢。有些东西只要你拥有,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就比如:潘金莲,漂亮吧?武大郎没错啊,但是你有这么漂亮的老婆就是错。
银子本身也没错,但是平民百姓日常能有几吊钱使就不错了。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搁手里,就凭古代那治安,你敢吗?而且,趁得起这些银子的,直接买块地多实惠啊,谁手里也不会留那么多钱。
铜好炼分布广,是各国用的很多的货币。至于金银,外国确实会拿他们铸币,但是是因为货币需求量少,乡村地区以物易物多,在外国金银币会经常用来收藏或做投资,在罗斯柴尔德的那个时代依然如此,他就是靠在皇室间倒卖贵金属货币积累的人脉资金。在中国金银其实很少拿来直接做货币,电视剧在骗人,在某些朝代表面上普通老百姓是不许拥有金银的。中国的金银很多时候是做贮藏用,根本不流通。至于都把金银当回事是因为分布较少,冶炼难度高,相比较铜铁太贱,铝是很晚以后才发明的,象牙毛皮翡翠钻石珍珠珊瑚玳瑁水晶玉,这些形态都不能改变,价格波动幅度也大,是不能设立统一标准的。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