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有大美,宇宙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奇观。
有一首歌词这样写道: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在大大的绝望里努力着.他们变成无边暗夜的闪闪的小小星辰."歌词布满了励志,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宇宙星河之美。
由于阴翳,事物都不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到宇宙,小到我们生活的周围,都隐藏在一种隐约而模糊的光线中。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书中叙述了谷崎详细的生平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日本文化勋章得主,曾7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川端康成、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等日本文坛巨匠纷纷推崇。
谷崎幼时家境富裕,谷崎是七个孩子中的长子。6岁读小学,天资聪颖,被誉为“神童”。8岁时,遭逢明治东京大地震,家中受灾,自此恐惧地震。
15岁时家道中落,从此开启了坎坷的求学之路,这一年他在亲友资助下进入东京府立第一中学。22岁的时候入学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三年级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开始创作生涯。
此后,他与剧作家小山内薰、哲学家和辻哲郎一同创办了《新思潮》杂志。47岁,发表长篇小说《春琴抄》及散文《阴翳礼赞》,名震文坛。53岁,他翻译的现代文《源氏物语》刊行。54岁开始执笔写《细雪》。63岁获日本文化勋章,此后7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79岁时因病去世。
作者在《阴翳礼赞》中运用诸多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对阴翳礼赞可以说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超越,打碎了当时社会关系之中物化了的客观性,为读者认识当时的日本开启了崭新的经验层面。比如日本式的房屋、扫除洁净的古老而微暗的厕所、古老的烛台和漆器等。
厕所的阴翳
在日本的建筑方面,他以最不起眼的厕所为例进行阐述。厕所,这个人们平常提起的污秽之处,在谷崎润一郎眼中却充满着诗情画意。奈良、京都等地寺庙的厕所,微暗古朴,清洁雅致,深得日本传统建筑的精妙。西式厕所光线充足,将裸露部分照得雪亮,使人心生不安,而传统日式厕所则取微暗光线,使清洁和肮脏的界限模糊不清,让人内心安宁,得以泰然处之。身处这样的如厕之处,难怪谷崎润一郎会赞叹“悠悠情趣,难于言喻”了,他认为日本建筑最风流的场所非厕所莫属。
屋顶的阴翳
不管是寺庙那种高大的殿堂,还是田舍茅屋,其屋顶都大而重,且高高堆砌。这些建筑在屋顶的荫底下充溢着暗,以致于人们往往连室内的墙壁、廊柱等都看不清。但人们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之处所看到的外面纤弱的金色阳光,如梦幻般显出一种深沉的美,仿佛特意为居室涂筑了一层金色柔和的沙壁,那墙壁上的余光或微弱的光线,比任何装饰都美。日本居室的美完全依存于阴翳的浓淡,别无其他任何因素。
除了用大大的屋顶来遮蔽阳光外,日本人还喜欢在建筑物缘侧附建走廊,以避免阳光直射,并间在居室中设立纸门,进入室内的日光变得柔和。
1923年9月,关东地方大地震引起大火,几乎把东京、横滨化为焦土。谷崎举家迁往关西避难,从此不归,并迷醉于京都、大阪传承的日本传统文化,转向古典主义。
所以谷崎后期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他以充满欣赏和怀念的笔调阐述了他的阴翳审美观。
在谷崎笔下,东方美学似乎总有一些阴翳、幽暗、模糊、暧昧的成分。虽然阴翳美学有着日本独有的文化和地理烙印,但也属于传统东方美学的一部分。
阴翳是一种含蓄、虽有空缺但留有余味的状态。作者认为中国审美文化中也有这样的阴翳倾向。因为中国文化向来不以“缺”为遗憾,而是把“抱残守缺”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空白之处,虽不施笔墨,却意色无穷。
所谓典型的日本传统美感并不是意味着既然喜爱世上的美景和物,就要看得很清楚,颇有点“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