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09年自考外国文化史课程考试大纲

《外国文化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以西方文化史为主,兼及部分对西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东方文化知识的介绍,熔知识性、理论性和学养性为一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类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特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宗教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信仰特点、文学艺术思潮的嬗变以及不同时代各个领域的杰出文化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了解和掌握重要的概念、思潮、理论和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补足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谱系;二是提高学生的总体文化素养,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从而服务于本专业培养高素质公关人才的最终目的。因此,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特点,注意将文化史发展的纵向线索与各个时期文化成就的横向阐述相结合,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注意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另外,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最后,附有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和学习深度的《参考书目》,以备学生进一步学习之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引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今中外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表述,掌握什么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和“狭

义的文化“概念,了解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有关文化史研究的主要代表作都有哪些、作者为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文化”(一般)

理解:“狭义文化”概念与“广义文化”概念

(二)关于文化史(一般)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理论和科学研究在这一领域的认识过程;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掌握人类多源论的基本内涵;熟悉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和文化创造;掌握原始社会由血缘家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到私有制的产生与村落的形成的社会化发展进程;理解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两次人类历史上的大分工,以及原始宗教的特点、文字的产生和原始艺术的特征。

(一)人类的起源与原始文化(次重点)

识记:神创论;腊玛古猿;美丽的“露茜”;能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人种的形成与不同语言体系的出现。

应用: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假说。人类发祥地多源论。

(二)石器文化(一般)

识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时期代表性的石制工具和火的使用;直立人的采集和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时期尼安德特人加工石器的方法和狩猎方法。欧洲穆斯特文化遗址的代表性石器;中国丁村人的代表性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发明的技术创新成果;复合型工具和武器的传播。中石器时代技术飞跃发展的主要标志;对狗的驯养。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性事件;人类开始定居生活;陶器的开始使用。

理解:美国考古和文化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中对人类社会发

展史划分的三个阶段及其具体含义。

(三)社会化历程(重点)

识记: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类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原始群与血缘家族的关系;摩尔根根据什么提出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应用:私有制的产生和村落的出现;城市的产生

(四)原始宗教与人类的认识方式(一般)

识记:语言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使原始人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原始人思维的特点。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最初开始了对原始思维的自觉探索;原始宗教首先是一种仪式;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原始宗教的实质和思想基础;巫术。

理解:原始宗教的内涵

应用:科学认知的初萌;文字的演变

(五)原始语言与原始艺术(一般)

理解:原始人创造壁画和岩画的动机与目的

第二章古代地中海文化圈

了解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古国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化、古巴比伦文化、新巴比伦文化、赫梯文化、亚述文化;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化;古代迦南地区的希伯来文化),掌握各种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理解这一文化圈作为世界文明摇篮之一的意义。

(一)美索不达米亚与两河流域文化(次重点)

识记:西亚的两条著名的大河;美索不达米亚的含义与地理范围;最早定居这里的是“欧贝德人”;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化的先驱者和最早的创造者;苏美尔人创建的主要城邦有哪些:“楔形文字”;《乌尔纳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空中花园”;赫梯人的战车;尼尼微图书馆。

理解:神庙在苏美尔人城邦中的地位;苏美尔人的科学艺术成就;古巴比伦人的史诗《吉尔伽美仕》的主要内容和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成就。

应用:苏美尔人宗教的演变;苏美尔人在文字上的贡献及其意义;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二)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流域文化(次重点)

识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埃及的形象比喻;上埃及和下埃及;法老时代经历了31个王朝;古代埃及史分为早王朝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三个大的阶段;奥西里斯神崇拜;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孟菲斯风格”;腓尼基人的字母对其他民族字母表的影响;埃及《亡灵书》和其他文学作品;埃及人的天狼星历法和其他科学成就。

理解:《亡灵书》;古埃及人在科学测量方面的成就;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三)古代迦南与希伯来文化(重点)

识记:希伯来人是以色列人的祖先,希伯来文化是指由古代希伯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指的是古代的迦南地区:“弥赛亚”;希伯来《圣经》分为三个部分24卷,基督教称之为“《旧约》”,基督教《旧约》分为四个部分39卷;《次经》、《伪经》、《死海古卷》、《塔木德》;上帝创世、亚当和夏娃、大洪水、巴别塔等神话故事记载在《创世记》中;《诗篇》是《旧约》中最大的诗歌集,共150篇诗歌;《雅歌》是世界上最优美的爱情诗篇之一;《约伯记》是《旧约》中惟一的一部哲理剧;《路得记》和《以斯帖记》是《旧约》中的小说;希伯来民族的律法集中体现在《摩西五经》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接受了犹太教的某些观念和教义。

理解:基督教《旧约》四大部分的内容;希伯来律法。

应用:希伯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希伯来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化

了解古代希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掌握不同时期古希腊文化的特征和内涵,理解其各个阶段上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的思想建树、创作成就和科学贡献,领会古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深远意义。

识记: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母;古希腊人对政治民主和思想自由、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推崇,对世俗和宗教权威的态度和理性主义精神;马克思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一般)

识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也称爱琴文明;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就有关于克里特和迈锡尼的记载;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和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的贡献;克诺索斯王国是克里特岛的盟主,其最伟大的君王是米诺斯:“蛋壳陶”;克里特人的王宫建筑;线形文字;迈锡尼著名的“狮子门”;多利安人南下。

(二)荷马时代(重点)

识记: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被称为古希腊历史上的“荷马时代”或“黑暗时代”;军事首领“巴赛勒斯”;多利安人带来铁器;古希腊人信仰宗教但无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专业祭司阶层的存在;荷马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荷马史诗》的最终完成不早于公元前750年;《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

理解:荷马时代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荷马史诗》的成书过程;《荷马史诗》的古希腊社会中的地位。

应用:《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三)希腊城邦制度(次重点)

理解:城邦与城邦公民;雅典城邦民主与选带意义上的民主的不同。

应用:希腊城邦制度在经济、政治以及城邦之间关系上的主要特征;希腊城邦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四)古典希腊时代的文化成就(重点)

识记:马克思关于希腊神话的论述;奥林帕斯神系的主要神祗:“神人同形同性”;命运观念。奥林匹克运动会;泛雅典娜节;德尔菲敬奉阿波罗的运动会。希腊戏剧;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悲剧诗人埃思库罗斯及其代表作;索福克勒斯及其代表作;欧里庇德斯及其代表作;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及其代表作;伊索寓言;抒情诗人萨福与品达罗斯。希腊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与巴门尼德;德谟克里特;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代表作;修昔底德及其代表作。帕特农神庙;多利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雕塑家菲狄亚斯和米隆。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理解:希腊悲剧的起源;古希腊两大史学家的成就;希腊艺术的特征;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学贡献。

应用:希腊神话与宗教;古希腊三位悲剧作家的创作成就;米利都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五)后期希腊文化(次重点)

识记: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为马其顿-希腊王国、塞琉古王国和

托勒密王国。被称为“希腊化时代的哥白尼”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库斯以及托勒密;几何学家欧几里德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地理学家艾拉托色尼;生理学和医学家赫罗菲鲁斯和厄拉西斯特拉图斯。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俄尔甫斯崇拜和伊洛西斯崇拜;索罗亚斯德教与密特拉教。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田园诗创始人提奥克里图斯。《垂死的高卢人》与《拉奥孔群像》。

理解:希腊化;希腊化时代几何学和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希腊化时代科学成就的原因;犬儒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张;希腊化时代田园诗的特点和影响;希腊化时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应用: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哲学的主要观点;希腊化时代宗教的特点。

第四章古代罗马文化

在了解古罗马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把握罗马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特征,重点掌握罗马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理解雄浑、崇高的罗马式审美风格。

(一)罗马的兴起和历史发展进程(一般)

识记:拉丁人;伊达拉里亚人;塞尔维乌斯;共和政体的建立是罗马国家历史的开始;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从屋大维时代到马可。奥勒留时代的两个世纪里,是罗马最辉煌昌盛的时期;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标志着罗马辉煌时代的结束和混乱、衰败的开始;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并将此城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59年,狄奥多西皇帝将帝国一分为二交由自己的两个儿子统治,出现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也称“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罗马的政体与法律体系(次重点)

应用:《十二铜表法》的形成背景、特点和意义;罗马法的基本构成和原则。

(三)罗马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点)

识记:罗马文学是在继承和模仿希腊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的主神、美神和其他神祗的名字;戏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及其代表作;散文家西塞罗、著名诗人维吉尔及其代表作;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及其代表作以及“寓教于乐”的观点。罗马万神殿;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奥古斯都立像》。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西塞罗;马可。奥勒留;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哲学家普罗提诺。罗马三大史学家萨鲁斯特、李维和塔西佗;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斯韦东尼阿斯的《罗马十二恺撒传》;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罗马教育家昆提连的《雄辩术原理》。老普林尼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自然史》;罗马三大农学家迦图、瓦罗和科鲁美拉。医学家盖伦。

理解:新柏拉图主义

应用:罗马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

(四)雄浑崇高的罗马式审美风格(重点)

应用:雄浑崇高的审美风格与罗马精神内涵的关系

第五章中世纪西方文化

在了解中世纪西方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基督教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掌握中世纪西方各个领域的主要文化成就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识记:公元476年是欧洲中世纪的开端;西欧各国的疆域和民族文化在中世纪大致形成。

(一)中世纪西方社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一般)

识记: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分为产生、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5世纪到10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的二三百年,可以形容为“黑暗时代”;11世纪到13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14世纪后,欧洲进入封建制度的衰落期。

(二)基督教及其在中世纪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

理解:“旧约”与“新约》

应用:基督教精神的内涵;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世纪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点)

识记:中世纪文学的四大主要类型;各个类型的主要代表作品。中世纪教堂建筑的两种主要风格及其代表性建筑,中世纪绘画的主要题材;音乐记谱法与复调音乐;中世纪基督教两大神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及其代表作品。大学的兴起和最初的大学。

理解:中古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罗马式风格教堂和哥特式风格教堂。

应用:但丁的创作;奥古斯丁的主要思想;阿奎那的主要思想

(四)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成就与基督教会东西大分裂(次重点)

应用:拜占廷帝国的文化成就;基督教会东西大分裂的原因。

(五)十字军东征及其后果(次重点)

识记: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十字军东征一共8次;1289年,教廷派在叙利亚传教的传教士带信函取道海路到中国觐见元朝大汗,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相互了解。

应用: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及影响。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

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内涵,掌握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的重要成就和杰出人物的贡献,知晓宗教改革运动与基督教新教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并对新教三大主要派系有所了解。

(一)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次重点)

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

应用:文艺复兴运动的现实社会基础;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

(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巨人们及其伟大成就(重点)

识记: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是但丁,代表作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及其代表作;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的两种倾向:“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倾向和拉伯雷为主要代表的民主倾向;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蒙田的《随笔集》;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塞万提斯、维加及其代表作:“流浪汉小说”;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乔叟及其代表作;诗人斯宾塞及其代表作;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重要作品。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波提切利,被称为“艺术三杰”的达芬奇、拉菲尔和米开朗琪罗,贝里尼、乔尔乔内、提香等人及其代表作。意大利音乐家帕勒斯特里及其《教皇马切尔弥撒曲》;蒙特威尔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及其多项贡献;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及其行星运行三定律。

理解:《十日谈》:“流浪汉小说”;威尼斯画派;《天体运行论》;

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应用: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内容和意义;莎士比亚悲剧《汉姆雷特》的内容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达。芬奇的绘画创作特征。

(三)宗教改革运动与基督教新教的产生(重点)

识记: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其主要的三大派别;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基督教新教创始人是德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只有《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打破了人们对教皇的迷信:“因信称义”;加尔文及其《基督教原理》。

理解:宗教改革运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加尔文“预定论”;英国“清教徒”。

应用: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和原因;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异。

第七章资产阶级崛起时期的西方文化

在理解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展过程和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理性主义思潮的关系,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了解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这两个主要文学思潮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把握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审美风尚及其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

(一)17、18世纪欧洲社会的不同特征(一般)

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英国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689年3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进一步巩固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7世纪的法国,由于专制王权的强大,古典主义文化应运而生;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壮大、发展,首先产生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思想(一般)

识记: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和莱布尼茨共同建立并发展了微积分;奈皮尔发明了对数;笛卡尔最终发明了解析几何;现代化学之父波义尔创立了著名的气体定律“波义尔-马略定律”;英国医生哈维完善了血液循环理论;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6年法国科学院建立,1700年普鲁士科学院成立,1724年俄罗斯皇家科学院成立。哲学家、思想家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及其代表作。

理解: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中的三权分立学说。

应用: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主要贡献;培根的主要思想贡献;笛卡儿哲学的主要观点;斯宾诺莎哲学的主要观点。

(三)启蒙运动与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次重点)

识记:启蒙运动的定义;18世纪所提倡的理性主义,实际上就是英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混合物;启蒙的意思是“光明”、“照亮”,是用理性之光驱除愚昧;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区别;法国百科全书派的贡献。

应用: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社会政治思想。

(四)古典主义文学与启蒙文学(重点)

识记: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古典主义代表诗人德莱顿;17世纪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弥尔顿及其代表作品。18世纪启蒙文学所创造的各种文学形式;英国、法国、德国启蒙作家及其代表作;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理解:古典主义文学:“三一律”;启蒙文学;狂飙突进运动:“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失乐园》;《格列佛游记》;《爱弥尔》;《费加罗的婚礼》;《爱米丽雅。迦洛蒂》;《浮士德》中的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五个阶段和意义。

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高乃依悲剧《熙德》的主要剧情和意义;拉辛悲剧《安德洛马刻》的主要剧情和意义;莫里哀喜剧《伪君子》的主要剧情和意义;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卢梭小说《新爱洛伊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席勒戏剧《阴谋与爱情》的主要剧情和思想艺术特征;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五)17、18世纪的审美风尚及其在艺术领域的表现(重点)

理解:巴罗克艺术;洛可可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

应用:巴罗克风格的内涵;洛可可风格的内涵

第八章现代工业兴起后的西方文化

了解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背景;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与艺术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了解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在19世纪萌发的过程。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一般)

识记:三大科学发现;物理学领域中麦尔第一个提出能量守衡定律;焦耳确定了电和热转化的焦耳定律;汤姆逊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光学领域中斐索测定了空气中光的速度为315,0001秒年千米/秒。电磁学领域中的“安培定则”;法拉第提出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化学领域中道尔顿1808年发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系统提出了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开始;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元素周期表。生物学领域中19世纪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两大理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最早提出者拉马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及其性的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基本规律。数学领域洛巴切夫斯基提出非欧几何体系。天文学领域加勒发现海王星。第二次工业革覆盖的主要工业发明。

理解: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要点;第二次工业革覆盖的主要工业发明有哪些。

应用:进化论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思想文化背景(重点)

理解: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大卫。李嘉图的经济思想;康德的基本哲学思想;黑格尔的基本哲学思想;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文学与艺术(重点)

识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耶拿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诗人海涅及其代表作;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湖畔派”三诗人;拜伦、雪莱及其代表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及其代表作;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及其《草叶集》;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匈牙利浪漫主义诗人裴多菲;波兰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奇。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及其代表作;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及其代表作;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及其代表作。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和左拉及其代表作。唯美主义文学“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德国、奥地利为中心的浪漫派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以罗西尼、威尔第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以比才、柏辽兹为代表的法国浪漫派音乐;圣桑、肖邦、李斯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席里科、德拉克勒瓦及其代表作;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及其《马赛曲》;写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库尔贝及其代表作;以列宾和苏里科夫为代表的俄国巡回画派;杰出的雕塑家罗丹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湖畔派”诗人;《草叶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

应用:浪漫主义文学

(四)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的萌发(次重点)

识记:哲学家叔本华与尼采及其代表作;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和代表诗人;印象派画派的前期和后期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征;印象派画派的艺术特征。

应用:非理性哲学思潮代表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主要哲学观点;后期印象画派的艺术成就。

第九章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的希望文化

(一)20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西方社会(一般)

识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后,美国不失时机地推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西方社会的中心逐渐由欧洲转向了美国;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彼此争霸;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繁荣期,凯恩斯主义是此时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经济理论;1991年12月1日,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了苏联的解体。

理解:凯恩斯主义:“嬉皮士”运动

(二)改变世界的20世纪科学技术(次重点)

识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子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建立;质能转换方程式E=MC的平方;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与相对论齐名的20世纪另一项物理学成就是量子力学;核裂变与核聚变现象的发现。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基因工程也称基因重组;20世纪影响最大的宇宙模型理论是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大爆炸模型;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个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代表;1969年,美国实现登月计划。1920年,美国在匹兹堡建立了第一座广播电台;1947年,第一个晶体管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

理解:基因工程;大爆炸模型。

应用: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

(三)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到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重点)

识记: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两大基本特征;直觉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学说、实用主义哲学、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人物;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理解:柏格森直觉主义;弗洛伊德学说的三重人格构成理论;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理论;广义和狭义的结构主义;新实用主义。

应用:柏格森的主要哲学观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结构主义的发展过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过程及其原因;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美国新实用主义。

(四)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与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重点)

识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

理解: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新小说的主要特征;黑色幽默的主要特征;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照相现实主义。

应用: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社会思想背景和普遍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社会思想背景和普遍特征;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不同原因。

第十章鉴古与知今:对西方文化史的回顾与反思

联系已经学过的西方文化史内容,在深层次上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几次转型过程及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启示意义;明确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一)西方文化的几次转型与文化发展的动力(重点)

识记:西方文化经历的六个重要发展阶段;维科在其《新科学》中对人类历史阶段和划分,各个阶段的特点;图腾崇拜与巫术;身哈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围绕着自然神崇拜展开的;公元前二千纪左右,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神话时代的各大文化圈没落;古典时代正处于西方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典时代也是一个尚武和英雄主义的时代;中世纪的宗教时代,基督教基本上控制了西方社会的整个精神领域,基督教神学是中世纪西方社会绝对的主流意识形态;文艺复兴的一面是人文主义,另一面是宗教改革;基督新教的三大派包括路德信义宗、加尔文归正宗和英国安立甘宗:“科学”与“理性”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面旗帜;工业时代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是科学思想的繁荣和科技文化的发达;按照杰姆逊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是跨国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

理解:维科《新科学》中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结果和成就;工业时代西方文化的科技特征。

应用:神话时代文化的特点和原因;轴心时代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中世纪宗教时代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意识形态特征。

(二)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启示意义(重点)

识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两大阶段和三个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马坝人、北京山顶洞人;殷商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开始从野蛮跨入文明的大门;《尚书》记录了太阳崇拜的祭祀仪式;红山文化的女神像和龙山文化的陶祖是生殖崇拜的明证;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至少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殷商西周时期,巫史文化勃兴;中国文化文史哲融会贯通的传统;甲骨文、青铜器和《周易》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萌发期的辉煌成就。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期,中华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此一时期确定;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两个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隋唐时代开创的科举制度与“学而优则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艰难探索过程。中西文化“道德本体”和“知识本体”的不同。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特征;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特征。

应用:隋唐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的特征及伟大成就;中西文化主要的不同特征;中华文化主要应向西方文化学习哪些方面的有益成分?

(三)机遇与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重点)

识记:全球化包括的三个层次;资本主义时代文化应包括的两个层次。

理解:经济全球化;身份文化;中国历史上对待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个途径。

应用:如何理解全球化;如何看待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两个不同层面?如何面对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目标。三个层次为递进关系,前者为后者的能力基础:

识记:要求学生记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发展脉络,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理解: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名词、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领会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指定教材

《西方文化简史》,王立新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三、自学指导方法

1、学生在开始阅读前,必须首先仔细阅读本大纲中对各个章节的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明白需要掌握的内容和考核的目标。

2、学习指定教材时要认真阅读每一节的内容,不可跳跃阅读,要完整把握教材的结构和论述逻辑。在此基础上认真按照大纲要求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3、学习教材时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做好阅读笔记,认真归纳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辅导学生学习时应以此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防止偏离教材的倾向。

2、熟知本大纲对课程的总体要求和能力层次的递进关系,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考核目标,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

3、善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通学懂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内在逻辑。

4、指导学生按照考核目标适当做延伸阅读,并结合考试题型做一定程度的练习以适应考试要求。

5、助学学时:本课程设定为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各章内容

学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节所提到的考核目标下的内容均为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各个章节,但应适当突出重点。

2、大纲中关于能力层次的具体要求与试卷题型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但不是绝对对应;各级能力层次的内容理论上说都可以编制不同题型的考试题目。

3、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20%、理解25%、应用55%.

4、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级别,在一份试卷中的比例为:

2:3:3:2.

5、考核的重点在教材编写结构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的比例为:重点65%、次重点25%、一般10%.

6、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判断改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七种题型。

六、题型示例及卷面分值

1、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例: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中提出原始宗教的实质是“对神灵的信仰”。

A、《古代社会》B、《新科学》C、《君主论》D、《原始文化》

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例:希腊化时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是.

A、犬儒学派B、伊壁鸠鲁学派C、斯多葛学派D、葛兰西学派

3、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例:17世纪前期法国哲学家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哲学著作有《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和《论心灵的各种感情》等。

4、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选对错误处与改正各1分;如完全正确则划√直接得2分)

例:巴罗克音乐时期,把复调和和声发展到了赋格新阶段的是德国音乐家亨德尔。

THE END
1.公关什么呀公开得了公关一般是指公共关系管理,它是一种通过沟通、协调、宣传等手段来处理企业与外界各种关系的方式,以实现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因此,“公关什么”可能是在询问关于公共关系管理的内容或对象。而“公开得了”则是一个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可能是询问某个公关事件或行为是否可以被公开,或者是某种公关信息是否可以公开传播。请提...http://bbs.cnsoftnews.com/kjwd/202411/223797.html
2.电大《公共关系学》机考题库大全5. 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6. ( )被后人誉为“公关的圣经。”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 《原则宣言》 C《公 众舆论之形成》 D《公共关系学》 7.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 )。 A 1903 年 B 1987 年 C 1948 年 D 1955 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30/09/82785916_1090552489.shtml
3.答:近代公共关系萌芽的出现是在19世纪30年...来自不高飞555答:近代公共关系萌芽的出现是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当时随着经济的繁荣、技术的发达、教育的普及,大众传播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吸引读者,新闻从业人员一方面大幅度降低报纸价格(“便士报运动”),一方面与一些企图降低广告费用的大公司配合,编造、刊登大量离奇的“新闻”。最具有代表性的...https://weibo.com/1914703271/NtbUsbbDk
4.国开《公共关系学》第2章单元自测题及答案.docx正确答案是:A.管理条件B.经济条件C.政治条件D.传播条件 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领域中的两种思潮对公共关系的发展影响极大,它们是()。正确答案是:A.科学管理理论E.人际关系理论报刊宣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是:近代公共关系萌芽的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当时随着经济的繁荣、...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408/8023114132004070.shtm
5.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与公共关系传播相比,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 A.引人注目? B.真实可信? C.求真务实? D.全...https://m.ppkao.com/tiku/shiti/7964267.html
1.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精选11套)自学考试,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精选11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36775.html
2.实业教育范文11篇(全文)近代广西实业教育萌芽较早。1889年, 马丕谣出任广西巡抚, 时值中法战争以后, 广西社会动荡不安, 百姓生计无着。为稳定社会, 巩固统治, 他在当政期间大力提倡植桑养蚕, 发展实业。为了让百姓了解植桑养蚕的知识, 马丕谣大力推广桑蚕业教育, 他亲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广西劝民种桑歌》, 鼓励百姓植桑养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d7ukth1.html
3.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历史(通用6篇)(1)1981-1991:萌芽和普及阶段 国门的打开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使得现代公共关系这一新生事物得到迅速传播。在此期间,出现了第一个企业公关部、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第一个地方公关组织以及第一份公关刊物。 (2)1991-2001:专业和职业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体制的逐步完善,促使公共关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1991...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5j4o919.html
4.公共关系学(第3版)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公共关系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公共管理等专业教材,又可供社会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兴起第一节 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一、关系的重要性二、历史上人们协调关系的努力第二节 近代社会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二、公关事业...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245353
5.《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1章^最新更新:202403的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 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从公共关系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表述中可以归纳出“公共关系”的五个基本要素: 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关系、组织的活动、组织的职能。任何组织在 其生...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1
6.新疆电大公共关系学任务一2.报刊宣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00分) 答: 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美国。对于工商企业而言,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 在报刊宣传运动时代,每个报刊宣传员在争取顾客的关注时,都是不择手段地制造神话,甚至不惜愚弄公众。从思想实质上来看,这时期...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746
7.秘书秘书在欧美国家,秘书意味着是一种职业,一个具有严格素质要求的职业。从事秘书工作必须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证书后才能够执业。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首次推出了“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截止到2005年11月,全国参加鉴定人员达23万人,其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达17万人。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旨在...https://baike.sogou.com/v141834.htm
8.现代公共关系解析遨游学海近代公共关系并不是真正的意义的公共关系,并没有认识到公众作用,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已经具有现代公共活动萌芽,现代的公共关系开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和向公众说真活公共关系尚处于开端时期,已仅仅是一种艺术,尚未成为一门科学、现代公共关系成熟工作要做到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对称,即不仅要...https://kaoshi.7139.com/1450/02/86234.html
9.西南民族大学公共关系作业及期末参考答案壹佰分练习答题1.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 A大众 B群众 C人民 D 公众 3.公共关系策划的首要原则是()。 A实事求是原则 B公众利益优先原则 C系统整合原则 D道德性原则 4.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 A权威性 ...https://www.lixiti.com/monishijuan/762670.html
10.2023年公共关系学作业(2)近代公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关系的萌芽从思想实质上来看,这时期事实上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传播 5.劝说: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特点是“凡宣传皆是好事”,但是,当时巴纳姆等人运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组织使公众积极地采用某种行动...https://www.yxfsz.com/view/1611212867515813890
11.公共关系概述(2)一、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 二、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 四、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 五、当代公共关系的普及 一、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早在出现了人类社会组织,有了人际交往以后就存在了。这个时期的公共关系,只是一些类 似现在的公共关系的思想与活动,我们把它...https://doc.mbalib.com/view/5b5abeca001e957dd75bba751ccd2243.html
12.大学生文化发展趋向研究三、着重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大学生文化的萌芽阶段、诞生阶段、稳定阶段、网络文化阶段进行考察,分析了大学生文化的成长过程。 四、主要对大学生文化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https://www.sdjky.net/index.php?m=wap&a=menushow&id=106
13.公共危机论文参考文献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不同屏幕同时以文字展示各小组讨论的基本结论和视频播放发言人的发言。最后,对照各小组的结论性主张,对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种焦点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基本法理的认知和把握。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https://www.zzmce.com/lunwen/192114.html
14.“十三五”以来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成就不足与展望【摘 要】“十三五”期间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在近代报刊史、地方新闻史、新闻教育史、新媒体发展史、外国新闻史及民国新闻史料等专题史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研究主题的学科化设计、研究材料的数字化建设、研究领域的空白化填补、研究力量的战略化整合方面亟待作出完善。“十四五”期间的新闻传播史研究重点领域为新时代中...https://www.capt.cn/xwjsfzs/2023-02-23/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