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订购处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每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摘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既对舆论斗争的机理、形式、手段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舆论斗争人才队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依托“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舆论工作综合能力,是我军舆论斗争人才培养的重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舆论斗争;人才培养
媒体是舆论信息的主要载体,一支适应媒体发展和舆论生态变迁的舆论斗争人才队伍,无论是处置应对国内涉军舆情,还是与对手开展舆论较量,都能占得先机掌握主动,否则就会被动挨打。面对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军舆论斗争人才培养急需加快转型升级,为夺取舆论斗争主动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全媒体时代对军队舆论斗争人才提出的新需求
全媒体时代,在信息和传播技术的推动下,舆论斗争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新规律。军队舆论斗争人才培养要准确把握这些新的特点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培训目标,优化培训思路,提升军队舆论斗争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全媒体时代军队舆论斗争的显著特点
(二)全媒体时代军队舆论斗争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
全媒体时代舆论斗争的新特点,对军队舆论斗争人才“供给侧”提出了新需求。对标新的传播环境、舆论生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舆论斗争新特点,我军应当聚焦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舆论工作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以下6类舆论斗争人才。
总体而言,全媒体时代我军舆论斗争人才培养,应涵盖网络舆论斗争组织指挥、全媒体运维采编、全网舆情分析、全媒型证据信息采集、全媒型舆论管控、全媒型发言发声等人才群体,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工作,打造一支懂媒体、会传播、通网络、晓舆情的舆论斗争人才队伍。
二、全媒体时代舆论斗争人才培养应重点把握的原则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尤其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军队舆论斗争人才培养只有充分考虑多元需求,兼顾多种因素,用活多方资源,才能不断提升综合效益,为我军舆论斗争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建用一致、素养扎实、技能过硬的全媒型人才队伍。
(一)坚持专业能力与群体素养的统一
(二)坚持主战人才与技术人才的统一
全媒体时代,舆论斗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技术保障人才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技术决定战术、保障决定成败”的情景屡见不鲜。以军队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为例,如果没有过硬的后台技术保障人才,不仅难以有效释放舆论信息,还可能在技术故障和对手网络攻击面前束手无策,直接败下阵来。因此,不仅要壮大舆论斗争指挥人才、参谋人才、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外宣专家和网络大V等前台型人才队伍,还要重视培养后台支撑、设备维护、软件设计开发、全媒体信息产品创意制作等技术类、保障类人才。当然,最重要的是持续优化舆论斗争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增强其整体的信息素养、科技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环境的综合感知能力,培养“指技合一”“战技合一”的复合型舆论斗争人才。
(三)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统一
(四)坚持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的统一
军队舆论斗争人才所需的媒介素养、新闻传播、舆情分析、媒体运维等能力素养具有很强的军地通用性,借力地方资源培养军队舆论斗争人才是切实可行的。尤其是全媒体时代,地方院校、媒体、智库和网络平台公司在传播业务、传媒业态、舆情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训资源,在理论研究、案例积累、平台实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此,要通过业务交流、合作共建等方式,进一步走开军地协作培养舆论斗争人才的路子。近年来,一些军队院校和大单位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与地方高校、传媒平台和智库的交流协作,例如邀请舆情治理、战略传播、国际关系等方面知名专家前来授课辅导,组织舆论工作骨干到地方广播电视台、文广集团、网络技术企业参观见学等,开阔了眼界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增强了实战技能,提升了舆论斗争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三、拓宽全媒体时代军队舆论斗争人才的培养路径
全媒体环境,给军队舆论斗争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当前,应主要依托“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应用网络化、信息化、全媒型手段,创新军队院校教育、军事职业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中的舆论斗争人才培养工作。
(一)创新院校教育的全媒型舆论斗争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职业教育中的网络舆论工作方向慕课开发运用
全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技术“红利”,就是通过网络汇聚各方优质资源,开展打破院校教育“围墙”的慕课教育。我军舆论斗争人才培养也要借助军事职业教育的“东风”,加强网络舆论工作方向慕课的开发运用,让全军上下普遍稀缺、急需急用的网络舆论斗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网”,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二是用足“网络+”技术优势。慕课模式不仅满足了远程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还具备大数据分析、在线互动交流等实用功能。舆论工作方向慕课开发团队要善于利用慕课平台,开展学习需求智能分析、学习资源精准推送、学习行为精确记录、学习疑问在线交流、学习成效科学评估,真正将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技术优势用活用足,使慕课成为我军官兵和广大文职人员提升舆论斗争能力素养的新课堂、大舞台。
(三)在部队训练中发挥“媒介应用”课目的牵引作用
“媒介应用”课目主要包括媒体应对、舆情信息识别、证据采集3项内容,这是针对全军官兵的普适性训练内容,不同军种、不同层级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训练内容和标准。比如敏感方向的海空军部队和边防单位,就应将证据采集内容进一步细化,以高于其他部队的标准开展训练。对于执行国际维和、中外联演、抢险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部队而言,则应将媒体应对能力训练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完善组训条件。《军人共同训练纲目》提出的“电教器材、摄录传输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等训练条件,一些单位短期内还难以达到。对此,一方面各部队要在场地、设施、器材等软硬件建设中充分嵌入媒介素养训练需求,尽快完善媒介素养训练条件;另一方面要利用实际任务、实战行动等契机,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摔打锤炼官兵媒介应用能力,在逼真的任务模式下选拔和培养舆论斗争骨干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