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云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保山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保山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等要求,结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特种设备事故或者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落实四方责任,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守法责任,预防事故为主,做好救援准备为辅,做到常备不懈,平战结合。

1.4.2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在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救,以救援受伤人员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人员为首要任务,防止次生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3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进行,纳入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指导协调工作;市、县(市、区)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开展应急工作。

1.4.4坚持事故单位积极应对,立足自救为主,外部救援为辅的原则。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现场工作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决定事故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有关人员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设组长1人,由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1人,由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的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其他副局长、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以下称检测中心)主任、各科室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办事、执行机构:

(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导协调办公室

应急指导协调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有关人员、检测中心分管特种设备检验的领导、特种设备检验所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2)事故现场应急指导协调组

事故现场应急指导协调组是领导小组派出到现场参与组织、协调、指导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小组,组长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参与事故现场应急指导协调工作的带队领导担任,成员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人和专业人员、技术机构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等。

(3)后勤与信息保障工作组

由局办公室、规划财务科、科技信息科组成,办公室主任任组长。

(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

由检测中心具体组建,检测中心主任或受其委托的专家任组长,成员由检测中心特种设备检验师、工程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专业人员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工程技术骨干组成,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临时抽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专家组。

应急救援时,专家组受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按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或要求开展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专家信息库和联系机制。

(5)机动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职工组成,领导小组按照事故应急处置需要,临时指定组长、成员和任务。

2.2工作职责

2.2.1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本预案的启动、终止、指挥和重大决策,派出事故现场应急指导协调组;

(2)向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急指挥机构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和应急工作情况;

(3)组织编制、修订《保山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跨部门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4)负责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特种设备基本情况、技术参数、危险特征、事故发展的可能趋势、应急救援安全要求等技术支撑,参与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协调等工作,完成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排的有关工作;

(5)突发事件影响特种设备安全(如地震、火灾、泄漏)或收到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预警信息时,组织、协调技术机构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检验或安全鉴定,或者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检验鉴定,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提出疏散建议等;

2.2.2应急指导协调办公室责任

(1)组织编制、修订《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应急工作评估;

(2)指导、督促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或者应急救援措施,按要求实施演练;

(3)对全市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接受分析预警信息,确定预警范围,实施重点设备监控,提出防范事故的措施,组织特种设备隐患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落实预防机制;

(4)组织建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有关应急部门、单位之间的特种设备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络协调机制,为启动预案做好准备;

(5)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专家库信息和联络工作机制;

(6)收集、上报事故信息和救援情况;

(7)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2.2.3事故现场应急指导协调组职责

(1)组织专家组参加应急工作,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现场应急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提出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灾害的措施;

(2)联络协调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专业队伍、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完成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工作;

(4)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和其他情况;

(5)应急工作结束后,对现场应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按规定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2.4后勤与信息保障工作组职责

(1)负责保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参加应急救援所需的车辆、资金,预算、安排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处置经费;

(2)负责安排应急值班值守,接收特种设备事故和突发事件报告,并及时通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报告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的局领导,负责上传下达事故应急救援有关信息、领导指示、批示,按照应急工作需要协调、联系有关部门和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

2.2.5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

平时,作好技术储备,战时,做好技术支持。

(1)作好技术支持。应急救援时,按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安排,对事故特种设备和事故现场进行检测、分析、预判,为制定救援方案、救援措施、防止次生事故提供技术支持;救援结束后,根据需要对事故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协助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机理、人员责任,提出恢复生产的建议和防范类似事故的措施。

(2)作好技术储备。配备现场应急救援、事故检测必要的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指定专人维护保管、定期检查,确保应急时能正常使用。平时,收集国内外特种设备事故的典型案例信息,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研讨活动,吸取应急处置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各类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和经验,做好技术储备。

2.2.6机动组

完成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任务。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预警概述

本预案所称的预警是指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在发现或者收到特种设备即将发生事故或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的征兆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预判和评估,并以此作为警示和预防依据,向基层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出警示,并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避免事故,或降低事故风险,减小事故损失的有关工作。

3.2预警的对象或情况

3.2.1对具有共性、普遍性特征的事故隐患、事故教训,发出预警通报。

3.2.2对行业性、区域性严重事故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3.2.3对重要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关系重大经济安全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存在事故趋势和动向的,发出预警通报。

3.2.4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高事故风险特种设备,发出预警通报。

3.2.5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严重缺失、薄弱的单位,发出预警通报。

3.2.6对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报废特种设备或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或者压力容器承压部件发生损坏(如发现裂纹、鼓包、变形、紧固件损坏、爆管等),或者主要安全附件全部失灵、失效,或者超参数使用,威胁安全运行的,发出预警通报。

3.2.7对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承压槽车发生易燃介质、有毒介质泄漏、着火,可能发生燃爆、爆炸、中毒事故的,应发出紧急预警通报,并采取隔离疏散措施。

3.2.8暴雨(雪)、大风、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气象灾害对户外运行特种设备、客运索道可能造成损坏或故障的;较大地震可能对电梯等特种设备造成损坏的,发出预警通报。

3.2.9对故障频繁,经常困人的电梯或者运行有明显异常的电梯(如开门走车、溜车,明显振动、异响,速度异常、显示不准、平层严重超标、麻电现象、制动器问题等),发出预警通报。

3.3预控措施

3.3.1预警通知

(1)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掌握的可能引发特种设备事故的突发事件或者需要进行预警的情况,应迅速向下一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出预警通知,督促隐患整改。必要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并向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2)对涉及面广,关系公众安全的区域性预警,提请辖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发布预警通报。

3.3.2预警行动

(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可能导致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研判事故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防止发展成重大事故。

(2)突发事件单位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方法,采取降压、卸载、关闭阀门、堵漏、紧急停止运行、救援被困人员,必要时撤离人员等紧急措施处理,并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

3.4事故预防措施

3.4.1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对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使用环节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员、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证、操作及管理人员有作业资格证,依法实施特种设备检验、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或者应急处置措施。

3.4.2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做好以下工作:

(1)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依法采取限期整改、责令停止使用、予以查封、扣押、罚款等措施督促有关单位整改隐患或存在问题,停止违法行为。

(2)对行业性或区域性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具有共性特征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开展专项整治或专项检查,治理存在问题。

(3)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区间或重点时段,针对性的开展重点工程、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设备的专项安全检查,对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事故风险。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企业安全意识。

4.特种设备事故和应急响应的分级

特种设备事故级别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章“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的分级标准划分。分为以下四级,对应的响应级别为:

4.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响应

4.2重大事故-Ⅱ级响应

4.3较大事故-Ⅲ级响应

4.4一般事故-Ⅳ级响应

5.应急响应和应急行动

5.1事故报告

5.2预案的分级响应

5.2.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措施)开展自救,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救受伤人员或者生命受威胁的人员,处置意外事件,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

5.2.3特种设备发生Ⅲ级及以上响应的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应启动本级政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5.2.4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后,迅速研判事故的类别、危险级别,初步分析评估事故严重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和程度,无论事故等级,都应启动本预案全部或部分程序,参与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派出事故现场救援指导协调组或特种设备专家组或事故调查组,协助、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事故达到本预案Ⅰ、Ⅱ级响应标准的,领导小组立即将事故情况和严重程度报告市安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政府分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必要时可直接报告市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建议启动市政府层级预案进行应急救援。

5.2.5当不能有效控制事故灾害时,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征得市政府同意后,可请求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现场指导协调组参加事故应急救援指导工作。

5.3预案启动程序

(3)特种设备事故现场指导协调组组长按照领导小组确定的组员名单,迅速召集其组员(含专家组)集结,当场通报事故情况,安排应急任务,交代应急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工具、设备,进入应急战备状态,接到领导小组开赴事故现场的指令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导协调办公室在预案启动后,承担综合联络协调、应急准备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

5.4应急行动

特种设备事故现场指导协调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向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到,一切服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动,完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排的任务。同时依据所掌握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知识、资源,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向现场应急指挥组提出救援方案、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的措施等合理化建议,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5.5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要求

5.5.1指挥与控制

最早到达事故现场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与先期进入的当地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报告掌握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或组)的建议,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控制事故现场,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5.5.2现场处置工作原则

(1)对事故危害情况进行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初始评估,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事故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机构。

(2)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

(3)设置警戒区,隔离事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划定警戒区、布置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4)探测危险物质及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介质特性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5)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漏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7)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等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5.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方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严禁盲目蛮干,防止应急人员发生意外伤亡。

5.5.4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事故的特性和应急的需要,提出事故周围居民和群众疏散的建议,由当地人民政府下达疏散指令和组织疏散。

5.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根据需要建议当地政府依法动员、调动、征用有关人员、物资、设备、器材,以及占用场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配合,并提供便利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延、阻拦和拒绝。

5.5.6保全事故现场证据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为查清事故的真相,在不影响应急救援的前提下,在进行救援的同时,与事故调查有关的部门应联合开展事故调查和现场取证,保持事故现场原状,收集和固定事故有关的证据,封存事故设备及有关技术资料。

5.5.7公共关系

(1)新闻发布:特种设备特大、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信息的发布工作,按上级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妥善应对媒体、公众质询。新闻媒体应客观、真实、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并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对不实传言及时澄清。

(2)配合有关单位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妥善接待、安抚,做好心理疏导。

5.6应急结束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批准,现场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应急指挥机构结束应急工作的通知后,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后期处置工作。

(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

(2)事故危害得以控制;

(3)次生事故因素已经消除;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6.1.1应急工作结束后,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1.2对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提出修复意见。由使用单位聘请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制造或安装维修改造资格的单位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或改造,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使用单位应当予以解体报废,办理注销登记。

6.1.3特种设备事故中,涉及毒性介质泄漏或者相邻建筑物倒塌损坏的,应经环保部门和住建部门检查并提出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修复工作。

6.2事故调查处理

6.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等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6.2.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组必须提交书面《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经事故调查组牵头部门同级政府批复结案。

6.3应急工作总结

6.3.1应急活动结束后,各级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应从事故教训中总结监管存在的漏洞,举一反三,针对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加强监管。

6.3.2对该预案的合理、适用等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订、完善。

7.应急保障措施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7.2应急队伍保障

7.2.1检验应急队伍。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应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检验队伍,负责保山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检验,并配备与应急检验相适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检测仪器、车辆等抢险救援装备和通信装备等。

7.2.2生产使用单位应急队伍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应因地制宜,结合辖区特种设备情况和各自条件,指导有关企业建立专业性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特种设备有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依据各自特种设备特点,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特种设备安全应急管理人员,明确各类应急响应资源,建立专业应急队伍或兼职应急队伍,并进行必要的应急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成为企业自救、互救的基础。

7.2.3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主动向同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汇报,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当地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主要依托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特种设备有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7.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7.3.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争取同级财政支持,配备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

7.3.2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各自使用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需要,配备专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物品、应急药物等。

7.4经费保障

7.4.1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年预算和向同级财政申请一定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培训和演练经费,加强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

7.4.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做好事故应急的必要资金准备。应急资金一般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7.5培训与演练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应依据各自职责,组织开展有关人员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性演练,并主动组织有关企业开展专项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7.6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7.6.1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和意外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且要使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卡片化,使其简明、易记、好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结合单位特种设备事故风险特点的专项应急救援演练,并作出记录;对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应经常性的开展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强化演练,普及应急知识,切实提升带班领导、调度、班组长、关键岗位人员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使现场作业人员都会处置突发情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内容。

(1)使用额定工作压力≧2.5MPa锅炉和电站锅炉的;

(2)使用石化或成套化工装置,或者5台以上第Ⅲ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的;

(4)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的;

(5)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客运索道,或者大型游乐设施的;

(6)使用10千米(含10千米)以上工业管道,或者有长输管道、天然气公用管道及其站场的单位;

(7)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的,或者使用10台(含10台)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的;

(8)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20台以上(含20台)的。

7.6.2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及演练记录,或者综合预案中涉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及演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7.7提高公众的安全和自救意识

8.预案管理与更新

8.1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本预案由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组织编制,经局务会批准发布,并报市应急管理部门和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

8.2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本预案每3年由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一次评审,当法律法规、机构、体制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在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后,发现预案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对应急预案进行及时修订或更新。

8.3预案的学习和贯彻

预案发布后,市、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本预案的工作要求,开展好应急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9.附则

9.1名词术语

9.1.1特种设备

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9.1.2特种设备事故

9.2解释权

本预案由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

附件2

部门

办公室

特设科

备注

2121141

2140650

隆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217118

2123787

腾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5183110

5183419

龙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6125911

6128911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7120656

7121119

施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128589

8122595

保山市住建局

2207086

房屋建筑工程工地、市政建设工程工地起重机械事故

市政府及部门

值班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122893

2162880

2122839

保山市应急委办公室

同上

保山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212802

2212801

保山市公安局

2192110

2192219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3067117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2191027

2191005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220789

2221087

保山市交通运输局

2225348

2160822

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保山市消防救援支队

2212119

2212113

保山市第一市人民医院

2122121

2122054

保山市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值班2207059

应急办2207869

办公室2207089

保山市电梯应急救援求助

087512315

单位

管网

保山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2167238

下村配气站2160260

隆阳区城市天然气管网

保山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3139856

腾冲城天然气管网

腾冲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

5196426

腾冲中基能源有限公司

5139779

石头山工业园区管网

龙陵县恒泰天然气有限公司

6127159

龙陵天然气管网

施甸天鸿天然气有限公司

8122998

施甸天然气管网

中石油西南管道德宏输油气分公司保山输油气站(隆阳、施甸境内)

2851155

中缅长输油气管道

中石油西南管道道德宏输油气分公司龙陵输油气站(龙陵境内)

6121709

昌宁辉义鑫天然气有限公司

7130477

昌宁城天然气管道

附件3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段兆锦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局长、党组书记

2140058

领导小组组长

吴云龙

副局长

2191999

副组长

杨加祥

2140285

成员

王斌

2200777

刘贵华

2200719

许旻

2122020

孟定双

2121142

梅丽宝

检测中心

主任

2196139

徐荣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科长

应急协调指导办公室主任

金永林

办公室主任

2122269

后勤与信息保障组组长

徐培源

规划财务科

2161059

陶小洁

科技信息科

信息科副科长

2122723

其他成员略

附件4

保山市特种设备安全专家组名单

工作单位

职称或专业

特长

张永鸿

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检验师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

2120814

组长

林成荣

2140247

杨金龙

机电类特种设备

李向东

承压类特种设备

袁宏

云南保山昆钢锅炉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3139300

王春平

赵黎明

保山能海天然气公司

工程师

天然气压力管道安全

2218680

彭安权

市场监管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安全工程专业

特种设备安全

覃金伟

市安监局

安全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薛文涛

中石油西南管道德宏输油气分公司保山输油气站

输气专业

管道维修、抢险

座机:2851157

吴德志

管道保护

卜俊涛

昆明上海三菱电梯销售安装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保山维保站

电梯维修中级工

电梯安全

2218430

刘占贤

腾冲信远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安装、维修

5182083

附件5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事故

应急预案启动审批表

事故发生单位

报告人

法人

事故地点

特种设备

事故情况

领导意见

采取措施或有关意见:

领导签字:

年月日

附件6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序号

预案指南名称

编制单位

1

YZ0101-2009工业燃煤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2

YZ0102—2009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3

YZ0103—2009有机热载体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4

YZ0201—2009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5

YZ0205—2009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6

YZ0209—2009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7

YZ0202-2009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8

YZ0204—2009医用氧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9

YZ0404-2009可燃气体长输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0

YZ0401—2009通用型易燃易爆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1

YZ0402-2009通用型毒性介质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2

YZ0403-2009城市燃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3

YZ0501-2009桥、门式起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4

YZ0904-2009客运架空索道事故水平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5

YZ0902-2009循环封闭式索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6

《电梯事故或意外事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市局

说明

上述应急救援预案指南包含了我市可能发生的主要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企业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模板,各企业可依据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结合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编制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或者处置措施。

上述预案指南可在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页面下载。下载方法:百度搜索打开“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站首页左下方,点击“政府部门”菜单,选择“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击打开网页,在“部门信息公开栏目”右边,找到“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即可点击下载。

THE END
1.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教育和推广的能力。 具备初步的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具有较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开发拓展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优秀的决策力、解决复杂问...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2.《公共关系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公共关系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组织环境示意图 “在公众内部,有些相互作用是在朋友、同事和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基础上发生的,但是大量的相互作用却都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间接地发生的。公众并不是共同行动的(尽管它的有些成员也可能参加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但是它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18/0503/164527813.shtm
3.浙文互联:浙文互联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的采购成本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 影响。 浙文互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 (四)客户、供应商账期不匹配的风险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3051700026965.shtml
4.电大《公共关系学》机考题库大全社区关系 7. 与公共关系传播相比,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 ( )。 A 引人注目 B 真实可信 C 求真务实 D 全员公关 8.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工作方式不同, 前者是一种 ( ) 的传播过程。 A 单向 B 双向 C 横向 D 纵向 9.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30/09/82785916_1090552489.shtml
5.人际关系学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人际关系。 本章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概述首先探讨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实质和特点;什么是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的学科体系;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原则与方法等。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 ...https://www.zikao365.com/demo/zkfd/three/c510896-v101/
1.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精选7篇)六、公众的含义: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七、公众的分类: 1、内部公众:主要指组织的员工,还包括组织的股东和员工家属 2、外部公众:除了内部公众之外的一切与组织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公众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wa1p7sj.html
2.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参考答案A.互益性组织B.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D.公益性组织 8.被筛选出来的能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称为(A) A.目标公众B.外部公众 C.组织公众D.内部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D) A.首因效应B.近因作用 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194550
3.{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体系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 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 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 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 理论体系。 就...https://doc.mbalib.com/view/3a12746d4ef9d015a074d471e7a3fb4f.html
4.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及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手段,即组织、公众和传播。所有的公共关系活动都围绕着这三个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各种群体,如企事业单位...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2-9/201209040416562762.html
5.图书馆的特色服务12篇(全文)除传统的图书期刊借阅、用户培训等工作, 医学图书馆应借鉴国内大学、公共类、科研类图书馆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工作方法, 开展一些特色服务, 下面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的一些想法, 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特色服务方式 1.1 科技查新服务 医药卫生查新咨询工作是医学信息人员以高水平文献检索能力为基础, 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jltf3qa.html
6.笔记(社会学名著导读)书评”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劳动分工发展的社会后果劳动分工改变了社会团结的基础两种社会团结的类型① 机械团结:个体功能重合,依靠强烈的“集体意识”把个体联结起来,抹杀个性“以这种方式相互凝聚的社会分子要想一直活动,就必须丧失掉自己的运动,就像无机物和分子一样。”劳动的分工催生变化② 有机团结:个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76281/
7.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译自英文“PublicRelations”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公共...https://vibaike.com/4001/
8.公共关系学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其实不然,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是公对公的关系,它谋求的是组织的利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并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也为公众谋求利益。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我明白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但公共关系与广告、人员推销等是有区别的...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1020338.html
9.国开电大《公共关系学》单元自测1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绪论自测题.docx售价:2 学习币 附件大小: 38 KB, 下载次数: 44 下载购买记录 部分...https://www.365tik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2
10.突发事件舆情应急预案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第一时间上报、研判,第一时间核实、处置,第一时间、回应,提高舆论工作的统筹能力、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 (三)分级负责原则。 按照“谁联系、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政务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https://www.cnfla.com/yingjiyuan/4618782.html
11.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大众传播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即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