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范围也逐渐向社交媒体扩展,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能够实现与客户、潜在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可实现即时沟通交流互动,增强彼此的依赖性。此外,社交媒体还在塑造品牌形象,进行产品宣传,进行危机公关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2.1自媒体化
企业的客户不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客户同样可以参与产品的营销。
2.2互动化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2.3全媒体化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营销。
2.4信任化
社交媒体特有的性质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2.5关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3.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际应用
3.1展示企业品牌
3.2创建忠实用户群
3.3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更为透明化,客户可以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及时改正和产品升级优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4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企业中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不可能离开社交媒体的帮助。每个销售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不断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3.5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结语
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因此,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1(01)
[3]斯科特斯特莱登.强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制胜的关键[M].魏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科技社会,2012(01)
[5]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基因决定前路坎坷
微博对于营销而言,本身更像是一个信息广场,其媒体属性远远大于社交属性,而媒体属性的建立来自于新浪过去操作新闻门户和博客积累的娴熟运作模式。
微博、门户必须协同
讨论“微博商业化”,其实是在讨论新浪这个中国门户模式的开创者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获得新生。
4月1日新浪网正式启用新版首页,是新浪继1998年成立至今15年来的一次重大变革。门户全新页面的改版,核心逻辑是将社交属性嵌入到门户当中,更加强调资讯聚合的个性化。
这最终指向一个在互联网上的行得通的商业模式的逻辑,影响力的平台,必须与技术和产品以及用户数据结合。将技术转变为产品,转变为真正的用户黏性和流量,才可能变现。以往门户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媒体影响力来建立用户黏性和提升用户价值,从而实现商业转化,但是,今天,黏住用户不再是资讯本身,因为用户有了更多的入口去获得资讯。因此今天对于用户而言,有用性、关联性、自主性成为核心,所以,新浪微博商业化的未来,本质上是新浪门户与微博的协同的商业化,两者唇齿相依,不可割裂。
融合是最优选择
当然,新浪门户与微博的打通,核心是用户行为逻辑。但是,商业逻辑是否能成立,两个不同属性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的商业化,是否能够突破单纯一个属性的产品的商业化而带来叠加价值,这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的重点。
支撑这一切的实现,依然是大新浪的概念,也就是现在新浪正式对外的数字媒体平台战略,核心关键词包括平台覆盖、大数据、个性化营销、社会化营销以及电子商务转化。
大数据,则是社交数据与阿里数据的相互融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用户行为数据结构更完整,从而为品牌带来更精准的营销。
【摘要】以微博的逐渐流行为标志,自媒体进一步演化为社交媒体。今年8月份,新浪微博“冰桶挑战”公益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广影响力,既显示出微博这一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也为公益营销带来新的创意和技巧。通过分析微博在“冰桶挑战”公益活动中的平台作用,可以总结出社交媒体为公益营销带来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博公益营销冰桶挑战
一、社交媒体概念及表现形态
1、社交媒体的概念
传播学者安德烈·开普勒和迈克尔·亨莱因对社交媒体所下的定义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即UserGeneratedContent)的创造和交流。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也会有新的理解。但是无论怎样,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依然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⑥
2、社交媒体的具体表现形态
在传播学领域,社交媒体的研究则始于对博客这种“自媒体”现象的观察与思考。⑦主要由于博客这一“自媒体”的出现,直观地呈现了用户自身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过程。在此之后,社交媒体不同的表现形态才不断发展起来。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而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较2013年底减少543万。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2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用户使用成熟度和内容偏好度的加深,其自身属性也在变化。从价值应用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客数据的积累,微博客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网络营销发挥更大价值。⑩
二、“冰桶挑战”:社交媒体上的公益狂欢
1、“冰桶挑战”活动起源
“冰桶挑战”源于美国公益组织ALS协会(ALS病,也叫“渐冻症”)为筹集款项,于今年7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一项活动“IceBucketChallenge”。该项活动号召用户拿起冰水从头部泼自己,感受下“渐冻”;参与者还需拍一段影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并在视频中点名邀请3位接下来接受挑战的好友。而被点到好友则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否则要向“渐冻人”慈善组织捐款100美元。
2、“冰桶挑战”活动发展
三、微博助力“冰桶挑战”公益营销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冰桶挑战”的引爆都有赖于社交平台的介入,不同的是,在国外,社交平台只是起到传播和吸引围观的作用,而在国内,微博则同时扮演了围观讨论、捐款和社会监督的角色。此外,“冰桶挑战”也为国内的公益营销带来新的慈善创意。
1、微博引发强大围观效应
冰桶挑战是国内首次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公益尝试。微博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冰桶挑战的网络传播平台。鉴于社交媒体扩散的天生优势,微博承载了这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公益游戏与筹款活动。而其他主打私密社交的网络平台,则起到辅助与旁观的作用。
2、微博构建平台新角色
另一方面,微博还同时发挥监督善款的作用。此前无论是壹基金还是嫣然天使基金,都曾暴露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引发质疑的情况,这些慈善行为直接伤害到了民众对公益基金的信任和捐款的热情。通过微博的微公益平台捐款不仅实现实时到账和信息公开,而且微博上的围观促使公益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善款的使用情况在网友的传播中得到不断监督和验证。这或许是目前公益筹款最为有效的监督机制。此次获得微公益筹款的瓷娃娃中心也在微博上公布了冰桶挑战专项基金的首期使用情况。这是中国慈善公益基金运作方式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3、微博制造全新引爆点
相对于传统慈善募捐通用的明星效用,“冰桶挑战”也是从明星上寻找的引爆点。与传统公益营销不同的是,该项活动并没有直接把捐款搬到网上来,而是充分利用圈层泛化传播,扩大了传播面,提高了影响力。
小米董事长雷军是国内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人,随着他点名刘德华,这场公益接力也从企业界向娱乐界传递,并最终风靡开来。周杰伦、章子怡、潘石屹、姚明等近200位各界明星名人完成了冰桶挑战。00后组合TFBOYS完成挑战的视频8分钟内被转发10万多次,5天里播放量达到4200多万次。王思聪不但个人捐款100万,而且还带动2500多人通过微博公益平台捐款,成为劝募能力最强的人。
4、微博带来全新慈善创意
自媒体时代,以@好友的方式发起慈善活动并传播慈善爱心,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举。冰桶挑战赛通过互相点名挑战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活动用一种娱乐精神抓住了人们,在全民娱乐的同时完成了慈善的传递和普及。⑾
时至今日,慈善公益事业早已过了纯粹道德感召的阶段,而有赖于更多的创意技巧和营销传播。“冰桶挑战”的成功,就在于将创意注入公益营销当中,用创新找回慈善本源。反观国内的慈善环境,恰恰需要慈善价值的回归。⒀
微博上的“冰桶挑战”再次证明了社交媒体在公益营销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在微博平台上发起公益项目、进行推广,同时又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优势,对公益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借助微博的围观效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将有利于帮助公众恢复对公益慈善的信心,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投入到公益当中。长远来看,这无疑有利于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DanGillmor.NewsfortheNextGeneration:HereComesWe"Media"[J].ColumbiaJournalismReview,2003(11/12):29-37
②ChrisWills.ShayneBowman.WeMedia[J].TheMediaCenter,2003(7):11-17
③百度百科,《社交媒体》[EB/OL].baike.baidu.com/view/2169907.htm.
④Kaplan,AndreasM,MichaelHaenlein,“Usersoftheworld,unite!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ofSocialMedia”.BusinessHorizons,53(1):59-68
⑤⑥⑧⑨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69
⑦王晓光、郭淑娟,《社会性媒体初论》[EB/OL]news.163.com/08/1217/14/4TCEO1DH000131UN.html
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⑾⑿王琦,《我们需要“冰桶挑战”的慈善创意》[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8):70
⒀张健,《“冰桶挑战”以创新找回慈善本源》[J]《.辽宁日报》,2013-8-26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传播;公众号;社交
一、移动端的热潮
(一)公众号是一种社交型内容平台
公众号的社交性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公众号为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承载了新媒体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环形),将双向交流的频率增多,交流更深入。用户与传播者地位平等,用户不再轻易受转播者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媒体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发出更多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公众号是一种内容融合型媒体
(三)多媒体阅读模式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式分析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颠覆了媒体的概念,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一概念是对新兴媒体的重新诠释,也是社会化媒体最形象的表述。社会化媒体将人际交往发生的场所移向了云端,受众接收信息、受众间交流都由现实转向虚拟。在研究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时候借助媒介延伸理论能够让研究人员更好理解“社会化媒体”本身。
(一)网状传播
从图1.0可见,公众号流量的持续提升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户转载而形成网状式传播。在此结构中的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中心原点进行线性扩散,接收到信息的人又成为新的传播中心,传播效果就像核裂变一样产生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
(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
(三)强交互性
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而且任何两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交流的途径不止一条。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用户在接收公众号推送的信息的时候是受众,当受众要将内容转载并附上几句感言的时候,又成为了新一轮的传播者。
注释:
①MANGOLDWG,FAULDSDJ.SocialMedia:TheNewHybridElementofthePromotionMix[J].BusinessHorizons,2009,(52):357-365.
②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22.
[3]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CEB2014年社交媒体报告中指出,小型企业忽视社交媒体上供应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内容无趣
在社交网站上,80%的行销人员的商业技巧和窍门,其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且对此类内容感兴趣的小企业用户也只有25%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