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3.定价技巧的应用
4.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论公关促销策略
6.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服务营销新模型
36.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2.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某公司CI设计方案
4.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lw61.com)
7.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某产品企划案
13.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为例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57,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7,国际营销: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15,全球本地化: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21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关键词:体质健康突出问题;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体育消费行为
TheEffectoftheConsumptionValueonthePsychologicalExpectationandBehaviourofSportConsumptionoftheUndergraduateswithOutstandingProblemsofPhysicalFitness
GUOWen1,HUANGYizhu1,ZHUJianwei1,WANGGuomeng2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205,HunanChina;2.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004HunanChina)
Keywords:outstandingproblemsofphysicalfitnessandhealth;consumptionvalues;psychologicalexpectationofsportsconsumption;sportsconsumptionbehavior
1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假设2: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的影响
假设3: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的影响
1.4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
假设4: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在消费价值观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图1)。
2研究方法
2.1样本本研究按照下面程序来选择研究的被试:
首先,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以及对大学生的访谈,根据下面标准选择被试:1)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方面,选择“营养不良(50分)”和“肥胖(50分)”;2)800米,引体向上(针对男生)、仰卧起坐(针对女生)、50米、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50分,不及格),以这些指标高低得分两端各27%,分成高分组(27%),中间组(46%),低分组(27%),选择中间组和低分组(10-30分);3)血压指标方面,选择“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4)龋齿指标方面,按照2000年中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案》中有关龋病的调查标准;5)近视指标方面,选择屈光度>-3.00,病程>3.00年。
其次,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上述指标,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湖南8所高校1-4年级学生各2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然后根据有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的指标符合我们的筛选标准,进行被试筛选,共筛选出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大学生共1832人,占总人数的22.90%。
最后,对筛选出来的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18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32份,回收问卷1607份,回收率为87.72%。进行废卷处理后,获得有效问卷1386份,有效率为86.25%。研究对象中,男生685人(49.42%),女生687人(49.57%),缺失14人(1.01%);大一409人(29.51%),大二362人(26.12%),大三326人(23.52%),大四259人(18.69%),缺失30人(2.16%)。
2.2测量工具
2.2.1消费价值观问卷消费价值观问卷采用Xiao(2005)[11]消费价值观问卷,由功能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情感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等4维组成,每维3项目,共12项目。问卷采用利克特7点问卷,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Xiao(2005)采用Cronbach(1951)[12]提出的α系数作为信度测定指标,对上海消费者的测试结果表明,4维度α系数分别为0.81,0.79,0.77和0.7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4.58,RMSEA=0.09,NFI=0.95,CFI=0.96。本研究的测试中,消费价值观4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65,0.885,0.882和0.891。
最后,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基础上搜集30个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项目,进行了2次预试,得到良好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形成了以下四个维度:1)求实性消费,指追求体育用品的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的消费,5项目;2)攀比性消费,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与同学相互攀比而产生的体育消费行为,4项目;3)超前性消费,指超出现实经济能力的一种体育消费行为,4项目;4)冲动性消费,指被体育用品的某种特征所吸引,一时兴起而进行的无计划消费行为,5项目。在本研究的测试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解释总变异的68.503%;问卷4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21,0.895,0.874和0.88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3.864,RMSEA=0.045,GFI=0.961,AGFI=0.948,NFI=0.961,CFI=0.971,TLI=0.966。
3结果与分析
3.2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消费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以消费价值观及其维度为因变量,以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讨消费价值观对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影响。
表2表明,消费价值观能预测体育消费心理预期7.9%的变异量(校正R2=0.079),其β系数为0.282(p
消费价值观4因素能联合预测体育消费心理预期10.2%的变异量(校正R2=0.102),其中功能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其β系数为0.234和0.126(p
表2同样表明,消费价值观能预测体育消费行为9.8%的变异量(校正R2=0.098),其β系数为0.313(p
3.3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表3表明,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能预测体育消费行为18.5%的变异量(校正R2=0.185),其β系数为0.431(p
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20]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我们采用χ2/df,RMSEA,GFI,AGFI,NFI和TLI拟合指数来衡量模型的拟合情况。表4表明,模型各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图2表明,消费值观对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育消费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6,0.29和0.57,路径系数显著(p
4结论
2)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功能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预测依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25(5):87-91.
[2]LoweAC,CorkindaleDR.Differencesin“culturalvalues”andtheireffectsonresponsestomarketingstimuli:across-culturalstudybetweenAustraliansandChinesefrom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JournalofMarketing,1998,32(9/10):843-867.
[3]CretuAE,BrodieRJ.Theinfluenceofbrandimageandcompanyreputationwheremanufacturersmarkettosmallfirms:Acustomervalueperspective[J].Industrialmanagement,2007,36(2):230-240.
[4]张萍.长春市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
[5]赵江鸿,刘志强,邱,等.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26-30.
[6]宋亨国.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广州市11所高校大学生问卷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7]ChanK.ConsumersocializationofChinesechildreninschools:analysisofconsumptionvaluesintextbooks[J].JournalofConsumerMarketing,2006,23(3):125-132.
[8]石文典.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3):426-429.
[9]RichinsML.SpecialPossessionsandtheExpressionofMaterialValues[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4,21(3):522-533.
[10]KahleLR.Stimulusconditionself-selectionbymalesintheinteractionoflocusofcontrolandskill-chancesitu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0,38(1):50-56.
[11]XiaoG.TheChineseconsumers'changingvaluesystem,consumptionvaluesandmodernconsumptionbehavior[D].AuburnUniversity,2005:39.
[12]CronbachLJ.Coefficientalphaandtheinternalstructureoftests[J].Psychometrika,1951,16(3):297-334.
[13]杨杰,张萍,周游.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行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8):17-19.
[14]YauOHM.ConsumerbehaviorinChina:Customersatisfactionandculturalvalues[M].NewYork,NY:Routledge,1994:190-264.
[15]ShethJN,NewmanBI,GrossBL.Whywebuywhatwebuy:atheoryofconsumptionvalue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1,22(2):159-170.
[16]HowardJ,WoodsideAG.Personalvaluesaffectingconsumerpsychology[A].InR.E.Pitts&A.G.Woodside(Eds.),Personalvaluesandconsumerpsychology[C].Lexington,MA:D.C.Heath&Company,1984:3-12.
[17]张梦霞.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中西价值观动因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8:4-11.
[18]张萍,孙俊涛.长春市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结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2):93-94.
[19]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20]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4-165.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影响因素及营销对策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大学生网络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上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大学生网上冲动性消费的影响因素及营销策略研究大学生网球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调研大学生消费水平结构分析略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对策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及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分辨能力的因素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焦虑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6年8月3日.
[2]史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结构与媒介使用――以首都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5).
[3]黄健柏,黄飞.我国网络消费研究述评――对364篇大学生网络消费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新宇,何亮坤.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问题及破局之策――以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6).
[5]继光.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
[6]谢S.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观察[J].北方经济,2013,(8).
[7]黄冬兰.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道德观的构建[J].龙岩学院学报,2012,(6).
[8]徐洪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9,(32).
[9]胡立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硅谷,2008,(10).
[10]王东.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11).
[11]陈晓.浅析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正负效应[J].图书馆学研究,2007,(2).
[12]刘志杰.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J].天中学刊,2004,(2).
[13]蔡怀舜.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4]林豪慧.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2,(5).
[15]李卫东编著.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模式――创新设计及运营战略视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琦,张新国,严学军.青年与现代消费[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4)
4.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5)
5.陆汉文.大学生:消费与现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陈沙麦.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3)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大五人格大学生
1问题提出
2.1被试
随机选取西南大学本科学生400名。在删除不完整问卷后,共获有效样本396人,其中大一91人,大二96人,大三104人,大四105人;男生137人,女生259人;文科127人,理科188人,工科81人;生源地在大城市的37人,中小城市127人,乡镇79人,农村153人。
2.2研究工具
大五人格量表采用了John、Donahue及Kentle于1991年构建的“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版(BFI),该量表共有44个问题,分别测量五大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
3讨论
3.1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一般特点
特点一,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在性别维度上的T检验显示,男女生在体验性、情感性和谨慎性维度上差异显著,且在这三个维度上,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购物的原因上多追求新奇时尚的体验感,并希望通过购买的物品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和经历;但在购物手段上,女生还是属于谨慎性,讲究量入为出,从经济实际出发,既不过度消费,也不过度节俭苛求。
特点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年级上存在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体验性和功能性维度上差异显著,且大一学生在此维度上的倾向均大于大二学生。
3.2大五人格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择对大学生的大五人格和消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寻求学生人格对其消费价值观的影响,并通过对学生人格方面的锻炼为学生形成良好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提供可行的途径。
逐步回归方程的结果表明,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预测具有显著性的维度是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这就说明,大学生在人格方面更倾向于冒险、热情、敏感,既追求新奇个性,也注重品质和享受,所以在消费时,消费目标和消费手段都易受人格中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三因素的影响。
4小结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人格与消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女学生在消费目标上具有追求个性新鲜的体验,在消费手段上谨慎、有计划性的特点,这些都与男学生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在消费手段上更超前大胆,消费目标上更随意。大学生的人格和消费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越公正严谨的个体越追求保守、经济的消费,而开放、外向、神经质的个体更追求冒险、新奇、超前的消费。在大五人格模型中,开放性、外倾性、神经质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有更好的预测,能联合预测大学生消费价值观14.1%的变异量。
①翟春艳,杨毅.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92-96.
②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140-142.
关键词:消费结构;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态度;实验设计
一、消费和消费结构
消费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概念,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论文要讨论的是生活消费。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消费由三个部分构成:用于维持生存的(如吃、穿、住,行)的消费――物质消费;用于满足休闲享受的(如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的消费――娱乐性消费;用于促进自身提高发展(如读书学习,进行各种专业训练)的消费――发展性消费。后两者我们又通称为精神消费。因此,本论文引用传统经济学的划分方法,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娱乐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着短视和不成熟的现象。由于交往消费、高档消费品消费费用的增多,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问题。
大学生消费支出中的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仍占较大比重,其他方面的消费状况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消费结构有两个失衡之处:一是物质消费飞速地向高档次发展,精神消费则呈现滞后状态;二是在精神消费中又是重娱乐消遣,发展性消费严重落后。具体表现: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在大学生的消费比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文体娱乐和旅游、应酬交际等消费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大学生中都占一定比例;书籍、教学资料、培训费用的支出却很少。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
三、内隐社会认知与消费
(一)内隐联想测验(IAT)的介绍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内隐联想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反应任务来测量概念间的联系的。内隐联想测验中有两个维度的概念(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每个维度上都应该根据明确的标准分成两个相对的概念。对每个概念选取一定数量的样例用做刺激材料。概念词和属性词可能是相容的,也可能是不相容的。所谓相容,就是说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联系和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而不相容就是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和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的时候,被试的内隐态度和目标词、属性词之间的联系一致,此时,被试的反应方式是自动加工的方式,反应时比较短。而当,被试的内隐态度和二者的关系不相容的时候,就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于是,其反应时就较长。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二)内隐联想测验(IAT)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IAT对消费者内隐态度的测量
在IAT出现之前,内隐态度的测量多采用投射测验的方式进行。以消费心理学领域对消费者的内隐态度测量为例,比如说人格化和动物化的测量,要求被试将呈现的商标图片想像成人或者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在商标比较强势的情况下,被试会将该商标想像成一个人。以类似实验为依据,研究者可以推断出消费者的选择在无意识领域的一些影响因素。但这种投射测验在学术研究领域由于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不足,使得其难以成为有效的研究手段。而内隐联想测验技术的出现,为内隐态度的测量给予了新的思考。
2IAT对消费行为的预测
四、大学生内隐消费结构研究的实验设计构思
本实验构想拟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通过小样本实验进行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对精神消费(发展性消费和娱乐性消费)和物质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的内隐态度的测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预测做出一系列的实验构想。
(一)基本实验构想
实验二:研究二是为了验证精神消费的两个基本结构。即在娱乐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中是否存在IAT效应以及了解大学生精神消费的倾向性。拟使用一个IAT程序对被试的内隐精神消费的态度进行测量。(1)概念词。我:自我,我的,俺的,本人,本我,自己,自身,我们。非我:他的,她的,别人,旁人,他人,他们,她们,你的。(2)属性词。娱乐性消费,电影。上网聊天,跳舞,旅游,CD,K歌。游戏,蹦迪。发展性消费:书籍,培训,u盘,电子词典,打印,调研,网络学习,考试。
(二)实验步骤
1练习对目标概念的反应方式
这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反应任务,计算机每次随机地呈现一个刺激,它属于两个目标概念中的一个,被试需要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尽量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如按“E”键或按“I”键。如被试在出现代表“我”的刺激时左手按“E”键,出现代表“非我”的刺激时右手按“I”键。
2练习对属性概念的反应方式
这个任务与第一步基本相同,只是刺激材料属于属性概念,被试要按的反应键还是原来的两个。如出现代表“精神消费”的刺激时被试左手按“E”键,出现代表“物质消费”的刺激时右手按“I”键。
3进行第一项联合任务的练习
联合任务可能是相容任务,也可能是不相容任务,它们出现在第三步的可能性是随机的,而且和前两步存在对应关系:第一步和第二步相当于分别对本步骤要进行的任务进行分解练习。本步骤中,出现的刺激可能属于目标概念,也可能属于属性概念,不论属于哪一个维度,被试都要按下相应的按键进行反应。如出现代表“我”或“精神消费”被试左手按“E”键。出现代表“非我”或“物质消费”的刺激时右手按“I”键。
4重复第三个步骤
5用相反的方式对目标概念进行反应
本步骤和步骤I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是,两个目标概念所对应的正确反应恰好和步骤I相反。如出现代表“非我”的刺激时左手按“E”键,出现“我”的刺激时右手按“I”键。
6第二项联合任务练习
其中的联合任务相当于步骤2和步骤4的组合,其相容性和步骤3中的联合任务相反。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和步骤3相同。如出现代表“非我”或“物质消费”的刺激时被试左手按“E”键,出现代表“我”或“精神消费”的刺激时右手按“I”键。
每一个步骤的开始由被试自己掌握,按“空格”键开始,一旦开始,一个步骤之内的所有刺激都会逐一随机呈现完,此间不容被试自己决定呈现的速度和次序,待全部刺激呈现完且被试反应完毕,进入下一个步骤。在每个步骤结束时,都会把该步骤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反馈给被试。相邻两步骤之间允许被试稍作休息。
为了平衡学习和疲劳效应,每组中有一半的被试先做联合任务1,再做联合任务2;另一半先做联合任务2,再做联合任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