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行政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非政府公共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兼具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应用性技术,可以胜任一般管理岗位及管理辅助性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服务意识,有与人合作、团结互助的良好愿望和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熟悉党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具备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对文档进行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电子政务设计能力。
表1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政策、行政法规分析能力
(2)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3)组织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
(4)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能力
(5)公文写作与处理能力
(6)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
(1)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3)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执行能力
(6)工作评估总结能力
(7)创新能力
(1)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
(2)自我塑造的能力
(3)沟通社交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
(5)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6)团队合作能力
表2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职业岗位
描述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
主要链接课程
1
办公室文员
知识:行政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组织设计理论;管理理论。
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沟通社交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创新思维;具有一定沟通技巧;具有整体思维和大局意识;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社会调查方法、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领导科学与艺术、社交礼仪
2
民政协理员
知识:政治学理论;行政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社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国家行政政策、法规。
能力: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沟通社交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宣传能力;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创新思维;具有一定沟通技巧;具有整体思维和大局意识;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政治学基础、行政管理学、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实用法律基础、社会调查方法、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工具及应用、领导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社交礼仪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岗位人员学习。
(一)《西方行政制度》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西方行政制度主要讲述:政府制度的基本分类;法国的半总统制;瑞士的委员会制;英国行政制度;美国行政制度;日本行政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国行政制度进行简要比较。
实践条件要求:以“浅议西方行政制度与我国的行政制度”为题,通过社会调研,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言之有物;格式规范,报告提交须保留封面及得分评语表格,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
(二)《社会调查方法》
实践条件要求:SPSS基本应用: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进行再编码练习、生成新变量练习、生成各种统计图练习;根据所给数据材料,在计算机上逐一进行SPSS基本统计分析的练习。
(三)《公文写作与处理》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为依据,密切结合机关公文写作实际,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公文写作与处理过程中的文种辨析、公文的整体构思和写作技巧、行文规则、公文格式、文稿交拟与领导人的意图、法定及常用公文的撰写、收发文处理规范、立卷归档等各个环节,并附有正反实例和练习材料。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课程主要内容: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他科研应用文及传志);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其他应用文写作简介(包括新闻写作、财经写作、法律文书写作)。本课程重视写作实践训练(包括作文、讨论和讲评)。
实践条件要求:对所给出的具体事例进行纠错,并指出该两则“通报”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写作题:根据所给出的信息写作一份通告。
(四)《市政管理学》
课程目标:从理论上掌握市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分析方法,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市政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进而能以管理学思维理解政府部门的存在意义和作用领域,在新的时代,城市迅猛发展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本身及治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变,这就要求市政学对政府管理城市的职能转变、理念更新和方式变化进行科学的研究。
课程主要内容: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现代城市政府、城市法制、现代城市政府的专门管理职能、现代城市管理理念、数字城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与城市竞争力。
实践条件要求:案例分析:对我国市政体制的思考;撰写一份城市环境管理学习体会。
(五)《中国政治思想史》
课程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结构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军事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实践条件要求:读书报告:请同学们学习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有关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林则徐学习西方思想的读书报告。题目自拟,字数不能少于800字。
(六)《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课程目标:认识到公共关系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社会力量的壮大使得公众能够影响到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政治民主则是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保证,经济快速发展与竞争日益激烈是公共关系发展的驱动力。
课程主要内容: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公共关系历史、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公共关系三大工作目标、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关系协调、公共关系工作四大步骤等。
实践条件要求:案例分析: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危机公关。操作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撰写一份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书。
(一)课程管理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毕业集中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方法、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通过网下实地和网上虚拟实验项目完成。
2.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毕业集中实践环节就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报告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并且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比较与分析,得出可行性解决对策与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社会调查报告按江苏开放大学关于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坚持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学者和行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2.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邮政编码:210036TEL:025-862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