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平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云”上的教育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是一所以创建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学校为追求,努力建成一个让师生、社会共同向往、热爱、眷念的学校。在校园里,学生“享受学习,选择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七中育才的校园文化蕴涵的是师生内心更加舒畅、心灵更加舒展的成长、成功、成才的美好画图。在校长张军看来,学校的“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对学校愿景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借助教育信息化,学校每问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演播厅能实现网络在线直播、录制等功能。学校的优质课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教育云平台上,提供给全省的近百所学校,对边远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务处主任何刚说,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具备教育和技术的特性,七中育才把信息中心的职能融入教务日常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搭起成功的桥梁

云平台不但搭起了学校内部成功教学的平台,也实现了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交互联系。据了解,亚洲教育网为中小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的“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属于混合云,是对现有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的升级和补充,把网络环境从局域网、城域网扩展到广域网,原有设施、平台和系统作为私有云基础,通过中间件接口实现与云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建成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私有云,如学籍管理云系统、成绩分析云系统、网络阅卷云系统、素质评价云系统等;依托亚洲教育网公共云支撑系统构建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公有云,公有云的基础设备、平台、应用系统均由亚洲教育网提供,如教育社区云平台、班级云平台、学习云平台、互动云平台、资源云平台等。

通过平台的实施,育才学校教导处兼班主任的叶玲老师无限感慨的说:“以前自己既要管教学事务,又要管理班级事务,常常忙的是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借助教育云平台提供的学校办公OA教学事务安排、课程管理、分配、通知下发等一台电脑就能轻松搞定了,省去了不少麻烦。另外,现在批改成绩、给学生布置作业等也能通过电脑完成,不得不说这个系统给老师也减负了,尤其是我这样身兼多职的老师。”

张军表示:“学校管理云平台”功能促使学校环境更加安全、有序。教育云提供的“智能一卡通”功能使学生们每天从进入学校到在校消费、借阅、离校都只需使用校卡即可,并且电脑会自动记录孩子在校情况,家长、学校都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各方面情况。“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学校管理各方面事务,使得学校都能结合自身管理理念和方式对学校管理实行更具自己个性化、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素质教育有了更广泛的依托平台。

关键词:智慧教育;云平台;教育云;实践教学

0引言

1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架构设计及实现

1.1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

1.2实验教育云平台的架构设计

在图2中,Web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互联网接入Web服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虚拟实验环境移植到Web页面和生成动态网页[5],这样使用者就通过虚拟生成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将多个Web服务器组成了云端Web客户群。应用服务器端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的结果传送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保存,同时将处理结果通过Web传送到Web服务器端。由于此可,这种B/S结构极大地简轻了云端Web服务器的工作负荷,只需安装Web浏览器作为云端的运行平台同时只负责一小部分的人机交互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主要的业务逻辑处理工作由服务器群实现。所以这种“瘦客户端/胖服务器”模式易于后台管理和维护,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1.3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实现

按照实验教育云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架构设计,其教育云平台的实现如图3所示。图3的左侧为学生的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图的右侧为R语言的实验环境。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教师可以在后台查询实验报告提交情况和录入实验成绩。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一、引言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计划效果良好,开始向全港1000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试推广;2003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

现代化时期,智慧体育赋予体育以“智慧”,改变了人们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知。由于智慧体育在传统体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创新与延伸,塑造出了一个内涵丰富且特征鲜明的新型体育文化理念,能够在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精神发展需求的同时,引导更多体育爱好与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探索积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适应时展需求,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教学理念建设特色体育课程与文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展现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能够在不断突破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桎梏的基础上,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与校园体育文化水平。

1、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意义

1.1、概念简介

信息化时代,智能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文化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智慧体育”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标志着我国体育行业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智慧体育是一种体育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化发展形势,相较于传统体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多方面满足人们的体育发展需求,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体育运动信息和发展动态,教育领域和体育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爱好者也可以完善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服务和运动项目。

1.2、发展意义

智慧体育的大众化、广泛化普及从多维度提升体育行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智慧体育作为一种新时期概念,不仅能够为体育运动参与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运动参考方式,也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提供广泛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其中,在高职院校建设体育文化期间,合理应用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完善教育体系和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结构,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和改革需求,充分展现智慧体育发展概念理念与服务思想,能够在有效拓展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更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和教育风格,进一步推动和实现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目标。

1.3、未来展望

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反思

2.1、教育创新改革探索初期,体育文化氛围不浓郁

智慧体育对高职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智慧体育,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引导,能够构建学生们完善的体育竞技意识和运动精神,培养学生们终身化的体育发展意识和观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智慧体育场馆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平台等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期间,有关智能体育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除了学生们不理解智慧体育的实效性作用,教师在开展“智慧化”体育训练和教学引导过程中,也会遇到众多阻碍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其中,院校智能化发展水平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完善,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发展不匹配,教师实际教学引导经验不足等问题都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想要有效保证现代化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不仅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也需要考虑后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多种问题和阻碍。

2.2、智慧体育建设与实施阶段,缺乏人力、物力支持

3、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3.1、明确教学发展目标,搭建特色信息平台

3.2、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培养体育精神意识

3.3、加强互动交流激励,构建文化育人氛围

3.4、做好教育改革创新,实时跟进形势变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体育”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与发展创新思路。转变体育文化建设思路和想法,加强对智慧体育发展的建设和与支持,通过强化智慧体育平台与体育文化建设宣传,营造良好高职院校教学文化氛围,丰富课程教学策略与措施等方式,能够不断巩固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保障并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品牌的形成与高职教学发展的进步。

[1]陈岳.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路径分析[J].体育风尚,2021(6).

[2]李永,武铮铮.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4).

[3]雷建辉,陈利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职业,2020(36).

[4]缪嵩.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反思及优化对策阐释[J].体育风尚,2021(4).

【摘要】“智慧校园”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建设,依托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学校综合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智慧校园”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0寸的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10]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2-53.

3年内实现智慧教育

《嘉兴市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此次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嘉兴”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规划,形成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成智慧型校园环境,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

行动计划包括: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度完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培育建设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7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的建设;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8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正式启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形成与应用推广。

智慧校园全覆盖

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试点工作,是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促进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内在创新,全面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据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环境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主干速率万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有功能完善的门户网站和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库,并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数字教育资源上,建设以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应用环境上,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应用的信息化,包括教学教研管理应用、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德育管理系统、体卫艺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视频应用系统等。

在配套下发的《推进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明确:2016年―2018年,组织实施100个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和2017年为申报实施阶段;2018年为成果形成、应用推广阶段。

智慧校园给师生“云空间”

依据此次行动计划,嘉兴市要实现100%的中小学校和90%以上的幼儿园宽带到校到教室;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培育建设100所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在“特色环境建设”这一项中有: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而“网络空间”这一项,又包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班级等机构空间这5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要求。

学生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

教师空间是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家长空间将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在“互动教学环境”这一条中,明确要求学校提供师生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支撑环境,创设具有感知环境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鼓励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与智慧树幼教云平台同名的,不仅有一家在线互动学堂,还有央视的一档少儿节目。CEO袁胜军不太为百度的搜索结果困扰,他甚至还很自信,“到今年年底,也许困扰的会是央视。”

智慧树幼教云平台由园长端、教师端、家长端构成,是一个专门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打造的家园互动沟通平台。园长和老师可以借助移动端提升办公效率,通过“园长信箱”、“班级圈子”等功能,实现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业内简称家园互动)。这一产品架构,注定了智慧树的运营,不可能通过C端应用市场分发来直接找到自己的用户,它是一个需要首先面向B端(幼儿园)进行推广的产品。

国内最早一批针对幼儿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家园互动App产品集中出现在2012年。智慧树品牌运营总监朱敏对《财经天下》记者进一步分析指出,总体上,国内目前已经完成管理信息化过渡的幼儿园,只占总体的10%,而幼教信息化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最早是2002年前后在国内出现的各种幼儿园管理软件;其次在2006年涌现的短信沟通平台――校讯通;2012年左右,市场上开始出现了第一代家园互动App;2014年以后,家园互动产品进一步升级为结合了云计算技术和硬件产品的幼教互动平台。智慧树现有的产品框架,是幼教管理产品的第四个阶段。

目前,家园互动类产品在全国约有160家左右,其中一半的产品,思路出自幼教行业从业者,但产品实施采用的是技术外包方式。整个市场只有10个左右的产品,是同时精通于互联网技术和幼教专业、拥有一定量级用户群,并获得风险投资认可的成熟互动产品。

智慧树创立于2013年底。这个时点进入幼教管理App领域,算是比较晚的。几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彼时已经在从家园互动App尝试向更高级别的幼教互动云平台过渡。创始人袁胜军调研发现,20多家同类产品的盈利模式都是直接向用户收费,简单说就是想方设法从家长手里赚钱。于是,免费政策被确立为智慧树的突破口。

“我们认为互联网是一个生态,不是提供东西给你用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户真正能对你的产品产生依赖。”汪筱是智慧树的副总裁,负责产品研发和运营。在他看来,智慧树的优势就在于“更懂互联网”,团队中超半数核心研发成员来自人人网与中软。

2014年4月份,智慧树幼教云平台正式上线。同年9月公司获得来自和晶科技的1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袁胜军介绍,融资将主要用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以免费的模式和较晚的时点进入幼教互动市场,智慧树眼前面临两大课题:如何快速拓展市场规模,以及要尽早寻找有效的商业模式。

要获得更多的用户,就必须占领更多的幼儿园。智慧树获取用户的渠道是全国各地的商,这也是家园互动产品目前主流的渠道拓展模式。各省市商掌握着片区内的幼儿园资源,这些商过往为幼儿园提供服务、教材、文具,因此与幼儿园建立了天然的联系。商将App产品卖给幼儿园,智慧树由此获得用户。此外,智慧树目前已经在全国举行了超过100场的园长推介会。

2014年下半年,袁胜军曾感觉智慧树的用户数和竞争对手始终拉不开距离。于是,公司在年底公布了新的渠道合作政策:承诺智慧树产品的销售提成一定会高于同行;其次,将商升级为“合作伙伴”,不仅负责在当地幼儿园销售智慧树App,未来围绕App所打造的更为深入的商业化产品,合作伙伴也可获得一定的利润分成。

“他们其实也是在创业,和我们一起创业。我们顾及他们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汪筱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身处互联网时代,很多商也想转型,但是自己独立搭建一个产品平台是不现实的,于是才愿意与智慧树合作,在智慧树的平台上做各自的工作,然后共享回报。

合作政策调整的效果很明显,今年3月份,仅仅一个月的新用户增长,就几乎超过去年全年。智慧树由此调整了2015年的目标园所数,由原来设定的8000家改为3-4万家,覆盖全国在册园所的20%市场份额。

“成功之后就可以复制到其他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城市,不过目前一切都需要验证,我们只是在摸索,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去临沂寻找。”汪筱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就在智慧树忙着在幼儿园市场圈地的同时,它的竞争对手也没闲着。曾获得太证资本一亿元A轮融资的互动宝宝,2014年又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其业务平台通过中国联通的固网和3G网络与园长、教师、家长的终端连接在一起。

智慧树则透露,计划在今年完成规模达两亿元的B轮融资。看起来,家园互动领域正在成为资本的新欢,而这个领域内的玩家瞄准的是一个将会每年持续递增的巨大市场。《2014-2018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提供的调研数据称,2013年中国0-3岁婴幼儿人数在5000万左右,按照每个家庭年均消费3000元计算,该市场整体规模在1500亿上下。另外,随着城市家庭用于教育消费比例占总收入的比重的持续增加,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将至少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关键词】智能化;智能教室;智慧课堂;教育云平台

【Abstract】Thestudyofsmartclassroomandwisdominclassroomteachingandlearningisanewimportanttaskinthefieldofeducationaltechnology.Asaproductofthestageoftheclassroomdevelopmentandchange,smartclassroomhasbeendesignedandusedtoservethewisdomeducation,thusmakingitnotonlyintelligentspaceofteachingandlearning,butalsoanecosystemof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

【Keywords】educationaltechnology;smartclassroom;wisdomclassroom;educationcloudplatform

1引言

2智能教室的构成及功能

智能教室,又称“智慧教室”或“未来教室”。它的基本概念:一个能够方便对教室所有设备(计算机、投影,音箱、交互白板等)及环境(温度、光线、空气质量等)进行智能控制和操作,有利于师生无缝地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智能教室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它的构成体现出设备先进、操控方便、资源丰富、交互流畅、教学方式灵活等特征。

智能教室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功能方面,主要包括课堂笔记的自动化、课堂实录、设备控制自动化、智能远程教学等几个方面。

2.1课堂笔记的自动化

传统的课堂模式经常是教师忙于讲课及板书,学生忙于听课与做笔记,而学生的听课与做笔记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这种模式显然对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不利的。在智能教室中,学生再也不用做笔记,只需认真听讲就行,教师的所有板书都可以自动保存起来,并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传输到学生终端中,或者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出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课堂教学实录

2.3课堂互动与协作学习

智能教室的核心是互动,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设备。它集硬件与软件为一体,并连接到“教育云平台”上,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并且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智能教室中,学生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进行互联,既可以实现教室内的小组互动,也可以与远程的学习者或专家进行互动,完全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多方面的互动与协作学习。

2.4远程教学的智能化

远程教学是智慧课堂的一个方向,智能教室引入交互空间的概念,把一个普通的教室空间增强为一个教师和远程教育系统的交互界面。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可以摆脱键盘、鼠标、显示器的束缚,而用语音、手势甚至身体语言等传统的授课经验来与远程学生进行交互。现场的课堂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界限被打破了,教师可以同时对现场和远程的学生进行授课。

2.5教育云平台的运用

教育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平台,它能够灵活地统一管理和调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个人终端,经互联网连接到教育云平台,获取学习信息服务。教育云平台能够发挥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在线的远程教与学的资源,并为学习者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教育云平台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能够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智慧课堂是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它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的作用,实施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智能教室的设计与应用都是为智慧课堂而服务的,智慧课堂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从智慧课堂模型中可以看出,智慧课堂的设计主要分课堂环境设计和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两方面。

3.1课堂环境设计

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环境。物理环境中,智慧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互动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智能环境控制则给课堂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从光、温、声、空气质量等方面根据课堂的实时状态进行调节。创意空间布局则主要考虑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桌椅设施,以及根据教与学活动的需要能够方便实施桌椅的组合,形成学习小组,以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习支持环境由基于泛在网络的教育云平台进行支撑,实现高互动教与学设备、智能环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支持智慧课堂教与学等活动的开展。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互终端接入智慧课堂学习支持系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实施,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同事、家长等也可以接入智慧课堂学习支持系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了解学与教的情况。

3.2课堂教与学的设计

可扩展的学习资源库是教育云平台的重要支撑,因为在智慧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生成的资源,而且智慧课堂中的学习需要有情境性、适应性的资源,需要为学习者进行个体学习时所需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提供支持,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随需应变的学习资源服务。

4结束语

从教育技术研究的角度看,智能教室不仅是一个学习环境,更是一个课堂生态系统,它为智慧课堂的教与学创设了必要的条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在课堂中的应用,必将会改变课堂的结构和形式。智能教室是智慧课堂的一个重要形式,智能性也是智慧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加强智能教室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最终构建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和谐新型课堂/教室。

[1]高丹丹等.智慧课堂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1-15.

[2]陈卫东,张志平.智慧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7):23-28.

[3]陈卫东等.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8):39-44.

[4]王琴,王宝俊.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多媒体教室的研究与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2(1):65-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课题“社区教育中智能教室建设研究”(立项编号:YJ1326)和汕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智能教室与创新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2013GHBY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众多的高新科技,互联网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许多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等。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管理理念,认真规划校园资源及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化校园也就成了各高职院校讨论的重点内容。

1智慧化校园

智慧化校园是指在现如今信息化的背景下,使环境、设备、社会及人相结合,从而构成的数字化的校园系统。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以信息化平台为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从技术方面分析智慧化校园,其主要是结合感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及学习系统相结合,从而创建的具有实时性、快捷性、智能型的高职院校。

建设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构成,比如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实现专业教学活动,而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则是建立教育平台及校园感知系统。以这三个技术为支撑点,高职院校才可以迈向信息化及智慧化的方向发展。【1】

智慧化校园与信息化校园是有一定的本质区别的,信息化校园主要是以信息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系列的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智慧化校园则不同,它是以数据信息为依据,它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及信息评价等等,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校园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构建集学生学习、探索、实时追踪及智能评价为一体的智慧化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此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创建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进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具备综合素养。【2】

2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

创建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所以与其他本科院校有所区别,这就使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个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技术及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建设人才、生产人才及服务人才等,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具有实用型及针对型的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的管理设置都较为简单,所以与本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具有一定的本质区别。在高职院校中的智慧化建设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就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打造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高职院校。那么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互动合作的特点,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就要为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使系统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学校与社会企业相互合作,能够有效体现出智慧化校园的特点,还能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开展效率。在校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实习教学,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还能吸纳更多的人才,一举两得,有效促进了校园和企业双方的合作进程。高职智慧化校园与企业相互合作,开辟了高职院校的另一发展途径,也为学生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另一发展空间。【3】

2.2具有网络互通的特点

2.3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在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还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智慧化校园能够以原有数据信息内容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建模处理,然后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引入全新的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信息内容。另外,智慧化校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信息进行预测,以网络智能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献信息,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使高校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体现了智慧化校园的智能化特点。【5】

3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时候,有一大部分的生并没有感觉到与普通校园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只重视建设,没有对其合理的应用,这才使得信息化校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智慧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使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管理、图书管理等等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今后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开展,教学环境也会得到全面优化。在今后,智能化的高职教学将会变为虚拟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使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对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教W方式及作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率的专业教学课堂。【6】

3.2构建智慧化校园云系统

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今后的智慧化校园将会实现云模式校园系统,这也是目前智慧化校园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校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以智慧化校园为基础,从而丰富数据信息,促进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及管理服务的开展步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工程的开展。在智慧化校园中构建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是其发展的需求,在网络化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智慧化校园必然会有飞跃的进步,也为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3.3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

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也是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那么首先就要构建智慧校园平台。在虚拟化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教学服务将会全部以数据应用的形式呈现,教师能够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以应用教学软件为基础开展。教学软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可以使原本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学生也可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不仅仅是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还是我国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资源及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也会不断深入及丰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通过以上描述,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其过程非常复杂。高职智慧化校园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正在发展及摸索的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对其重视,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及理念,对其创新和完善,以促进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1]沈光美.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5).

[2]刘斌.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2(22):29-30.

[3]朱迅,杨丽波.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24-26.

[4]鲁波.高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6):84-85.

[5]赖建书.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

智慧教育

由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演变,需教师、学生及技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进步,如技术经过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学习需求、教学需求等情况下由教师的教学工具变成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如图1)。

1.教师功能变化

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领导者,学生学习目标、掌握知识层次及过程、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均由其设计、制定并组织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的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搜集资料方式开始多样化,教学相比以前也更加灵活多样,但总免不了“课堂主宰者”这一角色的担当。而智慧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教”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引”,由此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到有效提升。

2.技术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技术逐渐渗透到教学系统中,技术由单纯地由教师使用转变为学生和教师都使用的角色。技术自运用到教学中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资源搜集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课堂上使用甚少,而在智慧教育中,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能力提升,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

3.学生角色转变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加工机器,转变为主动学习构建的智慧者。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方面通过智慧教育学习过程均得到有益锻炼和提升,是教学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关键。

首先,智慧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交互,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由一般的单向传递(教师传递给学生)转变为双向传递(师生交互),师生更多地通过互动进行有效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智慧教育中媒体角色的变化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媒体这一工具更好地吸收、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激发下一轮学习的动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语文学习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智慧教育这一高阶教育形态,相比当前教育形式更多具备公平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学习个性化等多个理想化教育的核心特征,更加适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先进技术如网络学习空间、云平台、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契机。笔者就智慧课堂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做了分类总结,并将教师和学生对其运用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图2)。

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运用,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能够触摸到的实物,如基本的桌椅、座位等一般教室中具有的,在图中没有特别提及,只提出智慧课堂中的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其中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相比PPT更易操作演示;平板电脑则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的,方便师生之间资源的推送、管理和服务,是智慧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极大地增加了其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产生有益影响;微课、网络和平台等软环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有效工具,如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评价平台、服务平台、云平台等有效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案例设计

《倡议书专题学习――做鸟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基于之前对语文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但对倡议书这一应用文还停留在知道、了解这一层面上,需要对这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生已适应小组学习法,并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效沟通交流,组内基本能够合理分工,互相补充,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较好地展开。对于资料的搜集,学生已掌握方法,并适应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环境,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倡议书的写作方法及要求;明确鸟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影响;培养独立查寻资料和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结归纳,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倡议书的写作规范和写作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5.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提供范围,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网络查找有关鸟的资料;温习微课《倡议书的写法》。

课上:

①情境导入(展示鸟的系列图片)。鸟以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美妙的飞翔点缀着大自然的美景,又以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成为人类的朋友。在爱鸟周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做鸟类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

③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提示在每个组展示讲解的同时,其余三组要仔细听并且做记录。一个组讲解完毕后,会向其余三组各提一个问题。每个组回答正确与否,决定该组是否得分以及最终的自我检测评价等级。

结合活动目标设置组别,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文学组、艺术组、生态环境组和生活科技组。

④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学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题目,对自己的学习做一简单测评,明确学习成果和不足。

课后:各组进行自我检测评价,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教师提供《倡议书的写法》微视频,让学生拟写保护鸟类倡议书,学习倡议书的写法。教师适时总结倡议书的写法并点拨、拓展:鸟类在文学、艺术、生态环境、生活科技等方面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伙伴、朋友,我们要像保护鸟类一样保护它们。

智慧反思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也应该抓住机遇,围绕“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谐的校园。智慧校园,重在智慧,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组建的数字资源优化共享的虚拟教育环境。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渐增多,数字化校园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园从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原有平台,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即: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能保证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智慧校园概念及特点

2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近几年定义的新概念。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有创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网格技术、数据虚拟化以及并行运算等多项技术,重新定义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的定义可划分为很多种,但是从基本原理上讲大致相同,云计算是利用网格技术使计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户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享受服务,任何联网的应用,都具备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多个用户可以分担超级计算机成本,大大节省开支;用户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联、云安全以及云存储等可以在校园建设上大显身手。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字面上讲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上主要依靠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RFID技术,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应用广阔;(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软硬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进行快速处理。物联网技术实际用途主要在智能标签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联网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达到“智慧”状态,提高校园工作水平,改善学校服务管理能力。

3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移动互联校园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智慧校园属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就学校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将日臻成熟,在学校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倡绿色节能减排的风气,为学校师生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使智慧校园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帜,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10A):18-21.

一、引言:智慧教育的培养理念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推动力,教育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智慧教育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尊重每位学习者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最早是受“智慧地球”的概念启发而延伸过来的,IBM公司倡导的“智慧地球”是应用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让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而智慧教育的本意也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今天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教学工厂”式学校教育,提升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为信息社会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

网络的普及加剧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席卷而来。未来将是从数据中“钻取石油、开采黄金”的时代,企业对掌握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技术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激增。本文提出如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应用“智慧教育”创新完善信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手段,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以有限静止知识为中心”向“以无限动态资源为中心”的转变。

二、基于智慧教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一)智慧教育的环境要求

智慧教育更加强调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变革。通过明确智慧教育的教学环境,可以建构更加符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技术特征和专业教学需求的文化共享(伦理、责任、价值认同、利益观)学习共同体,为信管专业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实践机会等。

(二)基于智慧教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与实践环境构建

基于智慧教育的信管专业课堂与实践教学学习环境框架,包括底层学习资源数据库、弹性分析云和用户使用终端三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智慧教育底层学习资源数据库分为原始用户数据库和聚合信息数据库,原始数据库保留了所有未经处理信息数据;弹性分析云的作用是综合用户需求,基于智能推送选择学习、教学和生活方式,促进学习的社会协作、深度参与知识建构;用户使用终端是基于移动、物联、无缝接入等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多种学习工具,使学习者拥有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机会。

第三,信管专业智慧教育用户使用终端。用户使用终端设计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干预教学的服务管理。通过聚集、分类以及关联规则等操作,分析记录在学习管理系统中的学习者行为数据,生成实时的数据报告,并利用行为数据中反映出的规律来生成预测模型,评估学生知识建构能力,进而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能力、偏好、需求)提供学习诊断、建议和服务,形成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学习元和教学元,通过智能推送服务和终端设备实现资源的互联和人的互动协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三、基于智慧教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紧缺大量具有“大数据”思维方式、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信息管理人才。如何利用智慧教育的技术与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培养企业满意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可懈怠的追求目标。

(一)基于Moodle平台构建信管专业主动式智慧学习服务平台

(二)基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2010年我国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造就专业化教师队伍。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成为信管专业建设的焦点问题。

整合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TP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是在舒尔曼PCK概念基础上整合技术而形成的面向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师知识框架。TPCK代表着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知识。TPCK的核心是技术知识(TK,TechnologyKnowledge)、学科内容知识(CK,ContentKnowledge)和教学法知识(PK,PedagogyKnowledge)三者的动态平衡。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将技术“整合”到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当中去,对于有效使用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核心关键要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如图4所示)。

从TPCK的发展机制来看,教师学习技术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持和教师亲身参与设计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TPCK对教师应用技术的有效教学具有支配作用,它包含了具体教学情景中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真实的复杂关系,包括教师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对自己原有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与反思,敏锐地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相互关系中寻求新的可能,如根据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设计新技术或利用新技术开创新的教学空间。

教师利用TPACK思维框架从教学―内容―技术三者重叠交互教学法,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特定的教学/学习情境(如师生的信息素养、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偏好、现有的数据分析实验教学设备环境等)的特点和约束条件,保持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三者的动态平衡,智慧灵活地选择应用恰当的教学法、学科内容以及支持技术,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和智慧行为的涌现。

(三)基于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Analytics)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四)建设面向数据管理时代的实用自制教学实验的开放式实验室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进入了“从数据到信息,再从信息到知识”的发展阶段,众多企业都面临着大量的数据,但缺乏实用技术支持定量分析的困境。无论是在数据准备和数据清洗期间,或者在数据探索期间,数据分析基本理论复杂性对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E-views、SPSS等分析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挑穑数据驱动领域的实践者对于如何学习、应用一系列实用的计算分析工具和解决方案存在着迫切的需求。

(五)针对大数据行业建立开放式企业实训基地

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模式的转变,决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积极与阿里巴巴、杭州网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台湾鼎捷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针对各类型企业不同用人需求,将企业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实际运作层面上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抽象的定义、理论、模型,从整体上对专业内容进行认知与把握,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实业务结合,实现数据、环境和需求的互动。

THE END
1.远程工作新手必读:解锁沟通技巧,打造高效团队!远程工作中,效率问题常常像拦路虎一般出现。其中,环境干扰是一大难题。在家办公时,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电视似乎总在向你招手,家人的活动也可能随时打断你的思路,这些干扰就像狂风中的乱叶,让你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应对这种情况,打造专属工作空间是关键。这个空间要安静、整洁,成为你的 ...https://www.jianshu.com/p/398ec4c9bbe1
2.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远程工作方案.docx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远程工作方案方案目标和范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许多组织被迫调整其工作模式,远程工作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本方案旨在为组织提供一套详细的远程工作方案,以确保员工在安全的环境中高效工作,同时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和组织的长远发展。方案将涵盖远程工作的实施步骤、技术支持、管理模式、沟通协调机制及...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370578.html
1.远程控制——赋能远程控制的创新解决方案P2Link在设计上注重低延迟、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其在远程控制中具备独特的优势。 低延迟高效率:相比于传统的服务器中转方式,P2Link基于P2P技术的直接连接,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延迟,适合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场景。 多平台兼容性: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等多种操作系统,适配性强,便于各行业广泛使用。 https://blog.csdn.net/P2LINKniu/article/details/143714662
2.借鉴八条成功经验,规划远程办公蓝图–McKinseyGreaterChina若干年前,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社携程便已允许联络中心的员工居家办公,这一措施让该企业这次获得了回报——携程因此得以在旅游行业普遍瘫痪的环境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经验:依靠科技是企业整体运行保持正轨的关键,但前提是必须正确部署最基础的设施。 7.重视安全问题 ...https://www.mckinsey.com.cn/%E5%80%9F%E9%89%B4%E5%85%AB%E6%9D%A1%E6%88%90%E5%8A%9F%E7%BB%8F%E9%AA%8C%EF%BC%8C%E8%A7%84%E5%88%92%E8%BF%9C%E7%A8%8B%E5%8A%9E%E5%85%AC%E8%93%9D%E5%9B%BE
3.旅游公司下半年工作计划(通用10篇)2、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努力拓展营销市场。以“组织游客进行观光旅游”为导向,大力宣传公司产品达到“营销”的目的,拓展西安、咸阳市场客源,把握动态、大力营销、多形式开发市场,将整体外勤服务从服务化做到商业化转变。 3、拓宽营销思路,精心策划宣传,提升旅游吸引力。充分发挥春季“万亩槐林”景观资源优势,重点筹划“自驾...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712083937_5286640.html
4.农家乐项目策划书(精选9篇)1.2提升无形服务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而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成分,也含有相当大的无形服务成分,并且服务的优劣往往是决定旅游者是否回头的关键因素。旅游业中的服务由其从业人员提供,主要包括企业后台管理人员、维护设施与园内秩序、清洁人员、前台面对游客提供服务的人员、为游客表演的人员以...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582390.html
5.锐捷交换机如何配置web远程登录与SSH远程登录那么,这个就ssh远程登陆成功了。 弱电行业网补充下: 配置需要开启SSH功能,且PC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网段,如果不在的话,可以设置下网关。 可以用show service命令确认SSH服务功能是否开启。 如何配置交换机web方式登录 一、配置思路 通过web管理功能远程管理设备。以锐捷交换机为例,配置web登录,一般是四个关键点: ...https://www.rdhyw.com/news/show-887.html
6.年度培训工作计划XX年,我委的教育培训工作将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开发、培训指导、交流学习、测评考核等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凝聚多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与综合效益,为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0804105010_1239566.html
7....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1万物云:国内物业服务行业领导者1.1...1、万物云:国内物业服务行业领导者 1.1、脱胎于万科,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作为万科地产业务的物业配套服务,万物云已有超过 30 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万科开发业务板块走过风风 雨雨,从单一的住宅服务商逐步转向社区、商企、城市空间并驾齐驱的综合物业服务商,并逐步培养出自身的 内生增长能力和全新的品牌反哺开发业务,现...https://xueqiu.com/9508834377/234893179
8.培训部工作总结15篇我们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与市区八个方面主动对接”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更新培训方式,努力打造高端一流的培训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精品化课程、领军型师资、贴心式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服务业绩;为实现我区干部群众观念对接、素质对接、发展对接、社区经济转型对接等提供更多更好...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66865.html
9.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12篇(全文)不是实践课为理论课服务, 而是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教学计划的制订要贯彻“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 加强会计行业和学科的前瞻性研究。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 突出强调素质教育,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加强实践课教学, 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会计实践...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y1evd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