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4期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4期

2023/4/1416:56:36

浏览次数:

24418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14期总第477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四月十四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l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l当前哪些人群需接种疫苗?最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发布

l昨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天坛医院推出症状体验装置帕金森病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

l预防新冠公众佩戴口罩指引发布

l世卫通报首例H3N8死亡病例,来自广东

科研动向

l空气污染或增患痴呆症风险

l心脏干细胞疗法主要障碍排除

l轻微低体温可能有助延寿

l大脑发育图揭示五种疾病根源

l尽早进行康复调理可改善新冠感染免疫功能损伤

l吃盐多伤血管

l科学家用近红外光编程细菌治疗肿瘤

l科研人员发现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新药

l优化“基因魔剪”可极大减少突变

l新疗法利用患者血细胞对抗肿瘤

lBrain-X:3D打印全尺寸人脑模型及临床应用前景

lNature子刊:竺淑佳研究组揭示NMDA受体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l加拿大科学家:玩具和耳机中检出致癌化学物

l给癌细胞植入“特洛伊木马”机械纳米手术或改善脑癌治疗

舆情信息

l202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将开启

l貉是新冠中间宿主?专家:没有足够证据

l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我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在科学轨道上开展新冠溯源研究工作

l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

l北京深化卫生专技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引导医生专注临床

l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万例

l17部门联合发文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

l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今日谈)

l安徽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l“黄沙”再次袭来公众出行应做好防护

l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l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人民时评)

2023-04-0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6日降至2119;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6日为1.4%(图1-1)。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4月6日的1.9万。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6日阳性数降至80(阳性率为0.4%)(图1-2)。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3周(3月27日-4月2日)流感样病例占比为8.4%。(图2-4)。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7周(2月13日-1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下降至3.4%后小幅反弹(第8周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1%);第9-11周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阳性率分别为3.8%、2.7%、1.9%),第12-13周(阳性率分别为2.3%、2.6%)略有反弹。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第10周(3月6日-12日,阳性率为53.2%)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第12周(3月20日-26日,阳性率为55.5%)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第13周(3月27日-4月2日)阳性率为50.6%(图2-5)。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4月6日下降至3889,较峰值减少了99.8%(图3-1)。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4月6日下降至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2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6例)(图3-2)。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4月6日,全国共报送3865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11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45.3%)、BF.7.14(25.2%)、BA.5.2.49(9.0%)和DY.1(8.4%)。BF.7.14.1等26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3.1%之间,89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8%)(图4-1)。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4月3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BA.5.2.49和DY.1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内蒙古和天津以BF.7及亚分支为优势株;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DY.1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4月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388.2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46.5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705.7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70.3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8058.2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70.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35.7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312.0万人。

2023-04-10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孙红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目标人群包括: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疫苗选择方面,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已纳入紧急使用,可用于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未感染目标人群基础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参照前期有关要求执行,加强免疫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也可选择其他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8岁以上人群,优先推荐使用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也可选择其他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或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3-17岁人群,接种使用的疫苗参照前期有关要求执行。

后续将根据疫苗研发、审批进展,结合疫情形势、病毒变异等情况,适时研究调整接种策略。

附:《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问答

《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问答

一、我国已经经历了一轮全国范围的疫情流行,为什么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二、当前哪些人群需接种疫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前期,结合疫苗研发进展和特定人群患病风险,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差异化的疫苗免疫程序。具体包括,3-17岁人群需完成2针灭活疫苗或3针智飞重组蛋白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18岁以上人群要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其中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还需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三、符合条件人群该如何接种?

我国已有多条技术路线新冠病毒疫苗陆续获批使用。研究结果显示,序贯免疫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因此,如果前期接种了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或感染后接种推荐选择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吸入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和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四、为什么符合条件人群要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疫苗?

2023-04-12北京青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一套帕金森症状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试穿。这套工具主要穿戴在四肢上,可“沉浸式”感受帕金森病人四肢活动受限的状态。

现场,一位陪同家人前来看病的家属忍不住体验了一把。“穿上之后,感觉身体特别僵硬,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支撑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路也特别慢,总感觉要向前倾,脚步也变成了小碎步,手脚都不听使唤了,连用筷子夹起食物送进嘴里这个过程都变得很不方便”,这位家属深有体会,“真的太不容易了,需要我们更多一些耐心去照顾帕金森患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帕金森的患病率也在增加。据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医师王展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约为1.7%。目前,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数量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此外,帕金森病近年来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会患病。除了年龄老化之外,导致帕金森病的危险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比如接触一些杀虫剂、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品等,同时也有遗传因素。

2023-04-13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张磊)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指引》明确了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可不佩戴口罩的常见情形或场景,其中人员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场所和会议室等7种情形或场景可不佩戴口罩。

《指引》明确,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有6种,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期间;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指引》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无呼吸阀),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指引》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动态优化调整。此外,《指引》指出,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地和行业实际,参照《指引》制定本地和本行业的口罩指引。

2023-04-13羊城晚报

患者既往有多发性骨髓瘤等基础病史,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家周边有野禽活动史。

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官网通报了一例人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后死亡病例。据法新社报道,这是首次已知人类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毒株死亡病例。

确诊患者为我国广东省的一名56岁女性,于2023年2月22日发病,3月3日因严重肺炎住院,3月16日去世。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世卫组织通报了该病例,这是第三例报告人感染甲型H3N8病例。2022年4月和5月,中国河南省、湖南省相继报告出现人感染H3N8亚型禽流感病例,这是首次报告人类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毒株。这两个病例中,有一人患上了危重病,另一人则病情轻微,均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家禽而感染。

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动物中普遍存在,是鸟类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之前曾在禽类、马、犬、猪、海豹等动物中分离到毒株。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指出,现有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信息表明,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不具备人际持续传播的能力。因此,世卫组织评估认为该毒株人际传播的可能性很低。然而,由于流感病毒的性质不断演变,世卫组织强调继续加强全球监测的重要性。为了尽量减少感染风险,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应提高公众对避免接触高风险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如活体动物市场/农场、活禽或可能被家禽或禽类粪便污染的表面。

2023-04-10科技日报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在5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综述分析显示,接触细颗粒空气污染物(PM_2.5)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最新研究从2000多项之前研究中,确定了51项评估环境空气污染与临床痴呆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过去10年内发表的。

科研团队发现其中16项研究符合综合分析的标准。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PM_2.5的,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是这些研究中第二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PM_2.5与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他们发现,空气中PM_2.5年均暴露量每增加2微克/立方米,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7%。证据还表明,痴呆症与接触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空气污染与罹患痴呆症风险的关联可能小于吸烟等其他风险因素,但由于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人数众多,对人口健康的影响也很巨大。目前,全球有5700多万人罹患痴呆症,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3亿。其中高达40%的病例被认为与潜在的可变风险因素有关,如接触空气污染物等。

研究人员指出,鉴于痴呆症病例数量巨大,确定可变风险因素以减轻疾病负担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接触PM_2.5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个人行为的变化而改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管才能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不会产生危险的心律失常的干细胞,排除了心脏干细胞疗法的主要障碍。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为了创建治疗性心脏细胞,研究人员使用了多能干细胞。从2012年到2018年,团队成功地将多能干细胞注射到受损的心壁中,以制造新的肌肉来替代在梗死期间丢失的肌肉。动物研究表明,移植的细胞会与心肌整合,与其他心脏细胞同步跳动并改善心脏的收缩力。但是这些研究中都发现了并发症。在植入的最初几周,心脏往往以危险的高频率跳动。

在成熟的心脏中,心率由称为起搏细胞的特殊细胞调节。这些细胞定期产生电信号,诱导其他心脏细胞收缩。在起搏细胞中,电压从负(复极化)到正(去极化)来回循环。研究人员将其比作一个节拍器,正离子通过这些通道在细胞内快速进出。这种复极化和去极化循环发生的速率决定了心率。

为了确定哪些离子通道是携带引起心律失常的电流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使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去极化基因或激活复极化基因。他们创建了一个干细胞系,其中3个去极化基因被敲除,一个复极化基因被激活。

由这些干细胞产生的心肌细胞是电静止的,就像成人心肌一样,但是当给予电信号时它们会收缩以模仿自然起搏。这些心肌细胞植入心脏后,成熟为成体细胞,电整合到心肌中,并与自然起搏同步跳动,所有这些都不会产生危险的心率。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心脏再生的必要条件。虽然还需要对工程细胞进行额外的测试,但他们已克服了再生人类心脏的最大障碍。

此前有研究显示,适当降低线虫、果蝇和小鼠这类动物的体温能延长它们的寿命。体温适度偏低与寿命延长之间的关联在人类中也有报道。然而,人们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体温轻微下降产生延寿效应的具体机制。

2023-04-11科技日报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绘制出了发育中大脑迄今最详细的基因图谱,揭示了可能影响人们罹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5种疾病风险的大脑网络,有助科学家开发针对这些遗传疾病的干预措施。

此前多个科学团队研究了相对较少的大脑样本,以研究胚胎或胎儿大脑中的基因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以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现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分析了之前5项研究中涉及的654个捐赠的胚胎或胎儿大脑的数据,这些大脑的年龄介于受孕后4—39周,绘制出了迄今最详细的发育中大脑基因图谱。

研究人员将这些大脑中表达的基因与之前研究得出的与5种疾病有关的基因变体进行了比较,这5种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和抑郁症。

在分析了胚胎和胎儿大脑的数据后,研究人员确定了影响上述疾病的一些遗传途径。这些途径中的一些变体导致编码基因的部分DNA(而非全部)被细胞使用,这会产生略有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改变脑细胞的活动,并可能增加罹患上述5种疾病的风险。

从芝麻粒儿大开始发育,胚胎在母体内开启一段40周的神奇旅程。在这期间,小生命的大脑结构也变得越发复杂灵敏。科研人员分析了数项研究的数据,绘制出了迄今最详细的发育中大脑基因图谱。追溯到最初的最初,便能知道发育中的大脑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毕竟,文中提到的这5种疾病,还有太多未解之谜,科研人员也还没有找到发病的确切原因,更别说实施强有力的提前干预措施。更全面的数据,带来更前沿的认知。

2023-04-11北京青年报

日前,一项由瑞典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吃盐多都容易让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分析了10778名平均年龄为58岁的成年人,均接受了冠脉CT检查。分析发现,吃盐越多,颈部动脉与冠脉粥样硬化进展也较快。尿钠排泄量每增加1000mg,颈动脉斑块、冠脉钙化积分和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分别增加3%、4%和4%。在血压低于140/90mmHg或无心血管病人群中进行的分析结果也是如此。

研究者表示,这提示吃盐多损害血管,甚至出现在患高血压之前。研究结果也再次加强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学术组织的推荐,即限制食盐到每日5g以内。对于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者,尤其要限盐。

对中国人而言,吃盐更需要重视,国人盐摄入量为12g/天。替代食盐也是个好办法。如果每个家庭将普通盐更换为低钠盐,所有餐馆、食堂和食品企业也都使用低钠盐,那么全中国就将减少10%以上的死亡。

2023-04-12科技日报

“理想的治疗过程应当对细菌行为进行动态控制。”金帆认为。然而目前大多数肿瘤细菌疗法通常只专注于某一步骤的优化,而忽视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控制。此外,在现有的肿瘤细菌疗法中,细菌瘤内定殖能力主要依赖于自身,这种天然的定殖能力能否在不同的肿瘤环境中维持也是存疑的。

金帆表示,基于以上考虑,他们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的功能进行全新设计,开发一种可同时控制黏附、定殖与药物释放的新型活菌载体用于肿瘤治疗,通过对治疗流程的优化,实现肿瘤疗效的增强。

受自然界中细菌生存方式的启发,研究团队为工程菌设计了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状态两种表型,以实现对其定殖能力的控制,其中浮游状态细菌的定殖能力较弱,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而生物被膜状态细菌的定殖能力较强,能够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定殖量。同时,为了实现药物的释放,研究团队引入了裂解表型。“裂解方式进行药物释放,不受蛋白大小的限制,而且裂解能够限制细菌数量,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金帆介绍。

在此过程中,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具有3种表型的工程菌,该工作是首次尝试将光直接用于细菌多种行为的调控及肿瘤治疗。

“我们在20天的实验周期内,通过8次注菌并使用高强度的近红外光照射,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随后,通过优化光照程序对工程菌的生活方式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药物累积和药物释放的持续控制。”金帆说,研究结果显示,编程细菌生活方式在肿瘤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较少的注菌次数下获得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金帆表示,随着实验不断深入,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菌株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3-04-12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中外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疗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细胞-代谢》月刊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胖个体,通常会导致肝脏形成疤痕和发炎。此前研究显示,甘氨酸代谢受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针对该病的治疗,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甘氨酸的三肽DT-109。

这项研究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研究发现,DT-109逆转了脂肪堆积,并防止了已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小鼠和灵长类动物肝脏中的疤痕形成。

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存在副作用,包括不需要的突变和细胞毒性。据10日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论文,日本九州大学和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优化的基因组编辑方法,可极大地减少突变,从而更有效地治疗遗传疾病。

以CRISPR-Cas9为核心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缺点之一是突变和脱靶效应。这通常是由于酶靶向具有与目标位点相似序列的基因组位点引起的。同样,当基因改变时,会发生染色体水平的突变,这阻碍了癌症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甚至导致正在接受肌肉营养不良治疗的患者死亡。研究小组假设,目前使用Cas9的编辑方案会导致DNA过度切割,从而导致一些突变。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小组在小鼠细胞中构建了一个名为“AIMS”的系统,该系统分别评估了每条染色体上Cas9的活性。结果表明,常用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编辑活跃度,这种高活跃度会导致一些副作用。他们发现,将额外的胞嘧啶延伸至gRNA的5'端是有效的,可有效抑制过度活跃,并允许控制DNA切割。

新技术减少了脱靶效应和细胞毒性,提高了单等位基因选择性编辑的效率,并提高了DNA双链断裂修复最常用的同源定向修复机制的效率。

2023-04-13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刘霞)过继性细胞疗法(ACT)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疗法,其利用从患者自己的肿瘤内收集的免疫细胞,帮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发现,可从患者的血液而非肿瘤中非侵入性地分离出能对付肿瘤的细胞,这一成果为利用ACT治疗疑难杂症打开了大门。

最新研究建立在西北大学莎娜·凯莉团队去年发表在同一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的基础上。在之前的研究中,凯莉团队用从实验鼠一个肿瘤中收集的免疫细胞来治疗该小鼠,与传统细胞疗法相比,这种方法显著缩小了小鼠的肿瘤。

2022年的论文还详细介绍了用于分离并增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新方法,TIL包括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等。该方法能比当前方法多回收400%的细胞,因此增强了细胞的抗癌反应。

研究人员通过切除和处理黑色素瘤,在其中发现了TIL。但为获取TIL而切除肿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无法利用ACT对抗多种类型的癌症。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在动物血液中发现了TIL样淋巴细胞:循环肿瘤反应性淋巴细胞(cTRL),随后测试了cTRL与TI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惊讶地发现,两者旗鼓相当。而且cTRL不仅存在于黑色素瘤模型中,也存在于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中,每种肿瘤都表达一个与TIL结合的独特特征。

凯利指出,这一新突破引申出一些令人兴奋的问题:cTRL何时在血液中出现?能否利用这些细胞开展早期诊断并治疗癌症?回答这些问题有望为细胞疗法开辟新途径。

2023-04-12学科交叉脑

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脑部肿瘤以及多种原因造成脑外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人类大脑的复杂结构,极大提高了手术过程的难度。因此,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制的术前大脑模型能够帮助外科医生精准分析病灶和提高手术熟练度,从而提升手术成功率。然而,基于已有的模具成型方法,难以根据患者的大脑,“打印”出高精准度的大脑模型。同时,当前的3D打印技术,也只能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打印”等比缩小的人脑结构,无法实现全尺寸人脑模型的打印。

该成果已发表在Brain-X(交叉脑科学)上,标题为:3DPrinting-BasedFull-ScaleHumanBrainforDiverseApplications。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华伟健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金翼飞教授为通讯作者。

2023-04-12脑智卓越中心

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structureandgatingmechanismindiverseNMDAreceptorswithGluN2CandGluN2Dsubuni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单颗粒冷冻电镜、质脂体单通道记录、电压钳记录、分子动力学模拟、质谱分析、生化验证等多维度技术,揭示了含GluN2D亚基NMDA受体的门控机制和功能特征,诠释了含GluN2C亚基NMDA受体的不对称几何构象及特异性变构调节的机制。该研究为深度理解NMDA受体不同亚型的功能多样性及开发亚型选择性的小分子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图1)。

研究进一步发现,GluN1-N2C受体采取了与经典NMDA受体所不同的特殊非对称构象。该特性决定了小分子药物PYD-106只能结合相同基因编码的两个GluN2C中的一个亚基。此外,研究还解析了在小脑颗粒细胞中高表达的GluN1-N2A-N2C受体的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GluN1-N2A-N2C受体中的GluN2A和GluN2C亚基分别整合了对应二异四聚体中的一个单体构象。该研究首次揭示了GluN1-N2C受体的特殊非对称几何学特性,阐释了小分子PYD-106选择性作用于GluN1-N2C受体的机制。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

2023-04-14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刘霞)加拿大科学家在11日出版的《环境科学:过程与影响》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指出,他们对在加拿大售卖的耳机、塑料玩具、服装、个人护理产品和室内涂料等消费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85%以上的样品中发现了可能会致癌的短链氯化石蜡。

此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短链氯化石蜡会导致实验大鼠患上癌症,尤其是肝癌、甲状腺癌和肾癌。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没有开展人体研究,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类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它们也在人们的身体、食物链和环境中积累。

2012年,加拿大政府认定“所有氯化石蜡都被认为对人类健康有害”,并禁止在该国制造、使用和进口氯化石蜡。2017年,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短链氯化石蜡被列入淘汰名单。尽管如此,每年全球仍有超过100万吨氯化石蜡被制造出来。这些有毒化学物质被用作日常使用的阻燃剂、增塑剂和润滑剂。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耳机和电脑电线中检测到最高浓度的氯化石蜡;其次是玩具和玩具包装。人类可能通过直接用手触摸、咀嚼等方式而接触这些氯化石蜡。研究团队指出,由于测试产品主要为国际市场生产,因此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类似产品中也可能会发现氯化石蜡。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在加拿大被禁止使用已有十年之久,但氯化石蜡仍被广泛用于北美销售的各种日常产品中。为了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应立即停止使用这种物质。

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和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了一种称为机械纳米手术的治疗肿瘤细胞的新方法,即使是对侵袭性、化疗耐药癌症也有效。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多伦多病童医院资深科学家黄熹博士和多伦多大学机械工程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孙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精密磁控制来处理耐化疗药物的GBM。黄熹指出,通过使用纳米技术深入癌细胞,机械纳米手术就像“特洛伊木马”,可从内部破坏肿瘤细胞。

黄熹表示,机械纳米手术也可能在其他类型的癌症中有进一步的应用,“从理论上讲,通过改变抗体涂层和重新定向纳米管到所需的肿瘤部位,我们可能精确地摧毁其他癌症的肿瘤细胞”。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人员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健康人体组织合子(两个配子遗传物质融合在一起)后基因组突变图谱,此项科学进展可为诊断和治疗遗传病开辟新途径。而就组织数量和采样的捐赠者数量而言,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研究1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从948名遗体捐献个体收集的54种组织和细胞类型生成了图谱,可用于诊断医疗状况,逆转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这一进展也为理解癌症的遗传基础以及由细胞功能障碍(包括衰老)引起的各种病症指明了方向。

为了生成图谱,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使用大量RNA测序来表征全身大量组织样本目录中的突变。他们能够将突变映射到“发育树”,以此来追踪突变发生的点。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许多突变会系统地出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而大多数可检测到的突变发生在生命后期。

研究发现,食道和肝脏等一些组织发生了很多突变,而大脑等其他组织发生的突变较少。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食道和肝脏暴露在许多环境毒素中,细胞必须在嘈杂的环境中传输信息;大脑中突变少则是因为大脑主要由不复制的细胞组成。

据了解,2023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通知》要求,围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开展宣贯阐释,宣传“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各地依法治理职业病危害、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开展职业病诊疗康复、落实职业病患者救助政策、维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职业健康法治意识。

《通知》还提到,围绕实施《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开展宣传活动。各地可通过视频展播、图文展览、主题宣讲等方式展示规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宣传解读“十四五”时期职业健康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实“防、治、管、教、建”五字策略,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2023-04-09人民网-人民日报

“再说了,即使貉有感染,因为这个病在华南海鲜市场有好多人感染了,完全有可能是人污染了环境或者人传染了貉,即使貉是阳性,也有这种可能性。所以,就目前这一点点的数据就去下这样的结论,我觉得完全是不够严谨、不够科学的。”

2023-04-10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4月9日电(记者王美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并答记者问。

沈洪兵介绍,作为开放大国,在疫情发生后,中国在溯源这个科学问题上一直秉持科学态度,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合作。为响应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中国率先主动邀请世卫组织选派国际专家组两次来华合作开展溯源联合研究,在坚持“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开展分析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共同发布研究结果”的原则下,成功在武汉完成了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形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的SARS—CoV—2新冠溯源研究:中国部分——世卫组织联合研究报告》得到了当时参与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世卫组织的充分认可。

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什么?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介绍,在第一阶段的联合研究过程当中就已经得到了一个结论,充分展示在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里。这个结论为: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的可能性是“可能到比较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通过冷链引入是“可能”的,通过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

“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的根据能够明确新冠病毒真正的起源。”童贻刚说。

周蕾介绍,人类历史上遇到的新发传染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出现十几年后才初步对起源有了解。新冠病毒溯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种疾病溯源的研究结果表明,疫情的发现地并不等于疫情的起源地。

“新冠病毒溯源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它必然需要全球科学界共同的努力。”周蕾说,希望世卫组织能秉承科学、严谨、公正的态度,真正把全球溯源工作组织起来,未来能真正得到一个让世界信服的答案。

2023-04-1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海口4月10日电(记者孔德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0日在海南海口开幕。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将助力消费恢复和升级,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记者了解到,本届消博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许多细分行业的国际头部品牌将首次参展,一大批国内精品和老字号将集中展示,300多个品牌的1000余款产品将进行首发首秀。这些引领消费升级趋势的新品、精品、优品进入市场,将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丰富消费选择,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本届消博会将聚焦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热点,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推动参展商和采购商供需对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

消博会汇集国内外展商客商,展示全球消费精品,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纽带。过去两届消博会共到会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超7万人,举办新品发布及展示活动315场,新品数量超1100件。本届消博会突出采购商和参展商匹配,多渠道精准邀请境内外采购商洽谈采购,35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会采购,境外采购商人数超过2000名。

2023-04-11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张磊)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免疫规划工作会议。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近3年,我国在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同时,常规免疫疫苗接种工作亦常抓不懈;全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自2006年以来,无本土白喉病例,全国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甲肝等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2023-04-11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贺勇)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面向全市卫生专技人才,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结果运用、管理服务等,实施“大卫生、大健康”职称改革,对不同岗位的卫生人才制定分类分层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论文”掣肘,引导医生专注临床。

同时,此次改革持续优化评审工作流程,强化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减少申报材料和证明事项,充分利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系统与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对接,根据申报人的岗位职责,实时抓取门诊量、手术量、住院服务、医德医风、诚信档案等重要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比对,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临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家可在线查看其以前的主刀手术、疑难病症诊治、危急重症抢救等实际临床工作。

2023-04-12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申少铁)4月11日,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万例,其中向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患者捐献372例。这距离捐献突破1万例,仅2年8个月。

截至4月10日,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数据超327万人份,男女比例约为55∶45,18至35岁的志愿捐献者约占45%。患者在中华骨髓库检索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的初配相合率逐年提高,目前达到96%以上,这意味着有96%以上的求捐患者能在中华骨髓库找到全相合或9点位相合的非血缘捐献者。

据介绍,1996年,中华骨髓库实现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至2015年7月,历时近20年才产生第一个“5000例”。2020年8月,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万例,历时5年。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记者从国家疾控局获悉,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进一步巩固全国地方病防治成果,持续落实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等做出相应安排。方案明确,各地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保障投入。

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撤除,疾病容易卷土重来,必须长期巩固、维持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从源头预防控制地方病危害。

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计划实现以下七大行动目标,包括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消除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持续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基本消除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氟病危害、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

健全防治监测评价体系是提高疾病发现预警能力的关键。方案明确,要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监测力度,定期开展重点地方病流行状况调查,准确反映和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继续加强地方病信息化建设,加强地方病信息管理,提高防治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效衔接。

如何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是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上海松江区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浙江桐庐县对全县幼儿园大班至高三儿童青少年开展视力筛查活动,并建立“儿童青少年眼视觉健康档案”;安徽合肥市出台规定,新建学校需建设一间近视防控教室,以助力学生防控近视……不少地区不断推出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了有益借鉴。

预防近视,防大于治。坚持关口前移,积极为学生创造符合科学用眼要求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加强儿童青少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我们定能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明亮“视”界,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023-04-13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合肥4月12日电(记者李俊杰)记者从安徽省卫健委获悉:2022年安徽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全省59个县(市)共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人口4500万,县域内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30分钟急救圈。

据介绍,去年安徽省财政奖补3亿元作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资金,目前70%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2023年将全部达标。同时,积极推进院前急救建设,构建县级急救中心、乡镇院前急救站点、乡镇卫生院三级急救网络。

2023-04-13北京青年报

秦洋透露,本次升级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41家医院检验检查报告的查询功能,基本覆盖全部市属医院、大部分委属医院及部分区属医院。查询报告类型包括检验报告及X光、CT、核磁检查报告,最长可查6个月内的报告。“百姓通过点击平台‘报告查询’模块,校验本人身份信息后,即可查看报告详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可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的医院覆盖范围。”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4月9日,我国开始受到沙尘天气影响。10日,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扩展至华北、东北及黄淮等地,大部地区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有沙尘暴。4月11日至12日,宁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等地均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作为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沙尘天气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

未来,我国沙尘天气是否会越来越多?

那么在沙尘天气,公众出行该如何做好防护?

“一靠‘躲’,二靠‘挡’。”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朱定真介绍道,“躲”就是减少室外活动,因为沙尘天气会引起能见度下降并伴有大风,对交通出行影响较大,公众最好减少外出次数。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挡”就是出门戴口罩、纱巾、防风眼镜。沙尘对人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对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损害。公众外出归来后,最好将脸、口、鼻等部位清洗干净。如在室内,应关上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也可适当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加速室内悬浮颗粒物等的沉降。

2023-04-14新华网

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近年来一系列举措的方向。

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的效果如何?怎样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有关情况。

对口帮扶效果如何?87.7%县医院达到二级医院能力

县医院是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长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等工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通过帮扶,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李大川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人才、技术和管理下沉,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怎样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引领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介绍,阜外医院作为“国家队”,同时支持三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同时,面向市、县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技术协作及医联体建设;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国家级政府委托项目为抓手,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李志远表示,帮扶的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能达到所在省市的要求,还要达到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要求。

临床专科能力如何提升?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

在国家层面,累计支持各省建设不少于75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省级层面,31个省份累计支持不少于50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市(县)级层面,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

李大川介绍,截至2022年底,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25.4亿元,在全国支持50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各地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支持465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0631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部分建成项目已产生较好的建设效果。

李大川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各地加强建设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麻醉、儿科、精神、病理等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专科,补齐专科资源短板,完成预期建设任务。

城市医疗集团怎么建?正在全国遴选试点城市

在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是我国医联体建设的模式之一。其他模式还包括在县域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建立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

下一阶段,城市医疗集团怎么建?李大川表示,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构建分级诊疗的新格局,建立激励约束的新机制。

据介绍,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目前已具备一定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全国遴选试点城市,通过点上的突破,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2023-04-14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杨彦帆)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4月11日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真正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介绍,国家药监局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全面强化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将重点推进药品监管全国重点实验室、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及研究基地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助力解决中药监管中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问题,有力支撑中药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研究”方法学体系发布仪式。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俊华介绍,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研究方法学体系技术框架由12个板块构成,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类型、数据类型等,有利于践行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中医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使医学产生很大的突破,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

与会专家代表重点围绕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走向国际、中药关键技术装备、中药材品质保障及质量评价、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200余名中西医药知名专家学者和近3000名代表参加。

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THE END
1.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微信做题(考试必看)考试题库13、单项选择题 使组织和公众统一步调,是公共关系协调的终极效果的是()。 A、利益协调 B、目标协调 C、态度协调 D、行为协调 点击查看答案 14、填空题 外延广泛,包含的寓意多,可以使公众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15、填空题 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0/4520856.html
2.公共关系单选题 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 )。 单选题 公共关系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这属于公共关系的( )功能。 单选题 在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机构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是( )。 单选题 与公共关系部相比,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之一是( )。 单选题 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 单选题 根据...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118537
3.应急管理概论(九)监测与预警监测可以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实施,也可以由公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但预警发布主体和预警发布程序必须合法、规范。在主体方面,突发事件预警只能由负有相应应急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作出,既不允许政府部门越权预警,也不允许一般的单位和个人随意发布应急预警信息,以保障预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如气象局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卫生...http://www.hunan.gov.cn/hnszf/xxgk/yjgl/yjzs/201301/t20130108_4694712.html
4.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公众的权威性 虽然公众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被影响、被作用的地位,但是公众绝不是消极的被愚弄的对象社会组织越来直认识到自身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公众。公众的支持是无形的财富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 在共同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一切公共关系活...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01/14/55518189_1105935918.shtml
5.以提升员工绩效为目标,打造完美培训在组织层面“松土”和“施肥” 将培训转化成员工绩效离不开组织的支持。一方面需要“松土”,在组织层面提供相对宽松一些的环境为学员的改进提供支持。例如增加技术债偿还的时间、提供试点项目、鼓励变革与创新等。另一方面需要“施肥”,对做得好的个人和团队进行鼓励和嘉奖,并以点带面扩大战果。 https://www.jianshu.com/p/c79c34f6fcb5
6.中潜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开说明未履行的具体原因并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道歉。违反承诺给公司或 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如出现无偿或以不公平条件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输送利益等损害公司利益 的行为,由具体决策该行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对于被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怠于采取填补摊薄即期回报措施的董事、高级管...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72000000415_15.shtml
1.经合组织(OECD):合成生物学政策新议题一周益读而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政府需要引导并开拓相应教育和培训方式,培养合成生物学专业人才。另外,特别强调需关注合成生物学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鉴于转基因产品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阻力,政府需要重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公众参与,并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建议,例如出台竞赛吸引年轻人参与,将有助于合成生物学被公众的普遍接纳...https://www.bjsjth.cn/Html/Mobile/Articles/1008216.html
2.《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1章^最新更新:202403公共关系指的是一个组织机构与它的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组织 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便是与组织相关的公众,即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必须与之保持良好沟通的个 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公众”构成组织一种特定的环境,任何组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公众环境, 都需要得到公众和舆论的认可和支持...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1
3.公众特征(精品)最新资料推荐公众特征精品论述公众的特征。答案一:一相关性相关性是公众的成因特征。与特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依存条件,这是公众 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公众,而任何公众离开 了特定的组织也就失去了原来的特定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5227202.html
4.团队复制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训练的每个项目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每个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鼓劢。离不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队员们在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中,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走迷宫的游戏中我和每个队友都在积极配合努力探索,一次次的失败带给我们的不是失落,而是更努力的坚持,终于有一个队友走出...https://yjbys.com/xindetihui/peixun/1737573.html
5.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4)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惟一手段是通过双向的信息传播,而不能采取其他的手段,如行政命令、经济制裁或者物质引诱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及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手段,即组织、公众和传播。所有的公共...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2-9/201209040416562762.html
6.家委会工作简短总结怎么写(通用20篇)这一学期的家委会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将继续不懈努力。五(1)班的每一个小芽快乐的成长时刻都离不开家长、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再次感谢各位家长对家委会工作的支持,再次感谢王老师对家委会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在我们五(1)班温暖的大家庭,拥有着67张可爱的小脸蛋,67个天真的微笑和67双期待...https://www.ruiwen.com/word/jiaweihuigongzuojianduanzongjiezenmexie.html
7.爱范儿对此,英伟达暂时不予置评。 唯一的回应是市场。合作消息一出,博通的股价应声大涨,AMD 也延续了早盘涨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原文链接·查看评论·新浪微博 ]]>https://www.ifanr.com/1604536/feed0爱范儿2 ...https://www.ifanr.com/user/?g=Font&m=Upload
8.伪公关–12Reads管理百科第一,伪公关无视公众利益。所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强调的是组织要有公众意识,公共关系的本质和目的是要建立组织与公众的利益共同体。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它打破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封闭状态,从万事不求人到万事均要求人。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公众。企业离不开消费者,政府离不开...https://wiki.12reads.cn/%E4%BC%AA%E5%85%AC%E5%85%B3
9.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成果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https://www.guhei.net/post/jb460
10.新媒体运营工作总结(15篇)针对当前学生会新媒体工作队伍人员不足的现状,我们将进一步加深与校社团联合会传媒部与宣传部的合作,增强与学院学生会组织的'交流。我们将把更多的线上活动与社团联合作展开,在活动初期可以共同争辩策划,集思广益,碰撞出更闪光的创意,活动期间与不同部门干事搭档工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友情,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97436.html
11.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扫一扫关注孚道微信公众号:孚道一直关注你! 一、孚道动态 #孚道党建丨孚道党支部组织各共建党支部 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积极响应市律师行业党委关于开展“党建帮促 双向共建”党建共建工作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各共建单位之间的联络并丰富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形式,中共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组织党建共建单位...https://www.fordlawyers.com/perio_view/1183
12.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总结(通用25篇)严厉打击学校及周边经营户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共检查校园周边市场主体78(户)次,查处违法经营4户,清理取缔校园周边证照不全经营户和流动摊点3个,查获不合格各类食品126代(盒),收缴非法出版物14份。三是组织对乳制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重点监督乳制品经营户严格落实进货查验、...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2842701.html
13.2022家委会工作总结15篇9.编辑一3向日葵班的日常,更新维护公众号。 四、丰富活动内容,活跃班级气氛 家委会成员积极出谋划策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传播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结语: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样也离不开家长们的关爱与教导,希望我们大家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多多留下自己的身影!https://www.qunzou.com/gongzuo/800842.html
14.“数”读2018人民日报里的河南“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这个贫困县咋“引凤回巢” 河南西北角的台前县,地处黄河滩区,是一个深度贫困县。以前,这里“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年年有洪涝,岁岁闹饥荒”。而今,县里迎来大批返乡创业青年...https://www.henan100.com/news/2019/826521.shtml
15.专题网信普法进网站社会铲除非法社会组织网络活动根基,形成线上线下治理闭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日前,民政部会同网信、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停9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微博...智能时代离不开网络安全保驾护航,而网络安全又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记者从正在天津举行的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获悉,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加快...http://m.cqqnb.net/society/2019/0929/13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