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狭义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广义是指全体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还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
3、知情同意:在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由患者作出自主医疗的决定,这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4、无过失补偿制度:无论医院是否存在差错过失,受害患者家属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其金额则由第三方经认真考评后决定。
5、医学模式:是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生命的实践过程中对医学的总的看法,即医学观。
6、医事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因医事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循证医学(EBM):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作出诊断的决策。医患沟通是循证医学模式实现的最佳形式。)
8、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广义上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患者、亲属、监护人员及单位组织等)的之间的关系。
9、医德:是指医务人员自身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10、医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2、医患纠纷:狭义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从而引发争议的事件;广义是指患者认为在诊疗护理过程患者权益(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名誉权、隐私权、处分权)受到侵害,要求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分类及表现)
14、诊疗全程医患沟通:是以新的医学模式为基础,遵循循证医学,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实施个体化、全方位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15、“一站式服务”:就是把需要集体办理的事项和具体关联的收费、服务及其他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调度,形成完整的服务链。
16、医院“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在抢救危重症伤病员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通畅的诊疗过程。
17、医疗事故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简答题
1、简述医患沟通的宗旨和理念?
理念:
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过程环节,是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
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
而根本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于自我身心全面认知的不足,导致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及医院管理建设的欠缺。
医务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践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宗旨。
医患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医患对自身的认知和觉醒。
医患沟通时生物医学与多门人文社会学科综合而成的实践与学问。
2、简述医事法的特征?
作为法律,医事法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国家意志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国家强制性;
作为调整医事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医事法还有自身的特征: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为根本宗旨,是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主要标志;综合性和多样性;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社会共同性;
3、简述医事法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按照法作用于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间的差异,医事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法的秩序;发展社会公共事务;
医师法责任分类:医事民事责任,医事行政责任,医事刑事责任。
4、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尊重是人心理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又分为自尊和他尊,在尊重自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
(二)诚信:诚信是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沟通最基本的心理保证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沟通交往是难以发展的。
(三)明确:当语言沟通所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能够被接受者所理解时,就可以认为它是明确的信息。明确的信息能起到沟通的效果,所以沟通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四)理性:确保沟通在理性的基础上,避免情绪化。
5、简述影响沟通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一)信息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是指沟通者能否将信息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如:儿童、智力低下者、精神疾病患者、神志不清者,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对信息的表达和理解。
(二)沟通者的生理及情绪状态:是指沟通者身体及情绪上是否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舒适的状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沟通双方系统的表达和交流信息。任何一方处于愤怒、激动、焦虑或者身体不适状态均影响沟通的效果。
(三)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能力、性格、气质及品德修养的优劣,对沟通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行良好、性格豁达开朗的人总能有效地与人沟通,赢得更多的朋友;而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以自我为中心、孤僻、多疑、自卑、妒忌等,均会阻碍人际沟通的有效进行。
(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在人际沟通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也会影响沟通的有效进行。常见几种阻碍有效沟通的不当技巧:改变话题、催促对方、主观判断或早下结论、虚假或不适当的安慰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