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措施及建议(精选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10

前言

一、家校合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5月,郑州某高校一女生频繁恋爱,每次失恋后暴力自残。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老师经过了解之后发现,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父母没有太亲密的接触,当她长到十几岁青春期时,父母才回到她的身边,原本就和父母有些生疏,加上父亲的体罚管教,这成了其日后恋爱关系中最大的心理障碍,也让她产生了自虐的倾向。

2014年4月,河南某大学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在宿舍内自尽,该生自杀前留有遗书,说明其选择自杀的原因是被父母期望、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于是选择了不归路。学校面对几代单传、痛失爱子的家庭,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尽最大可能地解决该生的丧葬及亲属到校的食宿等所有费用。当事情接近尾声之时,情绪逐渐稳定的父母向学校提出经济赔偿要求。

高校管理者对此类事件已并不陌生。从类似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由于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因素或是其它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其背后都反映出相同的问题:第一,面对危机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遭遇严重挑战。第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家长也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者、支持者、监管者的作用,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家校之间的合作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要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通力协作。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基础。家校间的良好沟通便于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有的放矢地处理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校园学生人数众多,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智力和能力倾向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因素,使得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体特征,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类型、程度、成因复杂多样,教师在对学生个体心理变化的把握上有一定困难,如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校方可以更便捷、更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高校可以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便于老师和家长沟通,适时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阶段,就能通过家校双方合力予以干预,从而避免危机事件和严重结果的产生。

(一)重视程度较低

(二)沟通贫乏,流于表面,推进困难

在为数不多的开展家校合作的高校中,经费投入少,没有专门负责实施的机构,这就使家校合作在活动以及沟通方式上受到限制。高校在与家庭的合作中重在自我宣传,如新生入学时的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和日常一些简单的信息沟通,这种合作比较注重形式和对外宣传效果,缺乏实质性作用,往往很难引起家长主动配合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兴趣。由于大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离家较远,高校往往只有在出现危机事件后临时通知家长,只要少数家长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事先了解或对危机事件能客观理性对待,多数家长到校与教师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往往带有消极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会有极端情绪,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家校合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三)缺乏严密计划性,难以形成完整体系

科学严密的活动计划不仅是家校合作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对活动有效开展和取得实质效果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然而过半数的被调查高校对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内容缺乏一套整体的计划,即使有也多是纸上谈兵,没有严格的实施。高校大多数只是为了解决已经出现的危机事件而临时通知家长到校,在危机预警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家长对学生情况的漏报瞒报、高校忽视与家庭的沟通等,都会造成学生信息分析不到位,延误缓解或是消除危机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培训,充分重视家校间沟通

1.可以借鉴现有的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建立从事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的专门组织,致力研究、改革家校合作。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使家庭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2.对家长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家庭结构以及心理教育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家长参与教育的行为,自然就关系到家校合作的进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差异,高校利用新生入学或寒暑假时,采用研讨班或工作坊等方式对其家长进行短期培训。内容涉及帮助子女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更好与人沟通、大学生涯的规划、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的面对与解决等等。

3.高校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另一主体,所以高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充分发挥其在家校合作中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咨询者等不同身份的作用。

(二)建立内容多样、方法灵活、全方位的长效沟通机制

1.充分利用书信等传统通讯方式。书信作为传统通讯方式已遍布我国各个地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传统通讯方式将辅导员、心理教师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给出家庭心理教育和援助的针对性方案和措施。这一方式对偏远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尤为适用。

3.进行家访或开家长会等方式面对面的交流。家访和家长会也是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通过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具体、真切地了解到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便于高校为家长和学生“量体裁衣”,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虽然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但是对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学生、个别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援助等活动进行家访,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1.法律和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3.队伍保障。通过制定相应任职资格标准,实行严格的聘用制度,把德才兼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吸收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教师队伍。还要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与时俱进,强化合作理念,增强其开展家校合作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高校还要把开展家校合作作为考核、评估教育工作者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保证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1引言

铁道类高职院校与铁路行业相伴相随,同生共长,原来全都隶属于原铁道部,属于行业办教育,校企是一家。归属地方后,铁路行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延续了校企合作的传统,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铁道类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日益紧密,取得了一定成效。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2当前存在的问题

但是同时随着铁道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问题:

(1)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往往是就事论事、一事一议,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或者制订的制度流于形式,并未执行,缺乏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校企合作的层次问题。铁路行业与铁道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必须从顶层设计、中层建制,底层执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完美化,中层建制形式化,底层执行随意化,且层次之间的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可行性。

(3)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铁道类院校在与铁路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创新了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但在如下问题上存在执行上的难度,如订单培养、真正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的校企共同培养与成绩鉴定,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存在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3解决措施

(1)同构实训室

为满足各院校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需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铁道类学生应用技能,协助各院校共建专业教学实训室,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实训课程搬到大学课堂,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有机会接触和掌握软件知识,体检铁路工作的真实环境,辅助院校所设各专业完成实验教学应用。

(2)共同开发教材

(3)深入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4)开发"订单"式合作。

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初级的合作模式,一般在中专院校运用的比较多。

(5)加强多元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技能实训为主要特点的创新型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引入“校中厂”模式的实践教学,为学生熟悉现代企业工作环境和反复进行技能培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6)推行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模式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特点,聘请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此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院每年聘请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实习与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参考文献

[1]朱永跃,顾国庆.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96-99.

[2]王慧.国际比较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前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86-88.

[3]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9):78-79.

[4]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1,86.

[5]陈桂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87-89.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4582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合作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利用丰富、无限的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要使家庭和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建立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工作作风扎实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做好课后小结,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进行实际指导,传授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大山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期,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通过家委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我校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作用作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委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也为了规范家委会的运行,我们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骏威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们还需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结合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心理,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可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并且,家长身体力行,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的同时,亦给孩子无声息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义工作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家校合力价值的最大化。

每年开学,我们学校会有秩序地组织大批家长义工到校,协助老师安排新生入学、住宿、用餐、维持归程队秩序等。家长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负担,也帮助家长树立了强烈的集体意识,更为学生所喜爱。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关键词】家庭;学校;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定义的研究

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家庭和学校这两种社会机构各自有着独特的作用,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从儿童接受教育的角度,教育事业的成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更好的更加密切的合作,于是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学校的合作,简称家校合作。

在西方,多数研究者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吸引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与教师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倾向于家长在学生发展中承担责任,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任务并对学校事务及其决策发挥影响。西方学者一般将家校合作的视野扩展到更加宽广的社会领域,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的影响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谋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同时,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社会各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家——校合作。

综合以上的家校合作定义,我们发现,教育研究者都充分意识到促进和开展家校合作对增进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具有重要作用,都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双向的互动。

二、家校合作的价值与形式的研究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而且必须开展良好合作,对家校合作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研究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家校合作的价值

(二)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及类型

近二十来,研究者对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和类型进行了研究(见表1)。

三、世界主要国家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家校合作,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密切联系程度不一,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研究者对各国的家校合作状况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香港地区的家校合作比较成功,教育署1993年成立由专业人士和各界名人组成“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2000年还成立家长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门推动家校联系,鼓励各校设立家长教师会,地区组织成立家长教师联会,出版家长教师会手册,促进家校沟通,教育家长,帮助子女成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进行家长教育为家校合作提供保障。香港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参与子女学习、支持学校活动、参与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等不同层次,在参与子女教育过程中分别扮演有效沟通者、家庭督导者、学习者、学校宝贵的资源、义工、咨询者、管理者和合作伙伴等不同角色。

台湾地区的家校合作,主要是从立法上保证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推动《家长参与教育法》的制定来保障家长行使家长教育权,确保家长的责任和权利;广泛开展家长参与教育的研究工作,认为必须改变学校将家长拒之门外的态度,培育和强化家长参与意识和技能,明确家长和教师的权限,让家长实质性参与学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主动通过建立家长组织、开办家长学苑、确定“亲师活动年”和举办“家长日”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更好地协助推动学校工作,建立家庭和学校间的信任和友谊,让家长积极参与教育。

澳门地区的家校合作,特区颁布《家庭教育法》将家校合作列入为政府职能并资助学校的家校合作,大多数学校均成立的由家长会推举的家长教师会,听取家长意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互通,对家长进行培训,举办家长教育读书课程和各类亲子活动等;但由于家长教师会发展过快又造成互相批判责难的局面。

(二)美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三)英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四)日本的家校合作现状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具有相当浓厚的美国色彩,其家校合作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引进了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简称PTA)的组织和制度,这一制度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这一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由家长自荐或推举产生,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是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的会员间相互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体。各个县市町(相当于我国的乡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中小学的每班级基本有成立PTA。PTA积极为国家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定期召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座谈会,要求家长参加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并担任班主任,给教师充任助手;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和体育比赛、艺术节等活动,培养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邀请大学教授、教育专家乃至大学生为家长讲课,为家庭特别是母亲提供家教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和生活指导。在PTA的组织下,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各种日常活动及专题活动,招募家长志愿者(如图书整理义工)为学校服务,引导家长参与学校事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促进了家校合作。

四、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通过对近二十年来的家校合作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笔者有了以下发现: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l)充实家校合作基础理论研究,要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揭示家校合作的不同面相,不断完善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从而为从不同角度寻求家校合作的新途径铺路。(2)不断深入对冢校合作个案的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探讨具体的家校合作过程。(3)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应该对中国教育场景中影响家校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其作用作更加深入的探讨。

[1]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2(3).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3.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

[4]郭明科.国民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之研究[D].台南: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1997.

[5]张明侃.桃园县国民小学家长参与校务运作之分析研究[D].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1998.

[6]吴壁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之原理探究[J].中学教育学报(台北),1999(6).

[7]Epstein,J.L.School,Family,andCommunityPartnerships:PreparingEducatorsandImprovingSchools[M].US:WestviewPress,2001.

[8]Epstein,J.L.ParentInvolvement:WhatResearchSaystoAdministrators[J].EducaionUrbanSociety,1987(2).

[9]Kellaghan,T.TheHomeEnvironmentandSchoolLearning[M].JosseyBass,SanFrancisco,California,1993.

[10]Epstein,J.L.School,Family,andCommunityPartnerships:YourHandbookforAction,SeeondEdition[M].ThousandOaks,CA:CorwinPress,2002.

[11]Henderson,A,T.,﹠Berla,N.ANewGenerationofEvidence:TheFamilyisCriticaltoStudentAchievement[M].Columbia,MD:NationalCommitteeforCitizeninEducation,1994.

[12]Greenwood,G.C.&Hickman,C.W.ResearchandPracticeonParentInvolvement:ImplicationsforTeachereducation[J].TheElementarySchoolJournal,1991,91(3).

[1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4]黄河清.家校合作价值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15]余清臣,周娟.论家校合作的真意——当代中国家校合作的教育学反思[J].少年儿童研究,2010(2).

[16]钱扑,梁霞.论家校合作的社会化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17]吴清山.有效能学校特征发展与研究方法[M].台北:师大书苑,1996.

[18]薛化元,周梦如.父母参与教育的权利与限制[J].国民教育(台北),1997(6).

[19]Husen,T﹠Postlethwaite,T.N.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Vol.VI[M].PergamonPress:1985.

[20]Ng,S.W.Home-schoolrelationsinHongKong:Separationorpartnership[J].SchoolEffectivenessandSchoolImprovement,1999(10).

[21]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

[22]Davies,D.MakingCitizenParticipationWork[J].NationalElementaryPrincipal,1976(55).

[23]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4]李亚军等.农民工子女家校合作状况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11(4).

[25]王维平等.山西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6]杨启光,刘秀芳.美国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项目(TIPS)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7]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外国家长教育》课题组.英国家校合作探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

[28]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7).

[29]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30]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不完善。国家尚未在法律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约束机制,使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且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律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政府缺位,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校企合作发挥居中协调作用。[1]

(三)政府角色模糊,职责不清

纵观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涉及政府职能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角色说明,这使得政府对于自己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从而无法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因为“校企合作”除了双方有共同意愿和努力外,还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安排。

(四)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法律法规上的空白,缺乏法治的有力保障。现行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不明确、不细致,对校企合作中的众多主体都没有作出规范要求,因此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政府在统筹和指导校企合作时也缺乏制度支撑,难免造成混乱。另外,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二、企业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目前,校企合作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职业院校热情较高,主动通过各种关系开展校企合作,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总是希望用最小、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甚至最大的利润。企业是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和支出来推动校企合作的。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操作也较随意,缺乏有效规划,难以深入。

(二)“企中校”难以发挥作用

首先,“企中校”数量不多,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愿意建立“企中校”,担心“企中校”的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企业核心技术泄密等。其次,合作深度、广度不够。企业即使建立了“企中校”,也不会投入全部精力开展教学工作,更不想将企业的关键技术、人才投入到教学中,造成合作深度、广度不够。第三,“企中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顾虑重重

(四)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观念

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政府部门、学校的责任。企业纳税了,政府就有责任提供合格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意识不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对教育投资与自身长远发展的密切关系也认识不足。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都很难达到深层次的认识,而只是浮于表面,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学校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院校独立发展的历史不长,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发展而来。中专学校也是学科教育,过去培养的也是微缩版的学科人才,这些历史影响了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化长效机制

大多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合作形式化、表面化,难以深化,合作成效不明显。对合作的实质性和内容考虑很少。其次是缺乏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表现在课程体系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教学内容陈旧老化,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

(三)合作层次低,缺乏制度保障

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还是停留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持续性的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没有完全消除。校企合作各模式理论建设有待完善。模式本身理论建设滞后,陷入简单化和程式化。

(四)学校师资水平有限

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差是重要原因。有的企业与一流大学合作投资千万都不吝啬,但与职业院校合作却斤斤计较,根本原因是职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差,企业不信任,担心投资打了水漂。

四社会与中介机构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化校企合作中介机构

在社会注重学历的大背景下,人们对职业院校大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而我国的行业协会不够发达,没有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促进、监督和牵线搭桥的作用。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社会观念滞后

就高等教育来说,对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青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向往仍然非常低,导致高职院校存在招生难、生源差的情况。即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也未必认可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很多学生认为是在剥削他们的劳动力,这些观念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

五、对策与建议

就校企合作而言,政府、企业、学校、行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立法,特别是校企合作立法,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操作细则方面的规章制定。在法律体系中,强调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及考核处罚措施,调动四方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3.转变观念

4.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自己的特点,组织专家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并依据理论出台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避免校企合作自生自灭,只停留在轰轰烈烈的表面上,真正保证校企合作深入有效开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企业方面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参与方,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需要的人才,一举两得。

1.树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意识

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撑,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是政企校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作为企业,有责任、有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促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放眼全局,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2.办好“企中校”

实践证明,“企中校”是实行校企合作的较好形式。它能保证学生在企业零距离接触企业的设备、工艺、质量标准,能够零距离参与操作,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促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合作中,企业要指派技术水平高、热爱职业教育、具有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教学中,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3.加强研发合作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应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工艺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虽然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产品开发能力有些欠缺,但也应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通过合作,迅速提高他们的科研、开发水平,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三)学校方面

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起到核心作用,学校需要在转变观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及培养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共同合作,离开了企业的合作,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合格的,是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从而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在充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使校企合作科学有序。其次,加强规章管理制度建设,使校企合作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提高合作成效。

3.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目前,合作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学校仅仅为学生解决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存在表面化、浅层次、低水平的问题。学校应该在科研、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这些深层次合作,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的科学研、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创新机制,搭建平台,通过社会培训、企业实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师的理念和理论水平。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把教师送到这些机构培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理念、理论水平和掌握前沿科学技术,提升科研能力,确保教师在理念和理论水平上处于先进水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活动,确保教师了解并掌握社会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流程等,并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确保学生掌握的工艺、流程、技术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建设学校双师教师、企业能工巧匠、外籍技术专家“专、兼、外三结合”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四)社会中介机构方面

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校企合作中介机构,在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纽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确保校企、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允许中介收取一定的费用,确保中介按市场机制原则开展中介工作,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避免校企合作靠“校长面子”的局面。

六、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行业,都存在妨碍校企合作开展的问题。只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找准自己的问题,齐心协力、改变观念,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齐抓共管,校企合作才能蓬勃开展,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娱.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5(16):97-98.

[2]尚帅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林凤功,张健.“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湖北土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25.

THE END
1.团队管理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用9篇)不论是定点跨组织团队、分散型团队还是分散型跨组织团队都要比传统的定点团队需要更高的信任度。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缺少每天面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所以信任既难以建立又容易失去。利用最新的网络、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会议等远距离的联系方式代替了团队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由此会产生不信任感。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nfa/295633.html
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精选15篇]培训重点与难点:掌握与业主沟通的相关技巧,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有效解决业主问题。 物业服务工作中主要的对客沟通方式 一、电话沟通 二、面对面的沟通(走访) 三、其它(信函、QQ、论坛) 一、电话沟通 电话是我们传统而常见的一种沟通方式。电话的沟通也是语言沟通的一种,但是电话的语言沟通里不仅仅包含你说的内容,也...https://www.jy135.com/zhichang/2273339.html
3.孩子成绩下降怎么跟班主任沟通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机会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很多人开完家长会就不再与老师过多联系。事实上,如果家长会后没机会与老师沟通,父母可另找时间预约到校和各科老师交流;除了面对面交谈,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工具与老师沟通,尤其是在看到科任老师发的成绩短信后,可以和老师约时间,在不影响老师工作的情况下有效...https://www.zhihejia.com/jzkt/zt/slrmtxze/
4.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跟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https://m.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35003.html
5.初中英语期中考试分析总结(通用17篇)II.问题与解决措施: 1.预习课究竟该如何上,我们没有大致统一的模式,也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这一点上也做得不够; 措施:我们会把教会学生预习、提高预习效率作为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老师之间也会就这一问题加强交流,互通有无。2.小组内的对...https://www.oh100.com/a/202205/4636403.html
6.汉译英练习在中国,很多学生晚上都要自习英语翻译20 我们不能够忽视面对面的交流 网络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面对面的交流因为它对社会关系有直接影响 We can’t neglect the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 network is able to enrich our life, we shouldn’t neglect the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direct influe...https://blog.csdn.net/DouMiaoO_Oo/article/details/51554522
7.农村生活调查报告14篇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https://mip.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791838.html
8.家园沟通的艺术11篇(全文)而若只是在QQ或者微信上, 教师很难与家长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但通过面对面的交流, 家长与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习惯制订一些改正的措施, 从而帮助幼儿将这些不良习惯纠正过来。 三、会议探讨进行家园沟通 会议探讨形式的家园沟通就是面对面沟通的加强版, 针对一个主题, 与多个家长面对面地进行商讨, 集思广益, 能够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1ll53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