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A.卢卡奇B.葛兰西
C.哈贝马斯D.马尔库塞
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
印证了()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
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A.李普曼B.卢因
C.盖洛普D.拉斯韦尔
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
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D.娱乐功能失调
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A.《米老鼠与唐老鸭》B.《猫和老鼠》
C.《芝麻街》D.《汤姆历险记》
8.互联网是()
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D.传统媒介
9.传播活动是一种()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
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A.地区B.门户
C.门区D.枢纽
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内容的说服力
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增插静态图像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D.模仿报纸的做法
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D.社会文化结构
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A.耶鲁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D.批判学派
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微观效果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D.潜在效果
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
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
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内容分析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D.控制研究
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
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
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A.霍尔B.萨尔瓦焦
C.贝尔D.罗杰斯
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A.社会分类论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分化论D.社会关系论
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
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流行文化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D.商业文化
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A.有难度的B.敏感性的
C.容易回答的D.反映主要情况的
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
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
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
A.满足信息需求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D.交往的需要
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
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
A.规范化B.合法化
C.合理化D.标准化
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A.传递性B.扩散性
C.扩充性D.共享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
A.及时的B.有限的
C.滞后的D.大量的
E.真实的
3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缺乏亲切感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3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双重行动”是指()
A.新闻加工B.新闻编辑
C.新闻策划D.新闻报道
E.新闻采集
3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
A.等距随机抽样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D.雪球抽样
E.多阶段抽样
3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
A.故事讲解员B.熔炉
C.文化武器D.镜子
E.看不见的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参照群体
37.意见领袖
38.简单随机抽样
39.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
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从施控与受控的传播理论角度,说明我国报业集团建立的重要意义。
46.试析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产生冲击的原因。
以上“2004年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由湖南自考生网指导老师收集整理。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