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宝盒今天你学传播学了嘛?传播学重点梳理④

1传播者:又称信源,即讯息的发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受传者并非完全被动的存在,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个人、群体或组织】。

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意义交换的介质】。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二)特点

1动态性

(1)形式上: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

(2)实质上: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序列性

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连结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

3结构性

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

A.总体结构:

(2)形态上:链式连结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

B.各环节或要素的深层结构:

(1)传播的传受双方都是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统一体。

(2)讯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三)传播过程模式的演进

直线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A.提出: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B.内容: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5W”:

Who(谁)、

Sayswhat(说了什么)、

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whom(向谁说)、

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

用如下图示表示:

C.意义: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为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做铺垫。

D.不足:

(1)单向直线模型

(2)缺乏反馈

(3)传受双方地位固化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A.提出:1949年,香农—韦弗《传播的数学理论》。

B.内容: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直线式的通讯模式由四个正功能单位(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和一个负功能单位(噪音)组成。

C.具体过程:信源发出讯息后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

D.意义:

(1)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为传播过程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2)对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E.不足:

(1)该模式只是电子通信过程

(2)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

(3)不可照搬到人类传播中

循环互动模式

1、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A.提出: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

B.内容: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1)克服了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互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3)适用范围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4)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

(1)对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映较简单化。

(2)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未能足够重视,甚至低估新的传播技术的效果。

2、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A.提出:1954年,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B.内容: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2)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3)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如下图所示:

(1)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

(2)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1)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

(2)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二、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A.起源

(1)在对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传播学理论迅速进入日本并在学界占据主流地位。

(3)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日本比较兴盛。

B.内容

(2)结合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

唯物史观视角分析:

生产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们互相交往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生产可以分为两类:

(1)满足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物质生产,人们围绕这种生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称为物质交往关系。

(2)满足社会精神生活需求或信息需求的精神生产,围绕这种生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称为精神交往关系。

(二)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A.内容: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

(1)与人的体能(生物学、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包括作为人的体能之延伸的热能和电能)有关的“能量交往”;

(2)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

(3)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的,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B.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为一定的阶级结构:

(1)人际传播: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想主体从事着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则是他们的精神交往纽带;

(2)大众传播:传播者便是作为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便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传播的双方都有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环境的背景,而每一方传播活动都受到条件或环境的制约。

C.研究重点: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1)现代大众传播与资本制度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2)传播媒介在从事营利活动的同时,与权力相融合;

(3)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

(1)唤起现代被闹剧化和娱乐内容所“麻痹”的受众的觉醒。

(2)使受众成为“能动的传播主体”,及有批判能力的“理性市民”。

(三)系统论的演进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A.内容:

(1)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

(2)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3)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4)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B.意义:

(1)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

(2)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赖利夫妇“系统模式”

A.提出:1959年,美国学者J.W.赖利和M.W.赖利夫妇《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B.内容: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

C.本质特点:多重结构

(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1)每一个传播者和接收者都会受到基本群体和较大的社会结构的影响;

(2)信息不仅仅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流动,还在社会群体和社会结构之间流动;

(3)把一种把传播过程本身放在社会系统的宏观视角下,揭示了传播过程是由个体系统、阶层或群体的中观系统,以及外在社会大系统交互影响的一种系统。

(1)忽视传播过程中的无形互动,即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

(2)仅仅是一个框架,并没有对框架进一步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A.提出:1963年马莱兹克《大众传播心理学》

B.内容:加入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1)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系统模式。

(2)说明了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为后续研究的全面性做出了贡献。

D.缺陷:

(1)只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并没有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差异。

(2)不对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在考察大众传播过程时难以抓主要矛盾。

THE END
1.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传播的分类 B.传播的符号 C.传播的宣传方法 D.传播对象的心理 E.传播对象的劝服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根据公共关系工作的业务类型,可将公共关系活动划分为() A.交...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6888567.html
2.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 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 A.传播的法规与政策 B.传播对象的心理 C.传播的分类 D.传播的符号 E.传播的宣传方法https://www.zikao365.com/ask/ad1901021637.shtml
3.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A传播的法规与政策B传播对象的心理C传播...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 传播的法规与政策 B 传播对象的心理 C 传播的分类 D 传播的符号 E 传播的宣传方法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2025版广东公务员行测申论教材 ...https://gd.huatu.com/tiku/4077372.html
4.如何进行高端客户的圈层运营?④进行种子用户的培养,个人号进行传播。 附:社群分组核心逻辑图 (2)用户信息完善 重点做好入群仪式感。 建立社群资料,完善群成员档案,将群内情况记录下来,为将来群内情况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收集群成员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及对此社群的期望和建议等内容建立群成员个人档案。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26003-1.html
1.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3、基本特点:双向性、共享性、快速性、广泛性。 4、传播特点有多种,主要包括快速、广泛、互动性和多元化。 5、具有组织性、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公开性、选择性、快速性等。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2.主流媒体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基于热门YouTube视频的定性比...摘要在跨文化语境中,视听媒介通过唤起经验和情感,搭建共通意义空间,促进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达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4460007367836171/
3.传播特点深度解析:五大特性与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解析(2024版...大众传播推广法是利用声、像、印刷品等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其特点包括: 一、覆盖面广传播快 广播、录像、电影、电视、印刷品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信息传播出去,具有广泛性和及时性。 二、针对性强系统可查 通过印刷品传播(如报刊杂志、技术资料)可以系统记录专项技术、项目要点,且时间上伸缩性大,可...http://h5.pw53.com/E2550eBbAA9D.html
4.财经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比如经济新闻市场分析...比如经济新闻、市场分析、金融评论等。财经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新闻、市场分析、金融评论、财经数据解读、投资理财建议、行业动态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等方面。经济新闻主要报道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变化、重大经济事件等,市场分析主要针对股票、债券、外汇、商品等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金融评论则是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https://www.mbalib.com/ask/question-27532c47913c3b0637c46039a25b9ae8.html
5.四川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2.组织内部公众包括() A.管理人员B.技术人员C.生产人员D.销售人员E.社区居民 23.公众的特点有() A.群体性B.共同性C.多样性D.变化性E.相关性 24.形成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E.蝴蝶效应 25.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https://m.sczikao.com.cn/beikao/a43698.html
6.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社会传播(传播基本类型)-自我人际组织大众传播。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
7.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https://baike.sogou.com/v4681972.htm
8.项目策划方案(通用15篇)平面形象可用于多种宣传形式,包括户外广告、报章杂志平面广告以及产品画册等。 ⑵、软性文字传播的内容主要是软性广告。普通报纸与杂志媒体可利用节庆日,如春节、元旦、重阳节、中秋等节日,以问候祝贺等形式进行品牌文化内涵的传播。而在专业媒体上,从企业实力、品牌文化、产品品质、营销优惠等多方面进行软性炒作,以...https://www.oh100.com/zhichang/6009455.html
9.市场营销活动策划方案15篇平面形象可用于多种宣传形式,包括户外广告、报章杂志平面广告以及产品画册等。 ⑵、软性文字传播的内容主要是软性广告。普通报纸与杂志媒体可利用节庆日,如春节、元旦、重阳节、中秋等节日,以问候祝贺等形式进行品牌文化内涵的传播。而在专业媒体上,从企业实力、品牌文化、产品品质、营销优惠等多方面进行软性炒作,以...https://www.cnfla.com/huodongfangan/2713716.html
10.第八章内容分析法笔记(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书评本章内容: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优点、缺点内容分析法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效度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找拉斯韦尔关于世界大战宣传的书来看看】「内容分析法究竟有什么用」的实际案例:二战期间,盟军情报部门监听德国电台播放音乐节目的数量和类型,并跟欧洲德占区内电台音乐相比较,以此推断欧...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66249/
11.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0篇)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发现事故的人员在按规定向相关系统管理员报告的同时,及时向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相关领导报告。负责人员在接手事故报告后要向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进行应急工作进程报告和事故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https://m.yjbys.com/yingjiyuan/2261038.html
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 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目 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 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 ...https://www.jyg.gov.cn/jqb/zfxxgk/fdzdgknr/jczwgk/xcz/fdzdgk/zcwj/art/2022/art_53ed51f2070a4ec8a9adbab9dd158853.html
13.网络营销全部A.客户资料公开化B.降低知识更新速度C.隐性知识显性化D.增加对专家型人员的依赖【注释】:第十章第四节 第289页 网络营销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隐形知识显性化(2)信息文档管理(3)知识共享与循环利用(4)知识资产安全管理 41.某网络书店超过一半的销售量来自其排行榜上13万名开外的图书,这种现象在网络营...https://www.wjx.cn/xz/261160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