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其综合素质与日趋提高的就业市场要求相比仍显偏低,技能偏弱。故问题解决要着重帮助服务对象理清就业思路,发挥现有能力,合理规划,理性就业。服务对象想通过工作来自食其力并改善家庭经济情况,但对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认识不足;不能客观评价自身的就业竞争综合能力,因此就业现状与其期望值差距较大;加之对就业没有清晰的、合乎实际的规划,一味追求成功,所以,造成就业比较困难。
(一)服务对象问题成因
2、家庭因素:服务对象母亲已退休,父亲是一名工人,有助于服务对象就业且能整合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
3、社会因素:就业大环境形势本来就比较严峻,而只有中专文凭且自设就业岗位选择面还较窄的服务对象,其达成理想就业尤显困难。
(二)服务对象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服务对象失业不失志,主观上求职意愿强烈,通过工作自食其力并协助父母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目的明确。
(2)服务对象家庭和谐,其父母能配合社工工作。
(3)服务对象上进心较强,尽己所能地增强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服务对象比较能吃苦。
2、劣势
(1)服务对象学历低,设计类技能不高、工作经验不足。
(2)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
四、理论依据
认知治疗理论辅以优势视角等方法开展服务工作。
核心理念: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
本案服务对象的目标清晰、务实,具备一定的抗逆力。
五、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总目标
引导服务对象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挖掘潜力及增强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合理订立目标并积极实现。
(二)分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引导服务对象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3、协助服务对象分析目前就业形势,共同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4、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目标。
(三)服务计划
2、引导服务对象提升技能培训层次,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3、与服务对象家长沟通,给予服务对象更多支持和鼓励,进一步增强督促服务求职动力;
4、引导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区及社工组织的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5、协助服务对象通过居委会就业援助员、公共职介网等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就业信息。
六、服务过程
第一节,专业介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协助服务对象产生心理改变,重塑职场社交自信心;改变就业岗位取向上的不切实际的认知,促使其回归理性,立足自身实际,合理规划求职范围。
社工根据预约上门走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和母亲在家。
社工:小Z,职校一毕业,就找到一份厨师工作,和自己学的专业对口,应该说还算比较顺利的。
服务对象:还行吧。毕业前,家里就发动亲戚,能用到的关系都用上了,不管怎么说,毕业后要有个事情做做;不然,荡来荡去的,父母不放心,自己也过意不去。
社工:辞职是因为比较辛苦?
服务对象:对的,因为主要负责早饭;每天4点多就得起床往单位赶,有点吃不消。
服务对象母亲:我们也舍不得,虽说中专毕业了,但毕竟年纪还轻,还在长身体;再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吃过苦;一下子天天4点起来,加之现在的年轻人晚上又睡得晚,我们真怕孩子的身体弄坏了。也怪去之前我们没有了解清楚。所以,孩子辞职,我们父母也支持的。
社工:权衡利弊,确实还是以身体健康为重。第二次是到一个工厂里做厨师,比前一次在宾馆上班要轻松一点?
服务对象:活儿也不轻松,主要是工作量大,但能做下来。就是后厨人际太复杂,关系户太多;处理人际关系比干活还累,主要是心累,情绪受到影响,干活就没劲了。所以,就干脆不干了。
社工:而且从此下决心再也不从事厨师工作了。
服务对象:对,厨师都比较辛苦,而且相当不稳定。所以,自己学会了网页制作,一是喜欢,二是我认为比较有发展。前面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公司做网页。本来做的蛮好的,但换了一个新主管后,我就处处干不顺;我感觉是新主管给我穿小鞋;因为,我的活儿还像以前那样干,以前的主管觉得我做的不错;换了一个人,我的活儿怎么做怎么错。所以,我就辞职了,我现在一边留心招聘信息;一边在网上学学日语。我在人际交往上可能有缺陷。
社工:怎么有这种念头呢?
服务对象:上了三次班,倒有两次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辞职。这还不算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服务对象属于典型的自己“贴标签”,社工运用认知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改变服务对象的泛化的错误认知。“ABC人格理论是艾丽斯的理性情绪治疗中提炼出来的,它是构成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工将“A”代表服务对象因自身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三次就业、三次辞职)而产生的一个对其目前影响较大的态度;这个态度导致服务对象产生了职场恐惧反应,也就是事件的结果,用“C”表示;促使服务对象因此事件而产生的这一反应的原因是其对该事件的认知,即对自己“不善交际”的偏颇认知,用“B”表示。显然,服务对象的情绪反应是不对的。社工通过干预,促使服务对象对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即“不善交际”产生质疑,即产生“D”;纠正其“功能失调的思维”,进而产生新的信念,即“E”;这样就会出现社工期待的新的结果。
社工:你善于总结,说明你是一个理性的人;但是,你的总结比较片面,因为:一是你将特定的环境看成了普通的环境,正如你所说的,工厂后厨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复杂,因为许多人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进来的,谁也不服谁;你一个相对没有关系的人与他们一起工作,关系的确不好处理;你在宾馆同样从事厨师工作,为什么没有碰到人际关系难处理的问题呢?因为,宾馆里的后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说白了,是靠本事服人。同样,你在网络公司所遇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对你来说,正好一正一反,前面一位主管好相处,后面一位主管和你不太对路子。这种都是职场常见的现象。你还年轻,可以说是职场新手。阅历会伴随着你的就业经历而不断丰富的,这一点,请你一定要自信。
服务对象: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受多了。以前,亲戚、朋友只是开导我说是遇到了难搞的人;都没讲到点子上,其实,他们也不是什么难搞的人,只是不对路子。想想也是,我从小到大,与同学、老师、邻居、亲戚等等相处都可以的。我对自己的人品还是自信的。
社工:对啊。社会上有各色各样的人;遇到的,有与自己趣味相投的,肯定也有与自己不对付的。像你这种境遇大多数人都会碰到;所以,你没必要、也不该给自己贴上“不善人际”的标签。
服务对象:看来,我的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了。
社工:你应该消除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你碰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你不善交际,实质是你的职场经验缺乏,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太嫩了。但随着你就业经历越来越丰富,经验不断积累,相信你将来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得心应手的,这是一个必然的成长过程。
服务对象表现出彻悟,但就业观念暂时还较难改变。
服务对象及家人感谢社工的关心和专业服务,并在就业方面希望得到社工的帮助。
第二节,社工运用优势视角模式开展专业服务,着重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服务对象外在或潜在的问题。
服务对象就业意向较为单一而造成就业相对困难的劣势明显;屡次职场受挫,迫使服务对象产生了一定的自卑感;但服务对象并未气馁,而是及时总结,贴紧自己兴趣爱好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持之以恒地把就业作为根本目标;服务对象面对逆境基本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具备一定的抗逆力,这实为服务对象潜在优势。所以,在成功改变服务对象认知后,社工接下来的专业服务,应帮助服务对象理性分析并认识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消除职场自卑,进而拥有更高的抗逆能力,展示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实现就业目标。
第三节,适时“补课”,成效立显。
第四节,及时心理疏导。
第五节,疫情防控、适时服务两不误。
第六节,迟来的春天仍然是春天。
社工按计划走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与其母亲在家。因疫情影响,试用期满后公司未与服务对象签定合同。服务对象对此虽有遗憾,因为这是一个服务对象比较喜欢且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但服务对象对公司的做法也表示了理解和接受;因为受疫情影响,公司绩效非常差,能维持基本运作已属不易,谋求发展是难上加难;所以,现在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所以暂无能力增加员工;自己虽然未能签订合同,但公司还是比较有诚意的,希望疫情过后,公司运营正常并转好时,能有机会再合作。服务对象对自己可以涉及的工作岗位比较自信,所以目前积极求职。社工建议其可以上BOSS直聘网上看看,投简历前要针对公司的岗位需求和业务先进行了解,然后再将自己的简历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适当包装,这样成功的概率会高一点。服务对象表示每次听了社工的建议后都会有收获,自己肯定会根据社工的建议对自己的简历作适当的改良和包装。服务对象及其母亲感谢社工的关心。
七、效果评估
目前服务对象通过自身的努力,已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份兼职,边做兼职边学驾驶,打算等驾驶证考完再找全职的工作。因突发疫情,本案服务开展相应作了适当调整,服务过程有一些延时;但本案目标终究基本达成,迟来的春天仍然是春天。
八、跟进服务
九、专业服务反思
(一)找准问题,运用最合理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问题解决就如“庖丁解牛”
本案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是认知偏差,且既表现在心理上又表现在行为上。所以,社工问题解决选择从纠偏入手。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帮助服务对象一是揭除了其自贴的“不善交际”的标签,二是立足就业“赚钱交学费”的初衷、适当拓宽择业面。然后着重运用优势视角模式,以精细的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目标。因方法、模式应用得当,所以服务过程顺畅,分目标实现能按计划、步骤实现,总目标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特殊时期应对自如,是一名专业社工的必备素质
社工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情况应对时机掌握准确,方法得当,措施齐全,注重实效。在服务过程中,社工根据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服务重点;运用现代通信手段,做到社交隔绝而专业服务不中断,保障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服务过程的完整性。对突发、特殊情况的从容应对,是一名成熟的专业社工必备的素质。
(三)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从来不缺,缺的是如何把理论方法化、实务化。社工在完成本案时,对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运用自感生硬,有“套用”的感觉。因此,要做到理论精熟于胸,实务应用时信手拈来,我觉得唯有苦学、精学,才能真正把知识化作本领。
(四)社工应加强“疫情后”时代实务方法的思考
这次波及全球的重大疫情必将给社会管理形态带来变化。专业社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如何应对疫情过后的社情变化,贴紧现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专业服务,在实务方法创新上,可以有一些思考。且这也不失为一次丰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的极好契机。期待在专家督导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书目
1、《社会工作理论》(第二版)何雪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