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采用Revit进行建筑设计类似于创建于实际的建筑相对应的数字化建筑模型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创建数字化的建筑模型过程使用者创建数字化的建筑模型过程类似于挑选并添加不同的建筑构件,如墙体、门、窗、楼板、柱、梁、管道、电缆等,来搭建结构本身的过程。从使用者与计算机交互来讲,采用这种类似于虚拟建造的应用模式,其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图形的计算机制图系统则更为形象、直观和生动。
采用三维建筑模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设计人员的手段,而工程中实际应用的往往是二维图纸文档,在BIM模型中,构件在不同视图中不同的显示是模型本身的定义内容,实际上,构件的设计者可以定义:该构件在不同的视图下该如何表现。并且,其表现属性是可以被访问及调整的,比如门的开启方向开关,可以通过平面试图中的控制开关图标来调整门的开启方向,构件的三维模型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BIM模型中,工程数据与构件模型是高度集成的,二维图纸只是BIM模型的“副产品”。
如前所述,能够有效的在建筑整个设计、施工、到使用管理全生命期内提供高度集成化,面向不同阶段及应用的工程数据模型正是BIM的目标。如果把工程数据在不同阶段的应用过程作为信息流,则该信息则涉及至少创建、发布到管理该信息三个基本过程。一旦该信息被创建,可以将其发布为DWF格式文档。
DWF是一种面向Web的矢量图形文件格式,并支持用户批注及签名,这就为工程文档电子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另外,作为面向于用户协同设计的Buesszaw则为整个工程文档的发布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Revit软件无论从现实还是具体应用,都带有软件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特点,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软件的实现以及具体的应用都将大有裨益。首先,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一种方法学(paradigm),它比较自然的模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能够建立完整的、易与人们理解的软件系统的概念和机制。另外,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原则及出发点在于尽可能的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用现世界的概念思考问题从而自然地解决问题,强调模拟现实世界的概念而非抽象的思考问题,亦即将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在构上尽可能一致。另外,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建筑信息模型(BIM)也可以理解为CAD(computeraideddrawing)发展为Object-CAD,再到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从而更接近于自然思考模式的结果。
在实际的设计生产实践中,多专业的协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应用平台,不同的平台要能够识别统一的模型但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由于设计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设计,多专业协调,调整修改,重新协调修改的不断迭代的过程,对于多专业的集成应用则具有更大的应用优势。Revit平台目前集成了RevitArchitecture,RevitMEP及RevitStructure等多个平台应用,将建筑、结构、系统(空调,机械,电气等,应用于国内的给排水、供暖空调、电气专业)多专业集成在统一的Revit平台。除了支持横向的在不同的专业之间的集成,对于设计的纵向,从概念设计,设计深化,施工图,图纸交付等环节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具体解决应用,Revit支持协同工作,Revit可以通过工作集将设计工作划分为多个实现单元,可以“并行”的工作,同时,多个用户可以通过构件共享的机制针对某个工作集并发操作。
建筑建成之前往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热工性能、声环境、光环境等建筑性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模拟以准确的评估及优化设计,而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软件应用系统进行的,由于传统的CAD技术,大都是基于几何数据模型,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主要通过IGES、DXF等图形信息交换标准进行数据交换,所能传递和共享的也只是工程的几何数据,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往往还要根据不同的分析软件的要求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对同一个建筑来说,针对不同的应用,必须进行多次描述(建筑师绘制图纸,分析人员建立计算模型)。分析工作的目的在于优化和调整建筑设计,一旦设计做出调整,必须重新建立环境分析模型,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而言,整个工作是耗时而且是高成本的。由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集成的、富含可用建筑信息的构件模型,大量的应用可以直接建立在BIM模型本身上而无需再做许多额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