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讲述了播音创作的特征以及准备稿件的基本方法。要求了解播音创作的基本特征:交流对象的虚拟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感情抒发的真实性;掌握准备稿件的基本方法。
●1.1播音创作的特征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播音创作的基本特征。要求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概念;了解播音创作与普通口语表达的不同;理解播音创作的基本特征:交流对象的虚拟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感情抒发的真实性。
●1.2准备稿件的基本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准备稿件的基本方法包括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两个方面。要求明确准备稿件的概念,正确认识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针对具体作品可以正确完成备稿六步,实现狭义备稿。
第二章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播音感受
本章内容讲述了播音感受的概念和播音感受的三个层次。要求了解播音感受的概念;掌握播音感受的三个层次:表层感触的物理场、中层感入的心理场、深层感悟的审美场。
●2.1播音感受的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播音感受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要求掌握播音感受的概念;了解播音感受的重要性;理解播音感受的基本特征:(一)间接性与敏感性的统一(二)目的性与传导性的统一(三)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四)序列行与扩展性的统一(五)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六)理解性与感受性的统一。
●2.2播音感受的三个层次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播音感受的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播音感受的概念;了解播音感受的重要性;理解播音感受的三个层次:表层感触的物理场、中层感入的心理场、深层感悟的审美场。
第三章置身其中——情景再现
本章内容讲述了情景再现的含义、情景再现展开的重要手段、情景再现的过程。要求理解情景再现的概念,明确情景再现的过程,掌握在情景再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情景再现的含义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情景再现的含义。要求掌握情景再现的含义;明确情景再现的核心。可以针对具体作品可以正确完成情景再现,实现稿件的准确表达。
●3.2情景再现展开的重要手段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情景再现展开的重要手段——想象。要求了解想象的含义;掌握情景再现中想象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播音创作中的想象
●3.3情景再现的过程(一)
●3.4情景再现的过程(二)
第四章弦外之音——内在语
本章内容讲述了内在语的含义与作用、内在语的分类。要求明确内在语的含义与作用,掌握不同类型的内在语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内在语。
●4.1理解内在语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内在语的含义和内在语的作用。要求了解内在语的含义;掌握内在语的作用;理解并熟练运用内在语。
●4.2内在语的分类(一)
●4.3内在语的分类(二)
第五章心中有人——对象感
本章内容讲述了要求明确掌握理解并熟练运用
●5.1理解对象感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对象感的概念和对象感的特点。要求了解对象感的概念;掌握对象感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对象感这种技巧,实现稿件的准确表达。
●5.2对传播对象的设想与分析
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新闻性节目、社教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中对传播对象的设想与分析。要求了解不同类型节目中对象感的特点;掌握对象设想与分析的方法;理解并熟练运用对象感这种技巧。
第六章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停连
本章内容讲述了停连的含义及运用原则、停连位置的确定、停连的种类、停连的处理方法。要求明确停连的含义;掌握停连的运用原则、停连位置的确定、停连的种类;理解并熟练运用多种停连的处理方法处理各种类型的稿件。
●6.1停连的含义及运用原则(一)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停连的概念及其停连的运用原则的第一个方面,标点符号是参考。要求了解停连的概念;掌握停连的运用原则的第一个方面;理解停连这种技巧的运用原则。
●6.2停连的含义及运用原则(二)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停连的运用原则:语法关系是基础、情感表达是根本。要求了解停连运用原则的异同;掌握情感表达是停连的根本;理解并熟练运用停连这种技巧。
●6.3停连位置的确定(一)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停连位置确定的方法:区分语意的地方要注意停连、思考判断的地方要注意停连、回味咀嚼的地方要注意停连。要求了解并掌握停连位置的确定方法;能够从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思想感情出发合理地确定停连的位置。
●6.4停连位置的确定(二)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停连位置确定的方法:前后呼应的地方要注意停连、强调转换的地方要注意停连、并列分合的地方要注意停连。要求了解并掌握停连位置的确定方法;能够从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思想感情出发合理地确定停连的位置。
●6.5停连的种类(一)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六种停连的种类: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要求了解不同停连种类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停连的各种类型进行稿件的处理。
●6.6停连的种类(二)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四种停连的种类: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要求了解不同停连种类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停连的各种类型进行稿件的处理。
●6.7停连的处理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停连的不同处理方法。要求了解完成句和未完成句的不同含义;掌握不同句式中停连的处理方法;理解并熟练不运用同的停连处理方法进行稿件的处理。
第七章音随情定——重音
本章内容讲述重音的含义和作用,重音的运用原则,重音的表达方法和重音的不同种类。要求掌握重音选取的方法,区分不同题材重音表达要点,服从情感表达需要和语义要求进行重音的选择
●7.1重音的含义及作用
以语义为依据确立重音;其突出方法是将重音强化,其主要目的是强调语义,表达情感。列举四则案例,分别从重音突出的语义、情感色彩、动态描摹以及对象感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7.2重音的运用原则
一、少而精;二、讲分寸;三、多变化。
●7.3重音的表达方法
一,高低对比法。高低对比当中,作为新闻节目中以高低对比方法为最主要的方法。同时还要态势语辅助表达。二、停连对比法。三、虚实对比方法四、综合运用。
●7.4重音的种类
一、并列性重音;二、对比性重音;三、呼应性重音;四、递进式重音;五、拟声性重音;六、肯定性重音;七、反义性重音。
第八章“音有万态之殊”——语气
本章内容讲述了语气的内涵、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语气的声音形式。要求明确语气的内涵;掌握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理解并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语气的声音形式。
●8.1语气的内涵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语气和语调的不同、播音学中的语气概念以及“语”和“气”的融合。要求了解语气是“语”和“气”的融合;理解语气和语调的不同;掌握播音学中的语气概念。
●8.2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8.3语气的声音形式
第九章语言表达的生命力——节奏
本章内容讲述了播音节奏的含义、节奏的形成、节奏的类型。要求理解节奏的实质及其特征,掌握朗诵节奏及其类型,能从整体上把握并运用节奏处理不同类型的稿件。
●9.1播音节奏的含义(一)
●9.2播音节奏的含义(二)
●9.3节奏的形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形成播音节奏的四种转换方式:突转、渐转、大转、小转。要求了解并掌握不同转换方式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不同转换方式去处理不同的稿件,实现稿件的准确表达
●9.4节奏的类型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六种不同的节奏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要求了解并掌握节奏类型的特点;理解并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节奏去处理。不同的稿件,实现稿件的准确表达。
第十章普通话知多少?——普通话语音概说
本章内容讲述什么是普通话,分析普通话语音的特点,介绍有关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说明练习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原则。要求理解普通话的概念,明确普通话语音的特点,理解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训练普通话语音的原则
●10.1普通话语音概说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基本概念和训练方法。要求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体系。明确普通话语音在口语表达中的基础地位。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方法。
第十一章让声音准起来——声母
本章内容讲述什么是声母,讲解声母发音特点、分类方法和具体发音方法,辨析声母练习中的常见错误,说明正确的矫正方法。要求知道声母的定义,能够运用声母的分类标准掌握声母的具体发音方法,明确矫正声母语音错误的方法。
●11.1声母概说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声母的分类和声母发音训练的总原则。要求学生理解声母分类的标准,明确声母发音训练的具体方法。
●11.2声母发音部位及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声母发音的7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具体发音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组声母的发音要领,对于难点音要反复练习,准确发音。
●11.3声母发音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6种声母发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发音情况的实际,找准发音错误,认真按照矫正方法反复练习,达到纠正语音的效果。
第十二章让声音亮起来——韵母
本章内容讲述什么是韵母,讲解韵母的结构、韵母的分类方法和具体发音方法,辨析韵母练习中的常见错误,说明正确的矫正方法。要求知道韵母的定义和结构特点,能够运用韵母的分类标准掌握韵母的具体发音方法,明确矫正韵母语音错误的方法。
●12.1韵母概说
●12.2单韵母发音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单元音的发音要领,学会识记、认读元音舌位图。
●12.3复韵母发音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在发音训练过程中注意复韵母动程的完整性和趋向性。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复韵母书写方式与实际读音的差别。
●12.4鼻韵母发音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掌握前鼻音韵尾和后鼻音韵尾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训练过程中注意避免发音不到位,或元音鼻化。
●12.5韵母的发音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4种常见的元音发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发音情况的实际,找准发音错误,认真按照矫正方法反复练习,达到纠正语音的效果。
第十三章让声音“活”起来——声调
●13.1声调(上)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有关声调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声调是音高的体现,能够辨别不同声调概念,知道声调在普通话中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重视声调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的作用。
●13.2声调(下)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声调发音方法和常见发音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二、三、四声的发音要领,训练过程中要改正错误发音习惯,反复练习,巩固正确发音习惯。
第十四章让表达嗨起来——语流音变
●14.1变调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和形容词重叠的变调。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变调类型的变调规律,反复练习,改正自己错误的发习惯。
●14.2轻声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轻声”的定义、变读“轻声”的规律、“轻声”的作用和“轻声”练习中常见的问题。要求学生明确“轻声”的概念,掌握变读规律,理解“轻声”的作用,牢记必读轻声词。根据发音要领,反复进行发音练习,掌握正确发音方法。
●14.3儿化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儿化”的性质、规律、作用和“儿化”语音练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明确“儿化”的性质,掌握变读规律,理解“儿化”的作用,根据发音要领,反复进行发音练习,掌握正确发音方法。
●14.4“啊”的音变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啊”的音变规律和轻重格式。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音变规律反复练习,准确判断句尾“啊”的正确读音。理解什么是“轻重格式”,识记易错词的轻重格式。
第十五章口语传播的那些事儿
●15.1口语传播的起源
本节内容讲述了传播的定义、传播演进的历史阶段、并着重讲述了口语时代。要求掌握传播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播演进的六个历史阶段;掌握语言的起源和差异。
●15.2什么是口语传播
本节内容讲述了口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并梳理了美国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和现状。要求掌握口语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口语传播的特点;了解口语传播学的发展现状。
●15.3新媒体时代的口语传播
本节内容讲述了口语传播的发展阶段,重点分析了口语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及当代口语传播学发展的必要性。要求掌握口语传播的发展阶段;明确口语传播的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了解当代口语传播学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