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命科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稿要求:
1)文稿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或实用性。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文字精炼,用词规范,图表清晰。文稿请用电脑单面打印(自留录入文件),A4版型纸5号字体通栏排版,用字规范,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
3)单位介绍信,加盖单位公章,注明无一稿两投,所有作者对署名的顺序无异议。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4)投稿时须向本刊缴纳审稿费50元(请通过邮局汇款,并在留言栏注明第一作者姓名)。
关键词:生命科学;公共平台;共享管理
1平台的管理体制建设
1.1设备管理
1.2人员管理
2平台的教学实践
与科研院所不同,平台的主体单位为高等院校,在辅助科学研究的同时,更要为各层次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做好支撑服务。针对平台以高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为主的特点,教学对象主要以研究生为主体。对于硕士研究生开展仪器技术类实验课,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独立操作小型仪器设备,便于以后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对于博士研究生除了开展实验选修课外,还定期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性地参加,及时了解先进的实验技术或有针对性地探讨仪器应用问题。对于本科教学,考虑到学生实际应用性不强,我们将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对本科生进行开放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性听课,对于能够学习掌握某一类型仪器的操作应用或能独立使用一台大型精密设备的学生,我们会颁发一个“仪器使用培训合格证书”,以便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学习中具有一技之长,有利于拓展学生就业范围。
3平台的网络化管理及共享机制建设
4平台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5结束语
通过对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的规范化、自动化管理,真正达到物尽其用,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效能,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7-8]。通过建立设备共享平台有利于减少科研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便于集中优势,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资源的产出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集成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打破不同实验室、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术氛围,为生命科学学科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9]。参考文献
[1]鲁伟,燕小安,毕卫民,等.生物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69-171.
[2]彭世金.构建科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2):2-3.
[3]鲁伟,李莉,胡颖.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共享[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58-160.
[4]师亚敏,潘勋.公共科研平台技术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33-235.
[5]花蕾,蓝闽波.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44-246.
[6]赵贞,徐勇鹏,林.高校“大型仪器独立操作资格”制度的管理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42-245.
[7]王会文,肖俊生,边蕊.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J].实验室科学,2015,18(1):196-198.
[8]杨洪涛,杜法亮,刘晓辉,等.生物实验中心大型仪器管理及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4,17(5):171-173.
关键词:大一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活动课
G641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生死一体,生命教育的认知起点
生与死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关于生死的态度决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生与死,是人生命过程的两个必然阶段和环节,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故而,生命个体总是联系人的生死区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生命教育与个体生命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个体的人,想要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克服生命的无益感和死亡的可怖性,有赖于生命教育对人的启发和引导;而生命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也必须对个体的生命与死亡作出合乎情理的解读。生死一体的理念是生命个体日常行为的全部动力,也是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二)向死而生,生命教育的过程规则
向死而生,意即人从出生开始即走向死亡,人都有生理上的终点。只要人活着,就不得不面临在劫难逃的死亡,而死亡也一直在我们的^脑中,这并不因年龄而有差别。这种与生俱来的基本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来生命教育的发展路径,即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向死而生”的人生智慧和勇气。
(三)超越生死,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
帕斯卡尔说,人只是一颗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但是一颗运用思想的芦苇。这段话指出人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生命体的特点即在于人的思想性,也说明人具有自在的自然生命的特征,也具有自为的超生命的特性。作为有思想性这一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会不断地寻求对于存在的无限超越,在这种追求里赋予生死以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从这个过程来看,生死是现实的,但人却要在对未来的追求中不断否定现实,从而超越生死。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追求。
二、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要求
(一)师资要求: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育是一项基于师生关系互动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影响必须由教育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生命质量影响着生命教育活动的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自爱反省的生命关怀。反省是指教师必须保持自我重新认识的意识,可以自觉地修正自己的生存状态。其次,教师必须是具有丰富的生命专业知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课程,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从事生命教育活动的教师可能不会精通所有涉及到的专业,但必须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内围绕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出自己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观点体系。一个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他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带领学生探索自身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建构:渗透教育与师生参与
(三)内容编排:回归生活与促进成长
生命教育内容应回归生活,课程内容的选编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经验中取材,突出课程的生活因素,注重体现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现实生活、理想生活以及可能生活。同时,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兴趣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需要则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生命教育课程在于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故而其内容的选编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前提下,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最大化满足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不只是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既要包括学生当下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成长的作用。
三、基于活动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探索
(一)现实状况分析
1.大一学生年龄集中在17-19岁,这是青春期中期。青春期是动荡不安的年纪,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三观,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显得勇敢无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又会因为遭遇到的挫折,比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而不断否定自己、轻视自己,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可以矛盾二字简要概括之。在以往教育的经验基础上,青年人对自身、对人际关系、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开始探索。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帮助青年人从现实生活中出发,从生活体验中汲取经验,形成从自身而成、稳定的三观。
2.大一学生经历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种身份的转变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转变。大一学生面临着校园环境的变化、教育教学的变化、老师同学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些从校园环境到人际关系、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模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使得刚迈入大学的青年人背负成长的压力,需要调动自身更多能量来适应这种转变。这种适应过程在本质来说是青年人发现自我、探索外界、沟通他人的生命历程。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发现自身的力量应对周围的变化。
3.我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开设活动课,其目的在于为师生沟通提供平台,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为班级活动提供场所,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或团体活动启发个体成长意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目前,活动课主要形式是主题授课形式,以辅导员为单位进行授课,人数在100-150之间,少数班级人数控制50人左右,人数众多是活动课顺利进行所面临的挑战。在内容主要是完成学生事务工作,比如学生手册考试、学生档案收取、各类通知等,另外一些专题讲座比如邀请高年级同学所进行的讲座受主讲人本身的素质、讲座内容限制,活动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将生命教育课程引入活动课中,有利于丰富活动课主题和形式,以促进活动课有效开展,达到课程目的。
(二)大一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为活动课设置一定的学分以激励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传授与情感关怀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课程本身是开放性、互动性n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力图将生命教育主题生动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达到师生灵魂相遇、相互滋养的目的。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课堂参与讨论、实践报告、学年结束综合心得报告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评分标准可以设置为平时课堂及实习30%;实践报告30%;学年综合心得报告40%,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参考文献:
[1][德]贝克勒等.誓言集:向死而生[M].张念东,裘挹红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2][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4]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玉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2010.
[6]朱余杰.人本注意教育思想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2012.
[7]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8]金生f.生命教育:使教育成为善业[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19-24.
关键词:语言意识生命化课堂教学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WaterJ.Donald)首次提出“生命化”:“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首次把“生命化”纳入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本文所指的生命化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成全学生的学习目标追求,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因为过于注重某一形式或内容,忽略语言的整体意识。如: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过于注重语言形式与细节而忽略了对所听内容的整体把握;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过于纠结某一词语或词组的表达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过于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篇章大意;在写作表达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过于纠结语法的用法而导致所写内容不地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在生命化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三版)》第七单元的B课文――AnOpenLettertoaYoungPersonwithanEnemy为例[4],本文尝试了以下教学步骤:
2.理解表达的联想用法
3.揭示表达的类似信息
4.构建表达的实际运用
语言意识的初级形式是语感,高级形式是语言思维。语感的形成、语言思维的培养都与语言习得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语言习得是语言意识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导入途径。若教师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必然顺畅。
[1]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Donmall,B.G.;LanguageAwareness:NCLEPapersandReports[M].London:CILT,1985.
[3]TomlinsonBrian.TenQuestionsaboutLanguageAwareness[J].ELTJournal,2003(5).
一、网上报名
电子照片要求:近期(三个月内)正面免冠彩色半身电子照片,军人不得着制式服装。
2、下载《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按要求填写,并准备该表中要求提供的材料,用于资格审查和复试时对考生的综合评估。
二、现场报名
2、考生携带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件,凭网报编号到现场缴费、验证。外地考生可委托他人来校现场报名,委托人持考生的网报编号、考生的委托报名书、考生和委托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到报名点办理。
3、考生核对现场打印出的报名卡,签字并上交报名点,未上交报名卡的本次报名无效。
三、资格审查
2、考生持个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入学时交验)、《博士报名登记表》到报名点资格审查。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中职教育是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构建中职数学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促进学科质量提升和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
2中职数学生命课堂的含义
中职数学生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学科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目的,转变教学方式及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切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具有职业学校特色。
3中职数学生命课堂中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师生关系和谐,这是极其重要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活泼、有个性地成长。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有爱的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是擅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的,也更容易感染学生。尊重是前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产生自信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进而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职学生中,学困生的比例较大,要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多多关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用爱心融化他们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维护其内心的和谐。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师生人格平等,师生和谐对话,带动课堂教学的优化。
4中职数学生命课堂中教师的“教法”策略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教师角色不可或缺,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教师的设计与教学就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背景、需要、兴趣等进行。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使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尝试“分小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通过手段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转化教育目标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点拨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正确运用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同时要注意把课上评价与课下评价有机结合。
创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新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慕课为学生提供了新型学习平台。
5中职数学生命课堂中学生的“学法”策略
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差,知识漏洞多,直接导致上课听不懂,久而久之,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教o学生学习方法是必要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讲,善于思考;勤于记笔记,能发现问题,擅于总结;通过活动引领或问题引领,学会自学知识,掌握核心知识点、内在逻辑、定义的理解,学会互相交流,使知识内化、理解;学会实践总结,形成学科知识体系,会应用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6中职数学生命课堂中优化“教”与“学”的路径
教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采用分小组、分层次教学,4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中学生大致可以分为A(好)、B(中)、C(及格)、D(差)层。
1)准备阶段:分层次制订导学方案。
①确定授课内容及分层制定目标。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学生有中专班、高职升学班、普通高考升学班、3+2高职班4种类型,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例如:中专班,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专业结合,和生活结合,提高其数学素养;升学班,对于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到何种程度,由易到难编排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系统地掌握知识点。为每个教学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具体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②确定复习内容。查漏补缺,可补充本节课涉及的初中知识,或应具备的计算训练,这一步很重要。
③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导学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编制出导学案,将新课中要自学的内容进行“知识问题化”,然后把问题列出,让学生对照列出的问题去学习。可采用翻转课堂、讨论教学法等,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是构建生命课堂的重点。
④确定评价点,包括:课前复习、预习评价;知识点掌握情况评价;每一层的类型题掌握情况评价;检测题评价;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2)课堂教学。多年的实践证明,针对中职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基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分小组分层学习法。评价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可采用小组竞赛、必答题、抢答题、本课自我评价、互评、检测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①导入。启发引导不是设置问题,而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导入的方法尽可能新颖、有趣、实用,可采用多种手段,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学习慕课,培养其自学能力。
②探究。按照导学案,分组探究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重复,借用他人的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层,较难的公式推导,要求每组至少A层学生理解掌握;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理清知识,要求最终记住结论。
③运用。强化基础,分层训练,巩固新知,促进内化。教师要体现层次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练基础题,组长或组内同学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基础好的学生,增加层次较高的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④检测。分层次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检测。
学生
1)课前准备。
①预习。职业学校学生基本上无预习习惯,布置预习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方式可以是上网查资料、看书、看慕课等(评价:做到此项的小组按人数加分)。
②复习。课堂上基本公式或基础题主要考查每小组D层学生(评价:做到此项的小组按人数加分)。
③作业。整治不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等情况(评价:不交作业,小组按人数扣分)。
2)课堂学习。
①学习新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的导学方案,经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最后要掌握知R点。对于D层学生,每组组长要负责帮助;对于学案上的问题,由A或B层学生进行讲解(评价:未完成任务的,按人数扣分)。
②运用巩固。共同完成练习,分层次完成对应的练习。组内学生互相讲解(评价:B层学生展示解答过程,正确的加分)。
③练习检测。分别完成对应层次的检测,组长负责评分。(评价:正确完成检测题加分)。
④本课自评。对于课堂上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做自我评价。
7结语
总之,构建中职数学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生命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提升学科质量的中职数学生命课堂应该成为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教学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上的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依据这一理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Moodle平台与高中生命科学课堂的融合。
一、Moodle平台及其特点
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ning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一个在线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界面简单、易学易用,其模块化的系统结构使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搭配诸如资源、投票、在线测试、聊天室等活动模块[1]。通过模块的有机组合,Moodle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活动、完整的交流环境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
要想充分发挥Moodle平台的优势,如何将其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关键。本文就以高中生命科学《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这节课为例,尝试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鉴于本课内容的特点,结合Moodle平台的优势,笔者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块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
2.课堂活动
(1)导入活动
(2)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信息在人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断变化和重组,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也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部分[4]。笔者结合本课的导入选择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究模式,将“投票”模块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如:“糖怎么样给身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摄入过多主食或甜食人会发胖?”、“吃肉减肥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什么说有氧运动是最能消耗体内脂肪的运动”等。由教师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与协作学习,在思维的暴露与碰撞中归纳、总结出营养物质各自的转变途径。接下来再将零碎的知识由部分向整体深化,发现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及相互的转化关系。
(3)知识应用训练活动
学生探究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有再通过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及时巩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堂练习正是辅助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但从传统的课堂练习中教师难以获得全面的、即时的教学反馈。而依托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块进行练习,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使教与学都更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5]。
3.课后拓展学习活动
四、教学反思
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教学,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模块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实现学习的前移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示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的反馈功能更是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相信随着更多Moodle模块的研究深入,如评价模块等,Moodle平台定会成为促进教学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张鹏.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浅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6).
[2]李明.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广西教育,2002,15,(22).
[4]阔宇.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Abstract:Throughtheoverallsurveyof845graduates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majorin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thepastsixyears,thispaperanalyzesthestudents'employmentwhereabouts,careerorientationjobguidanceandinformationandexpectedsalary.Itfindssometrendsandlawsofthefouraspectsofthe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graduatesandputsforwardtherelatedsolutions.Inthefuture,thesecanbeusedasanimportantreferenceforreforminenrollment,studenttrainingtobettercultivatepersonnel.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就业状况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undergraduate;employmentsituation
0引言
1样本研究
在2010-2015年,课题组选取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简称昆工水电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本科生845名。样本情况详见表1。
2调查结果
2.1就业去向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昆工水电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近6年的就业状况分为4类:1)已经签约;2)升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
2010-2015年,昆工水电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下降明显,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整体处于下坡趋势对水电本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一直未实现“零突破”,体现出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
②已签约毕业生去向。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序为西部、东、中、北部地区,留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工作认识毕业生的首选。纵向分析发现,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97.66%下降到2015届的80.00%,而到中、东、北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0届的0.78%、1.56%、0.00%上升到2015届的4.14%、11.03%、4.83%,其中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6年间增长了11.03%;在2015届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稍微有点下降,但近6年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表3)。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排序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70.31%下降到2015届的47.10%;相应的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届的25.00%上升到2015届的43.15%,增长了18.15%,增幅较大;到乡镇、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
第三、按就业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本科生就业的主渠道(表5)。尽管在排序上稍有变化,到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到私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外到事业单位、升学就业的比例波动较大。
2.2职业取向
①择业时考虑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在选择个人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是否适合该职业”,“薪酬收入”,“个人今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各因素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考虑“薪酬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表6)。
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排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表7)。
2.3求职指导与信息
①就业指导。根据问卷调查,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就业面试技巧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10届的46.09%下降到2015届的23.97%;而“行业形势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届比2010届分别高出11.86%、10.49%(表9)。
②就业信息。“学校、学院就业部门”、“老师推荐”和“招聘会、双选会”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6年的排序比较稳定。近6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到70.00%以上,最高的一年2010届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应聘时预设的一个最低“工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这个职位[4,5,6]。分析6年来调查问卷,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届较2010届高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薪资高于女生;就业到东部地区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西部地区;就业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当期望薪资达不到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期望薪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门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表11)
3结论
第二、毕业生眼界不宽,扎堆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及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高校因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就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做实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到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
第三、毕业生对个人待遇过于看重,个人职业取向太过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要合理引导,告诫学生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理性看待薪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四、有70.00%以上的水电本科毕业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引导作用还应继续强化,形式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1]云南鲁地拉水电站投资219亿,闸门突然被冲走损失6亿[N].云南新闻网,2014(3).
[2]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昆明理工大学就业中心,2015(12).
[3]麦可思《2015大学生年度就业工作》[R].麦克思研究中心,2015(11).
[4]孙百才.甘肃省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7-2010年)[J].中国高教教育,2011(2).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内容,独立设计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少,缺乏在人才培养整体框架下、与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创新性系统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难以保证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院校生命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1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突出能力、强调创新、激励个性、提高素质”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生命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本要求,从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管理等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构建适应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的生物学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实验、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科学系统的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图1)。
1.1基础实验教学。基础型实验旨在训练本科生基本实验技能,在保留与改进部分认知性实验的同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引进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中的新实验技术,如(WesternBlotting)、转基因方法研究、PCR基因扩增、DNA重组、DNA分子杂交等。
1.2专业实验教学。根据生命科学专业的特点,设立专业综合大实验,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校外实习教学。校外实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野外生物学实习和工厂生产实习。野外生物学实习主要使学生识别各主要生态环境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种类,学习动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和保存方法。工厂生产实习主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1.6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生4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设置毕业论文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较系统的科研设计作业,使学生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总结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任务,掌握专业论文写作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和设计模仿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该专业问题具有一定水平的个人观点与见解,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
2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1)改变以往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依存关系,建立相对独立的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
(2)将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之上将所有实验课程归属于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生命科学专业实验教学、生命科学校内实训教学、生命科学校外实习教学、毕业论文教学等模块,有利于实验内容的循序渐进,实验课程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生命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按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引入最新研究成果,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社会需求密切联系。
民族院校生命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生命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在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施几年来,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不同实验课程间相似的重复实验内容,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实践技能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体达到了以下几个目标:
(1)加强了实验基本技术的培训,注重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技能培养的目标是学生了解基本实验理论知识,熟悉实验原理,掌握规范的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手段,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融会贯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大纲统一制订,明确界定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讲授内容,保证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一致、合理衔接。
(3)加强各门实验课内容的科学结合。如:微生物实验中“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得到的菌株作为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实验材料,增强实验中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按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观察,将以前单一的、分散的多个实验,按其内在联系组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包括10余个实验技术。
(5)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社会需求密切联系。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英文名称:ChineseBulletinofLife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0374
国内刊号:31-1600/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主要栏目
评述与综述、新思维、基金、研究动态、人物、机构、科学奖、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