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McWhinney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改革的临床方法”,这个方法被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应诊。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诊疗病人时要整合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用三维/多维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3.医生在以病人为中心诊疗模式下,应诊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对慢性病进行管理、根据时机提供预防性照顾、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5.社区构成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一定地域、一定生活服务设施、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相应的管理机构
6.COPC是一种将公共卫生方法和基层医疗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或模式。
7.COPC的基本要素包括:基层医疗单位、一个特定人群、一个确定及解决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的实施过程
8.社区诊断的对象是社区人群和环境。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人际构通的要素为:信息源、发送者、接收者
11.人际沟通的三个行为是:听、说、看
12.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是: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13.倾听中的提问技巧包括:提问时机、提问内容、提问方法。
14.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方法有:(1)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2)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3)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
15.临床处理的基本思维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处理(治疗)方案的扩展阶段,要考虑到尽可能全的各种备选方案;不适合方案的排除阶段;最佳处理方案的最佳处理方案的认定阶段。
16.在选择临床诊断试验方法时,应考虑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肯定某种病的存在应选择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为排除某种病的存在应选择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
17.我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部分内容。
18.个人健康档案问题描述中的SOAP中S代表病人主观资料、O代表病人客观资料、A代表对健康问题的评估、P代表问题处理计划。
19.求助和提供帮助的愿望促成了医患关系;治病者与患病者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这是医患关系的本质。
20.按照卫生部文件精神要求,当前全科医学教育以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核心,以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转型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
21.按照人事部等五部委文件精神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二、名词解释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4.首诊医疗:患者首次就医时接诊医生所做出的医疗措施,为首诊医疗。
5.患病体验:病人经历到的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
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3.社区卫生干预计划:在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时,需要根据需要和常见的健康问题制定出可行的实施(干预)计划,即,“社区卫生干预计划。”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他疾病。
17.化学预防:使用合成或天然的物质作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抗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发生。
18.互动代价:在人际关系中,采用互动形式进行沟通时所取得或花费的代价。
19.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的交流。
20.建设性交流:通过语言交流对交流的某一方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保护作用,这一类型的交流内容或方式统称为建设性的交流。
21.开放式提问:能让病人主动,自由的诉说,医生可获得较多信息。
22.模糊语言:指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明确规定且隐含多种判断的语言。模糊语言具有多义性,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