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良好实践举例,针对每条属性,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列举良好实践以供参考,便于加深对属性的理解。
核安全文化特征
1.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A)
决策层要树立正确的核安全观念。在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构建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并就确保安全目标做出承诺。
A1安全承诺:决策层确保核安全高于一切。
A2决策行为:决策过程体现“安全第一”。
A4资源保障:决策层确保组织内的管理体系有效运作。
2.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B)
B1表率作用:管理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
B2安全责任:管理层应明确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B3资源分配:资源分配体现安全业绩的重要性,确保为安全防范和处置措施配备足够资源。
B4常态检查:管理层应用各种检测工具确保核安全,包括持续审查核安全文化。
B5保守决策:管理层进行决策时应采用审慎的态度,必要时寻求不同工作组和组织意见;管理层支持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时采取基于安全的保守方案。
3.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C)
全员正确理解和认识各自的核安全责任,做出安全承诺,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的工作氛围。
C1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员工理解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员工在工作中对违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和后果承担责任。
C2遵守程序:员工遵循流程、程序和工作指令。
C3责任意识:员工主动并正确理解和认识各自的核安全责任,并在支持核安全的行为和工作实践中体现责任意识。
C4团队合作:员工之间以及工作组之间,对于部门内和跨部门的各类活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核安全。
4.培育学习型组织(D)
各组织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培训、评估和改进行动,激励学习、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形成继承发扬、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学习气氛。
D1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技能,系统地发展领导力,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注重法规标准、管理要求和核安全价值观的传播和宣贯。
D2评估和改进:定期开展自我评估,适当开展同行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恰当的改进措施。
D3对标: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对标来激励学习,不断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和安全业绩。
D4学习氛围:努力营造继承发扬、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学习氛围。
5、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E)
营运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在制定政策、设置机构、分配资源、置顶计划、安排进度、控制成本等方面的任何考虑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
E1组织机构:建立了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以确保核安全。
E2资源管理:人员、设备、程序和其他资源的管理能够对核安全提供足够的支持。
E3过程控制:工作的策划、实施和审查过程体现了安全至上的原则。工作风险得到有效的识别和管理。
E4问题的识别和解决:对可能影响安全的问题及时识别,充分评估并及时解决和纠正。
6.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F)
F2激励和晋升:建立体现“安全第一”的公开公正的激励和晋升机制,鼓励员工关心核安全。
F3沟通交流:加强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包括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以及平级之间,在各项工作中保持信息畅通。
F4解决矛盾:遇到冲突矛盾时,要以客观、公正、专业的方式解决。
F5工作氛围:员工相互尊重,各级员工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高度信任,组织内各工作组团结协作,工作气氛整体融洽。
7、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经验反馈机制(G)
G1了解核能的特殊性:全员了解核能这种复杂的技术,会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失效。
G2质疑不明情况和不当之处:员工面对不明情况时中断工作,发现不当之处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G5经验反馈体系:对内部运行经验核外部运行经验进行及时、系统的收集和评估,并给予有效的落实。
G6预防人因失误:及时并定期开展人因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员工在执行工作时有效预防人因失误。
8、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H)
H1了解公众诉求:公众对核安全的诉求能够反馈到企业。
H2公众沟通: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诉求。
H4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了更多造福厂址周边居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