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基本概念

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关系职业——指专门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包含了拉斯韦尔的“五W”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潜在公众——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非公众——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种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报刊宣传活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

揭丑运动——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的强烈抨击,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原则宣言》——1906年,美国无烟煤矿业发生工人大罢工劳资双方尖锐对立,艾维。李负责为煤矿主处理这起严重事故,他公布了一个《原则宣言》。

便士报——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所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士买一份报纸)。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艾维·李——是一位在美国企业界有影响的新闻记者,1904年在美国正式开办了一家公共关系事务所,它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他的思想在著名的《共同原则宣言》中体现出来。他认为:他的工作是公开的、实事求是的,即说真话。他为科学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尼斯——于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众舆论之形成》,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造人。

卡特·李普——他于1952年同森特布鲁姆共同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的论著,首次提出了“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他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

《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特里普和艾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全员公关——是指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关活动。简称“全员PR”。

同步心理——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组织形象信息——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组织形象——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对组织的评价。

公关功能——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公共关系部——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公共关系委员会——在公共关系部之上,还有一个由组织最高领导人和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共关系委员会。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业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享受着不同的权利与待遇。

观察法——调查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不直接和公众接触,而是通过某些中间环节达到调查目的。其主要方法有媒介研究、民意测验和抽样调查等。

配额抽样法——在确定了调查对象的特征后,根据基础材料,按公众总体中具有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确定样本中各种特征的人数,再把这些人数分配给调查员,请他们按照规定特征选择调查对象。

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征询型公共关系——是以采集社会信息为主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信息采集、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舆论,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咨询,使组织行为尽可能地与国家的总体利益、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民情、民意一致。

服务型公共关系——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

宣传型公关主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直接向公众表白自己,以求最迅速地将组织信息传输出去,形成有利于己的社会舆论。这是最经常采用的公关模式。

交际型公关——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织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攻型公关——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社会型公关——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模式。

公关策略——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

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道和了解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美誉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

心理定势——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

员工关系——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工、工人、管理干部。

消费者关系——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场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的乘客等,他们是各类组织主体服务对象的总和。

政府关系——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公众心理——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

公众群体心理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而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现的经常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

首因效应——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

晕轮效应——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刻板效应——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事物对象的固定印象,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态度——人们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所固有的一种心理倾向。

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行为活动。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大众传播——指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其传播渠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络等等。

导语——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它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媒介事件又叫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且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链式网络——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即它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交往关系。

谈判价值协议区——是谈判双方真正争夺的利益范围,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界点——谈判各方的基本利益防线。

劝说——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开放区——人们在交往中乐于向他人公开的内容。

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社会事业。

庆典活动——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展览会——组织通过集中的实物展示和示范表演,配之以多种传播媒介的复合传播形式,来宣传产品和组织形象的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公关危机——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危机公关—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CI——企业的识别系统,企业在确定了自己的独特性质以后,利用特定的手段对外进行大力宣传,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

MI——理念识别系统,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BI——行为识别系统,是指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操作规范、协调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一体化。

VI——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文化——以经营哲学为指导,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念基础之上,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

经营策略——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经营战术。

视觉符码——指那些具有不同传播功能,既统一、又有分工的视觉符号的总称。

礼仪——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服饰礼仪——人们在穿着打扮方面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惯例和规范。

交往礼仪——包括见面时的握手、致敬、介绍和称呼等几个部分。

公关工作礼仪——组织的公关部门在为组织进行公关活动时所涉及的各类礼仪。

企业公共关系——社会一切赢利性组织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政府通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双向沟通,树立政府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自觉活动。

6P’S理论——运用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介,在推广企业整体形象的基础上,促使公众对企业的产品增加了解、建立信任、获得好感,提升产品的非品质竞争能力。

名人战略——利用一些任务的知名度,托起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

CS战略——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要,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THE END
1.公共关系的观念功能与作用公共关系的观念、功能与作用公共关系的观念公共关系观念属于一种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它是在总结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经验的 基础上,用以指导社会组织自身行为、树立组织良好形象、处理组织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的一整套具有哲学意义的指导思想。公共关系观念影响和指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6/0601/13/32673627_564172486.shtml
2.公共关系观念不包括()。公共关系观念不包括()。 A.形象观念 B.公众观念 C.便民观念 D.传播观念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判断题 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牛奶事件”,蒙牛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中马上表示:“处理不好蒙牛毒奶粉...https://m.ppkao.com/tiku/shiti/dacb090530f24e06a957a86fbf083172.html
3.公共关系的功能观念与原则.ppt公共关系学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观念和工作原则 公共关系的工作 “本地共有多少宾馆?总铺位有多少?”? “旅游旺季时,本地的外国游客每月有多少,港澳游客有多少?国内的外地游客有多少?” “贵宾馆的‘知名度’如何?在过去三年中,花在宣传上的经费共多少?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1127/7155166116003023.shtm
1.公共关系观念名词解释公共关系观念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贯穿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基本的管理立场和价值观它运用传播手段来达到该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目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专门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指导公共关系工作,研究人们怎样达到公共关系目的和系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科学。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执...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5214573.html
2.学公共关系学心得体会(通用8篇)公共关系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要使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要使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转化为实践的一种专业技能。这次的公共关系学,让我对公共关系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学到不少处理公共关系的方法。公共关系使一门不断...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314373.html
3.公共关系的地位8篇(全文)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组成公共关系的三个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vf3s6km.html
4.公共关系论文(通用9篇)【关键词】公共关系 新闻媒体 影响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依赖的关系,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与声誉,以取得理解、支持的合作,从而有利于促进组织自身目标的实现。”从另外一方面讲,社会组织或企业开展公共关系也是提升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00617080918_2418033.html
5.{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体系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 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 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 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 理论体系。 就...https://doc.mbalib.com/view/3a12746d4ef9d015a074d471e7a3fb4f.html
6.公关是做什么的它的职责是什么品牌百科1)通过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追求目标和利益宗旨,把众多员工的言行引导到企业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上来。 2)通过目标引导,使企业内部的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公关氛围。 5、创造企业利润价值 ...https://www.chinapp.com/baike/15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