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举行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成立暨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仪式。
2010年5月,四川省华蓥市市民和学生走进该市看守所参观。
本报记者黄庆畅
8月6日15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孙娟教授应邀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为民警讲起了“警察公共关系理念与实践”。此举意味着,对该分局全体民警进行公关能力、公关礼仪、与媒体沟通等方面培训的序幕拉开了。
警察“公关”,从羞于启齿到响亮提出,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从危机公关到形象公关,从“散兵游勇、零星作战”到专门机构动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安机关开始重视公共关系建设。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公安机关不再以管理者自居,用“与民平等”的心态服务百姓,以赢得老百姓的好口碑。
公安有了“公关”机构
以坦诚态度争取理解支持
公共关系建设,人们并不陌生。然而公安机关明确提出“公关”口号,并设立专门机构,却是最近几年的事。
马路边交警“耀武扬威”,违法司机只能“服服帖帖”。交警执法形象一度令群众不满。2005年,安徽省芜湖市交警成立公共关系科,其出发点是让交警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而改善警民关系。在一系列配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文明、理性、平和执法的交警形象逐渐确立,交警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2010年7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高调举行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成立暨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仪式,市公安局长傅政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与此同时,北京各区县公安机关也将建立相应的公共关系专门机构。重视“公关”的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北京市公安局加强公共关系建设的初衷是,以坦诚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协调好与社会各类公众的关系,公安机关就能较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赢得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重管理到重服务,公安机关与老百姓是“平等主体”,公安机关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警察也不能再有“我说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态度。首都公安“公关”样本,无疑为其他地方公安机关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提供了借鉴。
“网络公关”成新宠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快速传播,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一些网络舆论往往让公安处于被动状态。运用网络平台“公关”,成了各级公安机关的共同选择。
网络访谈,公安机关“一把手”与网友在线交流,很受欢迎。人民网开设的“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自2009年3月开始以来,目前已有32位公安厅局长参加访谈。各地公安厅局长在人民网上谈工作、谈生活、谈感情,现场回答网友提问,线下督办网上案件。网友称赞公安厅局长上网访谈是“和谐警民关系的新风”,是一座民意的“直通车”、人民和警方的“连心桥”。
在论坛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广大公安民警的“公关”手段之一。在浙江杭州,“到19楼论坛遛一圈”成了杭州交警下班后的一个习惯,目的是看看网友对交通管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2008年6月,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19楼论坛合作,推出了“与交警互动”平台。从今年4月开始,杭州交警支队及其所属17个大队和车管所均申请网上用户名进行网上互动。目前平台点击率达到1274.7万余人次,网友发帖量达17万余帖,许多问题都通过这一渠道最终得以解决。
访谈论坛博客播客齐上阵,警察“网络公关”势头猛、潜力大。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认为,这样的平台方便警察与老百姓进行互动交流,能让公安机关最广泛、最快捷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公安机关工作,提高百姓满意度。
“公关”与“工作”良性互动
用开放姿态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不仅听你说得如何,关键是看你做得怎样。“公关”与“工作”良性互动,是各级公安机关的追求:要用“公关”促进实际工作,实际工作干好了,“公关”才有效。
公安监所向社会开放,就是公安机关在“公关”中,以开放姿态接受群众监督的典型事例。
如何才能让社会全面了解公安监所的真实情况?“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成了这一“公关”的策略。今年上半年,北京3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139名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57名被监管人员家属,在民警引领下,集体参观北京市的公安监管场所的接待大厅、收押室、提讯室、会见室等设施。
“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邪乎!”一位监管人员家属参观完北京市监管场所后说。
监管场所向社会开放,让老百姓看到全面的、真实的情况,舆论导向慢慢得到好转。5月12日,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对外宣布:从7月1日起,全国三级以上(含)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全部向社会开放。
对社会关心的话题、群众关切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和反馈,是公安“公关”开放姿态带来的变化。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近10次在人民网公开答复网友提问。有老百姓感叹地说:警察的心态由过去“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开始转变为“我干我的,还要听群众说”。
■延伸阅读
新加坡
积极宣传,主动沟通
新加坡警察负责公共关系的专门机构是公共事务局,致力于提升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品牌。他们运用与大众媒体的特殊关系作为战略杠杆影响公众观点;通过传统和非传统的传播渠道宣传警队独特的警务模式和文化;面对不利舆论时尽最大努力维护警队声誉。
香港
融入社区,展示形象
香港警队邀请市民大众一同参与防止罪案运动、组织少年警讯活动、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以及在各区成立警民关系主任办事处等。
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的公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示警队正面形象,加强外界与警队沟通和理解,与传媒建立长远的合作性关系,鼓励警队人员以推广警队公共关系为己任,加强警队抗衡负面批评工作的成效。
(崔昊整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