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管理者是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呈多样性: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
管理主体包括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管理外部环境:①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
②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
管理内部环境:①组织性质、②人员状况。
管理环境包括动态和稳态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必要环节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的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
1、管理具有两重性(两个方面)
①一般性和特殊性
②科学性:按照客观规律、规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
艺术性:实践性(对“度”的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重要依据)
①管理目标是特定组织和群体成员的共同部分,不是个人的
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性;
④管理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性;
管理目标制定的特性:①具有先进性、②现实可能性、③一定的弹性。
管理的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
3、管理具有组织性(核心要素)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体现: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行使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
管理的组织性使得管理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合起所需资源;使得管理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贯彻组织的目标和管理实施方案;使得管理能够按照有序和规范的途径运行。
4、管理具有创新性(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一种手段、方式
三、管理的职能
一些学者的描述:
20世纪初期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0世纪50年代孔次——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20世纪30年代古利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
1、计划(首要职能)
①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②制定业务决策
③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
①设计组织:①机构设计(组织的部门)、②结构设计(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②人员配备:适当的工作由适当的人承担;
③组织变革
3、领导
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成员,包括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等。
4、控制(承上启下)
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①发现偏差;②采取矫正措施。
5、管理职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20世纪60年代: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
现代管理中重视协调职能——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
本宗旨。
计划:确定目标,开发分计划,制定实施途径;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四、管理的类型
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①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和
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组织形式;
②非公共领域——企业构成了其主要组织形式;
1、公共管理
含义: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①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根本目标);
②以公共组织为依托(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
形式);
③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权力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具
有运用和运行的合法性;具有权威的约束性。
④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公共利益只有一项;
⑤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
2、企业管理
含义:企业管理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①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实现经济效益);
②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③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五、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结论如下(10种角色,三个方面):
①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
②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六、管理者的类型
按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作业人员);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
按领域分类——综合、专业(开发、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
七、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
八、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一方面,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威胁。
环境分为三大类:①一般或宏观环境②具体或微观环境③组织内部环境。
(1)一般环境(五个方面):
①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政策、方针等;
②社会文化环境——某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
习惯、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
③经济环境——宏观(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变化情况等)微观(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