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目录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二、泰勒生平简介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二、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三、拔佳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出现了巨型企业铁路公司。在
2、当时,这些大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从1873年到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每次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劳资矛盾激化。为了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大企业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
5、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在一次发表演讲的归途中,泰勒患了肺炎,在刚度过五十九岁生日的第二天于医院病逝。泰勒被埋葬在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泰勒”。2、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泰勒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对车间的生产活动和工人的劳动状况非常熟悉。他还是生产技术的行家,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拥有100多项专利权。19世纪末,泰勒亲身参加了企业管理工作,这些经历从实践上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他与科学管理结下不解之缘。早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当工长时,泰勒就发现了工人磨洋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工资是按是否上班以及地位高低而不是以做出
6、的努力大小来决定的,即多劳不会多得,实际上是怂恿工人偷懒。计件工资制标准往往订的很乱,当工人得到的工资太高时,雇主们便降低工资标准,因此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只把工作干到不被解雇的程度便不再继续提高产量了。对此泰勒认识到,必须制定新的工业计划,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标准,才能避免管理部门同工人之间的激烈冲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泰勒开始了他对科学管理的探索。出版了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论金属切削技术(1906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1912年)。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
7、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科学管理的原则。第一,科学研究原则。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工人素质原则。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提高工人素质)第三,协作原则。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第四,职能分开原则。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身上
9、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25%,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工资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这样做的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组织管理(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
10、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泰勒把这种职能的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
11、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这8个工长,4个(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4个(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
13、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卡尔巴思被认为是泰勒的“嫡系追随者”。1899年,泰勒邀请他来解决金属切削实验中所遇到的复杂数学问题。为计算机器的进料和速度问题,他发名了巴思计算尺,利用巴思的计算尺和公式就可以很快地决定进刀和切削的速度。他帮助泰勒进行工时研究和疲劳研究,并在工厂中推行泰勒制,泰勒往往是这些工厂的义务咨询员,巴思则在工厂中具体推行科学管理制度。泰勒把他称作是“能解决那些很难解决问题的人”。2、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
17、原则等。他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是:(1)直线和参谋组织。这样即能发挥专业知识的长处,又不会破坏统一指挥的原则。(2)效率的原则。埃莫森出版了效率的12条原则,12个原则分别是:明确规定目标;常识;向有能力的人请教;纪律;待人公平;可靠、及时、充分、持久的记录;工作调度;标准和日程表;标准化的条件;标准化的操作;书面作业指导;效率的奖赏。二、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亨利福特(Ford.Henry,18631947)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者,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大规模生产的第一位倡导者。福特制是指由福特首创的一套生产和管理制度。福特制在生产和管理的实践中实现了许多科学管理的原理。1制造方式标准
21、实行拔佳制后,拔佳的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拔佳的出生地兹林的摩拉维亚从一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庄变为世界制鞋业的中心。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是一位西方古典管理思想发展的集大成者,正如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2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哲学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泰勒堪称为管理哲学大师。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的:“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
22、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贡献。”3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泰勒等人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一整套的方法措施,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4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成果来协调双方的利害关系,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5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