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和管理虽然常常被视为企业成功的两大支柱,但它们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有所不同。经营侧重于动态性谋划发展,包括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方面的含义,强调的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管理则侧重于使企业正常合理地运转,包括内部管理的优化、效率的提升等方面。
在企业实践中,经营是先于管理出现的。管理是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经营与管理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但这并不能否定两者在职能和内在运作机理上的差异。
经营与管理的各自特点
1、经营的特点
经营的目的就是效益最大化。经营,对于任何组织来讲,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赚钱。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经营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经营与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差别。经营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的效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并被客户所认可之后,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效益。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为客户服务是企业存在的惟一价值和理由,因此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经营具有扩张性
经营具有很强的外部导向性,企业只有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扩张到更大的范围,才有可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经营需要民主决策,群策群力,提高举措的正确性
经营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决策必须有理性和智慧,使得权力智慧化和知识化。经营的决策如果仅仅成为少数人的权力是可怕的。
经营注重整体,系统协调一致
因为经营要在整体层面上把握众多的客户需求、市场的格局和走向。经营必须有大思维,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经营遵循的法则——优胜劣汰,末尾淘汰
经营的基本原则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丛林法则,即物择天竞、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2、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最大化;管理的目的服从于经营的目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赚钱的课题,但它能为企业赚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率,管理就是与低效率作斗争的工具与手段。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管理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管理与经营有了本质性的差别。主要体现以下特征:
管理必须以工作绩效为核心
企业的效率在内部表现为工作绩效,它包括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效率来自于工作绩效,管理的高效率,是通过工作的高绩效体现出来的。企业强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持续地提高组织内部每一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
管理具有控制性
相对于经营的扩张性而言,管理具有明显的控制性。这一特性的存在基础是由管理的目标决定的。放任自由是最没有效率的状态。高效率必须建立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管理必须权威执行
民主经营决策之后,进入管理的实施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和核心的要点是管理的权威性。
管理注重细节
因为效率存在于细节。管理不存在惊天动地的大事,管理不会造就英雄。
管理遵循的法则:合作为主,适者生存
合作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所有组织成员的合作,因为合作是产生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正因为管理是以公平的规则和标准面对于所有的员工,因此是否遵循管理的规则和能否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决定了员工能否继续为企业服务。
管理定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管理的目标,同样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选择
小企业来说,由于资源有限,生存和发展往往依赖于正确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因此经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经营策略,小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商机,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来确保效率和质量,此时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最大化,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等方式,确保企业稳健发展,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内部混乱和效率低下。
小企业应侧重经营,通过正确的战略和市场定位来实现快速增长;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则应重视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优化内部流程来确保稳健发展。这两种策略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做出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经营和管理的侧重点。
依靠管理的高效率,来实现经营上的高效益。
对管理者的要求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管理者要根据所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做出调整和均衡,
在经营职能上,必须真正建立内外部客户导向意识,整肃内部流程,实现个人的绩效承诺,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在管理职能上,必须建立人均效率意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本部门的组织绩效和下属个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