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管理平台作业答案:1、(简答题)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解。(25分)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现有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课堂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本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就目前现状看,本人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等,但在探究生物的微观本质或生存现象时,由于无法可见或其变化过程无法经历,单纯用文字和语言很难描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非常抽象。运用集文字、活动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身的多媒体手段,使不可及变成可及,将生物的生命过程(动态)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数学效果的提高。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3.对网上生物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
目前,互联网上有关生物的内容很多,并且有众多的生物教育(教学)网站,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教学信息和现成课件,经加工、整合,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学成果与同行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整合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影响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有机整合。
1.滥用视听手段忽视教学效果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过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却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较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切忌无原则地滥用。
尽管多媒体影像活灵活现,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都无法取代的,如有条件,首选的是亲身体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真实的生物,然后才是模拟的多媒体。
2.忽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快捷、方便,不用任何实物、仪器、药品就“完成”了一大串演示与学生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且实验次次成功,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课堂演示实验应通过教师实验操作让学生来感知。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注意让学生“看一看”;如“DNA的提取”,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来“做一做”。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实验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当结合,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以求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无法达到的。优秀的课件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多媒体技术之间有机结合,是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产物,它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有的课从头至尾都把电脑当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