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乙卷地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3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地理真题......7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地理真题参考答案13
注:全国乙卷适用地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
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落实落地,
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延续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
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
获得感。
一、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展示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
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
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耗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
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
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2.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战。全国甲卷第36题,分析瑞士在本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
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
尘暴事件;全国甲卷第44题,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3.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
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全国
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
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
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
识。
二、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
1.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与能力的灵活运
用,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
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全国乙
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
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
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
2.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试题的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
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
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
式。全国甲卷第37题(4)小题,通过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明确合理
的科学观点并开展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在尊重
科学规划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激发思维活力。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
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
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
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3.优化情境创设,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
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
的倾向。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
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
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78题,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
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史上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四.彰显学科素养立意,保障改革平稳过渡
1.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
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乙
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
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
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乙卷第11题,着眼
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分析地理事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别与联系,引导
学生深化对尺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同尺度对同一地区地理现象的综合、复杂且
具有差异的影响。
2.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
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
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
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观念。全国甲卷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
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
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
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
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
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
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
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
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
资源、环境调查。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地理真题
(适用地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安
徽、江西、河南)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表1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
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
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表1
2010年中心城区20102020年中心城区20102020年中心城区
城市
人口比重/%人口变化/万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30.3-30.25215.42
北京59.7-72.8300.9
广州39.7129.12468.46
深圳34.0116.88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力口,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挖牛,走产
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图1),
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牝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
成4~6题o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A.牧场面积
B.耗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5.甲公司提高耗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
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2,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0、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0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0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风明显。图3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
KX/m
1000-1「\'「////八
\/
、、、一'
IIIII
1517192123时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氢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
A.1时B.7时C.13时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
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必做题,第43、44题为选做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
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
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
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
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
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
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
的状况。图6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京要城市
一般城市
地区界
国养
海水淡化厂
供水主管道
供水支管道
图6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6分)
⑵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6分)
⑶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4分)
⑷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
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
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
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
区。图7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
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
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海平面变化/m海平面变化/m
甲站乙站
图7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
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⑵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43.[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在旅游景区,观景台被称为“凝视景点的
“规定”旅游者从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
4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
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
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21世纪初,在草
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
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地理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A2,D3.B4.D5.B6.C7.A8.C
9.C10.D11.B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做题,第14、15题为选做题,共56分。
12.(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
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
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
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
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
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
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
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
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